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部旅遊崛起的一著重棋
——關於雪峰山旅遊板塊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設想
雪峰山旅遊在湖南省旅遊版圖上的地位,是今年6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建設全域旅遊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中,明確提出 「雪峰山旅遊板塊」才確立的。這是省旅遊學會去年在雪峰山片區開展全域旅遊基地建設調研的一個重要成果。湖南旅遊「板塊說」,將湖南中部地區全域旅遊正式命名為「雪峰山旅遊板塊」,這是對雪峰山旅遊的巨大鼓舞。面對湖南全域旅遊基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帶來的新局面,湖南中部雪峰山旅遊板塊如何快速崛起,並進而推動「錦繡瀟湘·神韻雪峰」區域品牌建設,本文將從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角度,談些想法。
一、雪峰山是一座資源豐富的文化寶山
文化和旅遊要融合發展,首先就得從文化說起。雪峰山區域文化資源豐富,可以說是富礦區,是一座文化寶山,這是大家公認的。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上古傳說。據高廟考古發現,早在7800年前,雪峰山區就有人類生活,並有有巢氏、伏羲氏、炎帝氏的文化遺蹟。現據多方考證,史書記載的古崑崙山就是現在的雪峰山。《河圖括地象》載「崑崙山上有瓊玉之樹」,就是現在雪峰山區大量種植的柑橘樹。另據考證,雪峰山區其實就是柑橘樹的發源地。相傳崑崙山為王母等眾仙修道之所,並分層級,層層升高,稱「增城」,說崑崙「增城九重」。民間傳說,雪峰山主峰蘇寶頂正是「仙人修道」之處。又有傳說,軒轅黃帝也曾在崑崙山上修過行宮。「南方之帝」的神農炎帝,其氏族發源地就在會同、洪江一帶的雪峰山區。另據載,大禹治水時曾來過雪峰山。漵浦縣誌有雲,「相傳夏禹治水常登縣北界聖人山望洞庭」,聖人山是位於漵浦、沅陵、安化三縣交界處的雪峰山脈的一座重要山峰。雪峰山區上古傳說紛紜。
(二)、農耕傳奇。一是在高廟考古遺址,還發現有稻子遺蹟,這比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稻子早了大約1000年。二是在新化紫鵲界和漵浦山背,同為雪峰山區卻有兩處梯田。梯田依山起勢,重重疊疊,山上山下,落差千米,總面積達10萬畝之多,實為農耕奇蹟,也為人間大觀。三是雪峰山區古今兩神農。上古神農炎帝,他始教人類種五穀、養六畜,使人類從單一的狩獵謀生中擺脫出來而免於飢餓,號神農。當今神農袁隆平,他在雪峰山育種成功雜交水稻,使水稻產量大幅度提高,使數以億計的人吃上飽飯,為當今神農。四是明清時期,雪峰山區的杉木、油桐、白蠟種植形成巨大農業特色產業,產品遠銷海內外,形成許多商賈巨富,在雪峰山區留下了大量古城古鎮古村,也留下很多傳奇。五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雪峰山下的安江地帶還發現自然變異的香柚和冰糖柑並人工培育成功大面積種植。六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安江農校又成功培育光敏雄性不育系,使雜交水稻育種由三系配套成功向兩系過渡。雪峰山農耕傳奇連連不斷。
(三)、蠻荒遠播。巍巍雪峰山,到新中國成立之前,一直就是南方蠻荒之地的代名詞。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走水路進入雪峰山,其景象就是,山峻高以蔽日,雲紛紛而承宇,散雪紛其無垠,下幽晦以多雨,深林杳以冥冥,乃猿狖之所居,這裡就十分陰森荒涼。再到後來走陸路,人們的印象是,雄關峻岭,溝壑縱深,虎豹出沒,狼嚎猿啼,匪患猖獗,步步驚心。從而使雪峰天險天下傳名。這些神化傳說久而久之也傳入朝堂,想不到朝廷竟把雪峰山區作為貶謫懲罰官員的流放之地。屈原、劉禹錫、王昌齡、王陽明、王庭珪、魏了翁等先後因貶謫流放與雪峰山結下情緣。另外,雪峰山區自古就以「蠻」著稱,通稱為「南蠻」。如細分則有「長沙蠻」、「梅山蠻」、「辰州蠻」、「武溪蠻」之別。當年湘軍在上奏朝廷的奏章上說「屢敗屢戰」,這實是對「南蠻子」霸蠻不服輸精神的最好詮釋。雪峰山天險蠻荒名聲遠播,無形也為雪峰山文化也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
(四)、怪誕流傳。「怪誕」,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他各地都有存在,比如歷史上的「揚州八怪」,他們的行為就非常怪誕,不合常情,很有故事。但如果要細說「怪誕」現象,恐怕只有雪峰山區最為突出。雪峰山區的任何村莊,都有怪誕故事流傳。其原因就是此地巫風濃重,梅山法術流行。巫風和梅山法術作為當地土生土長的文化現象,就一直給人們以一種神秘怪誕印象。雪峰山區的「怪誕」現象包羅萬象,涵蓋農耕、狩獵、醫療、武術、戲曲、匠人、生育、出行、祭祀、喪葬等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雪峰山區流傳的「打洞神」、「討財貨(指葷菜)」、「燒凳腳」等故事,就很怪誕。現在仍以老人們講古的形式流傳,很受孩子們喜歡。
(五)、民俗習慣。民俗習慣是當地的重要文化資源。雪峰山區的民俗習慣主要包括生產工藝、節慶活動、飲食習慣、民居特色、民間文藝等方面。生產工藝方面,包括農耕用具,織布機具、手工藝工具等等。節慶方面主要有春節舞龍燈,端午賽龍舟。另外,當地少數民族也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節日。飲食習慣以嗜辣重油愛鹹為主,餈粑、臘肉、辣椒、豆腐都很有特色。民居房屋方面如居住在山坡上則以吊腳樓木房為主,居住在山下坪場處則以幹欄式三柱頂瓜木房為主。民間文藝則包括辰河高腔、陽戲、儺戲、唱八仙(圍堂戲)、木偶戲、花燈戲、漁鼓、唱土地、三棒鼓以及年畫、剪紙等。民族文藝有侗族的蘆笙、琵琶和大歌;瑤族的高山號子和嗩吶;花瑤的嗚哇山歌和挑花;苗族的山歌等。這些民間文藝都是雪峰山區獨特的文化寶藏。
(六)、英模輩出。雪峰山是英雄山,歷朝歷代人才輩出,特別是清代以來,雪峰山英模更是遍地開花蔚為壯觀。如漵浦有嚴如煜、鄭國鴻、向警予、向仲華、舒新城、向達。新化鄧顯鶴、陳天華、陳正湘、方鼎英、成仿吾。隆回魏源、魏光燾、譚人鳳、孫俍工、袁吉六。安化陶澍、羅繞典、黃自元、鄧克明。洞口蔡鍔、袁也烈。麻陽滕代遠。會同粟裕。辰溪劉曉。沅陵金山。中方潘仕權等等。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一、二方面軍經過雪峰山區,一大批革命領導人與雪峰山結緣。他們在雪峰山區戰惡敵、籌糧草、擴隊伍、謀戰略,從此使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取得成功。1945年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在雪峰山區打響,結果以日本鬼子的徹底失敗和中國軍民的完全勝利而載入史冊。這些誕生在雪峰山區的英模人物,以及發生雪峰山區的英雄故事,都是雪峰山的文化資產。
二、雪峰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客觀可能
文化和旅遊雖是兩種不同業態,但它們的內涵,又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文化需要傳播,旅遊需要文化,這種聯繫,就為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雪峰山文化有四個特點:即神秘性、多樣性、觀賞性和經世致用性。這些特點,能滿足遊客的多種文化需求,如知識、趣味、視覺衝擊以及獵奇等方面需求,能使旅遊產生興趣和愛好,能吸引遊客的關注和嚮往。有了遊客,又有文化,融合發展就夠實現。
(一)、雪峰山文化的神秘性。一處景觀或一種文化,能蒙上一些神秘面紗,對於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很有好處。雪峰山文化的神秘性主要在兩部分,一部分是巫儺文化。巫儺文化是雪峰山區的一種古老文化,它與人類敬畏天地鬼神有關,它是人類靈魂聯繫天地鬼神的橋梁。巫儺文化在我國南方多有存在,但以雪峰山區氛圍較濃而為世人矚目。它以「老司還願」的形式實現天人溝通交流對話,也有以「貢仙」的形式使神靈附體解答人間疑惑。它還有趕屍、放蠱、迷藥、辰州符、上刀山、下油鍋等常人不可理喻的做「法」,使巫儺文化蒙上神秘色彩。另一部分是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雪峰山區的一種獨特文化。在現代地理學概念以前,雪峰山脈中部的漵浦、隆回、新化、安化地帶,就統稱大梅山。梅山文化的形成,可能與上古人類狩獵有關。梅山人本著對天地萬物的敬畏,他們在狩獵生活中,也始終不忘對天地萬物的感恩,由此慢慢形成梅山教。梅山教敬奉的祖師為張五郎。梅山教形成後,梅山人凡有狩獵活動,必先敬請五郎神。特別是以狩獵為生的職業人如虎匠,就必須嚴格遵守梅山教規。而後,梅山教又與巫儺的法術結合,形成梅山法。梅山法包羅萬象,有很多外人莫知的神秘技藝。
(二)、雪峰山文化的多樣性。雪峰山文化的內涵非常廣泛,既有原生文化,也有外來文化。原生文化有高廟文化、稻作文化、巫儺文化、梅山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抗戰文化以及儒教、道教、佛教文化等等。外來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其中最突出是國際化的工業文化,它影響大,現已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遊客的各種文化需求,則應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對待。比如遊客喜歡餐飲,雪峰山則有飲食文化。而飲食文化又包括茶酒飯菜文化。茶有茶文化,雪峰山有穿巖山天目茶、漵浦瑤茶、安化黑茶、沅陵碣灘茶。酒有酒文化,雪峰山有獵戶酒、NANA酒、包穀燒、黃酒。菜有菜文化,雪峰山菜屬湘菜系,但與湘菜又有區別。有新晃黃牛、辰溪毛狗、漵浦鵝、芷江鴨、龍潭臘八菜等,還有大量山裡野生的時令小菜。遊客在餐飲時,直接享受到的只是一種口味的感覺,其文化含量是在製作背後的工藝過程。再比如遊客喜歡花瑤,雪峰山則有花瑤文化,等等。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展開了。
(三)、雪峰山文化的觀賞性。文化和旅遊相融合的發展思路,就是讓遊客既飽覽自然風光,又欣賞更多人文景觀。雪峰山文化資源中能用於遊客觀賞的內容很多,主要有戲劇、歌舞、民俗等。雪峰山區戲劇也很多,有花燈戲、木偶戲、巫儺戲、陽戲等,觀賞形式可以在舞臺上表演,也可宴會上表演,還可以在節慶活動上表演。歌舞方面也有多種表現形式,在歌的方面則有一般性歌會和特殊性歌會。一般性歌會用於閒暇之餘或節慶活動。特殊性歌會用於青年男女唱情歌戀愛場合。如隆回虎形山花瑤青年男女唱情歌戀愛就有專門的對歌臺。舞蹈多用於宴會場合或篝火晚會。民俗文化中的舞龍燈和賽龍舟,也是很受遊客喜愛的傳統活動。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喜龍愛龍親龍,對龍情有獨鍾。在雪峰山中的龍潭古鎮,至今保存有20多種龍燈。每年從正月初二出燈,一直舞到正月十五收燈。另外,凡有重大活動,龍潭人也要舞龍燈助興。在沅水流域的雪峰山人,都喜歡賽龍舟。他們賽龍舟跟端午節關係不大,因為時間節點不同,賽龍舟為農曆五月十五,據說跟紀念屈原有關。每年龍舟開賽之際,外出打工的青壯勞力,就會不遠千裡趕回家鄉,他們的心中就只一個信念,「能輸一丘田,不輸一條船」。龍舟開賽,大河兩岸,觀者雲集,遊人如潮。
(四)雪峰山文化的經世致用性。雪峰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精髓與湖湘文化一脈相承。湖湘文化的精髓就是經世致用。雪峰山東西麓地區的魏源和舒新城,就是雪峰山文化經世致用的典型代表。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告誡大家,為學就要學別人的長處,要學有用的,學了就要用。舒新城的「一絲不苟,字斟句酌,作風嚴謹」的辭海精神,就是要埋頭苦幹,把字字句句搞實,為社會大眾服務。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在近代為推動中國的社會變革發揮了巨大作用。雪峰山區成長起來的英雄兒女,用自己的經世致用之學,積極參與這場徹底改變中國命運的社會變革,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在,我們把雪峰山文化的經世致用性,以旅遊的形式推給遊客,想必遊客也非常歡迎。
三、雪峰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基本路徑
文化和旅遊可以融合,但具體怎麼融合,這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為此,本文提以下路徑。
(一)、故事與演繹融合。這裡說的「故事」,是指當地流傳下來的一切文化成果。這裡講的「演繹」,不是指的邏輯推理方法,而是指把故事「展現」出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角角落落都有歷史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文化內涵。但如果不能很好展現,只是口口相傳,那就不是文化與旅遊的融合。要融合就必須有展現有演繹。而展現演繹又需要人去做,有些還需要專業人士去做。因此做好文旅融合,還需要文化專業隊伍。演繹展現的方法很多,具體說,對於歷史故事、民間說唱藝術,可以著書立說,也可以做成戲劇搬上舞臺,還可以做成歌曲、舞蹈進行表演。對於傳統的農耕生活,傳統勞動工具和工藝可以直接做成旅遊項目,如民俗館或各種體驗類民俗活動。對於其他各種文化現象,都可以整理成文,有些也可以做成項目或產品進行演繹展現。總之,要讓歷史文化通過項目演繹,使遊客受到教育得到享受。
(二)、歷史與現代融合。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雪峰山區保留了很多不為外界所知的文化現象,如巫儺文化、梅山文化,還包括一些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過去這些文化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大眾化的文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結構改變,過去常用的文化現象,現在很多就脫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並進入被淘汰的邊緣,或被塵封於歷史的陳跡之中。但從旅遊的角度看,這些資源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現在它們的使用價值少了,但文化價值仍在,旅遊作用很大。現在有很多人,當他們靜下心來,往往會懷念、追思過去,人們在技術落後物資匱乏的年代,是怎樣度過艱難困苦的滄桑歲月。如果我們現在將這些歷史文化與現代旅遊結合起來,做成旅遊項目,打造成人文景觀,如巫儺故事、梅山狩獵等,讓今天的人們在休閒遊覽中去感受昔日的生活風採,肯定會很有市場。
(三)、本土與國際融合。當今,隨著交通和通訊的迅猛發展,以及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類活動全球化趨勢正在不斷加快。因此,旅遊觀光業的發展必須放眼海內外,在文化項目打造上必須與國際相融合,與國際化接軌,這是時代發展的客觀必然。根據湖南全域旅遊「板塊說」和建設「錦繡瀟湘·神韻雪峰」的設想,雪峰山旅遊的發展目標應為國際化的旅遊目的地。那麼,雪峰山文化與國際融合的要求就更加緊迫。因此,就必須在文化產品體系的優化、營銷理念的轉變、目的地管理的強化、無障礙服務體系的打造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等方面,加大與國際化水平的對接,以充分發揮雪峰山文化的作用,並進而根據世界不同人群,有針對性地打造不同文化產品,如美食、中醫藥、康養、休閒、山地度假等等旅遊項目,推動雪峰山文化的國際化融合,實現雪峰山文化的國際化表達。
(四)、開發與保護融合。開發與保護相融合,實際上就是要做到開發和保護相兼顧。首先在開發方面,一定要明確哪些可以開發,哪些不能開發。不能為開發而開發,更不能破壞性開發,破壞性開發也包括過度和過濫開發。比如巫儺文化、梅山文化,內容那麼多,怎麼開發?我們認為,只要開發一些能寓教於樂的表演項目就可以了,有些內容需要保護就不要過度開發。其次在保護方面,也不能這裡不能幹,那裡也不能幹,什麼都是「禁區」。我們總結歷史上一些被淘汰的文化現象,其原因就是不適用了才最終被淘汰出局。所以,利用才是最好的保護。比如花瑤「非遺」項目的「烏哇山歌」和「花瑤挑花」,就必須要很好地開發和利用,這樣才能最有效地保護「非遺」。又如農耕文化,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傳統農耕文化漸行漸遠,要想不被歷史遺忘,也唯有加強開發和利用。
(五)、運作與市場融合。我們討論文化和旅遊相融合,其目的是推動文化和旅遊事業的共同發展。而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發展,又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雪峰山地域廣大,文化資源豐富,各地都要大幹快上,資金從哪裡來?這對象雪峰山區這樣經濟基礎相對落後的地方是個難題。要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在方法上加大市場融合,運用市場手段,化解資金難題,使文化與旅遊的同步發展。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民營企業在旅遊事業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要堅持「市場主導、民營主體」的格局,讓民營企業在旅遊事業中大顯身手,從而走出一條文旅融合快速發展的大道
四、雪峰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深刻含義
湖南旅遊「五大板塊」確立後,湖南中部旅遊的地位和作用就一下子突顯出來,雪峰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意義也就更加深遠。
(一)、有利於助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兩個戰略具體落實到雪峰山區,就與雪峰山旅遊密切相關。首先,鄉村振興戰略指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可以看出,農村不僅只搞農業,二、三產業也要融入農村發展。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則具有天然的融合力。雪峰山區大力發展全域旅遊、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農家客棧、農家樂等等,就能很好地拓寬增收渠道,使農民群眾在不脫離土地的前提下,很好地實現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其次,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雪峰山既是貧困地區,也是民族地區,還是革命老區,實際都屬於經濟落後地區。雪峰山區要擺脫貧困落後面貌,走區域協調發展之路不失為一條重要路徑。目前,滬昆高鐵貫通雪峰山區,長株潭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大城市與雪峰山的空間距離大大縮短,雪峰山成了長株潭的後花園,城市與山區的融合大大加強。就連香港遊客也只要5小時的高鐵旅程便可到達雪峰山腹地,快捷便利的交通為跨區域協調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因此,把旅遊作為抓手,將大大有利於雪峰山區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
(二)、有利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繁榮興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地方文化是國家文化有機構成,國家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地方文化的興盛。雪峰山文化資源豐富,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但近些年來,由於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傳統文化都有面臨失傳的危險,這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為保護傳統文化,國家大力實行「非遺」保護措施,但要從整體上解決傳統文化的保護問題,則明顯存在很多困難。現在,我們開發雪峰山旅遊提出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雪峰山文化與雪峰山經濟實現共同繁榮,這是一個振興和保護地方文化的好舉措。雪峰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首先就要做好雪峰山文化的收集、挖掘、整理、保護工作。這些都是基礎性的工作,也是確保傳統文化興盛的必要環節。其次是要做好雪峰山文化的開發利用工作。我們將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形成「文化促旅遊,旅遊帶文化」的局面,從而使雪峰山文化長期流傳下去。這實際也是在為振興繁榮中華傳統文化添磚加瓦。
(三)、有利於湖南扶貧攻堅戰役的順利完成。湖南的扶貧攻堅戰,自2013年11月習總書記在湖南視察工作時提出「精準扶貧」方略以來,就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攻堅克難。到2015年7月,湖南省委十屆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決議》,又提出「到2020年,全省596萬貧困人口整體脫貧,51個扶貧工作重點縣全部摘掉貧困帽子、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貧困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工作目標。但幾年下來,辦法想了很多,效果卻不明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貧困人口沒有固定的就業門路,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單純依靠個體家庭發展種養業扶貧,難以實現持久脫貧。今年,省政府提出全域旅遊基地建設三年計劃,這預示著湖南旅遊大開發的時代到來。旅遊大開發其實也為湖南扶貧攻堅找到了一個有力抓手。旅遊扶貧是在農村開展的第三產業扶貧,是有就業門路和有穩定收入的扶貧。而文旅融合發展的旅遊之路,更是將旅遊擴展到文化領域,門路更寬,業務更多。因此,按照文旅融合思路,結合全域旅遊三年計劃,也就是到2020年,湖南扶貧攻堅戰役必將順利收官。
(四)、有利於改變湖南中部旅遊塌陷的不利局面。長期以來,湖南旅遊業的格局明顯存在著「中部塌陷」的現象。這種現象致使湖南旅遊缺少大縱深,湖南旅遊都變成了過境遊或邊界遊,這嚴重困擾和制約湖南旅遊的健康發展。形成中部塌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觀的自然風景特色不強外,人為的原因很多,如認識問題、投入問題、人才問題等等。為解決湖南旅遊「中部塌陷」問題,前些年湖南旅遊業界也曾推出過「兩線說」、「三板塊說」及「十二功能說」,但都未能切中要害。去年上半年省旅遊學會組織二、三十名旅遊專家學者,對雪峰山區全域旅遊進行了全面考察,並寫出了多篇高質量的考察報告,積極主張雪峰山旅遊板塊整合開發,並將調研報告呈省委領導閱示。省委書記杜家毫同志在閱讀了報告後批示:「雪峰山資源豐富,風光獨特,民族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請省旅委認真規劃,各地區協調推進,精準精細做好旅遊扶貧富民大文章」。事後,經省旅發委科學論證,「雪峰山旅遊板塊」正式在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建設全域旅遊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中公布確立。現在有了雪峰山旅遊板塊這塊響亮招牌,加之又有各市縣共同開發雪峰山旅遊的思想共識,繼之以文化和旅遊相融合發展的後續給力,湖南中部旅遊的落後面貌必將迅速改變。
五、湖南雪峰山旅遊公司文旅融合發展的布局謀勢
湖南雪峰山旅遊公司3年多來在雪峰山區的旅遊開發,成績令人矚目,景區建設速度快效果好,新的景觀景點不斷投入運營,接待遊客大幅上升,湖南中部旅遊的一個新的目的地正在形成。縱觀雪峰山旅遊公司幾年來在文旅融合發展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與其在戰略布局上超強的「取勢」制勝理念不無關係,值得借鑑。這個勢就是取關聯之勢,順變化大勢,也就是取勢而作,順勢而為。這一「取」一「順」,則張弛有度,別開生面。
(一)、始終堅持「文化先行、生態為本、扶貧為要」理念。堅持文化先行、生態為本和扶貧為要,其實就是戰略上的取勢而作。文化先行、生態為本和扶貧為要,這三者本身與旅遊不是直接關係,但對旅遊影響甚大,正合「功夫在事外」之道。運用到位,事半功倍,運用不好,則會前功盡棄。在具體做法上,首先,堅持文化先行。雪峰山旅遊公司剛成立,就立即組建了「雪峰文化研究會」和「雪峰文化傳媒」兩個機構,專門從事雪峰山文化收集、整理、製作和傳播工作。兩個部門的一齊發力,極大地弘揚和傳播了雪峰山文化,也順勢推動了雪峰山旅遊的發展。其次,堅持生態為本。雪峰山旅遊的優勢,就是生態優良環境優美。景區內高山峽谷,瀑布飛泉,鳥語花香,景色宜人,這是遊客雲集的根本原因。公司在景區打造上基本採取法自然、強生態、輕人為,儘量保護原生態風貌,追求生態和諧、生態完美、生態自然。不搞過多開山挖方,景區內不搞大型工程,儘量少用水泥鋼材和儘可能採用本地生態材料,這些都取得很好效果。再次,堅持扶貧為要。企業落戶當地,就必須要和當地社會相融合,就必須要有共同分享成果和共同發展壯大的理念。這幾年雪峰山旅遊公司堅持以旅遊扶貧為抓手,以合作、合股、就業和慈善捐款等形式,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這些做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公司+農戶」旅遊扶貧示範項目。
(二)、積極助力雪峰山旅遊資源整合。助力雪峰山旅遊資源整合,實際是戰略布局上的順勢而為。一直以來,儘管雪峰山區旅遊資源豐富,很有旅遊潛力,但由於受傳統觀光旅遊理念的束縛,再加上雪峰山一山跨四市,區劃分割,互不統屬,因此,雪峰山旅遊一直找不到著力點。前些年,雪峰山旅遊要麼被納入大湘西旅遊圈,要麼被納入崀山旅遊圈,東拼西搭,漂浮不定,嚴重影響雪峰山旅遊做大做強。雪峰山旅遊公司成立後,就深感雪峰山旅遊戰略地位的重要,始終把公司的戰略定位鎖定在雪峰山。舉雪峰山旗,唱雪峰山歌,作雪峰山文。一直謀劃雪峰山區域旅遊的發展未來,始終不忘為雪峰山區域旅遊發展大局進行前瞻性考量。同時,還為加快改變湖南中部旅遊塌陷積極呼籲吶喊。2017年,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省委副書記烏蘭先後考察雪峰山旅遊公司,乘此良機,該公司雪峰文化研究會,就積極撰寫《關於共建南國雪山­­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區的構想》的調查報告,為整合一山四市旅遊資源積極建言獻策。這份調查報告與省旅遊學會的研究報告匯總後,得到了省領導的高度重視。今年7月,湖南中部旅遊板塊,即雪峰山旅遊板塊正式出臺。現在,我們用「雪峰山旅遊板塊」這個概念來統領湖南中部的旅遊的發展,意義非常深遠。一是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雪峰山旅遊的發展有了一個全新的戰略定位。二是打破了雪峰山區的行政區劃界限。這是對省「十三五」旅遊規劃的「十二功能區」劃分的提高和完善,也是對湖南雪峰山旅遊公司去年提出「整合一山四市旅遊資源,共建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區構想」的肯定。三是湖南中部旅遊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響亮名號,一個響亮品牌。過去,雪峰山區旅遊資源條塊分割、旅遊開發各自為政的局面行將結束。現在,一個全新的、跨地域合作的雪峰山旅遊即將開始。
(三)、精心構建雪峰山大花瑤景區平臺。雪峰山旅遊公司為謀劃雪峰山旅遊發展的超強取勢布局,還表現在精心構建雪峰山大花瑤景區平臺上。雪峰山區的花瑤同胞,實際是我國少數民族­­瑤族的一個分支,因其女性服飾花豔,頭戴紅黃相間大盤圓帽而得名,整個花瑤總人數不到一萬人。他們主要居住在隆回、漵浦、新化等地海拔1000多米的雪峰山上,那裡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有「雲端花瑤」之美稱。多年前,隆回縣就開發建成有虎形山花瑤風景區,2016年漵浦縣又建成山背花瑤梯田風景區,兩個景區邊挨邊,核心地帶相距不足10公裡。從開發進程看,虎形山景區近些年來一直打打停停,開發不正常,群眾意見大。而山背花瑤梯田景區開發日新月異,景區有機構、有隊伍,開發有規劃、有步驟。更為引人矚目的是,從漵浦高鐵南站至山背花瑤梯田景區全長6.1公裡投資約1.5億元觀光索道工程,現已進入實地踏看工程設計階段。
雪峰山旅遊公司自開發山背花瑤梯田景區以來,就提出建設雪峰山大花瑤景區構想。用大花瑤景區構想來統籌花瑤區域的旅遊開發,可以克服同質競爭和重複建設,避免資源浪費。這一構想逐步得到漵浦、隆回兩縣群眾共識,一致認為,花瑤是世界的,共同建設大花瑤景區利大弊少。今年上半年,隆回虎形山花瑤風景區通過公開招標投標,雪峰山旅遊公司正式中標,至9月,湖南雪峰山旅遊公司旗下的湖南雪峰山大花瑤文化旅遊公司註冊成功落戶當地。這是一次市場化運作的成功範例。至此,雪峰山大花瑤景區基本構建成功。現在,虎形山花瑤風景區和山背花瑤梯田景區同屬雪峰山旅遊公司,資源實現完全融合。下一步,索道工程將延伸至虎形山大花瑤景區,屆時,通過高鐵和索道輸送,一個漂亮的雪峰山大花瑤景區就會展現在遊客面前。
(四)、著力推出雪峰山文化旅遊項目。文化是可以流傳的。因其流傳便被賦予為「旅遊的靈魂」一說,據此,雪峰山旅遊公司非常看重文化旅遊項目的取「勢」布局。
1、創辦《雪峰文化》季刊,出版各類雪峰文化書籍,製作各類雪峰文化宣傳作品。《雪峰文化》創刊以來,已出刊16期,刊登各類文學攝影書畫音樂作品1000多篇(幅、件)。刊物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形成小刊物有大作品大影響局面。出版專著10多部,有《雪峰山散文集》、《雪峰山詩歌集》。製作電視宣傳專題片10部,如《雪峰山大花瑤景區》、《年到陽雀坡》等,都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2、舉辦各類節慶活動。在景區先後舉辦過插秧節、打禾節、山歌節、藝術節、龍燈節、臘八節活動,都取得巨大成功。特別是臘八節,已連續成功舉辦4屆,現已成為雪峰山旅遊推出的重要節慶活動項目,該活動新聞曾被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節目播出。
3、成立雪峰山花瑤藝術團和花瑤挑花(非遺)傳習所。山背花瑤梯田景區進入開發,公司就立即成立雪峰山花瑤藝術團。2016年5月,藝術團赴北京參加世界旅遊大會,在人民大會堂成功演出,受到與會各國旅遊官員高度好評,省旅發委還就此專門通報表揚。雪峰山花瑤挑花為「非遺」項目,為保護「非遺」項目傳承,雪峰山旅遊公司在梯田景區成立花瑤挑花傳習所,專門聘請挑花傳人傳藝,常年有來自全國各地大學生在此實習,加強了花瑤挑花的保護和傳承。
4、打造龍潭文化古鎮。龍潭是雪峰山區中心地帶的一處千年古鎮,文化底蘊深厚,古鎮、古村、古祠特色突出,並保存有完好古書院。龍燈文化悠久,現保存有龍燈20多種。同時戲劇藝術也非常盛行,花燈戲、木偶戲、巫儺戲都時常在節慶活動上演出。現雪峰山旅遊公司已將龍潭鎮陽雀坡抗戰古村打造為3A級旅遊景區。因此,龍潭古鎮的文化旅遊地位更加顯著。
六、湖南中部旅遊崛起的一著重棋­­新化漵浦隆回三縣合作打造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的設想
古語有云:仁者樂山。可見崇山峻岭還是很受人們喜愛的,這也預示山地度假旅遊區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一般來說,高山地區空氣清新、水質優良、氣候宜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很多城裡人都把山地度假作為旅遊度假的首選去處。按照山地度假區的概念,海拔200米以上,具有山頂、山坡和山谷的大尺度多山區域,是建設山地度假區的基本條件。雪峰山脈縱橫廣大,區域面積達5萬平方公裡,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00多座,地跨湖南四市10多個縣。特別是在新化、隆回、洞口、漵浦交界處的雪峰山主脈地帶,一條海拔1000多米的山脈蜿蜒盤旋於當地的溝壑山巒之間,是開發山地度假旅遊區極佳地區。今年以來,隨著湖南雪峰山旅遊公司與隆回縣政府成功籤訂旅遊開發合作協議後,雪峰山區旅遊開發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就在今年8月,雪峰山旅遊公司正式入駐虎形山,全面參與當地旅遊開發。現在,虎形山花瑤風景區建設如火如荼,鼓舞人心,影響很大。最近,新化縣委縣政府為加快新化旅遊開發也開始尋找合作夥伴,他們先後與雪峰山旅遊公司多次商談,雙方對整合雪峰山旅遊資源,共創雪峰山旅遊品牌表達了共同願景。據此,我們初步設想,按照建設「錦繡瀟湘神韻雪峰」區域品牌要求,擬由新化、漵浦、隆回三縣合作,在雪峰山核心地帶的高山臺地,共同打造「湖南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
(一)、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的擔當和責任。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的謀劃,是響應《湖南省建設全域旅遊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號召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擔負湖南中部旅遊崛起重任的一個重要平臺。根據《三年行動計劃》(簡稱)的部署安排,湖南旅遊的整體布局發生了重大調整和改變。雪峰山區域板塊作為一個獨立的旅遊區,已上升到全省旅遊版圖的戰略高度,這是雪峰山旅遊發展的歷史機遇。一方面,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們常常說湖南中部旅遊落後,雪峰山區域旅遊沒有地位,總希望省裡對雪峰山旅遊給予關注和重視,這實際上是一種內功不足的表現。現在,雪峰山旅遊的地位、名義都已具備,雪峰山旅遊是到了應該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是到了發揮關鍵作用的關鍵時期了。對此,我們不能有絲毫猶豫和觀望。另一方面,湖南中部旅遊崛起需要載體需要平臺,需要大手筆的作品。我們現在推出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就是要傾全力把它打造成湖南旅遊的第二個張家界,打造成國際知名旅遊品牌,打造成世界旅遊目的地,要發揮它在湖南中部旅遊業的領軍作用,這就是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擔當和責任。
(二)、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異軍突起的時機成熟。首先,全力打造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符合旅遊產業供給側改革要求。當今時代,可以說是全民旅遊時代,人人都有旅遊願望。而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旅遊需求,旅遊產品供給就顯得嚴重不足。這裡包括景觀景點、休閒娛樂、服務接待、交通通訊等等。在我們湖南旅遊業有個現象,就是遊客「翻不過」雪峰山,這值得我們思考。實際上每當節假日,大量遊客都從雪峰山下經過,他們為什麼不上雪峰山呢?問題的結症還是雪峰山上的旅遊產品不足,接待能力不強,這是雪峰山旅遊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次,便利的高鐵交通為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的建設提供了最大優勢。橫貫雪峰山東西兩面的滬昆高鐵,在新化和漵浦均設有高鐵南站,兩站相距約70公裡。新化南站位於雪峰山東面,漵浦南站卻位於雪峰山西面。象這樣兩站夾一山,山上建景區,山下通高鐵的便利交通,實在是景區開發不可多得的優越條件。再次,家門口搞旅遊當地群眾和政府有共識。這其實是「人心齊泰山移」的邏輯關係。任何地方的政府和群眾都想把家鄉建設、經濟和生活搞好,這是硬道理。象雪峰山這樣奇峰峻岭溝壑縱橫的高山地帶,有什麼項目能把當地群眾經濟和生活搞好呢?當然搞旅遊是最好選擇。因此,全力打造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當地群眾肯定擁護、歡迎和支持。
(三)、全力打造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的設想。
1、目標。第一,在景區定位上,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願景目標就是湖南旅遊的第二個張家界,就是世界旅遊的目的地。第二,在品牌定位上,「錦繡瀟湘神韻雪峰」和「湖南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就是國際知名旅遊品牌。第三,在作用定位上,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就是湖南中部旅遊業的領頭羊、主力軍。
2、範圍。第一步,先在新化、漵浦、隆回三縣交界處的雪峰山臺地,由三縣合作打造一個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具體路徑從新化紫鵲界梯田至漵浦太陽山,然後到隆回虎形山(包括漵浦山背花瑤梯田景區),區域面積約200平方公裡。第二步,擴大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範圍,行政區域增加到洞口、洪江等,具體路徑為,從虎形山至白馬山及蘇寶頂,然後至洞口羅溪森林公園,區域面積約400平方公裡。一期工程可先易後難,先做第一步。
3、業態。山地度假旅遊的業態很多,一般在海拔200—2500米之間的中低山地,凡山地度假休閒等各種旅遊業態都可開發。根據分類大體為:觀光類:登山步道、遊憩亭、觀景臺、寺廟、山寨、梯田、山地農莊。休閒類:商業街、旅遊小鎮、酒吧集群。科普類:地質博物館、生物保護區。運動類:滑雪、高爾夫、溜索、蹦極、攀巖、漂流、溯溪、滑草、山地自行車、山地越野、山地馬術、滑翔。度假類:酒吧、旅遊房地產、避暑山莊。康療類:康養中心、養生會所、山地公園。等等。
4、核心吸引物。旅遊區內核心吸引物除兩處梯田及其他自然景觀外,初步設想,為配合一期工程,打算建設一段「雪峰山傳統小火車觀光」項目。
5、景區設施。首先,基礎設施要與國際化接軌,如交通、通訊,確保國際國內遊客需求。其次,遊客接待設施要達到一流標準,滿足遊客開心而來滿意而歸。再次,各類保障設備設施要優質優良,確保旅遊區高效安全運行。
(四)、開發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應注意的問題。一是嚴格進行科學規劃設計。防止景區建設一哄而上各自為政,造成景區整體效果下降。必須堅持先規劃後施工和按規施工。二是嚴格把好生態環境關。防止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嚴格控制汙水排放,做好汙水處理,防止汙水災害。三是嚴格挑選建設單位和運營單位。防止濫竽充數搶佔資源現象發生。
(五)、建議。建議由婁底、邵陽、懷化三市的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成立聯合辦事機構,統籌「湖南雪峰山山地度假旅遊區」的開發管理工作。
(作者:陳黎明,系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公司實控人)
[責編: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