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活動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尤其對於娛樂文化的熱衷。打開電視機,或者手機上的視頻app,玲琅滿目的網絡劇、綜藝節目,記錄了這個時代的百花齊放。
娛樂文化發展的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綜藝節目,與電視劇相比,綜藝節目更具有生活性,貼合現實,從而更真摯地打動觀眾。
國內的綜藝節目一直在發展,但在國產電影頻頻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國產綜藝卻依然逃不掉買韓國版權的陰影,幾乎所有引進版權的綜藝節目,都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
其中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星大偵探》、《花兒與少年》、《親愛的客棧》、《我是歌手》、《極限挑戰》、《心動的信號》、《奔跑吧兄弟》、《偶像練習生》以及《爸爸去哪兒》等等。不禁疑惑,一個國土面積並不大的國家,娛樂文化為何如此發達,為什麼能創造出如此讓觀眾喜歡的節目?
《韓國綜藝節目如何講故事》這本書,就回答了這些問題。它深入淺出地講述了「系統化的故事創作方法」在綜藝節目中的應用技巧。
書中內容涉及:真人秀、脫口秀、喜劇節目、紀錄片、廣播節目等多種時下流行的節目類型。詳細介紹了綜藝節目的構成特性、故事特質、創作方法以及如何做策劃、選擇主持人和嘉賓、安排流程、撰寫腳本,並引用了《爸爸!我們去哪兒?》、《runningman》等人氣綜藝劇本選段,舉例講解。
作者鄭淑在韓國電視圈摸爬滾打超過 20 年,曾榮獲 KBS 電視大賞搞笑綜藝編劇獎與作品獎。曾任韓國電視劇製片公司 Lionfish 策劃組長,策划過十多部連續劇。擔任過韓國文化振興院(KOCCA)電視劇故事創作方法諮詢委員、韓國放送文化振興會(FBC)電視劇構想編劇獎審查委員。
針對綜藝節目,首先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節目如何構成,以及故事如何創作,一個是骨架,一個是血肉,二者缺一不可,這既是核心,也是這本書探討的主要內容。
1
節目構成和故事創作的底層邏輯,是感性。
所謂感性,就是要從故事中深化出人性,能夠觸碰到人內心深處最敏感的點。
丹麥未來學者羅爾夫詹森於《夢想社會》曾預測,我們跨越信息社會邁向夢想社會,而「夢想社會」可定義成販賣夢想和感性的社會,以往我們購買物品時看重的是機能性,而現在我們看重的是物品的故事性。
譬如「依雲礦泉水」,礦泉水本身,是不會有震撼人心的影響力,但是「依雲礦泉水」卻能佔領消費者心智,每次看到都會產生情緒,只因為其中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
曾經因為腎結石而前往阿爾卑斯山腳「依雲」小鎮靜養的拉塞爾,因為天天飲用村落裡的湖水,而神奇的痊癒了。
這個新聞被廣泛傳播開來後,加上專家對阿爾卑斯山雪水的研究,人們從內心深處相信依雲小鎮的水可以治癒疾病,有奇特的功效,所以「依雲礦泉水」這個故事就根據感性製作的,效應也非常可觀。
所以消費者不是在購買產品,而是購買一個感性的故事。
2
從節目構成上看,如今的綜藝節目不再是一對一訪談的單一片面的角度,而是通過儘可能短時間,全方位展現藝人。通過符合潮流的內容、強化真人實境、明確具體的主題、富含娛樂性、還有瞬間以及延續的樂趣,這五個維度的把控,來不斷迭代。
以最近爆火的《認識的哥哥》為例,該節目是根據每期主題不同,以存在於人生中,雖不是很重大,卻會讓人好奇不已,主要通過各種方式為其尋求解答的綜藝節目。
明明是偶像明星訪談節目,卻以學校教室為背景,明星和主持人都穿上了校服,明星作為轉學生,來接受大家的提問,體現了真人實境和主題明確的元素。
在車銀優和林秀香參加的一期,轉學生的提問環節,車銀優的提問中不僅有組合軼事,以及個人成長的趣事,包括組合ASTRO曾去錯了演出地方的大烏龍,以及車銀優從小相信的奇怪的傳言。節目中有穿插用腳穿褲子的玩遊戲的環節,讓觀眾們捧腹大笑。
既有潮流內容,又具備娛樂性,更深層次拉近了與粉絲的距離,展現了更立體的偶像形象。
環節的固定,偶像明星的輪換,讓觀眾對此有延續性觀看的衝動,促使觀眾思考,這位明星的表現又會如何?他有什麼魅力沒被發掘?
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從偶像的童年經歷,演藝的重點事件,以及偶像為人相處的社交態度,吸引著粉絲,讓偶像不僅僅是高高在上,而像是自己的朋友,降低了許多的陌生感,情感連結更緊密。
3
從故事創作上看,綜藝節目的故事特質包括提供歡笑、故事以資料庫為基礎、真人實境秀由男藝人出演任務,真人秀的共鳴,複合式的故事以及生存遊戲的趨勢。
以《heart signal 2》為例,該節目以「信號小屋」中素人單身男女日常相處的生活細節和情感走向為主體,每期邀請尹鍾信,李尚敏,金伊娜,鄭帝元(ONE),昭宥(姜智賢)與心理學專家楊宰雄共同組成心動偵探,來反觀和解讀8位素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心動信號,並進行心動連線。
以相關人物的資料庫為基礎進行故事創作,特徵在於將固定的構成,以及適合的互動元素縮減,再結合微妙的時間點。誰也無法預料故事往哪個地方發展。
例如節目中第一天,男女出演者不能透露年齡和職業,第二天才揭曉。男女出演者每天晚上要給心儀的人發送匿名簡訊,有人收到了所有異性的簡訊,有的人卻一直盯著手機,沒有反應。
聖誕節女生要根據男生送的匿名禮物,來選擇約會對象,約會路線由男生主導。
在下一次約會中,女生可以秘密邀請心儀的男生,設計約會路線。在這樣多樣的規則設計下,出演者們的感情線也愈發複雜起來。
素人嘉賓天然地攜帶超強的代入感,觀眾在自我代入中不僅會感受戀愛的甜蜜與心酸,還能自我反省人際交往技巧的得失。主持人和心理學家從旁觀者和心理的角度,推斷嘉賓的真實想法,例如推理嘉賓提出的鏡面效應,胳膊肘效應等心理學專業名詞,讓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學到這些知識。
例如玹珠在與賢佑初次約會,外出玩VR時,玹珠有意無意地觸碰賢佑的胳膊。此處嘉賓就指出,胳膊肘效應——從最遲鈍的部位開始接觸,在連自己都無意識的情況下,很自然的讓人進入到你的領域。
這樣有價值的嘉賓評論,讓觀眾通過推理和預測參與節目,不僅會讓節目看起來豐富有趣,也會讓觀眾在獲得精神愉悅的同時,從專業的角度,去看待社會生活的隱藏信息。
「神級外貌」+「神級人設」的資料庫,加上固定的遊戲規則,男藝人調動聊天氣氛,當中的真實感也引起大家的共鳴,結合韓劇似的劇情,製造觀眾的緊張感,在競爭中感受生存的魅力,讓整個綜藝的特質都顯現出來。
4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韓國綜藝本質上,是從觀眾的心理需求出發,去讓他們得到滿足。
《認識的哥哥》的導演崔昌洙透露,隨著電視臺的體量越來越大,就出現了對愛豆節目的需求,愛豆和粉絲情緒契合的節目需求一直存在,也就下定決心來做這麼一檔專門的愛豆節目。
為了強調與觀眾的溝通,節目更深層次地挖掘愛豆吧,打造節目的差異化以及滿足觀眾的胃口。
《heart signal 2》節目導演李真敏表示,之所以策劃這檔節目,是源於電視臺Channel A層面的戰略需求,此前Channel A有著穩定的中老年觀眾層,為了20-49年齡段的收視層,需要推出一檔新節目。進而製作組想到了「愛情」這個主題。
「愛是世界共通、世代共通的,沒有哪個年齡層是無法理解愛情或者是覺得愛情沒意思的」,關於愛情的節目,既可以讓原有的中老年觀眾層像電視劇一樣地觀看,同時也能夠吸引年輕人。
在前期調查中,很多年輕人面對愛情時,存在這樣的疑惑:我喜歡一個人,但是那個人是否也喜歡我?,這就是「Heart Singal」的由來。此外,他們在調查中還發現,很多人也都在渴望戀愛諮詢,所以明星觀察團也由此產生。
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因為沒受過情感教育,或者害怕受傷所以不敢去表達愛,「我確定是你」這樣的話也說不出來,導演李真敏希望節目能傳達:拿出勇氣,率直地表達你的愛意,在愛情中做出最優的選擇,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不會感到後悔。
他們看中共鳴性的關懷,當下人出現煩惱,綜藝節目的出現,給我們新的思考方式。國內綜藝需要做的,是關注當下國人的生存思考。他們的煩惱根源在哪裡,我們又可以以怎樣的方式,幫助他們?
有人說,綜藝從「娛樂至上」進入了「後觀察時代」,把我們從「粗淺的」感官享受,引導回「深刻的」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從對他人的關注轉向了自我內心的探索和研究。
綜藝節目隨著發展,越來越有自身的使命,促使我們不再單純為了搞笑,而去看綜藝,而是讓我們更理性地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從而在關掉綜藝後,更好地面對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