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天,少不了這口芝麻醬

2021-02-16 一大口美食榜

轉眼夏至到了,小火爐子式的夏天總是讓人抓狂。夏天北京人尤其喜歡吃芝麻醬過水兒面,細麵條下鍋斷生就撈出來,用水拔得涼涼的;芝麻醬用涼白開加鹽慢慢懈開,拌在面上,再加上細細的黃瓜絲,清清爽爽。仔細數起來,芝麻醬這種平凡的醬料,夏天裡還真的是少不了它呢……

前一段時間發小一塊聚會。聊得最多的無非是小時候那些事兒。什麼幫老爸打散酒啊,幫老媽打醬油什麼的。後來發現最有意思的是每家打黃醬都用碗,打芝麻醬都用裝紅果的罐頭瓶。

這有什麼區別?嚯!區別可大了。您想啊,碗的口兒大,一毛錢黃醬倒進去,一不小心,多了二分錢,售貨員順手拿勺子就崴出去了,正好兒!打芝麻醬,換罐頭瓶,口小肚子大,售貨員往裡打芝麻醬,一不小心倒多了,勺子大,伸不進去,只能將錯就錯。家裡能借著這個機會多買一點。


過去打醬講究「一勺準」,看師傅打醬,是藝術

芝麻醬就是芝麻炒熟磨成醬。因為芝麻炒熟後香氣雖然足,但回口會發苦,所以一般帶有兩成的花生醬,用香甜平衡一下,俗稱「二八醬」。芝麻屬於油料作物,在物資貧乏的年代,看似簡單的東西,不見得隨時會有。我這個歲數前後的都記得,早些年芝麻醬只有夏天憑(購貨)本供應,每戶二兩。這二兩芝麻醬對一個家庭來說可是寶貝——罐頭瓶很有必要。

一到夏天,酷暑來臨,做飯實在是一件頭疼的事。住胡同大雜院的老街坊們,家裡都是臨時搭起來的小廚房,一人兒進去,轉個身兒都費勁。在那麼小的地方還動火炒菜,折騰半天,熱出一身大汗,飯得了,胃口也沒了。

有法子呀。大雜院因為都是共用一個水龍頭,每家都要準備一個盛水的水缸,平時都存滿了水。趕做飯前一個鐘頭,抻出來兩條黃瓜,刷洗乾淨,扔到水缸裡拔著。該做飯了,黃瓜也涼透了,撈出來啪啪一拍,砸點蒜泥,懈點芝麻醬帶一點米醋,一澆一拌,還沒吃,暑氣先去了一半。


洗好黃瓜放水裡拔著,蒜泥芝麻醬一拌,舒服

綠豆粉皮兒切成手指寬的長條兒,黃瓜切絲兒,拌到一塊,澆上芝麻醬,帶一點芥末,吃著竄鼻香!芥末要黃芥茉,自己發的才夠勁兒。

粉皮兒換成撥魚兒(從漏勺裡漏出來的,吃起來有勁兒),還是黃瓜絲兒芝麻醬和黃芥末,就不是涼菜了。多加涼白開,換碗兒盛,一把小勺——改小吃了。這一口兒看著不複雜,可現在愣是沒人兒做。頭幾年「虎坊橋肉餅店」的老闆李子每年夏天都做一季,可打去年開春關張歇業,想吃這一口也只能自己個兒想一想啦。


北京口味撥魚兒,芝麻醬配黃芥末,要吃出涼爽通透

七八年前,一大哥帶我們一幫人去密雲找當地把兄弟喝酒,被他的兄弟們灌了個人仰馬翻。密雲是吃水庫魚的聖地,可我酒醒後魚的味道一點也記不起來,一道芝麻醬拌小蘿蔔記到現在。櫻桃小蘿蔔,帶著纓子,用刀背輕輕拍松,拌上糖、醋、蒜泥、芝麻醬,酸甜口兒。蘿蔔是地裡剛摘的,肉細,脆,水份足。

前幾天朋友聚會,剛認識不久的黃兄一人兒主做了一桌菜餚,道道經典。吃得最乾淨的是「乾隆白菜」——芝麻醬拌白菜心,酸、甜帶芥末辣。我個人對北京人愛拿皇帝說事兒真有一點難為情,但好吃是必須承認的。有一點兒「新川麵館」涼麵的味道。


乾隆白菜,就是芝麻醬拌生白菜心

「新川麵館」是北京老字號,以麻辣涼麵居京城涼麵之魁首,功力全在芝麻醬調料上,麻辣鹹鮮,入口有芥末的清涼,回口帶甜。看名字就知道跟四川有關係,但其實應該是經過北京改良了的。大名鼎鼎的峨嵋酒家,雞絲涼麵也有一號,芝麻醬調料味道和新川的有一拼,吃到最後,盤子底下帶點榨菜丁,果真另一個味兒。我為這個事向我四川的朋友討教,哥們告訴我,四川人不拿芝麻醬拌麵條。四川不是我生長的地方,如果我寫的不對,別怪怨我啊。

二十年前東大橋有一個服裝大棚白雲市場,裡面有一家賣牛肉餄面的。湯醇肉香麵筋道!都排著隊買,買完後端著大碗顫顫巍巍地走到一邊,用小勺從一個桌子上的碗裡盛芝麻醬淋到餄餎面上。那芝麻醬調得濃濃的,一下到湯裡,湯味一下子更香醇了。後來大棚拆了,飯館遷到別處,四處開花。這家館子就是現在開遍四九城的「鑫紅碗」。多年後一個雨夜,我和朋友專程過去吃了一次,湯、面、芝麻醬都如同現世人情一樣淡泊了。有時候過去的就是過去了,非要找回來,只有失望而已。

不過我自己還能記住那個味道。現在自己做牛肉麵,燉好牛肉煮好面之後,一般都不忘記再調一點芝麻醬,加一勺臺灣沙茶醬進去,澆在牛肉湯麵上攪拌一下,湯底立刻變香濃了。這樣的好處是即便你做的牛肉不夠香,這點芝麻醬也能幫你在朋友面前找點面子。


在牛肉麵裡加點芝麻醬,湯頭會更濃鬱,試試看

我心中芝麻醬的聖物,是汪曾祺在《食道尋舊》中寫過的、老舍先生家裡的芝麻醬燉黃花魚。「老舍先生好客。他每年都把市文聯(指北京市文聯,當時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聯主席)的幹部請到家裡去喝兩次酒。一次是菊花開的時候,賞菊。一次是臘月二十三,老舍先生的生日。菜是地道的老北京味,很有特點。我記得很清楚的是芝麻醬燉黃花魚,是一道湯菜。我以前沒吃過這道菜,以後也再也沒吃過。黃花魚極新鮮,而且是一般大小,都是八寸。裝這個菜得一個特質的器皿———瓷盬(音gu,三聲)子,即周壁直上直下那麼一個傢伙。這樣黃花魚才能一條一條順順溜溜平躺在湯裡。若用通常的大海碗,魚即會拗彎甚至碎斷。」痴迷於口腹之慾的我一直想還原這道菜,可惜久不得其法。哪位大師如果有心得,我願意當面討教。

北京吃食裡還有一個地方最缺不了芝麻醬的,爆肚和涮羊肉的小料(也就是蘸料)。都是芝麻醬打底,加醬豆腐、滷蝦油和醬油等等。這兩種小料表面上看都差不多,根本的區別是涮羊肉小料佐料齊全,爆肚料不帶韭菜花兒。涮羊肉調料以芝麻醬為基底,加韭菜花醬豆腐滷蝦油醬油和醋來提味。


北京涮羊肉是最離不開芝麻醬的,以至於外省火鍋在北京也免不了用芝麻醬做蘸料

北京有多少家涮羊肉館兒,就有多少種味道。佐料種類多幾種少幾種大同小異,真正不同的是各家作料的比例。說起來北京還真有幾家涮肉料有特色的館子。天橋劇場後身福長街五條的老金涮肉就是一個。他家肉料一口下去,就和別人家感覺不一樣。除了醋口大,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後來熟悉了,和老金全家成了朋友,發現他家用的芝麻醬是河南的,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

河南是產芝麻大省。有芝麻,就有好芝麻醬,還有好香油。我家用的香油就是河南的。樓下小賣部老闆是河南人,賣他自己家的香油,貴,可是香!這是題外話了。

我總覺得:沒有芝麻醬的涮肉小料,怎麼琢磨怎麼不對勁兒。不過您還別說,北京真有一家生意火爆的涮羊肉小料不帶芝麻醬的,這種打破常規的玩法,我確實敬佩。

說了這麼會兒,其實夏天,最家常的還是胡同吃食兩件寶:芝麻醬麵,過水飯。


北京人夏天摯愛——芝麻醬麵

北京芝麻醬麵是夏天的恩物。尤其一入數伏,太陽像小火爐子似的,人人都被烤得沒精打採的。和點面,切細條,煮一開兒剛斷生就撈出來,過兩遍涼水,把麵條弄得利利索索的。同時用涼白開加一點鹽懈芝麻醬,水要一點點兌進去,等到濃稠度合適了,就可以澆在面上,同時拌上細切的黃瓜絲兒,吃芝麻醬原味的香氣。在旁邊另備上米醋和蒜瓣,您喜好什麼口味,自便。食欲不振的時候加一點醋可以醒胃,芝麻醬有點膩,吃一瓣蒜為的是清口。有人家懈芝麻醬的時候同時加上醬油、醋、花椒油、蒜泥和芥末等,和好了一塊堆倒在面裡。我覺得吧,吃飯這件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做法千變萬化,自己愛吃是硬道理。

芝麻醬麵在北京麵食裡沒有多高的地位。相對於豪華的打滷面和被梁實秋唐魯孫文字加持過的炸醬麵來說,沒有任何光輝燦爛的歷史。但一到了夏天,誰也離不開它。就如同衣櫃裡那件兒穿了多年的圓領衫,出去應酬的時候覺得不夠光鮮,回到家了,還就覺得穿著它舒服。

正文:霍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北京人的夏天,為什麼離不開芝麻醬?
    龐各莊的西瓜紅了瓤,小鋪裡冰鎮上北冰洋,老家兒煮好了綠豆湯,過水麵配上芝麻醬——一個經典的北京夏天不過如此。特別是那一碗芝麻醬涼麵。有人說,一到夏天,北京人廚房裡一半的芝麻醬就都用來拌麵了。煮好的手擀麵過了涼水,黃瓜細細切成絲,醋和蒜汁一起澆上,添一勺澥好的調味芝麻醬,熱氣蒸騰的酷暑裡,沒有什麼比這一碗麵更順口的了。
  • 屬於街頭的美食,無拌麵不夏天,這!就是芝麻醬拌麵
    不知道,你們那裡是怎麼稱謂的這塊美食的天堂?歡迎大家在留下你們美食天堂的名字,讓我們知曉。麵條,在我們北方甚至是南方都已經是大眾的美食了;那麼,在這條美食的小街上又怎麼能少得了麵條呢!說道麵條,在現在的這個炎熱的夏天裡,離不開大家的是拌麵,無拌麵不夏天!
  • 舊年兒時皇城味,夏天來一碗正宗的老北京芝麻醬涼麵
    對於四九城的我來說,芝麻醬是一種情結。「北京人夏天離不開芝麻醬。」這句話摘自老舍先生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正式提案,那年,北京的芝麻醬缺貨,老舍先生心裡急啊,他懂北京人,懂得芝麻醬麵就是北京人的命,於是提交了提案,沒過多久,北京人的副食本上即使在供應短缺的時代也是每人每月二兩芝麻醬。
  • 地道的老北京芝麻醬涼麵,北京人就好這一口兒,甭提多香了!
    天兒是越來越熱,沒有幾家北京人是不吃芝麻醬涼麵的,主要它不光省事兒吃著還倍兒香涼快,過去在胡同裡一到夏天北京人都是左手捧涼麵,右手拿著黃瓜,甭提多地道了,所以說起老北京人夏天必吃的一些吃食,頭一個就是京味十足的芝麻醬涼麵
  • 芝麻醬原是個「窮人樂」?北京人用它「蘸世界」,外地朋友卻崩潰
    當時有個廣為流傳的段子,大人派孩子去副食店打麻醬,回來發現分量不夠,於是找到副食店去理論,要求重新稱,售貨員說,您最好先稱稱孩子,因為短了的芝麻醬進了孩子的肚子。芝麻醬還和作家老舍先生有一段趣事。有一年夏天,北京的芝麻醬供不應求,那點限量根本就不夠吃。
  • 芝麻醬,是北方人的本命啊
    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少不了芝麻醬,夏天有芝麻醬涼麵、涼皮;冬天有數不盡的火鍋——其中一定會有麻醬小料。如果說什麼是一個南方人愛上北京的標誌,已經不再是看TA能不能面無懼色的喝下豆汁,而是看,TA吃不吃得慣芝麻醬。@小小: 對於火鍋,基本上是一周一次,但是每次自己調出的味道都沒有店裡的好吃,但是每次也能吃得乾乾淨淨,吃到最後再涮點麵條,真的是完美。
  • 夏天最愛吃的就是一碗涼爽美味的芝麻醬涼麵,做法簡單又開胃
    簡單的拌點芝麻醬,再切點黃瓜絲,下點麵條,一頓省事又開胃好吃的麵食就做好了,無論午餐還是晚餐,在這個季節,省事好吃開胃才是關鍵。而芝麻醬作為主要調料的麵食其實種類很多,那麼這裡和大家介紹下北京特色的芝麻醬涼麵。其實說到特色,也沒啥特別可言,就是老百姓日程圖個省事的麵食而已。可能不如其他地方的那麼講究或者好吃。
  • 北方人的獨家「味覺記憶」:不蘸芝麻醬的火鍋,沒有靈魂
    夏天的小飯館裡,若是聞不見芝麻醬香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店開在北京。《吃貨辭典》的作者崔岱遠在紀實片《記憶》中,用一口京腔,向觀眾們細數北京夏天的記憶:「為什麼說北京人夏天離不開芝麻醬呢?您看啊,一到夏天,你說這芝麻醬涼麵離不開芝麻醬吧?芝麻醬涼粉離不開芝麻醬吧?芝麻醬拍黃瓜離不開芝麻醬吧?芝麻醬拌茄泥離不開芝麻醬吧?總之,離不開芝麻醬。」
  • 油炸饅頭片兒上抹厚厚一層芝麻醬……北京人與芝麻有什麼情緣?
    北京這些與芝麻有關的胡同,只是反映出芝麻與北京人情緣的一部分。其實,小小的芝麻早已深深嵌入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插芝麻秸於門簷窗臺,曰藏鬼秸中,不令出也。」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年初一凌晨),辭舊迎新的時候,芝麻杆放在門簷和窗臺上,是當時的一種習俗。清末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還提到:「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行走之處遍以芝蔴秸撒之,謂之:跴歲。」這一天,由無數四合院組成的老北京胡同街巷之中總會時不時傳出一陣陣「劈裡啪啦」清脆歡快的聲響。
  • 夏天的涼麵,是戒不掉的癮
    陣雨送了幾天清涼,架不住三伏天的熱浪,食些「清涼」,是人們與這股」燥熱」共處的方式,只不過在夏天吃「涼麵」 這件事上,人們不僅達成了季節共識,還突破了地域分歧。 每到夏天,不同地方的人們都會吃上一碗涼涼的冷麵,或許是因為在炎炎夏日那是最好的消暑佳餚,再佐以不同的開胃小菜,既能增進食慾,還可補益脾胃。
  • 說說夏天那碗北京人餐桌上的芝麻醬麵
    夏天總有打蔫或者沒胃口不知道想吃什麼的時候,然而對於北京人來說,來碗芝麻醬涼麵,一準是錯不了的。在北京人眼裡, 芝麻醬涼麵就是既簡單省事兒,又吃著爽快的消暑神器。搭配著清脆的黃瓜條/絲,甭提多舒坦了。汪曾祺曾在《老舍先生》裡寫過,有一年趕上北京芝麻醬緊缺,任職北京市人民代表的老舍先生在提案裡直接寫到: 希望政府解決芝麻醬的供應問題,北京人夏天離不開芝麻醬!芝麻醬首先就是芝麻醬。
  • 北京人夏天吃麻醬麵,就是這個範兒!
    「北京人的夏天離不開芝麻醬」也正是因為這個舉動,才在那物資短缺的年代裡,為北京人爭取來了每人每月二兩芝麻醬的供應量。北京人吃芝麻醬麵所用的麵條兒,最地道的是用抻面,其次是用切面。這一點和吃另幾種北京特色麵條兒——打滷面、汆兒面、炸醬麵並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在於,吃芝麻醬麵要過涼水兒,最好是過三回涼水兒,那樣最地道。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裡寫過,夏天「京師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可見北京人這個喜好已經有不小的年頭了。
  • 調芝麻醬,有人用水,有人用油,都不對,老北京教您調萬能芝麻醬
    調芝麻醬,有人用水,有人用油,都不對,老北京教您調萬能芝麻醬夏天一到,芝麻醬那簡直就是家裡的萬能醬,平常我們吃芝麻醬的話,最多就是把它調開,但是在北京的話,大家只要有了一碗芝麻醬,用它來做任何涼拌菜,或拌麵條、餛飩、
  • 一壺花茶,一把蒲扇,還有一碗麻醬麵,北京人的夏天這樣過
    我喜歡北京的夏天。在烈烈炎炎的下午,走上北京的大街上經常有快被烤化了感覺,但是當你拐個彎兒走進胡同就馬上不一樣了。北京的胡同不寬,有的小胡同過車都困難,沿著胡同的兩排大樹,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用樹蔭把整個胡同檔在毒烈的陽光之外。
  • 老北京教您一款萬能芝麻醬,有了它,拌任何涼菜都不愁
    老北京教您一款萬能芝麻醬,有了它,拌任何涼菜都不愁!大家覺得吃芝麻醬誰更在行,我想沒有比老北京人更在行的了吧!對老北京人來說,家裡如果少了芝麻醬,那簡直日子就過不下去了,一天不吃芝麻醬,他們就會覺得渾身不得勁。在老北京人的生活當中,芝麻醬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
  • 為啥火鍋店的芝麻醬比自己買的好吃?少了這一步,難怪口感會苦澀
    為啥火鍋店的芝麻醬比自己買的好吃?少了這一步,難怪口感會苦澀!在冬天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很多人是特別喜歡吃火鍋的,春天的天氣是比較寒冷的,那麼多吃上一些火鍋會讓我們變得非常的暖和,其實比外面吃的話,自己在家裡面做火鍋還是比較划算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呢,那麼自己在家裡面做火鍋的時候不管配料配得多麼齊全,總是吃不出來,飯店裡面的感覺特別是對於火鍋的蘸料來說,裡邊的芝麻醬,自己在家裡面買的時候沒有火鍋店裡面的好吃,那麼在經過大廚的指導以後,才知道原來在做芝麻醬的時候少了這一步
  • 夏天吃啥炸醬麵?就該是芝麻醬拌麵才好,簡單易學,美味還補鈣
    夏天吃啥炸醬麵?就該是芝麻醬拌麵才好,簡單易學,美味還補鈣我們都知道我國的主食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米飯,一類是麵食,而麵食的做法雖然多種多樣,其中最受人歡迎的自然就是麵條這種形式,因為它製作起來非常的方便,吃起來又很美味,可以搭配不同的食材來吃,做成截然不同口味的麵條,所以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愛,我們平時吃到的麵條根據帶不帶湯分為乾拌麵和湯麵,一般情況下到了夏季,因為天氣炎熱
  • 中國火鍋「徵服」瑞士:少了芝麻醬多了番茄醬
    一個歐洲中部,一個亞洲東部;一個格林威治時間,一個北京時間。遙遠的自然距離和7個小時的時差沒有阻隔瑞士人和中國人的交流。在文化、語言的異同中,兩國人有著相同的情愫。  中國人比想像中更易親近  迪諾·裡格利來自瑞士伯爾尼,身兼畫家、太極教練的迪諾在中國工作了一個夏天。
  • 芝麻醬拌麵,清淡爽口,特別適合炎熱的夏天
    芝麻醬拌麵麻汁拌麵是一道家常主食,主要材料為芝麻醬和鮮麵條。其製作簡單、清淡爽口特別適合炎熱的夏天食用。原料:鮮麵條、芝麻醬、黃瓜、胡蘿蔔、蒜、鹽、味極鮮醬油、涼白開水、水。取適量的芝麻醬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味極鮮醬油和涼白開水攪拌均勻做芝麻醬稀釋。第3步、鍋中加水煮沸後下入鮮麵條,用筷子輕輕攪散防止麵條之間粘連。第4步、再次煮沸後加入適量的清水再次煮沸,可以根據適合自己的軟硬程度決定煮幾個鍋開。
  • 「芝麻醬涼麵」簡單易做,一點不比炸醬麵遜色!
    芝麻醬涼麵是北京人夏天最省事又最享受的美味了。天一熱都沒什麼胃口,煮口面過了涼水,拌點芝麻醬,再就根黃瓜,一天的暑熱都能給消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在家製作清新爽口的芝麻醬涼麵。首先準備食材:麵條,胡蘿蔔半個,黃瓜1根,紫甘藍2片,幹木耳一小把,白芝麻醬4湯匙,生抽,米醋,蜂蜜適量做法步驟:1.青菜洗淨切絲2.將芝麻醬,白醋,生抽,蜂蜜全部混合併充分攪勻至粘稠狀3.起鍋,燒水,水開後放入麵條,大火煮2.3分鐘煮至麵條熟了即可關火4.將剛煮好的麵條撈到冷水中,過涼兩遍,至溫度徹底降下來,湯汁漂清即可控幹水分放入大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