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呼倫貝地質公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生活在一萬到十萬年前的猛獁象。猛獁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冰川時期,那時呼倫貝爾大草原就是猛獁象的第二故鄉。
呼倫貝爾地質公園猛獁象化石
一萬年前,呼倫貝爾大草原是冰川氣候,極為寒冷。猛獁象的身上長滿了厚厚的半米長褐色的毛,長毛下面還長著細小的絨毛。它的背部長有駱駝一樣的駝峰,用來儲存大量的營養,以此作為在嚴寒條件下,無食時維持生命之用。
呼倫貝爾地質公園猛獁象雕像
猛獁象的體型碩大無比。在1980年呼倫貝爾扎賚諾爾煤礦出土的猛獁象化石長達9米,高4.7米,僅門齒就長達3.1米。據專家估測,它的體重高達8噸以上。是我國目前為止所發掘最大的猛獁象骨骼化石。
呼倫貝爾地質公園猛獁象雕像
儘管猛獁象體型碩大無比,但它不是食肉動物而是不折不扣的食草動物。因為呼倫貝爾大草原屬於歐亞草原,而且氣候與西伯利亞地區氣候相近。原來生活在第一故鄉即西伯利亞地區的猛獁象,也慢慢地逐草遷徙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地區。
呼倫貝爾地質公園猛獁象雕像
這樣原本生活在西伯利亞高寒地區的猛獁象,卻驚現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呼倫貝爾地質公園猛獁象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