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這是明代文人楊升庵流放雲南時,韻贊南國春城昆明的千古名句。
的確,一踏上春城昆明這方美麗的土地,抬頭一片藍天白雲,陽光明媚燦爛,腳下鮮花盛開,身旁花枝招展,人在花城裡,暢遊在花海中,心曠神怡,醉在花潮裡。
鮮花,就是昆明的象徵,也是春城的美麗形象。由於昆明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天氣常如二三月」,加上人們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一年四季花開不斷,長開不謝,便呈現出「花枝不斷四時春」的神奇景象。
今天的昆明,無論在何時何地,花多花鮮,成為時尚的風景。大街兩旁,是花的長廊,夾道鮮花如花的河流,車在花河中奔流,人在花河中暢遊。大街中心,花壇迭出豔麗的景觀,花梯、花臺、花山,一處一風景、十街不同天。有花的白象出林,盡顯吉祥之意;有花的孔雀開屏,呈現南國風採。
在昆明,甚至於整個雲南,茶花是最常見、也是人們最喜歡的鮮花,屬雲南八大名花之首。它花期長、種類多、色彩豐富、豔麗碩大。它不懼怕嚴寒冰霜,又迎春愛春惜春與春天同在;它在荒山野嶺頑強紮根讓山川美麗,也在庭院栽種開放帶來美好的祝福和期盼。在大理,幾乎家家都有個茶花園,美麗的白族姑娘多以金花為名;在彝州楚雄,因六百年以上的古山茶和原生的野山茶之多而譽滿天下,第二十七屆世界茶花大會就在楚雄召開。
在西山、金殿、黑龍潭等古蹟名勝地,茶花更為其增光添彩,許多著名文士政要都曾為昆明的茶花留下了光彩千秋的經典名句,像清代林則徐的「滇中四時常見花,經冬尤喜紅山茶。」還有楊朔的名篇《茶花賦》,郭沫若寫昆明黑龍潭的明茶等多首茶花詩。其中的「豔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因寫出了昆明人的心裡話,一出便不脛而走。如今,金殿名勝已成專門的茶花公園,年年的春節前後,都要舉辦以茶花為主題的茶花節。來賞茶花的遊客,除了昆明的市民,還有來自大江南北的遊客和外國朋友。姑娘們站在茶花樹下賞茶留影,茶花美,茶花照人,人更美;老人觀茶,滿面紅光,一身精氣更年輕。
如果說金殿的茶花節以其雅俗共賞的境界,吸引著天下遊人,而黑龍潭的梅花又是另一種高雅的氣韻讓人們流連忘返。這裡的梅花最有名的是在唐代栽種,歷經千多年風雨的唐梅。雖然早在明清時代,主幹就已枯死,但人們仍捨不得把它丟棄,留其枯樹作為世紀的風雨見證,並年年在其園內植梅寄託新的希望。也許是樹幹枯死根還活著,也許是人們年年植梅的行動感動了上蒼,不知不覺,枯乾之下又長出了新枝,年年的紅花,開出了千年古梅的傳奇。
如今在梅林之中,點綴著古今詩人和人民領袖、革命老前輩毛澤東、董必武、陳毅、葉劍英等人的一首首詠梅詩詞,一邊賞梅,一面品讀詠梅的經典名詩,便從古梅新花中,悟出梅的初心不改的品性,心胸便豁然開朗。梅朵雖小但境界宏大,昆明人年年在這裡植梅,其實就是栽種的一種希望和精神。
櫻花雖美,僅一個紅色而已,花潮紅潮略顯單調,而人潮中除了婦女的服裝花色款式的新潮、各個民族的服裝爭奇鬥豔外,連老人們也愛穿鮮豔的服裝以顯青春不老。萬紫千紅的人潮真比花潮還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