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看到母親從陶壇裡盛出一大勺紅薯粉,再燒一壺開水,然後在紅薯粉中邊倒入開水邊用筷子攪拌,接著再用手揉成團後再壓扁壓薄,最後切成小細條,下鍋煮一會,撈出浸入涼水中,那時貪玩,喜歡伸手去抓,可滑得像泥鰍似的,總是從指縫間溜走,於是我們家就叫它「山粉鰍」。
△ 老家小吃:紅薯粉面
不同地區因當地物產種類的不同,氣候的差異,口味的偏好,各地便形成了屬於當地特色的飲食習慣。我們老家地處浙南小山村,從小在村子裡長大,大部分食物都是自家田地裡自給自足,因此記憶裡的一些美味總離不了自家自製的乾粉、乾菜之類的,像紅薯粉,筍乾,豆角幹,梅乾菜等都是家裡常年備有的。
我母親小個子卻是非常的勤勞能幹,不僅家務事打理得井然有序,養著成群的雞鴨,好幾豬圈的大肥豬,還經營著豆腐坊,抽空還會幫著父親做些田地菜園裡的農活。從我打記憶起,家裡的物產還是很豐富的,新鮮蔬菜吃不完就曬成幹,等過季節了想吃時,買塊肉一炒一燉,鮮香味美吃得姐仨美美的。
秋後紅薯大豐收,母親便帶著我們按紅薯的個頭來分揀出幾大類,分別用來磨漿曬制紅薯粉的,切條煮熟曬紅薯幹的,存放著慢慢蒸著吃的,還有就是挖破擦傷、沒長飽滿的就用來餵豬,幾十大籮筐的紅薯三天兩天就給收拾利落。之後便是要搶著晴朗的天氣時起早摸黑的清洗、削皮、蒸煮或是洗漿等工序,再接著是天天的翻曬晾制,經過十天半個月的辛勤勞作後便可收拾歸倉,瞅著秋收時家裡堆山一樣的糧穀食物,全家人心裡都很踏實,可以安安穩穩地過冬了。
母親則是常年沒有閒暇的空隙,農忙過後繼續經營著豆腐坊,一天的生意結束後,還是伺弄著成群的雞鴨豬,做著一大家的一日三餐。經常會用紅薯粉做出不同樣子不同味道的小吃,有時是一盤幹蒸的丸子,有時會是一碗帶湯的薯粉面,都是各有風味,記憶猶深。自己成家後常下廚,照著母親的做法也常做些老家小吃,下面就把紅薯粉面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 食材清單
純紅薯粉2勺約200克,開水約120克,西紅柿1個,小白菜苗1把,蝦幹或鮮蝦4隻,食用油,姜、蒜、紅辣椒,鹽,生抽,胡椒粉,醋
▽ 製作步驟
1、紅薯粉有粗粒的要碾碎碾細,也可以把紅薯粉裝保鮮袋裡再用擀麵杖擀成細粉
2、剛燒開的開水分2--3次倒入紅薯粉裡,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拌成粉團,晾到不燙手時再下手揉光滑的麵團。小心別燙著手
3、把粉團壓扁,擀麵杖邊壓邊擀,擀成約5mm的厚度,在案板上撒點乾粉更好操作,乾粉可以用紅薯粉也可以用細細的玉米粉
4、切成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條
5、鍋裡加水燒開,再放入切好的紅薯粉條,中火煮至紅薯粉條浮至水面,加小半碗涼水燒開再加水再燒開,此時紅薯粉條顏色也變深變半透明狀
6、紅薯粉條撈出浸入涼水中,馬上降溫可激發粉條的韌性,也防止粘連,保持光滑清爽
7、蝦幹清水浸泡10來分鐘,西紅柿洗淨切小丁,姜蒜切末辣椒切圈
8、熱鍋加油,下入姜蒜煸香,加入西紅柿小火炒出汁
9、倒入開水,放入蝦幹,加入1湯匙生抽,中火煮2分鐘
10、紅薯粉條撈出瀝乾水倒入鍋中,加入洗淨的小白菜苗,煮開鍋,白菜苗變軟,加鹽、胡椒粉調味即可關火,盛碗食用,醋按口味自行添加碗中拌勻即可。
▽ Tips
各家的紅薯粉乾燥度不同,市場上買的紅薯粉純度也有差別,所以粉的吸水性差異會比較大,開水要分多次加入,能將紅薯粉攪拌成團就可以,水多了粉團太軟吃起來不勁道。
不喜歡吃湯的,也可以把浸過涼水降溫後的紅薯粉條撈出瀝乾水,再加時蔬、肉絲搭配炒著吃也很不錯的,就像炒粉一樣炒制即可。
你們家鄉有哪些特色小吃,也來留言介紹介紹哦!
感謝大家耐心的閱讀!我是媚娘,喜歡吃素餐,喜歡下廚為家人做湯羹,愛分享美食做法的煮婦,不斷更新原創食譜的寫作者,喜歡我的請點讚、轉發、加關注哦!謝謝!每一篇圖文都是我的原創作品,嚴禁搬運及盜圖,作者保留追究侵權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