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朗 ཀླུ་ནང་།」
藏語意為「龍王谷」
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
魯朗位置衛星地圖
色季拉山下的魯朗
在小河旁以狹長展開
魯朗的南側
有三座巨大的雪山
是工布拉尊和加拉白壘
以及大名鼎鼎的南伽巴瓦
雪山環抱中的魯朗
從衛星地圖上看
魯朗南側的山後
就是雅魯藏布江
小鎮魯朗
密林下的魯朗
雨量充沛
工布人因地制宜
建起了石木混搭的房屋
工布建築
工布房屋
下部厚重 以石為基
上部因為大量使用木製
看上去較為輕盈
以木片搭建的坡面屋頂
為防止雨水對牆體的侵蝕
向外延伸 遠遠看上去
這些房子就像長出了翅膀
房屋的背後 是綠到發藍的林海
扎西崗村
西藏最好看的柵欄一定在魯朗
木製的柵欄有一人多高
這種柵欄經過了日曬雨淋之後
逐漸會變成了一種灰白色
雪後的扎西崗
尤其是雨後初晴
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暗白色的光澤
它們圍起來的
多半是村民新種下的青稞或者是白菜
如此 牛和馬
只能在人們用柵欄劃出來的區域之外活動
扎西崗的柵欄
西藏的夏天
我經常拉著朋友們一起過林卡
過著過著 就過到了林芝
早上出發 越過米拉山
晚飯前就已經從色季拉山下到了魯朗
清晨的魯朗
從前的魯朗鎮
就是國道318旁
一個小小的TOWN
來往的車和人多了
鎮政府所在地的兩側
就慢慢長出了兩排簡易房
這些房子大多是木板釘出來的飯館
大一點的前吃後住 小一點 能吃不能住
秋天來臨
這裡經營一種美食
從川藏線名譽天下
沒吃過魯朗石鍋雞
你膽敢說你走過川藏線
石鍋雞出了大名後
人們把店名就勢越搞越大
他們相互攀比
那時候的魯朗
放眼望去 全是店招
店主們極盡能事 挖空心思做大做強
於是招牌面積越做越大
店名在這種競爭之下
顯得更加重要了
在扎西崗對面的半山之上
小小的街上就有了魯朗石鍋老店
魯朗石鍋總店 魯朗石鍋第一家 魯朗正宗石鍋
林林總總 全部第一
見到這些招牌的人們
往往眼花繚亂而不知所措
藏雞
我只吃一家
在原鎮政府隔壁
老闆姓孫 夫妻二人於此經營
有二十多年了
色季拉的半山處
其實吃飯也好 住店也好
講的就是一個氣場 老闆認得你
前來吃住的人心裡會多出很多底氣
老闆見你下車 立即能笑著喊出你的姓
知你喜好的菜品以及口味並麻溜的安排
這是當老闆的法理
朋友們跟著你踏進店門
老闆一聲熱絡的招呼
進店的客人臉上就有了面子
魯朗雲海
我每每從昌都過來
過了排龍就開始打電話
總是不厭其煩的叮囑老孫
不許使用高壓鍋快速製成
要慢火煨上
雞必須是本地藏雞
要多放手掌參
如果從林芝過來
在色季拉山那頭電話已經打了過去
老孫總是笑著在電話那頭說 好 好好 要得
雲霧升騰
到店 下車抬腿 上桌就吃
熱騰騰一鍋雞湯 先喝湯 再撈雞肉
末了再煮一些時令菜蔬
在出蘑菇的季節裡
一定會煮一些本地的菌類
南伽巴瓦的姊妹峰
石鍋雞中蘸料極為重要
老孫老婆做的蘸料香辣逼人
我能一口氣連吃三碗米飯
最後還要用雞湯泡半碗米飯
這時候需要來一碟子泡菜
如此
方可將胃裡的縫填上
我聽北京人說這叫溜縫
這詞好 每次想想都完美
林線與雪山
吃完就住進老孫家後院
條件確實一般
我不為住 我為的是明早起來
去撿拾一些牛肝菌
回來用雞湯下碗面吃了
趕路
魯朗密林中的蘑菇
店裡不忙的時候 老孫會從廚房出來
繫著圍裙坐到後院裡的長凳子上
他自己叼上一根煙 也扔我一根
我們坐那兒閒聊
扎西崗的牧場
他說 魯朗這兒嘛 就是靠山吃山
這兒產蘑菇 產野生的手掌參
這裡的蘑菇太多了
除了雜菌子還有松茸和猴頭菇
山上遠點的地方還有蟲草
夏天的魯朗
我突然問老孫
你們為什麼來這裡
他說
我原來就是魯朗林場的工人
退休了 就在這裡開了個小飯館
孩子們要讀書要成家
我要多掙點錢給他們
明年我家最小的就從林芝農校畢業了
我想我也再幹兩年就回四川老家
不過聽說 我們這兒要開發了
這個房子是我的私產
公家要賠錢的
初冬時節
幾年前
還是輕車熟路走在川藏線上
再打電話 嫂子接的
我對著電話還這幾句老詞
嫂子聽了
停了好一會兒 沒接話
末了輕輕說了一句
老孫今年腦溢血走了
店沒了 我們不做了
小村晨霧
再後來 還是會不停路過魯朗
魯朗小鎮開發了
國際化了
從前滿街的木頭房子都消失了
就像沒來過
我下意識的還會在山前山後
去掏手機去翻老孫的電話
可是
魯朗從此再沒有了石鍋雞
羅布村
說起來我在魯郎還有一個熟人
是扎西崗村的拉姆
我們認識也快有二十年了
色季拉山的野花
沿318國道過通麥天險
沿魯朗河從東久上行
一個拐彎後就能看到魯朗
秋天去比較好
天好 心情好 風景更好
在我眼中
魯朗鎮前的扎西崗村
在秋天裡就是一個童話牧場
羅布村清晨
這個小村子的景觀層次異常豐富
從山腳下齊整的農田
到工布人的木屋一直延伸到林線附近
由林線上升到雪線
很長的距離都是高大茂密的森林
往上的中間過渡帶依次是灌木 高山草甸
再往上就是巖石和雪峰
村子就在雪山環抱的中間
原來的扎西崗
我喜歡駐足於此
更喜歡在村莊裡漫步
村子裡的人家房子都很大
後院裡盛開著苕藥和格桑花
面對這樣的庭院 我會不請自入
拉姆家後院
我隨性 進門便問主人可否留宿
那時候的拉姆還不明白家庭旅館這個概念
在魯朗看雲海
後來我想
他們一家人
一定是因為不忍心拒絕我
才收留了我
在色季拉山看到的加拉白壘
他們給我做了酥油茶
拉姆麻利地就著爐火
在鐵爐子上烙制了麵餅
她取下了掛在房梁上的藏香豬肉
把它們削成小條後用明火烤制
烤好後 她又拿出了自製的辣椒醬
用這個蘸著豬肉配麵餅
再喝一口酥油茶 香
工布拉尊
入夜後 天空飄起了雪花
我們圍坐於他家的爐火前
那天夜裡
我和她的父母 丈夫 兩個孩子一起聊天烤火
我破例喝了兩瓶啤酒
他們喝著青稞酒
爐火溫暖 火光中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會因為火塘傳來的溫度而慢慢靠近
扎西崗對面山頂處的小溪
臨睡前 我習慣性的走到屋外
抬頭 雪花正從天上無聲的飄灑
看來明天的色季拉
陰山彎處會結上厚厚的冰
行路難
行遠路更難
雲層中的南伽巴瓦
之後的這些年 每次我到魯朗
拉姆他們一家人都知道
我是真的喜歡坐在爐火前
坐在那裡慢慢吃這樣的早餐
他們 一定不知道 爐火傳遞的溫情
是給一個飄泊在外的人 家的溫暖
雲霧包裹的雪山
後來 他們也開起了家庭旅館
隔壁親戚家也開了
親戚家的親戚也開了
魯朗的家庭旅館越開越高級
我還是只住在她家
我只買拉姆自己採的蘑菇
只吃她自己養的藏香豬
奶奶和一隻失去媽媽的小藏獼猴
我每次打通她的電話
都能聽到拉姆快活的問我
卡布哥 你啥時候到
前幾天 她給我郵寄來了木耳
我吃到嘴裡告訴家人
這才是最好吃的木耳
工布人家的門帘和桃花
扎西崗的夏天
我當然知道
曾經在生命中的那些歇腳之處
都是我在旅途中的家
我一直記得老人們曾經告訴我
孩子 吃飽了飯 就不想家
(來源:Tibet一Tibet, ID:Khabu_,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