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中山、天壇 這些賞菊佳處老北京都愛去

2020-11-02 北京西單傳統文化聯盟

銀盤託桂 圖源@小婭

秋風一起,花殘葉落;霜雪一落,百草皆殺。


所謂霜降殺百草,當萬物都蒙上一層陰翳,只有菊花,開得正豔。賞菊,也該提上日程了。


北京賞菊藝菊一俗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盛於明清,至民國仍不見衰減。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賞菊很講牌面,富貴人家動不動就擺起菊山,場面頗為恢弘壯觀。


比如明代《天啟宮詞注》中就曾記載:「紫禁城內,好事者繞室列菊花數十層,後者軒,前者,望之若山坡然,五色絢爛,環圍無隙,名曰『花城』。」

北海菊展上 挨著寺牆擺放的菊花

到清代,擺菊山這種習俗在民間廣為流傳,比如茶館酒肆,每每擺好都會在各個街巷張貼市招,寫上「某館肆新堆菊花山可觀」,以此招徠顧客。

而在富貴之家,則是「以九花數百盆,架廣廈中,前軒後輊,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

北海菊展上五龍亭裡的菊花造型花壇

在明清時期,京城賞菊的場所主要是寺院,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廣安門外的天寧寺,這裡有大型花圃專門培植菊花,品種繁多,花色豔麗,為京師之冠。曾有詩云:「天寧寺裡好樓臺,每到深秋菊又開。贏得傾城車馬動,看花齊待玉人來。


此外法源寺的菊花也頗為出名,嘉道年間曾有一首竹枝詞詠道:「憫忠寺裡菊花開,招惹遊人得得來。」此外,在《金臺殘淚記》中也有「棗花寺三月牡丹,閔忠寺九月菊花,皆極盛「的記載。


到民國年間,諸多皇家禁苑逐漸開放為公園,每屆深秋農曆九月,中山、北海、萬牲園等都會舉行菊花展會。一時間,京城內外,菊山花海,美不勝收。


今天咱們來介紹一下,民國以來,北京城裡都有哪些賞菊的好地方~


北海公園 藝菊第一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 我推著你去走走

京城賞菊,古已有之。京城藝菊,北海第一。


北海公園作為皇家園林,早在明代就已經有皇家、大臣們「西苑觀菊」的記載。1925年8月1日,北海公園開放之初,公園就對藝菊十分重視,特聘請留法園藝師李超然為公園的顧問,在院內開闢花圃,種植菊花,據載,當時在北岸九龍壁西北,菊花的種植規模不下千盆

去年北海公園的菊展


建國之後,更是聘請當時京城藝菊名家劉文嘉、謝北海作為顧問,指導栽培,並多次請有關人士介紹藝菊經驗。1954年11月5日-12月5日,北京市園林處在北海公園雙虹榭舉辦了建國以來第一次菊花展,參展的有市屬各大公園,展出209個品種2000餘盆,頗受民眾歡迎,有時需要排隊等待參觀。

懸崖菊 圖源@小婭


真正令北海公園的菊花獨步京城的,主要還是因為公園的「菊花班」, 溯其技藝傳承,第一代便是昔日藝菊於城北㛃園的劉文嘉先生。


劉先生於1931年定居城北淨業湖畔(即西海),多方搜集各地名種,推陳出新,至上世紀四十年代便已成為享譽京城的藝菊名家,不乏有人稱劉先生為「北京私家藝菊的最後一次高峰」。


抗日戰爭期間,也正是因為像他這樣的民間藝菊名家,頂著壓力,培植菊種,才使得京城土地上的菊花一息尚存,延續至今。

西山紅日 圖源@日月同輝


1960年,㛃園老人深感精力不濟,於藝菊一事上再難親力親為,於是在徵得家人同意之後,將整個㛃園,連同園中200多種菊花悉數無償捐獻給了國家,其繼承者,正是以菊展著稱的北海公園。


如今,北海公園都是整個北方菊花品種最多的公園,擁有1000多種菊花,北海菊花班也已經傳承至第五代,常年保持著8至10人的編制,在北京乃至全國菊界都佔有一席之地。


每逢秋日,都會展出各色秋菊,一時間北海公園秋菊盛放,秋色遍染,秋韻滿園。四方遊客乘興而來,與菊同樂。

蟾宮桂角 圖源@日月同輝


不過,文革期間京城的藝菊事業也曾一落千丈。在「砸爛盆花鬧革命」的喊聲中,北海公園的3000多種菊花只剩百餘種,菊花中心圃僅剩400來種。所幸,菊花在北京群眾基礎廣泛而深厚,有部分愛菊之人通過各種方法悄悄保留了一部分品種,這也成為了後世藝菊事業發展的火種。


1977年以後,藝菊事業逐漸恢復,北海公園的菊花品種也在80年代逐漸恢復到1100多種4000餘盆,每年都會在北海公園舉辦全市性的菊花展覽,到今年已是第41屆

去年北海公園的菊展


關於北海菊展的故事,其實去年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 ,有興趣的不妨移步一覽。


農事試驗場 京城最早菊展

農事宏開試驗場 改良種菊出尋常

自宣統年間,農事試驗場就已經開始舉辦菊花展,是目前已知最早舉辦菊展並對遊人開放的公園。

農事試驗場


農事試驗場建於晚清,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半個多世紀血與火的洗禮,一批進京趕考的青年,抱著救國圖存的滿腔熱情,集體上書朝廷,史稱「公車上書」。

此次上書之中便提到了農業改革,主張效仿西方,「察土質,辨物宜」,並「譯其農書,遍於城鎮設為農會,督以農官。」光緒帝在1989年發布了「兼採中西各法」興辦農業的一系列上諭,其中便提到了要建立農業試驗場,推廣科學種植。


1906年,隨著商部的上書,中央農事試驗場的建立提上日程,其址幾經挑選,最終圈定了西直門外高梁橋西的樂善園一帶。這裡土地富饒,泉流映帶,且北靠長河,是一片難得的肥田沃土。


1906年4月中央農事試驗場動工,1908年初具規模,並正式開始試驗和陳列展品。


當時的試驗場分五大實驗區,分別種植谷麥、蠶桑、蔬菜、果木和花卉,另外還有實驗工廠、博覽園以及萬牲園(如今動物園的前身)。其中,花卉試驗田內還專門設有菊圃,其中的菊花不僅來自全國各地,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國外採集的,因此農事試驗場內菊科良種繁多,為一時之盛。

綠衣紅裳 圖源@日月同輝


農事試驗場園藝科主任萬勉之,與當時京城藝菊代表人物之一黃藝錫私交深厚,二人均愛蒔花弄草,閒暇之餘經常切磋園藝,一起研討。黃藝錫所著《菊鑑》更是詳細記載了1917年農事試驗場菊花展覽中的121個品種,是一部民國時期為數不多的研究菊花的專著。

《菊鑑》書影 圖源孔夫子舊書網


民國時期《北京花事特刊》這樣評價農事試驗場的菊花:「秋末之菊花尤負盛名,誠為城西清遊之勝地也。每到花時,搭擺菊棚,中立花臺三座,濃淡疏密,布置得法,任人遊覽,觀者如雲。此外另備菊花數十盆,廉價出售,購者爭先恐後,雅稱韻事。


由此可以看出,農事試驗場的菊花展上,不僅有海量菊花可賞,其中不乏改良品種,此外還可以買上兩盆帶回家。


《京華百二竹枝詞》中就曾有一首詩:「農事宏開試驗場,改良種菊出尋常。結棚一聽遊人覽,購取歸家亦不妨。

北海公園的菊展接近尾聲,就曾有不少市民將菊花打包回家。這與詩中「購取歸家亦不妨」似乎不無不同。


中山公園賽菊會 一人連拿七屆冠軍

花時萬馬千車冠蓋相望 出門儘是看花人

中山公園地處天安門西側,地理位置優越,除了晨練和相親,其實秋天的菊花展會也頗為有名。


民國肇始,當時的北京政府對紫禁城周邊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改造,包括拆除舊宮城;修通長安街;改造金水橋和正陽門,其中最著名的應屬修建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的保衛和平牌坊(民國時為公理戰勝牌坊) 圖源網絡


中山公園本是皇家社稷壇,屬於紫禁城的一部分,對當時的平民百姓來說屬于禁地。1914年2月,在京都市政公所主辦的《市政通告》第22期,專門有「公園論」專輯,介紹了英、德、法、美等國的公園體制。其中強調了公園為「都市之肺腑」,認為公園不僅是美化環境、供人休閒娛樂的公共場所,更重要的是引導民眾接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會教育場所。

社稷壇 圖源網絡


1914年,由當時的內務總長朱啟鈐負責對此進行改造。朱啟鈐為營造中央公園,成立了由他自己任董事長的公司董事會,集資修園,並將公園逐漸擴大。


據史料記載,中山公園自開放以來,歷年陸續種植的花木有牡丹、芍藥、菊花……不下幾百種,尤以初夏牡丹、芍藥和秋季菊花最為著名。尤其是自民國五年(1916)起每年深秋都有菊花在拜殿(今中山堂)和塘花塢等處展覽,奼紫嫣紅,薈萃一堂,供遊人賞玩。

秋節晚紅 圖源@日月同輝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山公園的菊花展會還會特聘藝菊名家對參展菊花予以評定,名列前茅者都有獎品。


陳鴻年在《北平風物》一書中曾描述當時的盛況:「一時養菊名家雲集,各出精心培養之佳品,報名登記,使長安道上中山公園之場地,如菊花仙子之集會,釵光鬢影,美不勝收!

墨菊 圖源@日月同輝


據了解,解放之前,中山公園總共舉辦了七次菊花展會,奪魁的卻都是同一個人,他便是家住宣武門內西鐵匠胡同的隆顯堂,北京人稱「菊花隆」。


菊花隆最拿手的傑作,是人工接種,即「插枝」技術,千變萬化,運用無窮。他培育的菊花,接種於蒿,每盆只養一株,長成後高達七八尺到丈把長,枝幹肥壯,軀幹多姿,所開的花,細瓣的如頭髮絲兒,闊瓣的賽過荷花,花朵碩大,能有一尺出頭。


更值得稱道的是,菊花之中綠顏色當屬名貴,墨綠色的墨菊尤屬珍品,菊花隆「更有所養之紅菊,雞血紅、硃砂紅、西洋紅,鮮豔奪目,一枝獨秀,應是菊花展覽中之翹楚」。

金背紅 圖源@日月同輝


據考證,中山公園內原有兩處菊花栽培地,分別在五色土的西北和西南,受形勢的影響,公園的菊花栽培每況愈下,養殖規模由原來的數千盆減少到解放前的千餘盆,品種也由數百種減至幾十種。


天壇公園 一棵獨本菊開出1270朵花


天壇公園原本是先農壇,是皇帝祭祀先農的地方,1913年對市民開放,也曾舉辦過類似菊展的賽菊會,但品種數量卻遠不如中山公園和動物園。資料顯示,1923年先農壇公園舉辦賽菊會,比賽品種有26種,其中神品7種、仙品9種、妙品6種和逸品4種。

碧玉珊瑚 菊花中的貴族 圖源@佐助椿萱1933


建國之後,1954年,天壇開始培植菊花,並有專人負責。1957年天壇菊花品種達到859個。


1958年天壇培育出第一個天壇菊花新品種「北京1號」,又稱「瑞雪祈年」。


1961年,天壇公園菊花栽培技術提升,花卉工人通過雜交,先後培育出「金馬玉堂」「檀香勾環」「獨立寒秋」「白雲堆髻」等單色系菊花新品種,及「太真含笑」「龍盤蛇舞」等複色系新品種。

太真含笑 圖源@日月同輝


1965年,天壇養菊藝人培育出「千頭菊」,一棵獨本菊開出1270朵花,在京城園林界傳為佳話。

今年天壇菊展中的大立菊「火舞」 ,花朵數量已達近千朵,圖源北京日報。


文革期間,天壇停辦菊展,菊花品種大為削減。至1972年,天壇公園逐步恢復菊花養護用於節日擺放,期間又不斷培育出自己的新品種「廣寒宮」「丹陛金獅」。1986年又培育出「荷樂繽紛」。

廣寒宮 圖源@佐助椿萱1933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天壇菊花栽培任務壓縮,只進行品種保留,到20世紀90年代初,天壇菊花僅存224個品種。


1990年,天壇菊花栽培養護逐步恢復,設菊花技師指導,專人養護,此後多次舉辦天壇菊展,並參加北京市園林局各類菊展,多次獲獎。

祈年殿造型,圖源網絡。


今年天壇的菊展更是展出了「千頭」大立菊,是由天壇菊花匠人經過13個月的辛勤養護達到的效果,極為不易,預計本周末便會達到最佳觀賞期。

今年天壇菊展中的大立菊 ,圖源北京日報。


王府菊展

滿院寒香 一庭秋色

除了上述公園之外,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京城仍有一部分的皇親國戚仍然延續著過去的生活方式,重陽賞菊的習俗被沿襲下來。


據前清睿親王后裔金寄水先生就曾在《王府生活實錄》講到,1924年以前每年重陽都要舉行菊展:「是日,安福堂內外,處處菊花。內則瓶插幾供,外則圍砌鋪廊,滿院寒香,一庭秋色,使人目不暇接。

綠牡丹 圖源@日月同輝


除重陽外,每年九月下旬還有一次同樣規模的菊展,是為其祖母的「千秋壽誕」而設,規模之大不下千盆,名菊不下百種。


不過,隨著王府的衰敗,這種形式的菊展也隨之消失了。

其他菊展

辜負黃花虛酒會 同搔白首對山屏

除了公園、王府,陶然亭也是當時賞菊好去處,《大中華京師地理志》中就曾有記載:「菊花,士大夫好者極多,家自有種,名目多至三百餘。秋日評菊,陶然亭尤佳。」

仙露蟠桃 圖源@日月同輝


這也有詩文為證:「辜負黃花虛酒會,同搔白首對山屏,登高坐遠宜清嘯,放眼長天萬裡青。

業菊有花供畫楹,古槐落葉冷雲屏。登高遠眺仍宜酒,醉裡雲山分外青。


此外,民間也有一些賞菊活動,比如西單舍飯寺西郊什坊院金村等,這些展覽大多規模不大,數量在30-200盆之間。


1977年,菊花成為北京市花,但與同為市花的月季相比,菊花的市場顯然沒有那麼成功,似乎除了每年的菊展之外,只能在追悼奠儀上見到了,而且品種也比較單一的固定位平頭白、平頭黃。


但其實只要看過菊展都知道,菊花的品種極為豐富,姿態變化萬千,花期也比較長,其養護也比較簡單,還可入菜,入藥,自古以來便深受文人擁戴,有著深厚的文化價值,可以說是十分有市場潛力的。相信,未來的菊花市場一定是光明的。


如今正值九月,菊花盛放的時節,北京北海、天壇、中山公園、植物園等處都有菊展,得空您不妨去轉一轉~




關於菊花,您還有哪些故事?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 end ·

致謝和聲明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1] 陳暘 王羽佳,農事試驗場與菊花的淵源,北京檔案,2019

[2] 戶力平,老北京重陽賞菊始於何時 賞菊佳處在哪裡?,北京晚報,2015.10.22

[3] 呼延雲,賞菊要避「抱菊人」,北京晚報

[4] 任珊,天壇公園菊展開幕!時隔60年,千頭大立菊再露芳容,北京日報,2020.10.23

[5] 王靜 李睿孜 羅威,民國時期北京地區的菊花概況,中國菊花研究論文集(1997-2001),2001

[6] 王靜 李睿孜 羅威,新中國成立後的北海菊花,中國菊花研究論文集(1997-2001),2001

[7] 王丹丹,民國初期(1914-1929年)北京公共園林開放初探,風景園林,2012

[8] 靳術金,北京天壇菊展中的菊花展示手法,中國花卉園藝,2020

[9] 郭昱彤 何建勇,鮮花中的"隱士"何去何從?解讀北京菊花產業發展和菊花傳統文化推廣,綠化與生活,2017

[10] 北京傳統文化聯盟,北海的菊花開了 您去看過嗎?,2019.10.12

[11] 賴婧穎,三聯生活周刊,老潔園的故事

[12] 陳鴻年,北平風物,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11(2016.4重印)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相關焦點

  • 北海自育菊花亮相闡福寺 天壇公園「千頭」大立菊首綻放
    北海自育菊花亮相闡福寺天壇公園「千頭」大立菊首綻放一年一度的天壇、北海菊花展相繼開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北海公園闡福寺內,造型精美的小菊盆景、造型菊、附樁盆景等悉數亮相,向遊客展示菊花文化和栽培技藝。在天壇公園祈年殿南側,菊花展區花團錦簇,今年首次展示「千頭」大立菊,開花量達到歷史高峰水平。昨天上午,北京市第41屆菊花(市花)展亮相北海公園闡福寺。步入闡福寺內,幽香陣陣。
  • 北京景山中山北海天壇騰退33戶園內住戶
    原標題:景山中山北海天壇騰退33戶園內住戶   記者今天上午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四家市屬公園現已完成33戶住戶騰退工作及騰退區域歷史景觀恢復的方案設計。
  • 北京市屬公園推出10處賞月佳地:頤和園長廊觀月
    市屬公園推出10處賞月佳地  今天上午,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發布11家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將舉辦「品樂、臨水、賞秋」等三大類中秋主題遊活動,並推出10處賞月佳地。  今年中秋活動,一是金秋品樂:天壇公園在中秋假日兩天舉辦「神樂之旅」中秋專場音樂會;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第二屆中秋音樂會;香山公園見心齋將舉辦皇家雅集·中秋古琴演奏專場……  二是臨水泛舟:北海公園晚花品種的太空蓮還在綻放花容,伴遊客水上賞月;陶然亭公園西碼頭專門為遊客提供包括電動船、畫舫船在內的50條遊船,延時到20時;紫竹院公園澄鮮湖東、南、北三座碼頭,各類腳踏船和電瓶船
  • 冬天也能賞花 北京四大主題公園賞菊推薦(圖)
    推薦理由:調整到淡季價格後,頤和園門票從30元回落到20元,天壇公園從15元降至10元,北海公園從10元變為5元,北京動物園從15元調整至10元。香山公園自16日降到5元。頤和園、天壇公園、北京動物園、北海公園、香山公園5家市屬公園,每年從11月1日至3月31日實行淡季票價,4月1日至10月31日實行旺季票價。
  • 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四家市屬公園完成園內住戶騰退
    記者今天上午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四家市屬公園在市文物局、東城區及西城區政府的支持下,現已完成33戶住戶騰退工作及騰退區域歷史景觀恢復的方案設計。據統計,截至今天,景山、中山、北海、天壇公園共騰退房屋面積7785平方米,其中文物建築面積418平方米,其它房屋面積7367平方米。騰退後,這四家位於中軸線上的市屬公園將擴大文物保護區開放面積38256平方米。
  • 金風送爽,秋季最IN賞菊全攻略
    又到一年賞菊好時節,面對滿眼的奼紫嫣紅,不如,帶上萌寶貝,帶上好心情,一家人去開開心心去擁抱醉美秋色,品味淡雅菊香吧,走起咯!誠摯奉上賞菊攻略,麻麻們快來先睹為快哦。,看菊花去北海也成了很多朋友秋季的選擇。
  • 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北海公園,這些皇家建築有什麼區別
    不過,這些皇家建築很容易傻傻分不清。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祭祀天在天壇,皇帝因為是"天子",天的兒子,所以天壇的規格很高。天壇也就是現存最大的壇廟建築群;祭祀地在地壇,80後的課本裡面,大作家史鐵生最稀罕的地方。
  • 青島志願者與八旬老人云賞菊
    10月25日是重陽節,青島公交「我等您·星輝」志願服務團隊的志願者,來到八旬的老人謝老家中,帶著近日到中山公園拍攝的菊花、桂花等各種花卉視頻和照片,與老人一起「雲賞菊」,在家裡逛了一趟中山公園,圓了老人的逛園夢。
  • 登高賞菊、名園納福……九九重陽節帶爸媽到市屬公園遊園賞秋吧!
    去哪兒賞秋登高過節呢?當然是風景好又方便去的公園了!北京市屬11家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在重陽節前後開展「菊藝獻壽、福喜賀壽、演出樂壽、活動祝壽」四大類、31項金秋系列遊園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市民遊客遊園品秋、團圓過節提供更多「打卡活動」。
  • 天壇祈年殿等北京市屬公園20處核心景區恢復開放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為進一步增加遊覽空間,有序恢復公園休閒遊憩和文化傳播功能,29日起,天壇公園祈年殿院落、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景區等20處園林景區及重點文物古建院落恢復開放。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這些重點景區、院落的室內展室展廳暫不開放。
  • 紅葉似火,銀杏金黃,北京賞秋必去的五個地方,你千萬不能錯過!
    那必須得是賞秋啊!北京秋季極美,老舍曾說過「北平之秋便是天堂」。既然都知道秋季美,那你們知道欣賞秋季最好地方在哪裡麼?相信很多人都不是特別了解,那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走入秋季北京最好的幾處賞秋之地!一、 香山香山又名靜宜園,是國內賞楓的好去處,既然是賞秋,那自然要在九月之後,十一月之前再去。
  • 重陽節天壇公園菊展迎遊客 藝菊凌霜映祈年
    今天一早,祈年殿前菊花迎朝陽,遊客賞市花,人們紛紛在菊花展棚前拍照留念。菊展主題為「菊韻新生」,在祈年殿景區東南側設立4個展棚,分別為:「古壇神韻」、「百年公園」、「姊妹同慶」、「盛世菊香」,展棚間既各自獨立成景,又相互貫通,表達共同主題。
  • 「隨筆」天壇的菊花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在閱讀了許多詠菊詩詞的歲月裡,我逐漸關注起菊花來,發現中國有盛世華菊,傲芳染秋的傳統。加之菊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鮮切花之一。(四切花:月季、菊花、香石竹(即康乃馨)、唐菖蒲(即劍蘭))。
  • 重陽節 | 登高賞菊吃花糕,老北京的重陽真熱鬧
    賞菊、飲菊花酒是老北京度重陽節的另一項風俗。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據《續齊諧記》一書載,東漢年間,汝南人桓景跟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家將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 帶娃去北京植物園賞菊,知道這些夠用了!
    進園前給孩子講講賞菊的歷史菊花和賞菊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考證,「菊花」一詞最早見於《周官》。《爾雅》中有一句「鞠,治薔」,其中的「鞠」即為菊花。《禮記》中也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的記載。從這些早期文獻中可知,菊花最初應為黃色,開於秋日,且被當作應時之令。
  • 天壇祈年殿首次辦菊展(圖)
    昨日,天壇公園「華夏菊香·築夢中國」主題菊展上,遊客們在欣賞菊花。11月1日至21日,菊花展首次搬到天壇祈年殿院內。除獨本菊、各色小菊等500餘種菊花外,還將搭配擺放月季。div=-1 report 542 昨日,天壇公園「華夏菊香·築夢中國」主題菊展上,遊客們在欣賞菊花
  • 國慶中秋,北京公園這些展覽活動值得看
    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北海公園:「書畫中的諸葛亮」特展開展「萬古雲霄一羽毛—書畫中的諸葛亮」特展由北海公園和成都武侯祠共同舉辦,共展出38件/套不同時期的書畫精品,涵蓋了從清代到現代多位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市民不出北京,就能欣賞來自武侯祠的書畫作品。
  • 「超長」假期280萬遊客暢遊公園,天壇頤和園動物園列前三
    其中,天壇公園42.2萬、頤和園40.6萬、北京動物園38.9萬人次位列前三。、香山公園等市屬11家公園共設置驗票入園「一米線」通道188處、園內單行線43條、提示牌136個等,全力做好假期客流高峰階段的疫情服務保障工作,引導遊園線路單向大循環、核心景區局部小循環,確保門區和園內秩序平穩。
  • 「超長」假期280萬遊客暢遊公園,天壇頤和園動物園列前三
    天壇公園祈年殿景區遊人如織節日期間,市屬公園單日最高遊客量出現在3日,達到41.2萬人次。香山公園中秋專場插花活動頤和園、北海公園、香山公園等市屬11家公園共設置驗票入園「一米線」通道188處、園內單行線43條、提示牌136個等,全力做好假期客流高峰階段的疫情服務保障工作,引導遊園線路單向大循環、核心景區局部小循環
  • 秋日賞菊正當時 這裡的菊花不僅能泡茶 還能涮火鍋
    菊是秋的魂,秋有菊的韻。又到了一年之中賞菊的最佳時節,快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體驗這獨特的秋菊之韻吧青島中山公園© |孟憲朋秋日賞菊,最不能錯過的一站當然是中山公園啦!中山公園內,菊香滿園。上百種菊花類型,五彩繽紛,吸引了眾多愛花者前來打卡!趁著秋意正濃,菊花正盛,周末全家一起來中山公園賞菊吧!地址:市南區文登路28號百草園科普休閒農場© |圖王華採菊正秋時,悠然見嶗山。此時,嶗山仙菊進入盛花期,快來採摘吧!放眼望去,滿滿的菊花映入眼帘,藍天白雲,鮮花綠草,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