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採用慣常的方式,衝著人氣鬧熱的地方扎堆,嘻嘻哈哈走過土家古街、遊完風雨廊橋,回過頭來,只怕會悵然若失,嘆一聲不過如此。
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
黔江濯水古鎮,山水相依,古風儼然。遊走這一方新晉國家5A級景區,竊以為,得用慢四舞步的節拍來完成。應是以舒緩為基調,不著急、莫慌張,不是故意充作文藝範,真還得於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清風相伴,行行止止,瞧他一個地老天荒;或者,獨伏臨江危欄,靜看那滿目青山、黛色秀水,隨阿蓬江上行船搖櫓弄槳,看蒲花河邊釣客揮桿戲魚,感受歲月靜好、時光不老;再或者,三五好友親朋相約,聚一處僻靜大院,半盞清茶,品茗神侃,聽風過高高的封火牆,探究土家故事,追尋今夕何夕……如此這般,或許不虛此行。
濯水古鎮全景。
這,就是我遊走濯水的親歷。
本世紀初,偶然路過濯水。那古街剛剛遭遇洪水侵襲,臨江一側,狼藉不堪。戲樓和濯河壩上的風雨橋施工正忙。行色匆匆,留下的印象是古鎮不古,一座土苗漢家雜居的鄉村小街是也。
再回濯水,舊日景象不復。新顏煥發的古鎮,已然時空穿梭,回到從前。從民族廣場下車後,我們由北向南,迤邐前行,過萬壽宮戲樓,沿李家老街、醉巷子、中街、江西街、三道拐,欣欣然造訪樊家大院、光順號、汪家大院、煙房錢莊,抵達半邊老街,然後從濯水牌坊下穿行,向水師城門、紅軍渡而去。一路行來,半日光陰,轉瞬即去。
鳥瞰古鎮一隅。
折返回到白虎廣場,隨意尋一食店,好客的土家、苗家老闆,自會把你當作親親家人,好酒好飯招徠,黔江雞雜、青菜牛肉、糖水餈粑,大快朵頤。若覺得時間耽擱不起,也可一碗風味獨特的綠豆粉對付飢腸,甚至來一份小吃「馬打滾」,端起碗來,邊走邊吃邊賞景。因為濯水景區核心之「天下第一風雨廊橋」,要腳挨腳地走完,非兩三個小時不可。如若跑馬觀花,只能是一次體能訓練而已。
鵲橋會相親活動。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
頭一回踏上阿蓬江上風雨橋,見那芭茅島上廊亭塔閣,見那跨江而來遊龍般蜿蜒的巍峨長橋,腦海中瞬間迸出的,是《阿房宮賦》中的名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古鎮非遺表演。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
造型奇特、氣度不凡的滄浪橋,車馬遠隔,供人通行。立於層塔亭,觀橋下西來阿蓬清波,「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美好的意境,假詩經傳遞,就這樣氣通千古,韻連古今。濯河懷遠、唐鍾長韻、彩虹伏波、蒲花飛龍,一段橋,一寓意,千秋有別。且行且思量,回味咀嚼,妙趣橫生。
風雨廊橋聽風雨,徜徉濯水思古今。要的是一個靜字,獲的是一個壯美。
蒲花暗河天生三橋。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黔江區文旅委提供
濯水景區,我市新晉5A級景區,涵蓋濯水古鎮、蒲花暗河、休閒農業園、畢茲卡水樂園等板塊,先後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中國楹聯文化名鎮、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等稱號。
古鎮源於唐末盛於明清,自古商賈繁盛,鹽號、商號、錢莊遍布,曾是武陵山區重要的集貿中心。距黔江城區26公裡。
逛濯水古鎮:街巷格局保留較為完整,建築多為木質結構,把土家族吊腳樓與徽派建築完美結合,具有濃鬱的渝東南古鎮格局。遊客不僅可以欣賞萬天宮、萬壽宮、餘家大院、樊家大院等「三宮六院」歷史文化傳統建築,還能觀看和體驗後河古戲、擺手舞、黔江雞雜、綠豆粉、泉孔酒等特色民族節慶活動和美食。
遊蒲花暗河:由天生三橋、地下暗河、大漏鬥、間歇泉、蒲花峽谷等組成,景觀迷人,獨具魅力。最為奇特的景觀是「蒼天有眼」,從暗河溯流而上,有三座寬度基本一致的天生石橋,抬眼望去,可觀三橋。
賞風雨廊橋:廊橋是黔江地域文明中最浪漫的符號。濯水風雨廊橋,橋梁全木卯榫,飛簷翹角,橫跨阿蓬江,再跨蒲花河,全長658米,有濯河懷遠、金鐘飛韻、長虹臥波、蒲花龍吟景致,亭閣相銜其間,楹聯輝映其裡,號稱「世界第一風雨廊橋」「中國楹聯文化名橋」。
重慶方向:重慶市區——渝湘高速——黔江——濯水景區
長沙方向:長張高速、張花高速、包茂高速——秀山——酉陽——黔江——濯水景區
恩施方向:黔恩高速——黔江——濯水景區
黔江火車站(公交車、計程車)——黔江汽車南站——濯水景區
黔江武陵山機場(公交車、計程車)——黔江汽車南站——濯水景區(重慶、北京、上海、昆明、成都、杭州、西安、海口等有航線)
作者:羅毅
記者:韓毅
編輯:王君
校對:何洪
審核:盧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