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正加速歐洲高山植物滅絕

2020-12-14 中國園林網

生長在內華達山脈的阿爾卑斯山之花。(來源:格蘭納達大學)

中國園林網5月22日消息:隨著氣候變暖,喜冷的高山植物種群正逐漸從歐洲南部山脈中消失。據歐洲研究人員最新的研究發現,由於許多高山植物的分布區域較小,它們正瀕臨滅絕。

「這些物種已經在向高海拔遷移,但是很快就將到達山脈頂部。」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生物學家烏爾夫·墨蘭(Ulf Molau)說,「許多高山植物種群正在從歐洲南部的山脈中消失,而且有些種群只存在於一個山脈當中,對於這些種群來說,前景十分令人擔憂。」

這些最新的研究是「全球高山環境觀察研究行動」的一部分,它們已經發表在《自然與科學》雜誌上。目前,「全球高山環境觀察研究行動」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覆蓋了世界上所有的山脈地區。但是只有歐洲分支開始著手觀察山區環境變化。

在過去十年時間裡,歐洲的研究人員從13個不同的山脈地區採集過觀察樣本。通過利用數碼技術和大量的實地研究,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對低海拔到山頂地區的特定區域進行網格式研究。而數碼照片能為從2001年至今已經消失的物種提供詳細的圖片。

「我們給每個研究區域都拍了數碼照片,因此我們能在十年後找到相同的位置,精確程度能達到釐米。」墨蘭教授說,「通過建立一個分析網絡,小到10×10平方釐米的面積都能夠被重新繪製。」

研究人員觀察到,許多物種正在向高海拔遷移,而且歐洲南部山脈地區大量物種的數量在過去採樣觀察的十年時間裡正在逐步減少。

「這些發現肯定了『溫度升高將導致高山植物向高海拔遷移』的假設。因此,競爭物種將受到這些遷往高海拔地區物種的威脅。而這些變化將在中長期時間裡,對高山生態系統造成威脅。」研究人員說。

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參加了「全球高山環境觀察研究行動」,他們確定氣候變化正導致植物種群向高海拔處遷移。他們的研究分析了從2001年到2008年17座歐洲山脈66個山頂處的物種多樣性變化。

研究人員在伊比利亞半島選擇了兩個目標地區:庇里牛斯山的奧德薩和內華達山脈的格拉納達。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觀察的物種已經向高海拔處平均遷移了2.7米。

研究還發現,在七年的時間裡,生長在歐洲山脈山頂處的物種數量平均增長了8%。在北部溫帶山區的66個山頂處,大部分生物多樣性都呈現增長趨勢。在地中海地區,被研究的14個山頂地區中,有8個山頂的物種數量正在遞減。

物種多樣性變化最大的山脈是南歐的地中海山脈。該地區的氣候與歐洲其他地區不同。

位於地中海地區的內華達山脈、科西嘉山脈、中部亞平寧山脈和克裡特山脈則由於氣溫升高而出現年均降水量減少,從而引發長時間夏季乾旱。因此,溫度升高和乾旱正在威脅著該地區獨特物種的生存。

「例如,在內華達山脈,研究人員觀察到該地區的標誌性物種如一種點地梅屬植物(Androsace vitaliana subsp nevadensis)及一種沼澤龍膽屬植物(Plantagonivalisy Artemisia granatensis)的數量正在減少。」格蘭納達大學的傑奎因·莫拉多·梅薩(Joaquin Molero Mesa)教授說。格蘭納達大學的研究小組與「全球高山環境觀察研究行動——內華達山脈」協作建立了另一個在西阿特拉斯山脈的目標地區,夏季將開始在該地區安裝觀察製圖設施和溫度表。該目標地區是與摩洛哥的一個研究小組合作建立的。

推薦閱讀:

山東1009種藥用植物藏嶗山 部分已經瀕臨滅絕盼保護

濫伐森林 印尼蘇門答臘猩猩瀕臨滅絕

氣候變化破壞生態系統 導致大猩猩和老虎瀕臨滅絕

湖南:炎陵發現兩種瀕臨滅絕植物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非古人類狩獵 冰河期巨獸滅絕氣候變化是元兇
    但是幾千年間,這些巨獸就紛紛走向滅絕。許多專家認為是人類殺害了這些巨獸,去年8月,本報以《人類消滅了冰河期巨獸?》為題也對此進行了報導。但5月11日出版的權威雜誌《自然》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該報告稱,一萬年前巨獸的滅絕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或疾病導致的。
  • 小行星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它們曾經歷2次滅絕,氣候變化最可怕
    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去吃一種高大的針葉樹葉子,但是由於這種植物太高了,它們就進化出了纖長的脖子和龐大的身軀,一直到時間進入到白堊紀,當地球植物重新煥發生機,它們才被大自然所淘汰。研究者表示,如果不是蜥腳類恐龍中的一支,也就是我們發現的這種全新物種,成功演化成龐然大物,那麼,可能恐龍早在1.8億年之前,就已經滅絕了。
  • 歐洲大黃蜂面臨滅絕危險
    歐洲體型最大的大黃蜂。 據 ENS環境新聞網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日前發布一項評估全歐68種大黃蜂物種生存現狀的研究稱,歐洲有17種大黃蜂面臨滅絕危機。 本次研究協調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歐洲生物多樣性負責人安娜·涅託(Ana Nieto)表示:「大黃蜂瀕臨滅絕的比例如此之高,可能對糧食生產造成嚴重影響保護大黃蜂物種及其棲息地、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推廣有益生物多樣性的農業方法,可對扭轉歐洲大黃蜂種群數量下降趨勢。。」 大黃蜂能幫助植物繁殖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如西紅柿、辣椒以及多種類型的水果、蔬菜和種子。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近幾年我們經常從新聞上看到餓得皮包骨頭的北極熊,因為氣候變暖、海冰消融,靠浮冰捕食海豹為生的北極熊長期找不到食物,甚至淪落到去垃圾堆裡翻找東西吃。然而更可悲的是,如今科學家的新研究發現,北極熊很可能撐不過這個世紀了。
  • 英國皇家植物園報告:全球五分之二的植物正面臨滅絕風險
    當地時間9月30日,英國皇家植物園在一份報告中警告稱,世界上五分之二的植物正面臨滅絕的風險。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0日報導,該報告中對「全球植物和真菌現狀」的評估以42個國家的200多名科學家的研究為基礎。
  • 小行星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它們曾經歷2次滅絕,氣候變化最可怕
    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去吃一種高大的針葉樹葉子,但是由於這種植物太高了,它們就進化出了纖長的脖子和龐大的身軀,一直到時間進入到白堊紀,當地球植物重新煥發生機,它們才被大自然所淘汰。研究者表示,如果不是蜥腳類恐龍中的一支,也就是我們發現的這種全新物種,成功演化成龐然大物,那麼,可能恐龍早在1.8億年之前,就已經滅絕了。
  • 山脈:植物應對氣候變化的避風港
    本報訊 通訊員何晨報導 據每日科學網站消息,瑞士研究人員在研究氣候變化對高山植物物種的預期影響時發現,對於植物而言,山脈可能成為一個更安全的生存之地。這項發表在 《生物地理學雜誌》上的研究成果指出,山脈棲息地的多樣性為物種提供了避風港,因此對其保護十分重要。
  • 雙語|氣候變化可能會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周一發布的一項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餓死北極熊並迫使它們滅絕。該研究預測,北極熊這一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在百年內幾近滅絕。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報告稱,在部分地區,由於海冰消融縮短了北極熊捕食海豹的時間,北極熊已經陷入數量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
  • 科學網—氣候變化或導致大型哺乳動物滅絕
    動物放射性碳數據與古氣候數據分析顯示
  • 非洲大象若滅絕將讓更多溫室氣體逃逸 加速氣候危機
    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說,非洲的大象全部滅絕可能令進入大氣的有害溫室氣體增加7%,從而加速地球的氣候危機。報導指出,森林象的滅絕可能導致西非和中非雨林的「地上生物量」(包括樹枝和葉子在內的樹木的重量)減少7%。研究負責人法比奧·貝爾扎吉說,這將意味著進入大氣的有害碳增加30億噸。人們已經知道,大型食草動物在傳播種子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到目前為止,大象影響雨林的方式一直是個謎。
  • 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 或由氣候變化所致
    原標題: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 或由氣候變化所致澳大利亞多種巨型動物為何在4萬年前滅絕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日前,澳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發表論文稱,最有可能導致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的原因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此前有觀點認為巨型動物滅絕是人類過度狩獵造成的,且發生在人類抵達澳大利亞大陸後不久。
  • 冬季在升溫,氣候正變暖,科學家卻說無需拯救地球,這是為何?
    這讓我們覺察到了:氣候正在變暖,地球在慢慢發生變化。當然了,此種現象也引發了很多人的擔憂,譬如它會讓兩極和高山上的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從而淹沒地球上絕大部分的陸地,到時候人類將會有滅頂之災,搞不好還會滅絕。因此好多人都在呼籲人類要保護環境,要善待和拯救地球。
  • 人類祖先因氣候不適而滅絕,如今全球正持續升溫,雷鳴般警訊!
    最近一項結合氣候模擬與化石紀錄的研究顯示,人類很可能因為不適應氣候變遷提早面臨滅絕命運。 近日發表在《地球》期刊上一篇研究結合氣候模擬和化石記錄,試圖找出導致古代人類祖先早日滅絕的線索,結果發現氣候變化使人類祖先無法適應變暖或變冷溫度,可能在他們的命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針對六種人屬的生存狀況,包括巧人,匠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塔人和智人,研究人員依靠高解析度的氣候模擬器來提供溫度變化狀況,包括過去五百萬年的降雨量和其他數據。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生產力的影響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氣候變化與減排固碳創新團隊系統揭示了在氣候變化條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為生態脆弱區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其生產力是維繫生態系統生態與生產功能的關鍵因素。物候是反映植物對環境變化響應的重要指標,且與植物生產力密切相關。但溫度和降水變化條件下植物物候改變對植物生產力的調控機制仍不明確。因此,開展氣候變化條件下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研究,對高寒草地生態服務功能維持和草牧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稱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王企鵝滅絕
    新華社倫敦2月27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警告說,如果全球變暖得不到有力遏制,到本世紀末將有70%的南極國王企鵝(俗稱「王企鵝」)的生存受到威脅,甚至有可能會把該物種逼到滅絕的境地。  王企鵝的繁殖地主要分布在南大洋靠近南極大陸的若干無冰島嶼上。
  • 中國古代氣候變化和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是遊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250萬年前,東非的氣候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第四紀冰期從北半球襲來,使得東非高原的氣候變得更加乾燥,原來的稀樹草原逐漸退化為了灌木草原。森林的大量消失使得古猿不得不去適應新的生存環境。他們開始直立行走,製造和使用石器、木頭等原始工具,逐漸成為了最早的人類——能人。大約在200萬年前,能人又進化為了直立人。
  • 植物界的大熊貓,雖原產中國,但國內瀕臨滅絕,而歐洲街道卻常見!
    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此話不假,中國地大物博,物種十分豐富,鴉片戰爭後,英國植物學家從中國引入的植物就有幾千個。100多年過去了,這幾千個品種中,就有不少品種因為濫砍濫伐以及氣候變遷等諸多原因,目前面臨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的窘況。
  • 8種毫不起眼但早就滅絕的植物
    已有45億歲的地球母親無時無刻在劇烈地演變著,無論是蝗蟲漫天飛舞還是病毒瘟疫肆虐,自然界的更迭交替是不爭的規律,盤踞地球數十億年的綠色植物也不能倖免於星球的巨變。下面列出數十億年前到近代因為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導致滅絕的漂亮花卉和植物。 1.
  • ...氣候變化——海螺溝冰川消退、阿拉斯加冰川倒塌,北極氣溫達...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圈內氣溫飆至38度,阿拉斯加冰川融化倒塌,「窗含西嶺千秋雪」——杜甫描述的成都平原西部高山積雪終年不化的壯美景象也正逐漸消失……四 川四川省氣候中心的分析表明,20世紀90
  • 報告:歐洲特有樹種超半數瀕臨滅絕 66種屬極危
    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日前發表報告,指出歐洲特有樹種中,超過半數正面臨滅絕危機,原因包括外來物種入侵、毫無節制地伐木和城市化。IUCN在報告中指出,在歐洲454種原生樹木種類中,有42%未來可能從歐洲消失。此外,根據該機構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多達58%歐洲特有樹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66個種類屬於「極危」,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情況令人擔憂。IUCN表示,害蟲、疾病和外來入侵物種,正加速歐洲特有樹種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