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不斷四時春

2021-02-27 偶有所得

「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這是明代文人楊升庵流放雲南時,韻贊南國春城昆明的千古名句。

  

的確,一踏上春城昆明這方美麗的土地,抬頭一片藍天白雲,陽光明媚燦爛,腳下鮮花盛開,身旁花枝招展,人在花城裡,暢遊在花海中,心曠神怡,醉在花潮裡。

  

鮮花,就是昆明的象徵,也是春城的美麗形象。由於昆明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天氣常如二三月」,加上人們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一年四季花開不斷,長開不謝,便呈現出「花枝不斷四時春」的神奇景象。

  

今天的昆明,無論在何時何地,花多花鮮,成為時尚的風景。大街兩旁,是花的長廊,夾道鮮花如花的河流,車在花河中奔流,人在花河中暢遊。大街中心,花壇迭出豔麗的景觀,花梯、花臺、花山,一處一風景、十街不同天。有花的白象出林,盡顯吉祥之意;有花的孔雀開屏,呈現南國風採。

  

在昆明,甚至於整個雲南,茶花是最常見、也是人們最喜歡的鮮花,屬雲南八大名花之首。它花期長、種類多、色彩豐富、豔麗碩大。它不懼怕嚴寒冰霜,又迎春愛春惜春與春天同在;它在荒山野嶺頑強紮根讓山川美麗,也在庭院栽種開放帶來美好的祝福和期盼。在大理,幾乎家家都有個茶花園,美麗的白族姑娘多以金花為名;在彝州楚雄,因六百年以上的古山茶和原生的野山茶之多而譽滿天下,第二十七屆世界茶花大會就在楚雄召開。

  

在西山、金殿、黑龍潭等古蹟名勝地,茶花更為其增光添彩,許多著名文士政要都曾為昆明的茶花留下了光彩千秋的經典名句,像清代林則徐的「滇中四時常見花,經冬尤喜紅山茶。」還有楊朔的名篇《茶花賦》,郭沫若寫昆明黑龍潭的明茶等多首茶花詩。其中的「豔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因寫出了昆明人的心裡話,一出便不脛而走。如今,金殿名勝已成專門的茶花公園,年年的春節前後,都要舉辦以茶花為主題的茶花節。來賞茶花的遊客,除了昆明的市民,還有來自大江南北的遊客和外國朋友。姑娘們站在茶花樹下賞茶留影,茶花美,茶花照人,人更美;老人觀茶,滿面紅光,一身精氣更年輕。

  

如果說金殿的茶花節以其雅俗共賞的境界,吸引著天下遊人,而黑龍潭的梅花又是另一種高雅的氣韻讓人們流連忘返。這裡的梅花最有名的是在唐代栽種,歷經千多年風雨的唐梅。雖然早在明清時代,主幹就已枯死,但人們仍捨不得把它丟棄,留其枯樹作為世紀的風雨見證,並年年在其園內植梅寄託新的希望。也許是樹幹枯死根還活著,也許是人們年年植梅的行動感動了上蒼,不知不覺,枯乾之下又長出了新枝,年年的紅花,開出了千年古梅的傳奇。

  

如今在梅林之中,點綴著古今詩人和人民領袖、革命老前輩毛澤東、董必武、陳毅、葉劍英等人的一首首詠梅詩詞,一邊賞梅,一面品讀詠梅的經典名詩,便從古梅新花中,悟出梅的初心不改的品性,心胸便豁然開朗。梅朵雖小但境界宏大,昆明人年年在這裡植梅,其實就是栽種的一種希望和精神。

  

櫻花雖美,僅一個紅色而已,花潮紅潮略顯單調,而人潮中除了婦女的服裝花色款式的新潮、各個民族的服裝爭奇鬥豔外,連老人們也愛穿鮮豔的服裝以顯青春不老。萬紫千紅的人潮真比花潮還美呢。

  

相關焦點

  • 城市名片:昆明-天氣常如二三月 花枝不斷四時春
    城市名片:昆明-天氣常如二三月 花枝不斷四時春 2008年06月09日 12: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昆明六月九日電 (記者 甘娜 石雨)「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昆明得到上天的恩賜,成了一座升騰於高山,懸掛在太陽與彩雲下的花園,春天也成為這個城市最著名的標籤。
  • 一年四季無寒暑,花開不斷四時春
    天氣常如二三月,花開不斷四時春。 一年四季無寒暑,四季如春是昆明。 這就是昆明的天氣,年平均氣溫在15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 心不隔離|願春早來,花枝春滿
    願春早來,花枝春滿「即使仍在深冬,但春的腳步已經輕快地躍來,過處冰河解凍、桃紅柳綠,而這場疫情也將被打敗。寒去春來,一年復始,我們在這樣的字裡行間,領略四季時序,感悟美妙時光,努力把平淡的日子過成詩。」伴隨著滿城燈火、漫天煙花,年的腳步在春風送暖間漸漸走近。在外奔波一年,所有辛苦皆指向家的歸途。收拾行囊回老家的那日午後,我在煦暖陽光下,朝背包裡塞進了春花秋月和人間閒事。這是一本《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 七絕:四時春
    七絕:四時春(平水韻)風搖一樹千枝冷雨洗鉛華萬葉新獨取四時心意暖馨香常駐滿園春七絕:四時春>(平水韻)風搖一樹千枝冷雨洗鉛華萬葉新獨取四時心意暖馨香常駐滿園春學習中,敬請賜教!
  • [新聞眼]春來更有好花枝
    [新聞眼]春來更有好花枝 春來更有好花枝。
  • 【悅享莒南】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春風既起,來莒南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春宜花,夏宜風。秋宜月,冬宜雪。四時佳興,可與人同。
  • 元旦賀詞 | 春來更有好花枝
    元旦賀詞 | 春來更有好花枝 2021-01-0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無奈的新一線城市,被譽為「春城」,卻並非一年四季都如春
    昆明「春城」這個稱號源於明朝,明朝狀元楊慎被貶雲南,寫下了「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這句詩,「花枝不斷四時春」這句詩或許是用了點誇張的寫法,一時間增加「春城」這個稱號成功落在昆明身上的概率,昆明也由此火了一波。
  •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2019年已經過去,2020年已經來臨,新年要有新氣象,正如陳獻章《元旦試筆》中所言:「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是我們正確辭舊迎新的真實寫照。 今天是2020年元旦,新年伊始,讓我們以高昂的鬥志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翻閱歷史,中國古代的元旦由來於一個傳說。
  • 詩詞攝影:「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如何拍攝?
    「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酌酒與裴迪》。全文如下: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這首詩十分值得玩味。是王維晚年在閒居生活中參禪悟理後所寫下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詩詞。
  • 「詩詞鑑賞」古詩詞裡的月季—不逐群芳更代謝 一生享用四時春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有「晚開春去後,獨秀院中央」的詩句,宋代詩人蘇東坡詩云「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佔四時春」 。北宋韓琦對它更是讚譽有加:「牡丹殊絕委春風,露菊蕭疏怨晚叢。何以此花容豔足,四時長放淺深紅。」
  •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子夜歌-看花莫待花枝老》這首詞中的首句,當時的李煜雕樓玉砌,錦衣玉食,有及時行樂的情懷,因春光太短,所以要「尋春須是先春早」,再不抓住春天的尾巴,酷夏就要來臨。說到李煜,在中國算是家喻戶曉。做為一國之君最後成了亡國之君,但是他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 羅浮山下四時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2018年8月博羅縣被定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之一。今年5月,博羅再次躋身為全國10個之一、廣東唯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聯繫縣。
  • 雅茶箴言: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12-27 11:51:01 來源: 中國雅茶文化 舉報   雅茶箴言: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 不逐群芳更代謝,一生享用四時春
    「不逐群芳更代謝,一生享用四時春。」
  • 恩施:花枝山上聞茶香
    而從恩施山城進入大峽谷途中的半山腰裡,卻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恩施花枝山。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富含硒元素和有機質,常年雲霧繚繞,素有「八百裡清江,八百裡畫廊」之美譽,是生產名優茶的理想之地。湖北歷史名茶「恩施玉露」的種植基地就在這裡。2018年在武漢東湖,這種富含硒元素的綠茶曾被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招待國外元首用的茶葉。
  • 「詩詞鑑賞」古詩詞裡的月季—不逐群芳更代謝 一生享用四時春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有「晚開春去後,獨秀院中央」的詩句,宋代詩人蘇東坡詩云「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佔四時春」 。北宋韓琦對它更是讚譽有加:「牡丹殊絕委春風,露菊蕭疏怨晚叢。何以此花容豔足,四時長放淺深紅。」
  • 李煜:看花莫待花枝老,羯鼓催花不留春
    菩薩蠻 · 尋春須是先春早李煜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同醉與閒評,詩隨羯鼓成。而這也是詞人起句便言「尋春須是先春早」的緣故。李煜向來注重裝扮修飾,如此素顏朝天的開篇倒是頭一遭。而「看花莫待花枝老」一句頗有幾分唐詩《金縷衣》的影子。待詞人冷靜下來之後,終於恢復了一貫的精雕細琢。「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以「縹色」代酒壺,以「玉柔」代美人纖纖玉指。
  • 李煜:看花莫待花枝老,羯鼓催花不留春
    菩薩蠻 · 尋春須是先春早李煜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同醉與閒評,詩隨羯鼓成。而這也是詞人起句便言「尋春須是先春早」的緣故。李煜向來注重裝扮修飾,如此素顏朝天的開篇倒是頭一遭。而「看花莫待花枝老」一句頗有幾分唐詩《金縷衣》的影子。待詞人冷靜下來之後,終於恢復了一貫的精雕細琢。「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以「縹色」代酒壺,以「玉柔」代美人纖纖玉指。
  • 座攬清輝萬川月 胸涵和氣四時春——李佩錦作品賞析
    如果單純地從傳統的角度來講,李佩錦的這幅《座攬清輝萬川月 胸涵和氣四時春》恰是傳統中國畫最好的詮釋,而且還能從中找到古人筆墨的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歷史的車輪如何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雖然有那麼些人還在鼓吹他們想要的,問題是誰離開本民族的東西,誰就會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