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訊(聶文虎)「利用土地和資源,發展多元化的特色產業鏈條,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最主要的是,鄉村經濟要發展,就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制定長遠產業發展規劃,才能使群眾有盼頭有幹勁!」望著田野裡翻秋茬的東方紅拖拉機,扎麻什鄉河東村支部書記劉永俊滿臉喜悅。
今年以來,祁連縣聚焦監測預警、產業發展、扶志扶智、基層治理吹響「集結號」,把建立健全防返貧機製作為鞏固脫貧的重要抓手,多措並舉打好鞏固脫貧「持久戰」。該縣以多元化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產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的根本之策,引入經濟效益好、帶貧能力強企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經營模式,延伸綠色加工、特色種養產業鏈條,帶動2925名貧困戶人均增收1024元。探索「祁繁甘育」發展「飛地經濟」產業新路,在甘肅張掖等地建成牛羊養殖基地、家庭牧場,種植「飛地牧草」,養殖祁連牛羊4.5萬頭(只),帶動268戶貧困戶人均增收1.6萬元。創新「農旅融合」建立「紅色教育+綠色旅遊」特色旅遊產業模式,實施「景區帶村」工程,打造旅遊民俗村發展家庭賓館、農牧家樂,以旅促農帶動1223名貧困戶在從事二三產業中人均增收650元。不僅拓寬了貧困戶的穩定增收渠道,也對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產生了鼓勵推動作用,在穩定增收的前提下,激發了貧困戶想幹敢幹、會幹能幹的內生動力。
對表對本選樹脫貧典型,表彰「脫貧光榮戶」,激發貧困戶「我要脫貧」內生動力。實施農牧區人才培養工程,加大「雨露計劃」等技能培訓力度,組織講師團依託農牧民夜校、扶貧車間送政策、送服務、送技能、送崗位,讓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帶動一家致富,使扶志扶智成為鞏固脫貧的關鍵「一招」。同時,把基層治理作為鞏固脫貧的堅強後盾,規範「四議兩公開」議事規則,完善村(居)規民約,對高額彩禮「娶不起」、薄養厚葬「死不起」、人情禮金「還不起」問題等陳規陋習進行硬性約束。實施村幹部學歷素質提升 、村黨組織「領頭雁培養」工程,為村幹部「充電提能」,建強基層治理「火車頭」,為長效脫貧注入組織活力。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平臺,建立防貧監測預警機制,把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因病因災及疫情影響收入驟減農牧民納入「資料庫」「雲端」預警。整合駐村工作隊、網格員力量進行「地毯式」走訪,採取「鄉村統籌處置+縣級綜合處置」機制,開展因人因戶「線下」救助。截至目前,先後在農牧區開展技能培訓32場(次),培養各類技能人才972人。舉辦村幹部培訓班2期,培訓90人(次)。通過發展光伏產業和購置省會城市商鋪發展固定資產收益,打造村集體經濟「升級版」,實現45個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帶動960戶貧困戶人均增收2600元,使村集體經濟成為群眾鞏固脫貧成果的穩定靠山。
【來源:西寧晚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