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們一行人是要去青龍灣水庫的,車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盤旋了好久,坡道陡而急,司機朋友小心翼翼地把握著方向盤,我們則側身欣賞窗外不斷經過不斷後退的美景,手機,相機全都沒歇著。
快要抵達山頂的時候,在路邊拐角處看見一個指示牌:惠雲禪寺。很安靜很簡單的一個指示牌,就那麼安靜地佇在路邊,卻頗有禪定,指引著我們前去。遇見即是緣,隨緣前往。
車子一個近乎360℃轉彎,遇見一棵樹,樹枝從樹的一邊伸向另一邊,並向下彎下枝頭,形成一個天然的山門。以一種敬畏之心進了山門,不遠就是一片開闊,惠雲禪寺就在眼前了。門頭上方書寫布施、持戒、忍辱。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
惠雲禪寺始建於唐太和年間,位於青龍灣繡雲島上,為宋代名僧大慧宗杲出家之地。繡雲島隔青龍湖與板橋自然保護區緊緊相連,周圍碧波蕩漾,綠植葳蕤。是絕好的佛家修心養生之地。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大雄寶殿,杏黃色的院牆,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沐浴在流金之光中,盡顯古剎威儀。門前一位僧人正在誦讀經文,初秋的午後還是非常燥熱,我們一行人已經汗溼衣襟,只見僧人慈眉善目,面容祥和,不見細汗。可見,禪能定心定力定身體。
寺廟門前一棵菩提樹,枝繁葉茂,菩提果掛上枝頭,第一次看見菩提的果實,遠看有點像龍眼。「菩提」:意為覺悟、智慧,如夢初醒,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佛祖在此樹下「成道」,樹上結滿了善男信女的虔誠。
佛門靜地,許是午後,不見往來信徒,林木幽深,一片寧靜。轉身出門,又見精進、禪定、智慧。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邪見。佛法六度,度凡人從煩惱到覺悟,從此岸到彼岸。
站在惠雲禪寺的最高處,剛剛來時的一處處風景盡收眼底,山路彎彎在我們的腳下。心澄如鏡,瞭然於胸,放下,才能得到更多,走過,才能體味。一陣風來,涼爽了我們的身體,吹散了我們的心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