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官網15日發布領事公告,提醒在菲律賓中國公民謹防不法分子以中國使領館名義行騙。
公告內容如下:
近年來,海外華僑、留學生及其親屬頻頻成為電信詐騙的目標和受害者。一些不法分子在歐洲、美洲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假冒中國駐外使領館實施電信詐騙,甚至採用技術手段將電話號碼偽裝成使領館對外公布電話,個別同胞輕信上當遭受經濟損失。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結合發生在其他國家的四類常見電信詐騙案例案例,提醒旅居菲律賓的同胞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案例一】假冒使領館名義通知國內涉案。
詐騙分子假冒使領館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簡訊、郵件等方式聯繫受害人,謊稱受害人涉嫌洗錢或販毒、走私、詐騙等罪行,已被通緝並限制出境,銀行資產已被凍結,進而以配合國內公檢法機關調查為由,誘導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實際上由騙子控制的所謂「安全帳戶」。
【防騙提示】 此類詐騙發案率最高,往往造成重大損失。我使領館不會通過電話、簡訊、郵件等方式,通知當事人涉及國內國外的案件需要處理,不會將電話轉接至國內國外任何一家公檢法機關,更不會以涉案為由安排當事人轉帳匯款到任何一家銀行帳戶。
【案例二】假冒我使領館工作人員虛構綁架、意外情況。
第一步,詐騙分子假冒我使領館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簡訊、郵件等方式聯繫當事人,以涉案為由誘騙當事人提供本人及國內親屬信息,誘導當事人與外界斷絕一切聯繫,使國內親屬無法與當事人進行及時溝通核實。第二步,聯繫當事人國內親屬,謊稱當事人被綁架(或稱當事人遭遇交通事故,人事不省,急需繳納治療費用等),要求國內親屬將大額贖金或治療費用轉帳至實為詐騙分子控制的銀行帳戶。
【防騙提示】此類詐騙經常是兩地行騙,針對留學生及短期來菲同胞的作案日益增多。凡是突然接到通知需向海外親屬轉帳救急的,一定要通過語音通話或者視頻聊天等方式,核實來電方身份及通知事由真偽後再做決定。如來電方自稱系中國駐菲律賓使領館工作人員,建議掛斷電話後撥打該我駐菲使領館領事保護電話進行核實。
【案例三】假冒使領館名義通知護照過期需核實身份 。
詐騙分子假冒使領館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簡訊、郵件等方式聯繫當事人,以護照即將過期為由,要求提供詳細個人資料,配合身份核實工作,從而搜集當事人及國內親友的身份信息、銀行帳戶、手機號碼、社交帳號甚至密碼等重要個人信息,掌握當事人的社會關係,進而向國內親友編造當事人「發生意外急需用錢」、「資金周轉」等理由,誘使轉帳至實為詐騙分子控制的銀行帳戶。詐騙分子有時還以當事人護照已經過期為由,利用威脅、恐嚇等手段,誘騙轉帳繳納高額罰款。
【防騙提示】我使領館不會通知任何人護照(即將)過期需要延期、更換或補辦,不會通過電話、簡訊、郵件等方式向任何人索要帳戶、密碼等信息,不會以任何理由收取所謂「罰款」。辦理相關證件業務人員僅需在領取有關申領證件時,在我使領館辦事大廳收款臺繳付由國內主管部門統一規定的辦證費用。
【案例四】假冒使領館名義通知領取信函/包裹。
詐騙分子假冒我使領館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簡訊、郵件等方式聯繫當事人,稱有重要信函、文件,或快遞包裹需要領取,要求當事人提供個人信息以核實身份,進一步以信函、文件或包裹內物品表明當事人涉案為由,轉接至國內某一公檢法機關,要求當事人配合調查或接受「保護」,提供銀行帳戶信息,轉帳資金至詐騙分子所持的「安全帳戶」,或打開含有竊密「木馬」軟體的指定網頁,連結登錄本人網銀帳戶並輸入密碼。
【防騙提示】我駐菲使領館僅會通過電話方式,通知已提交領事證件申請的人員領取相應證件,或通知當事人領取國內向其轉遞的司法文書。凡是領取證件的通知,使領館不會索要轉帳信息,也不會主動提及辦證費用;凡是轉遞司法文書,使領館不收取任何費用,不介入相關案件,不索要任何信息,僅要求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即可。如接到自稱我使領館人員、通知領取文件的來電,結合上述信息仍不能排除疑點,建議掛斷電話後撥打我館領事保護值班電話進行核實。
如接到上述各類疑似詐騙電話或簡訊、郵件,建議直接掛斷,或不予理會。如有必要,可撥打中國菲律賓大使館領保值班電話,或撥打外交部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熱線核實。如不幸上當受騙,應及時向菲律賓警方報案,並同時向國內公安機關報案,受害人無法直接向國內公安機關報案的,可通過國內近親屬及時報案,並向報案地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請求協助(撥打當地110即可)。
菲律賓報警電話:911
中國駐菲律賓使館領保值班電話:0063-2-2311033
中國駐宿霧總領館領保值班電話:0063-9175495614
中國駐拉瓦格領館領保值班電話:0063-9178051226
外交部24小時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0086-10-12308或0086-10-5991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