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倍券上路 臺經濟部門建議分散領避尖峰!
三倍券今正式發放使用,臺灣中華郵政表示首周是領券高峰,超商則估計前3天人流較多。圖為郵局日前舉行銷售演練。(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三倍券15日正式發放使用,上午9點起超商全面開放,郵局8點發放,數字三倍券則從今日0點起開始累計消費。臺灣中華郵政指出,第1周會是領券高峰,而郵局最忙的時段通常是中午和下班前,建議民眾避開2個尖峰時段。超商估計前3天人流比較多,呼籲「分散領取」,臺經濟部門請警政單位加強各門市巡邏,維護秩序。
-
「振興三倍券」上路「數位券」被打趴湧現跳船潮
振興三倍券上路,要領紙本券的民眾人數輾壓綁數字券的,隨著紙本券優惠持續加碼,數字券幾乎只能守著「基本盤」的300元(新臺幣,下同),有的甚至還沒有,跳船潮從原本粗估約1成,可能拉高到3成,領數字券的你不妨評估看看,要不要跟進跳船?
-
臺灣振興三倍券上路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為了振興島內經濟,刺激實體消費,臺灣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消費。圖為臺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手持東興紙品「 振興三倍券」分為紙質券和電子券兩種,使用期限為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
-
看懂使用方式 搭配振興三倍券玩旅遊更省錢
華夏經緯網7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振興三倍券今(7/1)日起開放登記,實體券印製1,200萬份,成本斥資9億元新臺幣(下同),不少人都想用三倍券進行島內旅遊、住宿。其實,針對旅遊的「安心旅遊」補助今也上路,並可搭配三倍券使用,但很多人至今仍不清楚如何申請與使用,《中時電子報》整理出相關表格,重點一次讓民眾看懂。
-
振興三倍券的是與非
振興三倍券上路了,儘管紛擾爭議不少,至少目前在臺灣社會成功塑造了一個生活話題與節慶氣氛,讓大半年來的抑鬱煩悶氛圍稍得紓解,較之仍深受疫情所困的諸多地方,也算是疫災中的小確幸。 振興三倍券的目的,從字面上來看,當然是要振興經濟,只是能否真能達到振興的結果,自始就有不少爭議。
-
網絡預購三倍券 就像買口罩
振興三倍券即將上路,臺行政機構昨舉行「三倍券網站教學」記者會,由「政委」唐鳳傳授心法,她表示,民眾可採紙本及數字方式換購三倍券,最簡單的紙本券預訂方法,就跟訂口罩一模一樣。 三倍券上路前夕,許多民眾反映對紙本及數字電子券都搞不清楚。
-
三倍券 太難搞
蔡英文21日到新竹市花三倍券,買了美式拼盤、泰式料理等。(陳育賢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倍券正式上路一周,問題陸續浮現,最令商家頭痛的是市面上可能已經有假券流通,而且因為當初的防偽設計不統一,讓業者莫衷一是,非常擔心拿到偽券會造成權益受損。
-
蔡當局三倍券整得臺灣民眾三倍疲倦
郵局和便利商店為了協助發放三倍券,不但排擠了本來的業務,更因蔡當局的系統設計不良,造成民眾大排長龍且使用超級不便,炎熱天氣下怒火中燒,櫃檯人員和店員都成了受氣包。特別是領時薪的便利商店店員,今年以來從銷售口罩、酒精到三倍券,他們被迫不斷投入防疫第一線的銷售工作,簡直成了公部門的免費苦力。民進黨當局就這樣理所當然地大量使用私部門人力、將防疫成本外部化,實在是既無能又顢頇。
-
「三倍券」變「三倍倦」!羅智強狠酸:領券不如辦張民進黨證
民進黨當局推出「紙本振興三倍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7月1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推出的「紙本振興三倍券」今日可開始領取,民眾到郵局支付1000元新臺幣即可換取3000元新臺幣的三倍券,但有人擔憂,此次
-
三倍券換新北購物券 500變800
三倍券即將上路,但最小面額為200元(新臺幣,下同)且無法找零,讓攤商嘆「看得到、吃不到」,新北市加碼推出「新北版購物券」,用三倍券500元可兌換800元購物券,每張面額50元,還可參加市價332萬的特斯拉電動車、iPhone等抽獎活動,搶攻三倍券大餅;市長侯友宜昨表示,新北要補民進黨當局不足,儘速帶動經濟起飛。
-
曾狠批過臺灣振興三倍券 馬英九和這些人卻都要領券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振興三倍券15日正式上路,許多民眾紛紛湧入超商和郵局領取。此外,有些先前猛烈炮轟或是不認同這項政策的公眾人物,如馬英九、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和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等,也都表示會領取三倍券,並紛紛給出理由。
-
「三倍券」變「三倍倦」!氣炸臺灣民眾 痛罵「領乞丐錢」
綜合港臺媒體消息,民進黨當局紙本「振興三倍券」15日正式上路,全臺重現「口罩實名制」領取時大排長龍的場景,只不過背景從藥店換到了郵局。對此,藍營指責,首日就可看出「三倍券」四大亂象,籲民進黨當局應苦民所苦,儘速改進。有臺灣民眾不堪排隊還未領到之苦,稱「領乞丐錢,有夠誇張!」
-
經濟振興遙遙無期 「三倍券」還來添亂
島內「三倍券」自7月開始預購至今,因其使用不便、換算方式複雜等引發民眾、商家的不滿,甚至連負責發放「三倍券」的郵局和超商都叫苦連天。「三倍券」正式上路以來讓郵局及超商開始出現排隊人潮,還有部分民眾反應超商的事務機出現「暫停服務」、「人流管制中」等當機狀況,使超商店員業務量暴增。有超商就不堪其擾,甚至貼出了「便利商店只賣東西不收抱怨」的告示。
-
觀察│振興三倍券的是與非
振興三倍券上路了,儘管紛擾爭議不少,至少目前在臺灣社會成功塑造了一個生活話題與節慶氣氛,讓大半年來的抑鬱煩悶氛圍稍得紓解,較之仍深受疫情所困的諸多國家
-
蔡英文「三倍券」的亂象及其可能的經濟效益
「三倍券」上路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由於使用規定繁瑣,且電子支付與實體券不盡相同,可以預期未來消費糾紛恐怕會頻繁出現。正因為這類問題不少,而且請款很麻煩,已有店家決定不收「三倍券」。因為消費者7/15即可開始使用「三倍券」,但業者卻要到7/23才可以到金融機構以券兌領現金,這中間的時間差對業者很不利。再加上最令商家頭痛的是市面上已經有假券流通,難怪已有越來越多的店家因為擔心收到假券、沒辦法一一揪出,或是因為懷疑是偽券,跟消費者起衝突,再加上填寫資料太費時間,乾脆就不收「三倍券」。
-
吐槽「三倍券」蠢?臺灣這麼窮它都能套現
摘要:「三倍券」如果不是為了提振經濟,它的設計簡直是精妙。細品發現,無論是現金還是免費消費券,當然更便利更刺激消費更提振經濟,但也都意味著民進黨當局要一口氣拿出五百個億。老百姓都是實在人,等這畫了許久的大餅等到春去夏來,終於等到臺當局派出蘇貞昌公布「振興三倍券」,結果竟是預付費的!這要也叫天上掉餡餅,難不成是老天爺新開了自動售賣機業務...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6月2日公布振興券樣張,定名為「振興三倍券」。
-
「振興三倍券」被網友酸「三振券」
振興三倍券終於要上市了,但漏洞百出,被網友戲稱「三振券」,與馬英九時期消費券最大不同,是納入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臺灣Pay、街口、LINE Pay等)與信用卡,倉促上路,仍有3大漏洞未能解決。
-
三倍券成本怎麼越來越高? 網一算大怒:真的是北七
網友在PTT討論三倍券成本問題。(取自PTT)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振興三倍券15日上路後,券紙本購買超乎預期,讓臺經濟部門趕緊加印至1700萬份,「藍委」鄭正鈐粗估成本將會再增加4、5億(新臺幣,下同),而臺行政機構則表示成本不會增加太多。但全臺1千多家郵局配合加班,還得多支出1億元加班費,無疑又增加一筆成本,網友不禁大怒痛批民進黨當局,「真的是北七」。
-
三倍券(一周熱詞)
三倍券,是民進黨當局為了紓困經濟、刺激消費推出的代金券。顧名思義,即臺灣民眾支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可以換3000元的代金券。商家收到三倍券後,可以兌換現金。「三倍券」於本月中旬開始使用,但由於存在諸多缺陷,備受輿論批評。
-
三倍券搭配活動要等到10月?羅智強:假鬼假怪
華夏經緯網6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振興三倍券下月上路,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宣布加碼,民眾持臺北市敬老卡、愛心卡領用三倍券,臺北市會再加碼1000元新臺幣(下同)回饋金,等於刷3000元拿3000元,且回饋金皆無使用時間限制。然而,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提及,臺北市府要等到十月才要推出萬聖節主題活動,「這樣的規劃,根本是假鬼假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