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家薛保瑕個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圖)

2021-01-18 藝術中國

薛保瑕抽象藝術展開幕式現場

由中國美術館主辦,臺灣美術院文化藝術基金會協辦的「流動現實——薛保瑕抽象藝術展」於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1月10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的24件作品呈現出薛保瑕在抽象繪畫領域獨特的創造風格。作為推介臺灣藝術優秀成果的重要平臺,中國美術館曾舉辦過劉國松、朱銘等老一代臺灣藝術家的展覽,薛保瑕的展覽是臺灣中年一代藝術家個展首次在中國美術館的亮相。

觀眾在觀看展覽

薛保瑕是臺灣當代藝術名家,作為一位女性,她因在藝術教育、藝術管理和藝術創作多個領域均有建樹而備受注目。她曾任臺灣美術館館長,致力於美術館的現代管理和學術建設,發起舉辦「亞洲藝術雙年展」,「亞洲青年藝術論壇」等活動,也積極推動海峽兩岸的美術交流,在任期間,和中國美術館合作開創了兩岸當代藝術雙年展,給兩岸美術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薛保瑕早年在臺灣學習藝術,80年代赴美國紐約學習繪畫,獲紐約大學藝術博士。在留學期間,她認真研究西方抽象藝術的歷史和各家風格,以東方美學的視角審視和借鑑抽象繪畫的優長,吸收了戈爾基、德庫寧和波洛克等的風格,追求用筆的偶然性與情感表達的自由性統一,在已有的抽象繪畫形態中進行了個性化的創造。

觀眾觀看展覽

縱觀薛保瑕的藝術歷程,可見她在抽象藝術這種樣式中堅持了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精神性。她在運用抽象語言表達自己感受之時,注重畫面平面開展的形式,在點、線、面的組合中追求視覺的張力,升騰、馳行的筆觸呈現出活躍的生命感性;與此同時,她注重畫面縱向的空間深度,以濃鬱的材料質地和厚重的塗繪肌理構築豐富的層次,由此創造出與藝術史已有抽象圖式不同的面貌。這種橫向展開和縱向跌宕相互交錯的空間,使她的作品擁有一個自足的、充滿精神意蘊的生命世界。第二是現實性,這是薛保瑕抽象藝術最為獨到之處。抽象藝術在藝術史上的式徽,緣因其形式的飽和,尤其是與外部現實的疏離。洞悉西方抽象藝術譽毀命運的薛保瑕,提出了自己在「後抽象」時代從事抽象的課題,那就是在抽象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之間找到關聯,由此,她的作品總有來自現實的動機,將現實的感受釀化為抽象的形式,轉化為抽象的符號,使抽象的語言因內容和意涵的現實性而成為當代的抽象。本次展覽的題目「流動現實」,點明了她抽象藝術獨具一格,尤其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生發的特質。

觀眾觀看展覽

在欣賞薛保瑕作品所呈現的新鮮生命感覺和經驗的同時,可以看到文化語境的影響。那些幾何抽象加上個性經驗的滲透痕跡,是現代主義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的個人表述,這也是後抽象時代抽象藝術的特徵。

薛保瑕對後抽象時代抽象藝術的思考和實踐,將引起兩岸同行對抽象藝術探討的興趣,也同時將滿足大陸觀眾了解臺灣當代藝術狀態的願望。展覽開幕之際,臺灣學者和大陸美術批評家共聚一堂,以「抽象藝術與本土文化」,舉辦薛保瑕藝術研討會。

薛保瑕作品欣賞

脈絡符碼

相關焦點

  • 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薛保瑕6件抽象藝術作品亮相「藝術廈門」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文/圖記者陳冬)昨日,來自深圳的「竹空間」第一次參加「藝術廈門」,就帶來了一系列知名畫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中國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薛保瑕的6幅抽象藝術作品
  • 展覽預告 Upcoming exhibition|如影隨行:2020薛保瑕個展
    耿畫廊榮幸地將於 2020 年秋季舉辦「如影隨行:2020薛保瑕個展」,為各位帶來亞洲抽象繪畫前鋒薛保瑕近三年新作。呈現藝術家於「抽象藝術如何定義自身」的叩問歷程中,東西方哲學的差異、主客體的相互對位,乃至抽象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連效度,將如何於色彩、造形、構成、動勢、肌理的結構鋪陳下渾然合流,令種種位於兩極的哲學提問「如影隨行」地牽引出當今文化社會混合界的場域,導引觀者跨越「我執」設限,隨著薛保瑕的「抽象」探索之路,於冷熱抽象對話間穿梭,進而重新思考對抽象藝術認知轉向的可能。
  • 重構「業餘」何博個展 在西安美術館展出
    12月5日晚,由西安美術館主辦的「西安美術館青年藝術家項目」系列展覽之「重構『業餘』——何博個展」在西安美術館展出,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擔任總策劃和藝術總監、西安美術館執行館長白茜擔任策展人,當天還進行了何博影像藝術分享會。
  • 國際藝術家江屹個展在達美美術館展出
    達美藝術中心美術館,不只是展出國內海外藝術家展覽,並有藝術沙龍、學術研究、典藏服務、高端藝術、增值服務、資源整合、對外交流八大板塊為一體的國際頂級藝術發展平臺。美術館整合全球頂級資源,定位最高學術水準和國際知名藝術大展,成為最具品牌競爭力的民營美術館及大型文創項目。
  • 沈嘉蔚個展亮相龍美術館,作品首次來渝展出
    21日,沈嘉蔚個展《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將在龍美術館(重慶館)正式對觀眾開放,上遊新聞記者20日提前參觀了展覽。這是藝術家沈嘉蔚作品首次在重慶進行公開展出,展覽將持續到5月26日,全程免費對觀眾開放。此次個展圍繞沈嘉蔚的油畫《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的創作過程展開,集中呈現了藝術家上世紀70年代創作的手稿、速寫、素描、油畫等各類作品70餘件。這也是沈嘉蔚作品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後,首次來重慶進行大規模展出。
  • 重啟的「呼吸」:王璜生個展在上海龍美術館展出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周欣怡2020年8月2日至9月27日,由於疫情延期了半年開展的「王璜生:呼/吸」將在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本次展覽由著名學者、上海復旦大學顧錚教授擔任策展人,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協辦,是王璜生繼2017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邊界/空間」展之後的又一個階段性大型展覽,主要展出《呼/吸》、《風之痕》、《談話》、《白夢》及《疫期日記》、《箴象》等裝置、影像、聲音及水墨系列作品。《呼/吸》(裝置、影像、聲音)「呼/吸」是王璜生此次個展的關鍵意象。
  • 韓國藝術家沈文燮個展在元典美術館開幕
    2010年11月26日下午,韓國藝術家沈文燮個展在元典美術館開幕。元典美術館館長谷燕、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趙日相、藝術家沈文燮、演員陶澤如、著名策展人黃篤、韓國604畫廊負責人田昌來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結束後,元典美術館館長谷燕、藝術家沈文燮和演員陶澤如接受了藝術中國的視頻專訪。
  • 臺北市立美術館為池田亮司舉辦最新大型機構個展 | AR藝術家
    >臺北,10461臺北市立美術館將於2019年8月10日至11月17日為池田亮司(Ryoji Ikeda)舉辦最新大型機構個展,將展出藝術家的大型混合音響與影像裝置。即將展出 |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9年8月10日 — 2019年11月17日「池田亮司個展
  • 臺灣兩位藝術家「探險」之作在山東美術館展出
    □記者 於國鵬 報導  本報濟南訊 由山東美術館與臺灣長流美術館聯合推出的「袁金塔水墨畫個展及遊守中油畫個展」,4月8日至5月3日在山東美術館舉行,共展出袁金塔水墨畫32幅,遊守中油畫40幅。
  • 日本美術館舉辦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
    以往舉辦過近代重要藝術家的展覽「保羅克利展」「盧奧展」「畢卡索,馬蒂斯20世紀畫家展」「夏加爾展」。日本著名當代藝術家的展覽「杉本博司個展」「宮島達男個展」「草間彌生收藏展」「瑞士當代藝術展」等等的回顧展以及群展。美術館的其建築結構保留了1927年建造的日本近代的新文藝復興樣式的老建築,以包圍老建築的方式蓋的新建築。其建築被日本建設省成為公共建築百選之一。
  • 個展再進中國美術館 臺灣畫家江明賢談「一生的熱愛與夢想」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裡」為題的墨彩巡迴展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江明賢1942年生於臺中,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後留學西班牙,還曾旅居紐約多年,現為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明賢在開幕式上致辭。
  • 臺灣藝術家許東榮在廣州舉行「生命 雕·畫」個展
    臺灣藝術家許東榮在廣州舉行「生命 雕·畫」個展 2017-09-30    臺灣當代藝術家許東榮的個展「生命 雕?
  • 此時此刻,李貴君個展龍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由著名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策劃,展出了藝術家李貴君2005年以來的《飛鳥》、《隨風》、《一切是否完好如初》等多件重要代表作,以及近年來的最新探索,共40餘件繪畫作品,是藝術家最大規模的一次個展,也是對這位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寫實畫家、第三代寫實繪畫代表人物近年來藝術創作成就的線性展示與梳理。
  • 【藝術家】趙洋個展:萬物之間|臺北關渡美術館12月23日開幕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TNUA112臺北市北投區學院路1號, 臺灣, 中國1 Hsueh-Yuan Road.,預計展出20餘件精彩作品。此外,其作品在展出中藝術家會毫不猶豫地對自己的一些作品進行重繪,甚至用其父親的作品加以改造。總之,趙洋創作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不確定感和對過去的回顧。
  • 好運——比利時藝術家圖伊曼斯個展首次在中國香港展出
    )在香港舉辦了比利時著名藝術家呂克 圖伊曼斯(LucTuymann)的新作品展《好運》,這是藝術家個展首次在大中華區展出,作品從一系列歷史和當代圖像中挑選出來的最新繪畫作品和一段新的單頻道動畫視頻。在《深圳》 (2019年),藝術家探索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日益加速的聯繫,這幅作品描繪了一幅中國城市的鳥瞰圖,這是藝術家從筆記本電腦播放的一部紀錄片中截取的圖像,覆蓋著遊戲、倒帶和快進的符號,原本普通的城市景觀呈現出一種對過去和未知世界的懷舊氛圍。
  • 中國當代重要女性藝術家尹秀珍個展「未知」亮相知美術館
    金秋9月,中國當代重要女性藝術家尹秀珍個展「未知」在知美術館開幕。「未知」是2020年人類命運的共同際遇,而以好奇、旺盛、無懼的態度,以藝術與科技為載體探索「未知」,也正是知美術館重要的機構使命之一。因此,知美術館再度攜手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共同孵化A&T@(藝術&技術@)項目第三期,開啟關於人類自身的靈感和前沿科技融合的無限可能性的探索。「藝術家尹秀珍令人驚嘆的巨型裝置《未知》縱跨知美術館空間,將世界事件的緊迫性和情感的流動性轉化為一系列天體,凝結人類轉瞬即逝的存在,並顯示出一個充滿無常和不確定性的宇宙。」
  • 美術家孫翼華個展《漠漠如織》近日臺北鳳甲美術館盛大展出
    華夏經緯網5月2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市鳳甲美術館成立於1999年,至今已展出無數大小特展,近日更將盛大展出孫翼華個展《漠漠如織》,此次創作主要是透過水墨、複合性媒材與新媒體、壓克力及天然礦物質巖彩融治於一爐,創造出波光淋漓且內斂幽微的視覺感。
  • 湯國&金亞楠雙個展亮相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外景圖2020年11月17日,由華僑城盒子美術館主辦的「湯國:大江東去」和「金亞楠:流動的間隔」兩個個展將同時拉開帷幕。「湯國:大江東去」由胡斌擔任學術主持,鄭聞擔綱策展,呈現湯國最新創作的一系列大尺幅天然紙漿纖維作品。「金亞楠:流動的間隔」由冀然擔綱策展,展出金亞楠六組裝置雕塑作品。
  • 關注青年藝術家,深圳美術館「1+N項目」展出易國棟「青出於藍」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深圳美術館2020年度「1+N項目」11月22日正式開場,「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出青年藝術家易國棟近期創作的40餘幅作品,通過作品和相關文獻對其近年來創作的作品進行了一次梳理和研究
  • 法籍華人藝術家陳箴個展回歸上海
    5月30日電(記者 鄒瑞玥)法籍華人藝術家陳箴(1955-2000)的個展「不用去紐約巴黎,生活同樣國際化」30日在上海外灘美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是繼2006年上海美術館舉辦「陳箴藝術展」之後,時隔9年,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作品再次以個展的形式在上海呈現。  陳箴是中國最早的裝置藝術家之一,先後畢業於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和上海戲劇學院。1986年赴法國留學,曾先後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和巴黎造型藝術高級研究院學習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