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蔓荊子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2021-02-12 山海精舍

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多系野生。主產於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原植物喜生於海邊、沙地、河邊、平原。


味辛、苦,性微寒。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臨床用名有蔓荊子、炒蔓荊子。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苦,微寒。主治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

 

《名醫別錄》:去長蟲,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久服令人光澤,脂致,長鬚發。

 

《藥性論》:臣。治賊風,能長髭發。

 

《日華子本草》:利關節,治赤眼,癇疾。

 

《開寶本草》:味苦、辛、平、溫,無毒。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令人光澤,脂致,長鬚發。

 

《藥類法象》:治太陽經頭痛,頭昏悶,除頭昏目暗。散風邪之藥也。若胃氣虛之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湯液本草》:《象》云:治太陽經頭痛,頭昏悶,除目暗。散風邪藥,胃虛人勿服,恐生痰疾。

 

《珍》云:涼諸經血,止頭痛,主目睛內痛。

 

《本草》云:惡烏頭、石膏。

 

《本草發揮》:潔古云:氣清,味辛溫。治太陽頭痛,頭沉昏悶,除目暗,散風邪之藥也。胃氣不人可服,恐傷痰疾。

《主治秘訣》云:苦、甘,陽中之陰。涼諸經之血熱,止頭痛目暗。

 

《本草經疏》:蔓荊實稟陽氣以生,兼得金化而成。神農味苦微寒無毒。《別錄》加辛平溫。察其功用應是苦溫辛散之性,而寒則甚少也。氣清味薄,浮而升,陽也。入足太陽,足厥陰,兼入足陽明經。

其主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風頭痛,腦鳴目淚出者,蓋以六淫之邪,風則傷筋,寒則傷骨,而為寒熱,甚則或成溼痺,或為拘攣。

又足太陽之脈,夾脊循項而絡於腦,目為厥陰開竅之位,邪傷二經,則頭痛腦鳴自淚出,此藥味辛氣溫,入二髒而散風寒溼之邪,則諸證悉除矣。

邪去則九竅自通。痺散則光澤脂致。

其主堅齒者,齒雖屬腎而床屬陽明,陽明客風熱則上攻牙齒,為動搖腫痛,散陽明之風熱,則齒自堅矣。

去白蟲、長蟲者,假其苦辛之味耳。益氣輕身耐老,必非風藥所能也。

 

簡誤:頭目痛不因風邪,而由於血虛有火者忌之。元素云:胃虛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本草蒙筌》:味苦、辛、甘,氣溫、微寒。陽中之陰。無毒。乃太陽經藥,惡烏頭石膏。主筋骨寒熱,溼痺拘攣;理本經頭痛,頭沉昏悶。利關節,長發髭。通九竅去蟲,散風淫明目。腦鳴乃止,齒動尤堅。

令人光澤脂致音雉。胃虛者禁服,恐作禍生痰。

 

《本草乘雅》:垂布如蔓,故名蔓;柔枝耐寒,故名荊。主筋骨寒熱,溼痺拘攣,柔筋堅齒,耐老輕身者,象形取治法。為劑中之輕劑、通劑也。顧實體輕揚,而炎上作苦,故利九竅,去白蟲者,秉風木宣和之用耳。

具筋骨關機之象,耐字義深,大有容焉。

 

《藥性解》:蔓荊子,味苦甘辛,性微寒,無毒,入肝經。主散風寒,療頭風,除目痛,除翳膜,堅齒牙,利九竅,殺白蟲。惡石膏、烏頭。

 

按:經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又曰: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荊實入肝,故專主散風,以療目疾。《主治秘訣》云:其味苦甘,為陽中之陰,能涼諸經之血熱。

 

《景嶽全書》:味苦辛,氣清,性溫,升也,陽也。入足太陽、陽明、厥陰經。主散風邪,利七竅,通關節,去諸風頭痛腦鳴,頭沉昏悶,搜肝風,止目睛內痛淚出,明目堅齒,療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亦去寸白蟲。

 

《本草備要》:輕宣,散上部風熱。辛苦微寒,輕浮升散。入足太陽、陽明、厥陰經。膀胱、胃、肝。搜風涼血,通利九竅。治溼痺拘攣,頭痛腦鳴,太陽脈絡於腦。目赤齒痛,齒雖屬腎,為骨之餘,而上齦屬足陽明,下齦屬手陽明。陽明風熱上攻,則動搖腫痛。頭面風虛之證。明目固齒,長發澤肌。惡石膏、烏頭。

 

《本經逢原》:蔓荊子入足太陽,體輕而浮,故治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急,上行而散,故能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及風寒目痛,頭面風虛之證。然胃虛人不可服,恐助痰溼為患也。

凡頭痛目痛不因風邪,而血虛有火者禁用,瞳神散大尤忌。

 

《本草崇原》:蔓荊多生水賓,其子黑色,氣味苦寒,稟太陽寒水之氣化,蓋太陽本寒標熱,少陰本熱標寒。

主治筋骨間寒熱者,太陽主筋病,少陰主骨病,治太陽、少陰之寒熱也。溼痺拘攣,溼傷筋骨也。益水之精,故明目。補骨之餘,故堅齒。九竅為水注之氣,水精充足,故利九竅。蟲乃陰類,太陽有標陽之氣,故去白蟲。

 

《本草求真》:散筋骨間寒溼,除頭面風寒。

 

蔓荊子專入膀胱,兼入胃、肝。辛苦微溫。書言主治太陽膀胱,兼理足陽明胃、足厥陰肝。

緣太陽本屬寒水之經,因風邪內客,而致巔頂頭痛腦鳴;太陽脈絡於腦。肝屬風髒,風既內犯,則風必挾肝木上侵,而致淚出不止。目為肝竅。

筋藉血養,則血亦被風犯,而致筋亦不榮,齒亦不堅矣。

齒者骨之餘,上齦屬足陽明胃,下齦屬手陽明大腸,風熱上攻則痛。

有風自必有溼,溼與風搏,則胃亦受溼累,而致肉痺筋攣,由是三氣風寒溼交合,則九竅口鼻耳目二陰。蔽塞而病斯劇。

蔓荊體輕而浮,故既可治筋骨間寒熱,而令溼痺拘急斯去,氣升而散,復能祛風除寒,而令頭面虛風之症悉治。且使九竅皆利,白蟲能殺,是亦風寒溼熱俱除之一驗耳。但氣虛血虛等症,用此禍必旋踵,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惡烏頭、石膏。

 

辛、苦,微溫。入足太陽、厥陰經氣分。搜肝風,祛寒溼,除頭痛,止睛疼,利九竅,殺白蟲,治溼痺拘攣,療腦鳴齒痛。

 

馬藺,治喉痺口噤;配蒺藜,治皮痺不仁。

 

胃虛,服之恐致痰疾。血虛頭痛,二者禁用。

 

《本草經解》:氣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

葉天士曰:蔓荊子氣微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

 

太陽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腎之合也,蔓荊寒可清熱,苦可燥溼,溼熱攘,則寒熱退而拘攣愈矣。

 

氣寒壯水,味苦清火,火清則目明,水壯則齒堅,齒乃腎之餘也。

 

九竅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味苦清火,所以九竅皆利也。

 

白蟲溼熱所化,苦寒入膀胱以瀉溼熱,所以去白蟲也。

 

《本經疏證》:筋骨間寒熱而為溼痺拘攣,其邪定聚於關節。去關節間寒熱與溼,一當使行,一當使散,蔓荊實蓋均有焉。

柔條似蔓,就舊發新,生必對節,似經脈之周行無間,遇節不停,所謂行也;開花成簇,瓣淺紅芷黃白萼青,似關節之流行屈伸洩澤筋骨,所謂散也;兩者之所以然,尤在味苦而氣微寒,苦主發,寒主洩耳。

目者,精神之簇於一處者也;齒者,形質之簇於一處者也。精神混以邪氣則昏暗,形質混以邪氣則動搖。行其邪,散其邪,精神形質遂復其常。

故在目曰明,在齒曰堅,目與齒即九竅之三,既利其三,遂推夫餘,再合以別錄之風頭痛腦鳴,而利九竅之故並可識矣。

雖然,盡蔓荊實所治之證,皆病形不病氣,舉蔓荊實之性情功用,皆在血不在氣,而別錄誇之曰益氣,其義何居?

劉潛江曰,至陰虛則天氣絕,蔓荊實成於涼降,故能涼諸經之血,以湊夫陽之所在,使陽得陰以化而陽道行,所謂以陰達陽,由陽徹陰者也。

是故氣之虛者欲補,而此能清其氣以達之;氣之戾者欲散,而此能清其氣以化之。既於氣有造,謂為益氣可也,試核之頭痛則腦鳴,目暗則泣出,非津不凝於氣耶?


津得凝於氣,氣自健於行,不可雲與氣無涉也。

 

《本草新編》:蔓荊子,味苦、辛、甘,氣溫、微寒,陽中之陰,無毒。入太陽經。主筋骨寒熱,溼痺拘攣,本經頭痛,頭沉昏悶,利關節,長發,通九竅,去蟲,散風淫,明目,耳鳴乃止,齒動尤堅。

此物散而不補,何能輕身耐老。胃虛因不可用,氣血弱衰者,尤不可頻用也。

 

或問蔓荊子,止頭痛聖藥,凡有風邪在頭面者,俱可用,而吾子又以為不可頻用,謂其攻而不補也。但藥取其去病,能去病,又何慮用之頻與不頻哉。

不知蔓荊子體輕而浮,雖散氣不至於太甚,似乎有邪者,俱可用之。然而虛弱者少有所損,則氣怯神虛,而不勝其狼狽矣。

予言不可頻用者,為虛者言之也。若形氣實,邪塞於上焦,又安在所禁之內哉。

 

蔓荊子佐補藥中,以治頭痛尤效,因其體輕力薄,藉之易於上升也。倘單恃一味,欲取勝於頃刻,則不能也。

 

或問蔓荊子入太陽經,能散風邪,何仲景張公不用之以表太陽之風邪,得毋非太陽之藥乎?不知蔓荊子入太陽之營衛,不能如桂枝單散衛而不散營,麻黃單散營而不散衛,各有專功。

傷寒初入之時,邪未深入,在衛不可引入營,在營不可仍散衛。蔓荊子營衛齊散,所以不宜矣。

 

《本草分經》:苦、辛,平。升散。搜風,通利九竅,治頭面風虛之症。

 

《本草思辨錄》:蔓荊實,《別錄》風頭痛腦鳴,用者往往鮮效。蓋人知蔓荊為辛寒之藥,而不知其苦溫乃過於辛寒也。《本經》味苦微寒,微字本有斟酌;《別錄》補出辛平溫,則全體具見。便當於此切究其義。

巢氏《病源》云:頭面風者,是體虛陽經脈為風所乘也。

諸陽經脈上走於頭面,運動勞役,陽氣發洩,腠理開而受風,謂之首風。

夫曰體虛,曰陽氣發洩,明系陽虛之受風,非內熱之搏風。

陽虛之證,其標在上,其本在下,然或宜治標,或宜治本,因雖一而證則殊。宜治本者,陽氣弱而不振,根柢將摧;宜治標者,陽氣弛而偶傾,輕翳竊據。

治本雖天雄可與,治標則蔓荊適宜。試思頭痛非陽虛有風,何至腦鳴?風為陽,陽虛腦鳴為陰。

蔓荊子生於水濱,實色黑斑,宜其入腎。然氣味辛寒而兼苦溫,又得太陽本寒標熱之氣化,用能由陰達陽,以陽化陰。其體輕虛上行,雖《本經》所謂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者,亦能化溼以通痺;而搜逐之任,性終不耐,故古方用之者少。

風頭痛腦鳴,則確有專長。其不效者,人自不察耳。

愚又思蔓荊知己之少,不自今始也。

徐之才謂散陽明風熱,竟視與薄荷牛蒡無二。

張潔古謂陽中之陰,實則陰中之陽;謂涼諸經之血,實則氣藥非血藥

 

其尚有知者,則李瀕湖之主頭面風虛,張石頑之血虛有火禁用,而其所以然仍未之闡發也。藥物之難明甚矣哉!

 

【現代藥理研究】

 

1.蔓荊子有鎮痛作用。

 

2.蔓荊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100%蔓荊子煎劑對甲型鏈球菌、奈氏球菌有抑制作用,對肝炎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蔓荊子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蔓荊子 1∶10濃度水煎劑,對孤兒病毒ECHO11株有對抗作用。

 

3.蔓荊子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也有效。

 

4.蔓荊子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蔓荊子或葉的揮發蒸餾液能加快高分子右旋糖酐性血瘀兔及大鼠的血流速度,增加微循環血管交點數,改善血流狀態。

 

5.蔓荊子有明顯的鎮靜、平喘作用,並有祛痰作用。

 

6.蔓荊子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還有抗炎、抗癌、抗緩激肽、抗脂氧合酶的作用。

【本草匯解】

001麻黃  002桂枝  003紫蘇  004生薑

005香薷   006荊芥  007防風  008羌活

009白芷  010細辛  011藁本  012蒼耳子

013辛夷  014蔥白 015薄荷 016牛蒡子

017蟬蛻

相關焦點

  • 237 百部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百部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乾燥塊根。多系野生。
  • 225 竹茹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湯液本草》:《本草》云:主嘔噦,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本草綱目》:淡竹茹:傷寒勞復,小兒熱癇,婦人胎動。《本草經疏》:竹茹雖與竹葉同本,然竹茹得土氣多,故味帶甘,氣微寒無毒。入足陽明經。經曰:諸嘔吐酸水,皆屬於熱。
  • 032 梔子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去熱毒風,利五淋,主中惡,通小便,解五種黃病,明目,治時疾,除熱及消渴口乾,目赤種病。 《開寶本草》:味苦,大寒,無毒。療目熱赤痛,胸中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上焦客熱善驅,五種黃病竟解。去赤目作障,止霍亂轉筋。赤白癩瘡,酒皰鼻。五內邪氣,悉能除之。丹溪又曰:解熱鬱,行結氣。其性屈曲下行,大能降火從小便洩去,人所不知也。 《本草乘雅》:卮子有色,故主色變。
  • 016 牛蒡子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鼠過之則綴惹不落,故又名曰鼠粘子也。止牙齒蝕疼,散面目浮腫,退風熱咽喉不利,及腰膝風凝;驅風溼癮疹盈肌,並瘡瘍毒盛。生吞一粒,即出瘡頭。明目補中,潤肺散氣。《本草乘雅》:此秉風大動搖之用,故抽水土之力獨勝。味辛氣平,為風木乃制為用矣。則凡病從風生,或因風寒薄鬱乃成痤者,取之捷如影響,設屬形層之外與上部者,功力尤勝。
  • 037 黃柏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日華子本草》:安心,除勞,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淚,口乾,心熱,殺疳蟲,治蛔,心痛,疥癬。蜜炙治鼻洪,腸風瀉血。《開寶本草》: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如是則氣專力備,解五藏腸胃中緣熱為因,致疸痔洩漏,陰傷蝕瘡,種種證形,熱解則清而愈矣。設散漫流注之火熱,所當避忌,如火實類結,亦可假用火空則發之義耳。 《藥性解》:黃柏,味苦,性寒,無毒,入腎、膀胱二經。
  • 214 天南星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本草拾遺》:主金瘡,傷折,瘀血,取根碎傅傷處。《藥性論》:使,味甘,不入湯服。能治風眩目轉,主疝瘕腸痛,主傷寒時疾,強陰。《日華子本草》:味辛烈,平,畏附子、乾薑、生薑。署撲損瘀血,主蛇蟲咬,疥癬惡瘡。
  • 都昌縣建成全國最大蔓荊子種植基地
    都昌縣建成全國最大蔓荊子種植基地 發布時間:2009-09-07 09:22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蔓荊子價升何處
    圖1:蔓荊子一、何謂蔓荊子  蔓荊子行情如此上漲,吸引無數藥商關注:蔓荊子到底為何物?圖2:蔓荊子歷史行情  蔓荊子上次周期的高峰在2000年前後,峰值為每公斤29元。2001年便一路下跌至低谷的每公斤5元。至2010年近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在10元以下的低谷震蕩。
  • 太湖縣中藥蔓荊子的傳說
    【天地網訊】    安徽省太湖縣是全國中藥材蔓荊子五大產區之一,據考究具有600多年的悠久生產歷史,而且太湖縣生產的蔓荊子在省內外都頗有名氣。然而蔓荊子是怎樣在太湖縣紮根、開花、結果、繁衍後代的呢?在太湖縣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蔓荊子在太湖縣紮根的傳說。
  • 科普本草之【川楝子】圖文
    【歷史沿革】 川棟子原名楝實,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名醫別錄》云:「生荊山。」《圖經本草》:「以蜀川者為佳。」《本草品匯精要》稱:「道地地蜀川、簡州、梓州。」《本草綱要》謂:「以川中者為兩。」《藥物出產辨》載:「產四川重慶。」
  • 中醫中藥,蔓荊子的功效及應用
    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飽滿,氣芳香,無雜質者為佳。 【別名】蔓荊實,荊子,蔓青子,萬荊子,白背木耳,白背楊,水捻子,白布荊。 【性能歸經】微寒,苦,辛,歸膀胱,肝,胃經。
  • 蔓荊子:好藥啊,善於治療各種疼痛,尤其是頭風痛、肌肉關節疼痛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蔓荊子。《神農本草經》說:「主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這幾個最主要的應該就是骨間疼痛、拘攣了。就像現在各種關節炎,無論大小,小的,比如手指關節疼痛,疼起來也很難受的。
  • 海蛤殼(歷代本草匯言)
    《日華子本草》:治嘔逆,陰痿,胃脅脹急,腰痛,五痔,婦人崩中帶下病。 《本草衍義》:海蛤,文蛤。陳藏器所說是,今海中無雁,豈有食蛤糞出者。若蛤殼中有肉時,尚可食。肉既無,焉得更有糞中過數多者?必為其皆無廉稜,乃有是說。殊不知風浪日夕淘汰,故如是。
  • 蔓荊子,治耳聾
    蔓荊子 聽名字像個軟妹子 卻味辛,兼苦味,能燥溼,有點寒意能疏散因清陽不升 引起的風熱上擾,清利頭目 可將人體之正氣舒舒爽爽地上達於巔頂 是一味治頭面部疾的好藥材 將蔓荊子(微炒)100克,搗碎 置容器中,加入200毫升白酒中
  • 株洲神農良藥:蔓荊子
    品名:蔓荊子(Màn Jīnɡ Zǐ)《中國藥典》 別名:白背木耳、白背楊、水捻子、白布荊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
  • 去農村山裡摘山荊子吧!酸甜可口,農民用它來釀酒.解酒醉更有效!
    不知道山荊子是何物,那你真是OUT了。看看馬路邊花紅果,公園裡的海棠花,還有你喜歡吃的蘋果,這些和山荊子都是近親,一家人,同屬於薔薇科的植物。就像我們吃的蘋果,也大都是利用山荊子做砧木而嫁接的。吃過山荊子的小夥伴們一定知道,沒熟透的山荊子又酸又澀,恨不得能澀掉你兩顆大牙,哈哈。不過熟透了的山荊子黃裡透紅,散發出濃濃的果香,這時候再吃,那就是一個小蜜罐啊,酸甜可口,好吃極了。
  • 【學會本草】野葛根:全身是寶趣未窮
    【學會本草】野葛根:全身是寶趣未窮 2020-08-12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旺仔說藥材,蔓荊子怎麼栽種才能高產
    蔓荊子又名萬荊子,是我國一味比較有歷史的傳統中藥材了,在我國栽種歷史和應用歷史都很悠久,各種文獻都有不同程度的描述記載,主要有治理頭疼發熱,風溼性關節炎,明目利水等的作用功效,比較常用。主要生長分布在江西浙江一帶,蔓荊子的成活率比較高,生長也很快,很受我國藥農的歡迎,栽種蔓荊子的農戶也在逐漸增多。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種前選地蔓荊子的生命力很強,在比較貧瘠的土壤上也能生長,野生的蔓荊子在上山坡上都有生長。
  • 竹茹(歷代本草匯言)
    燒取竹瀝,與荊瀝同。橫鋸截尺餘,直劈作數塊。兩磚架起,緊火中烘。瀝從兩頭流出,少加薑汁調服。(每瀝一杯,加生薑自然汁二匙。)卻陰虛發熱,理中風噤牙。小兒天吊驚癇,入口便定;婦人胎產悶暈,下咽即蘇。《衍義》雲∶胎前不損子,產後不得虛。止驚悸,卻痰涎。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達;痰在皮裡膜外,有此可驅。但世俗反以大寒,置疑不用。殊不知系火出,又佐薑汁,有何寒乎?
  • 岵山或即先楚時荊山 ◎吳元成
    岵山或即先楚時荊山◎吳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