瞭望丨脫貧攻堅:世界奇蹟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青海省剛察縣泉吉鄉寧夏村牧民達日傑懷抱一隻小羊羔(11月12日攝) 張宏祥攝/本刊

  脫貧攻堅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始終重視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2012年底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9348萬人,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脫貧攻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甚至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創舉。

  ◇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足以載入中國生產力發展史,乃至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史

  馬塞力木終於不用被綁在土地上了。

  今年6月,已經是脫貧戶的他賣掉5隻羊,6000多元。現在,他家羊圈裡有30隻左右的羊。養這麼多羊,這是過去不敢想的,因為沒水。

  馬塞力木所在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沿嶺鄉和平村,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處,平均海拔超過2100米。取水下溝上山、人挑畜馱,每家都有一個壯勞力被牢牢綁在水上。馬塞力木家吃水要靠他趕著毛驢去縣城拉,來回一趟少說一兩個小時。

  當地把飲水安全作為「兩不愁」的保障重點,終於將水引上東鄉高高的山梁。去年,馬塞力木賣掉了毛驢。

  馬塞力木正在見證的是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的反貧困鬥爭。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了一系列中長期扶貧規劃,累計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減貧人口數量居世界第一。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2012年底到2019年底減貧9348萬人。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絕對貧困將在中國歷史性地終結。

  歷史最好減貧成績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農村貧困人口也將全部脫貧。在12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表示,剩餘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從目前情況看,到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

  「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黨對全國人民的莊重承諾,多年來通過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已變成現實。

  貧困縣和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比同期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個百分點。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有衛生室和村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98%。

  勞動技能和積極性充分激發。不再受貧困束縛的脫貧者,可以幹過去想幹而沒條件、沒能力幹的事情。很多貧困戶表示,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多的財富。

  「還有更多溢出效應值得關注。」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說。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涉農整合資金、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資金、政府債券、小額信貸、扶貧貸款以及社會扶貧資金逐年增加,年均投入過萬億元,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住房改造和產業發展,加上對上下遊的拉動,扶貧投資實際帶動數萬億元社會總投資。

  黃承偉說,這些資金顯著改善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也帶動了非貧困農戶實現發展增收。從長遠看,農村居民收入增加必然促進地區消費結構升級,促進消費總需求的直接增加,對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提供了空間,為拉動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廣闊市場和動力。

  黃承偉認為,扶貧開發中不斷壯大的扶貧產業,有效增加了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不僅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已脫貧地區發展還能提供可持續的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

  此外,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角度,有專家指出,脫貧攻堅實踐和貧困治理進程中形成的相應制度安排、實踐策略和有效經驗,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創新案例和經驗示範。

  業內專家表示,如果把貧困視為勞動對象,脫貧攻堅路徑方法方式作為勞動資料,黨及其帶領下所有向貧困發起總攻的人民群眾作為勞動者,那麼三者相互作用消除的絕對貧困和解放發展的生產力,足以載入生產力發展史,乃至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史。

  加速全球減貧進程

  脫貧攻堅也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中國減貧方案。

  貧困不僅制約中國生產力發展,也制約著世界生產力發展。反貧困是人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共同奮鬥目標。

  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減貧被確定為第一個目標,貧困對世界發展的制約可見一斑。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發布的2017年《發展融資:進展與展望》報告也顯示,如果不加強國際合作和國家層面的行動,到2030年,全球仍將有6.5%的人口面臨極度貧困的威脅。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持續開展一系列以農村扶貧開發為中心的減貧行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從減貧速度看,中國明顯快於全球。從2012年底到2019年底,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到2020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國將提早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

  從減貧數量看,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按照世界銀行1.9美元國際貧困線標準,1981年到2013年,中國已使8.5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中國貧困發生率從1981年末的88.3%下降至2013年末的1.85%,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在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近8年的脫貧攻堅成績單,令世界刮目相看,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從扶貧方略看,中國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實施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通過「六個精準」「五個一批」,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對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一系列問題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顯著提升了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限度激發了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也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重要參考經驗。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眼下,中國經驗正毫無保留地與發展中國家共享,盡最大努力助其減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新貢獻。

  比如,中國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並在「東亞減貧合作倡議」「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框架下紮實推進合作項目。中國在非洲援建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惠及50多萬當地民眾。中國也不斷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共建「一帶一路」預計將幫助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黃承偉說,中國在世界和人類歷史上創造的脫貧攻堅奇蹟,將為世界反貧困事業注入強大信心,同時中國的減貧方案和減貧智慧,將為解決貧困治理一系列世界難題提供中國方案,這些方案對於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提供了一種嶄新選擇。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黃承偉表示,脫貧攻堅這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偉大創舉,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脫貧攻堅,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矢志堅守社會主義本質不動搖。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以來,從1978年變革土地經營制度,激活農民積極性,提高土地產出率,到1986年成立專門機構在全國範圍開展大規模、有組織、有計劃的開發式扶貧,到2000年之後開展整村推進扶貧,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把改善民生福祉作為目標,一代接著一代幹,讓生產力大幅提升,讓貧困無處藏身,創造了令國際社會嘆為觀止的反貧困奇蹟。

  業內專家分析,西方國家的扶貧依靠福利政策,但不同政黨對貧困治理的態度不同,導致扶貧政策難以持續,很難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中國之所以創造了世界反貧困史上的奇蹟,要歸因於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始終堅守和接續奮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脫貧攻堅,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專家分析,第三世界國家的扶貧主要依靠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因不具備大規模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扶貧效果就很有限。中國將脫貧攻堅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專門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扶貧工作,又成立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負責督戰,這些頂層設計既是動員全國力量投入脫貧攻堅戰的保證,更是我國戰勝貧困的決心宣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黨中央就作出決定,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截至2016年底,東部經濟發達的249個縣市區對口幫扶了西部354個貧困縣,落實援助資金160多億元,助推了西部地區的發展,縮小了東西部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

  「這種全國一盤棋統籌考慮、大規模動員調度的能力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辦到。」黃承偉說。

  奠實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基

  絕對貧困在統計意義上的消失並不意味著中國反貧困事業的終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規劃「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時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這樣表述,在黨的中央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脫貧攻堅作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舉措,2020年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後,將進入到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新階段。

  這一階段的戰略性舉措將聚焦鄉村振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仇煥廣認為,鄉村振興是穩定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保障。

  「只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才能提高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仇煥廣說,只有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才能為實現「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與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超前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做出部署,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指明了方向。

  規劃特別要求認真總結脫貧攻堅經驗。仇煥廣認為,脫貧攻堅積累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並在此前提下構建完善的體制機制。「脫貧攻堅之所以成效顯著,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密不可分。」

  仇煥廣表示,這套體制機制可充分運用到鄉村振興之中。比如,鄉村振興可參照脫貧攻堅領導責任制,建立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縣委書記是「一線總指揮」,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制,讓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還可參照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堅持實施「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要求各省區市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以強化資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給,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另可參照脫貧攻堅考核機制,建立市縣黨政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績效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能夠落地生根。

  規劃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緩解相對貧困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持續改善欠發達地區和其他地區相對貧困人口的發展條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認為,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的實現,我國農村的貧困將主要表現為相對貧困。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需要更加關注個體的致富能力和群體的致富機會,讓全社會堅持開展扶志扶智活動,提高幫扶實效;還需要更加注重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進步,使經濟和金融政策、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都能更好地適應鄉村發展需要,使農民在鄉村和城鎮發展中都能充分得到改善生活的機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新起點上,中國已做好了「預備跑」。 (記者 劉苗苗)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丨窮在深山有「遠親」
    脫貧攻堅丨窮在深山有「遠親」 2020-10-11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 戰勝貧困的中國奇蹟
    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蹟」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持續開展一系列以農村扶貧開發為中心的減貧行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從減貧速度看,中國明顯快於全球。從2012年底到2019年底,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 中國的脫貧奇蹟 世界的減貧經驗丨時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組織開展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深、隊伍最強、業務最精、方位最全、措施最多、效果最好的脫貧攻堅戰。經過八年「奮戰」,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清零」,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用初心引領減貧事業。
  • 視頻④丨@大廚蔡光江:鄉村扶貧產業園助力秀山脫貧攻堅
    相關連結>>視頻①丨@愛在母親河畔:黔江脫貧攻堅工作細緻紮實視頻②丨@司馬平邦:秀山土家族「西蘭卡普」走出大山 飛往世界視頻③丨@周君良:曾經最偏遠的秀山已經成為地區級物流樞紐視頻⑤丨@郭施亮:黃精變「黃金」 入股分紅讓全村人摘貧帽
  • 莊重的承諾 歷史的奇蹟——西藏自治區決戰脫貧攻堅紀實
    新華社拉薩8月31日電 題:莊重的承諾 歷史的奇蹟——西藏自治區決戰脫貧攻堅紀實新華社記者沈虹冰、羅布次仁、羅博、翟永冠這片土地,極高極寒。如果雪山能言,定能講出數百萬年的滄海桑田,而擺脫貧困的奮鬥史詩,一定最為壯麗。年近80歲的藏族老人其加,一生都生活在雪山環抱的林芝市西日卡村。
  • 海報丨數看脫貧攻堅這五年,山西很硬核!
    海報丨數看脫貧攻堅這五年,山西很硬核!地址:汾陽市永和西大街9號E-mail:fysxwb@163.com電話:0358-7333277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海報丨數看脫貧攻堅這五年,山西很硬核!》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丨呼瑪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丨呼瑪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2020-12-08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進出口銀行四川分行:助力甘孜脫貧攻堅再創奇蹟
    甘孜州人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創造了脫貧攻堅的奇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脫貧攻堅的奮進歷程中,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牢記政策性銀行職責使命,壓實主體責任,始終聚焦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把幫扶資源用在刀刃上,為甘孜州脫貧攻堅助力,取得明顯成效。
  • 脫貧攻堅丨湖北谷城蘇區村:薤山深處的紅火日子
    脫貧攻堅丨湖北谷城蘇區村:薤山深處的紅火日子 2020-09-22 18:3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影像2020·脫貧攻堅丨交上一份幸福答卷
    他們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與老百姓吃在一起、幹在一起,不讓一戶落後;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好日子,發展因地制宜的致富產業,繪就小康圖景。2020年進入尾聲,跟隨紅網時刻記者走進在脫貧攻堅路上的他們,用鏡頭回顧這一路的堅守、溫暖,感動。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鎮平洞村村民王美絨一家子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曾經住著破舊房屋,2016年底,一家子住進新房子以後,用王美絨的話來說「感覺幹什麼都順利了。」
  • 西藏自治區決戰脫貧攻堅紀實:莊重的承諾 歷史的奇蹟
    來自西藏自治區扶貧辦的數據顯示,脫貧攻堅以來西藏已累計實現62.8萬貧困人口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基本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
  • 脫貧攻堅丨貧困村變身「網紅村」如何逆襲?
    在這些結對幫扶城市中,儘管中山與潮州是空間距離最遠的一對,但在攜手脫貧攻堅、產業共建的過程中,兩地幹部群眾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現在,頂厝村正努力打造「茶葉+旅遊」發展模式,推出生態園、大棚青菜、黑山羊養殖脫貧項目,盤活農業資源,使鄉村特色產業釋放出新的活力。目前,村裡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村集體收入今年預計可突破30萬元。2016年以來,中山市對口幫扶潮州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已達3.48億元,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潮州。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圖吉雅入戶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巴圖吉雅入戶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2020-05-19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訊丨市委主要領導到南龍鎮單子莊村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快訊丨市委主要領導到南龍鎮單子莊村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2020-04-16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天元」戰(下)丨築夢人居棋 洗「心」革「面」遊客來
    相關連結:脫貧攻堅「天元」戰(上)丨下好脫貧棋 這個「棋手」有「蜜」訣脫貧攻堅「天元」戰(中)丨布局產業棋 好「棋」連臺贏天元鄉正在下的「天元」戰,叫做脫貧攻堅,圍繞這個「棋眼」,這個深度貧困鄉鎮下出了一連串的產業妙棋。即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推出《決勝脫貧攻堅「天元」賽》系列報導,從一個人脫貧致富的故事,到一個鄉產業結構的調整,再到人居環境整治,群眾精神面貌的變化等方面,深度解析天元鄉脫貧攻堅這盤「棋」。
  • 瞭望|這些貧困「堡壘」正在土崩瓦解
    延伸閱讀二奇蹟怎樣誕生記者|吳光於 楊靜 關俏俏 王大千 白瑪央措執筆|程姝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發於2020年5月20日,原標題為《奇蹟怎樣誕生》,原文刊於《瞭望》2020年第20期。
  • 【脫貧攻堅】極地江源脫貧「三問」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玉樹堅持「脫貧攻堅到哪裡,黨的陣地就建到哪裡」的工作思路,使制度體系更加有效、社會動員體系更加健全。同時,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幹部、農村黨員到貧困戶家中,積極宣傳扶貧政策措施,引導貧困群眾脫掉觀念之貧、思想之貧。
  • 側記丨臨夏市脫貧攻堅調度會上現場提問、現場檢驗!問了誰?問了什麼?
    側記丨臨夏市脫貧攻堅調度會上現場提問、現場檢驗!問了誰?問了什麼?回去後,將對脫貧攻堅知識進行再次梳理總結,查漏補缺,補齊短板,確保下次不被問得「臉紅耳赤」,同時還要借鑑利用這種以測促學的方式,讓幹部職工和駐村工作隊在熟悉村情戶情的基礎上,開展自測自檢,進一步學深、悟透脫貧攻堅的各項方針政策,提高把握精準扶貧政策、開展扶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理論、政策支撐。
  • 【脫貧攻堅】一個把心交給苦寒之地的人丨玉成
    面對繁瑣複雜的脫貧攻堅工作,略感迷茫的玉成總是愁容滿面,加上高血壓,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時時撞擊著他的心扉,常常夜不能寐。「一定要遵從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思路,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到哪裡,黨的建設工作就進行到哪裡。」經過和村「兩委」協商,把原先莫曲村小學的舊址翻新,成立村黨員活動中心。門口的整面牆上低保戶、五保戶、高齡老人的照片貼得整整齊齊,桌子上資料一應俱全,村裡的犛牛老闆、羊老闆、草場老闆、運輸老闆、服裝老闆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脫貧致富。第二件事情,就是做一篇關於青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