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國人口腔患病率高達96.7%!華西醫生:一人牙不好,全家受威脅》
離離
這個世界上難以自拔的除了愛情,
還有疼痛難忍的牙齒
比牙疼更扎心的
是看完牙醫後,付款時的心痛
數據統計,我們的口腔大約有700多種細菌,是一個巨大的菌庫!這些細菌是可以藉助唾液和空氣傳播的,家長跟孩子嘴對嘴的餵飯、吹飯、嘗飯等習慣,都會增加孩子發生蛀牙和牙周炎等疾病的可能性。
「
那我們要怎麼保護好全家人的口腔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鄭黎薇教授說:「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化的口腔健康管理!家庭成員的口腔狀態會影響全家人的口腔健康, 父母的口腔保健習慣對寶寶的口腔健康也有直接的影響。」
」
我們請到了鄭黎薇教授做客《名醫大講堂》,一起聊聊口腔健康的那些事兒!
一
牙齒不好,全身遭殃!
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判斷自己的牙齒好不好呢?可以對照下面自檢~
狹義的牙齒健康是指: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廣義的口腔健康是指:無口腔頜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潰瘍、先天性缺陷如唇顎裂、牙周(牙齦)疾病、齲病、牙齒喪失以及影響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亂。
牙齒不好,影響的不僅僅是口腔健康,還可能危及全身……不信往下看!
早在1809年,BenjaminRush就首次指出拔除齲壞牙齒與全身疾病的治療效果有關。1890年W.D.Miller發現全身疾病可由人口腔細菌引起,提出了口腔病灶感染學說,認為口腔作為各類病原微生物的儲存庫,在全身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牙源性感染對全身健康都會有影響:比如發生腦卒中、呼吸系統疾病、風溼性心臟病、糖尿病、消化道潰瘍、骨質疏鬆、類風溼性關節炎、新生兒早產的風險都會增加。
那我國國民的口腔情況如何呢?不容樂觀!
據《第四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
我國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患病率高達96.7%,其中87.4%的中年人有牙齦出血的情況,70.9%的5歲兒童患有齲齒。
邀請您參加下期名醫大講堂~
二
1人牙不好,全家受威脅!
一份超實用的家庭化口腔健康管理指南
據鄭教授介紹,國人傳統的合餐制文化,可能會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口腔微生物傳播;家族化的口腔遺傳疾病,也可能影響下一代的口腔健康; 兒童護牙能力有限,也需要家長的監督和幫助。
所以,提倡家庭化口腔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非常重要。
1
保護寶寶牙齒
應從備孕就做起!
「孕期由於激素水平發生劇烈變化,導致口腔衛生狀況更易受影響,增加罹患齲病和牙齦炎等口腔疾病的風險。」鄭教授說。
這些口腔疾病不僅影響媽媽自身營養和健康狀況,還影響胎兒的全身及口腔頜面部正常生長發育!
家長必看:
1
備孕期是全面口腔檢查及口腔疾病治療的黃金時期。建議準備懷孕的女性在懷孕前6個月進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徹底治療齲病等口腔疾病。
2
很多媽媽關心懷孕時該去醫院就診嗎,做治療對寶寶有影響嗎?
鄭教授介紹,孕早期(前3個月)易流產,孕晚期(7~9個月)子宮收縮敏感,而治療時的臥姿也易使孕婦出現躺臥性低血壓,都不建議進行口腔治療。孕中期胎兒發育比較平穩,是治療口腔疾病的相對適宜時期。但這個時候即使治療不會對胎兒產生影響,很多媽媽還是放不下心的,所以關鍵的還是做好孕前口腔檢查和日常口腔清潔。
2
新生兒及嬰兒口腔健康管理
(0-1歲)
新生兒及嬰兒時期,寶寶黏膜非常稚嫩,易患真菌性口炎(鵝口瘡)。同時,由於家長不正確的餵養,又缺乏口腔清潔意識,甚至寶寶剛長出的乳牙就可能出現齲壞。
家長必看:
1
寶寶在多大就應該開始刷牙?這個時期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寶寶在第一顆乳牙萌出後,家長就應該使用紗布或指套刷幫助寶寶刷牙,並帶寶寶進行人生中的第一次口腔檢查;
乳牙還未萌出時,家長可以用紗布擦拭嬰兒的口腔黏膜。
此外,這個時期還應避免他人和嬰兒的唾液交叉感染致齲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如親吻、直接餵食、共用餐具等。
2
餵夜奶會影響寶寶口腔健康嗎?
鄭教授強調,夜奶不僅容易壞牙,躺餵也容易導致下巴前伸影響顏值!為了寶貝的牙齒健康以及顏面發育美觀,家長一定要重視夜奶的問題!每次給寶寶餵完奶後,可以餵少量飲用水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3
幼兒口腔健康管理
(1-3歲)
這個時期的乳牙礦化程度低,更容易發生齲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蟲牙)。此外,乳牙下方有恆牙胚,乳牙的炎症易造成恆牙不可逆的發育問題。而幼兒常不能完善的表達牙齒的疼痛感,更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對口腔的清潔。
(圖片來源:鄭黎薇教授微博@薇薇阿姨Vivian)
家長必看:
1
兒童刷牙時能不能用含氟的牙膏呢?
兒童口腔科醫生推薦使用含氟牙膏,3歲以內的孩子,牙膏用量在一顆大米粒的大小。
此外,當寶寶牙齒鄰面有接觸時,建議使用牙線。
4
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口腔健康管理
(3-12歲)
學齡前期是乳牙齲壞發生的高峰期,學齡期則易發生年輕恆牙、特別是第一恆磨牙齲壞。這個時期需要注意的重點是↓
家長必看:
1
給牙齒塗氟:可在醫院和幼兒園接受專業人員的牙齒塗氟,預防齲病。
2
窩溝封閉:窩溝封閉是預防窩溝齲的有效方法,建議在3-4歲進行乳磨牙封閉,6-7歲進行第一恆磨牙封閉,11-13歲進行第二恆磨牙封閉。(這裡順便提一句,成都的寶寶們有福啦~今年9月起,成都全體三年級學生可免費牙齒窩溝封閉。)
3
定期口腔檢查:小朋友的口腔問題並不容易被家長發現,強烈建議小朋友們每3-6個月去兒童口腔科定期檢查。
4
最後需提醒的是,學齡期的小朋友開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了,也開始在意自己的形象。家長要注重對「缺牙巴兒」小朋友的心理疏導,防止孩子產生自卑情緒。
三
你關心的寶寶口腔問題
都在這裡啦!
1、應該選擇電動牙刷還是普通牙刷?
在價格方面,顯然是普通牙刷勝出一籌。那到底哪種牙刷刷的更乾淨呢?鄭教授介紹,目前沒有研究顯示手動牙刷和電動牙刷存在顯著差異,最關鍵的還是,家長有沒有好好監督孩子刷牙!
不過家長需注意,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牙刷的選擇標準不同:
6個月-2歲:應選擇指套型牙刷,或寬柄軟毛的兒童牙刷。
2-4歲:選擇能夠引起孩子刷牙興趣並適合兒童握持、不滑的卡通牙刷柄,小頭軟毛牙刷。
5-7歲:選擇末端刷長毛的牙刷,有利於清潔萌出過程中的第一恆磨牙。
2、寶寶下乳牙沒掉,新的恆牙已經長出來了,需要拔掉嗎?
如果新牙已經長出來了,乳牙還沒有鬆動的跡象,為了幫助新牙萌出,建議去口腔科拔出滯留的乳牙。
3、孩子口腔裡突然出現深藍色透明腫塊怎麼辦?
(圖片來源:鄭黎薇教授微博@薇薇阿姨Vivian)
「其實完全不用著急!常常會有寶媽帶萌寶來臨床看牙,相當緊張地告訴我孩子得了『腫塊』。有時家長花了幾天的時間才掛到專家門診號,其實看過之後才發現,孩子只是因為長牙時懶懶的呆萌牙遇到了絕不讓步的倔脾氣牙齦,導致牙齒與牙齦間隙內充滿了液體。」鄭教授說。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驚慌!與其花大把時間掛號就診,不如珍惜時間專心賺點奶粉錢~~
4、怎樣讓孩子更配合刷牙?
鄭教授介紹,對於年齡偏小的小朋友,比如幼兒期,或者學步期的小朋友(1-3歲),家長可以採用爸爸和媽媽膝對膝(knee-to-knee)的方式讓寶寶躺著,幫助寶寶刷牙。
對於大一些的小朋友,比如學齡前期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嘗試站在小朋友的背後,讓他面對鏡子,手從後面繞過小朋友的頭幫助他刷牙,這時候也可以有一些互動,小朋友可能會更加配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刷牙,而不是把牙刷交給孩子自己去刷。小朋友是很難做到乖乖刷牙的,刷的效果也不理想。
5、寶寶的牙遲遲長不出來怎麼辦?
每一個小朋友長牙齒的時間都有些許差異。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可能牙齒會自己「蹦躂」出來的。除非家裡面有好幾個人都是少牙齒的,否則無需過度關注。
寶寶乳牙萌出的時間大部分在6~8個月,晚的則到一周歲才長。牙齒只要在這個時間段內長出,都是正常的。
六一兒童節剛剛過去
家長們需要知道
幫助孩子維護一口健健康康的大白牙
才是他們受益一生的最好禮物噢!
看今日《成都商報》
收藏健康知識⤵️⤵️
來源:成都商報四川名醫(scmingyi)
圖片來源:123rf/soogif/微博(薇薇阿姨Viv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