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亳州哦
首先還是遊玩線路和景點介紹啊
Day 1 亳州博物館——魏武祠——魏武廣場
1. 亳州博物館
亳州博物館距離亳州火車站很近,始建於1958年。亳州當地不少古蹟出土的文物都收藏在博物館內,很多遊客可能對亳州並不了解,而亳州博物館正是了解亳州歷史和現在的好去處。
亳州博物館外形仿漢代建築,門口豎著商湯、曹操、華佗等和亳州相關的名人雕像。進入博物館,裡面有兩層,二層為臨時展廳,一層為主展館。一般遊客參觀的都是一層主題為《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尋源》的常規展覽,展品按照史前文明到近現代的時間順序排列。
序廳就是個大廳,有一大塊「亳」字的甲骨文模型。館內的渦河文明展廳,講的是亳州的母親河渦河流域發現的史前文明。商湯都亳展廳,介紹的是商朝創建者湯王在亳州建都。道源聖地展廳,介紹的是老子、莊子、陳摶老祖都是亳州人。由於這些歷史過於遙遠,展現的實物都是一些瓶瓶罐罐、石頭碎片、質樸的玉件,還有亳州當地景點湯王陵、下屬蒙城縣莊子祠等出土的文物,都比較樸素。
漢魏風骨展廳,值得一看,「典藏精品」都在這。亳州是曹操的故鄉,這個展廳主要展出曹操家族墓出土的文物。有銀縷玉衣,和田玉做的漢八刀玉豬,和近現代俄羅斯豬模樣接近的銅豬,一對長寬1釐米、高不到3釐米卻刻著纖細文字的玉剛卯等價值連城的文物。
天下望州展廳,介紹亳州地處交通要道,唐代為「十望州」之一。第六展廳——亳商市井,介紹亳州在北宋至明清商貿繁華。展出的瓷器上有了鮮豔的色彩,銅鏡都很精美,金器有鏤空的花紋,第六展廳還布置了一小段明清老街,兩側都是商鋪,一般遊客可能會覺得唐宋開始展廳及陳列的物品挺好看的。
近代當代亳州展廳,介紹亳州近代抗日戰爭歷史,陳列當時的紙幣、身份證等,還有亳州當地的剪紙、曲藝、亳州人華佗發明的五禽戲等傳統文化,以及現代亳州知名的產業古井酒、中藥材、汽車工業和採煤業。
2. 魏武祠
魏武祠(原曹操紀念館)位於曹操公園內,是以三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為主題,以其縱橫捭闔、極富傳奇的一生為主線,著力展現三國歷史文化的專題性紀念場所。紀念館整體為一組三進式仿漢風格的建築群,目前陳列內容有曹操生平簡介、魏武祠、三曹詩碑長廊,曹操蠟象及展品等,於2009年建成,總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反映曹操政治、軍事、文學方面的千秋功業。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徵戰,為全國儘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Day 2 曹操家族墓——曹操運兵道——華祖庵——花戲樓
1. 曹操家族墓
位於亳州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劉園孤堆、薛家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馬園漢墓、袁牌坊漢墓群、元寶坑漢墓群等。佔地約10平方公裡,甚為龐大。2001年6月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文獻記載可知,亳州城南有曹騰、曹褒、曹嵩、曹燦、曹胤等人的墓群。近年考古發掘證實,亳州城南除有《水經注》記載的曹騰等人墓以外,還有曹鼎、曹鸞、曹勳、曹水、曹憲以及許多不知名的墓。可見曹氏家族,自曹騰發跡後,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廣大。
從已發掘的墓葬可知,曹氏宗祖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規模都很大,為磚石結構的多室墓,一般均具有前室、中室、後室以及數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結構的曹騰墓和磚結構的曹嵩墓。
曹氏宗族墓群,墓門多為石結構,飾有畫像刻石,墓室牆壁,券頂繪有彩色壁畫。出土有玉剛卯、玉豬、銀縷玉衣、玉枕、象牙石等珍貴文物。墓中出土的800多塊帶文字墓磚,最引人注目。有隸、篆、草、真、行等書體,文字內容有記曹氏宗族成員或地方官吏姓名,也有一些反映人們對當時社會不滿的詞句。
2. 曹操運兵道
曹操運兵道,位於亳州市老城內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整個地道經緯交織,縱橫交錯;布局奧妙,變化多樣;立體分布,結構複雜;規模宏偉,工程浩大;長達四千餘米是迄今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
它遠遠超過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被譽為「地下長城」。2001年7月17日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道骨出土有彈丸、鐵刀、鐵燈、卸枚、圍棋子、銅鏡、陶器、瓷器、硯臺等漢、唐、宋各代的文物,它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建築、軍事戰術以及曹操軍事思想有重要意義。
3. 華祖庵
華佗紀念館又名華祖庵、華佗廟,是祭祀神醫華佗的廟堂。自開放之日瞻仰勝跡、緬懷先哲的國內外各界人士絡繹不絕,華祖庵已成為世界研究華佗藥術的中心,歷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處閃耀無限風光的景點 。
廟內有山門、耳房、大殿、東西殿、禪房、元化草堂、存珍齋、益壽軒、課徒館、自怡亭、五禽戲臺、藥圃、洗芝池、碑廊等建築。
殿內金柱上有朱圭題寫的楹聯:「五戲轉靈樞道本皇軒仙位業,四輪消劫運功參地釋佛菩提」。「善德善言善行總以善醫為善,名山名水名勝更因名人而名」等聯語讚頌了華佗的善醫善行。
4. 花戲樓
毫州花戲樓又稱山陝會館,大關帝廟。是明清時期山西、陝西商人聚會的地方,歷史悠久,因關羽是山西人,因此他們在此建關公廟。花戲樓精緻漂亮擁有許多乾隆年間的絢麗的彩繪和精湛的雕刻,是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花戲樓有 「三絕」:正門前兩根旗杆, 花戲樓的木雕和山門。花戲樓的磚雕巧奪天工,屬徽派微雕藝術。
花戲樓位於亳州城北關,渦水南岸,始建於康熙年間清康熙年間,專供演戲。院內以大殿為主建築,戲樓輔襯,坐樓建於兩側,供看戲飲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圍高大,音響不易疏散。
接下來給大家講講亳州的風俗民情哦
武術:亳州地處中原,武風昌盛。鄉民多習bai武,特別是回民練武成風。亳州歷史上武 人輩出,五禽戲、晰揚掌產生於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創。
剪紙:亳州的舊時大戶人家閨女出嫁,每件嫁妝都貼有色彩鮮豔、構圖新穎的剪紙,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內和 許多單位的會議室,都飾以民間特色的剪紙。
高蹺:亳州高蹺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訓練有素的團體。
鬼會:也叫大班會,是一種鬼戲,每逢正月十五鄉間大班會演出。
三鬥:亳州社會有很多消遣娛樂活動,如鬥雞、鬥蟋蟀、鬥鵪鶉、踢毽子、聽書、聽戲、養鳥、養花、下棋、搓麻將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種,被稱為「民間三樂」。
肘擱:是亳州民間舞蹈的一種,已有數百年歷史。肘擱分「座子」和「架子」兩部分。「座子」由體格強壯者擔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擔任。
地方戲:二夾弦劇種起源於河北,發展於山東菏澤,流傳於蘇、魯、豫、皖四省邊界地區,解放後在亳縣受到重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梆劇,是亳州的特色劇種。近似豫劇,是亳州最受歡迎的一劇種。
華佗五禽戲:是以模仿動物動作和神態為主要內容的組合動功。「五」是一個約數,並非限於五種功式;「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了哦,大家記得關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