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又將於本月4月16日-19日在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東部的天后宮旅遊景區拉開帷幕了。南沙區旅遊部門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廣大市民又可看到三百多演員表演的大型歌舞《媽祖頌》,來自中山(臺灣)勝母宮、東莞(臺灣)朝安宮千名臺商拜祭團的巡遊,還可買到難得的媽祖壽麵和媽祖米。
工作人員用高壓水槍清潔天后宮廣場。
文旅盛會 精彩紛呈
據介紹,本屆媽祖文化旅遊節是南沙的大型傳統性文化旅遊活動,是一年一度的文化旅遊盛會。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媽祖耀千年•福佑新南沙」,前後將為期4天。開幕式當天,來自潮汕地區的三百多名年輕的演員將穿著傳統的華麗服飾,表演大型《媽祖頌》歌舞,這是一場精彩的表演,也是歷屆廣州南沙媽祖旅遊文化節的重點保留節目。開幕式當天,南沙媽祖文化學會的會員還進行隆重的大型媽祖祭祀儀式表演儀式。
媽祖文化節期間,各類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既有在天后宮廣場舉行的南沙文化展覽,展示南沙自貿區兩周年的發展;又有非遺文化薈萃秀表演,南沙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莫家拳、香雲紗服飾秀、鰲魚舞等現場表演。
工作人員在清洗媽祖像。
工作人員在清洗。
上午,天后宮內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員正忙著用高壓水槍清潔天后宮廣場上高達15米,用360塊天然花崗巖石雕砌而成的媽祖像,對位於天后宮山上的山門牌坊上「南沙天后宮」牌匾及兩側對聯進行重新的上金油,以喜迎媽祖誕辰1057周年。據介紹,「南沙天后宮」牌匾及兩側對聯是天后宮重建時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宗教局局長趙樸初先同志親筆提寫。
由於今年是媽祖誕辰1057周年,天后宮今年將在主要的道路、場館、大樹和燈柱上掛上1057個紅燈籠,並用約10057株一串紅、黃蝦花、鳳仙花、雞旦花等各類鮮花對天后宮園內的綠化帶等場地進行布置,以增加活動現場氛圍。同時,也準備了1057袋平安米和1057媽祖面方便遊客和信眾購買。
工作人員對天后宮園內的綠化帶等場地進行布置。
工作人員對天后宮園內的綠化帶等場地進行布置。
媽祖聖像 更換新袍
據了解,為慶祝媽祖誕辰1057周年,南沙天后宮方面今年為將在媽祖文化節期間參加巡遊的媽祖聖像更換價值達一萬元的全新衣服「媽祖袍」。
天后宮方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服裝從冕冠、霞披、雲肩、媽祖袍到百褶裙、四季衣一套共九件。霞披上繡有海浪、雙龍、祥雲,雲肩上繡有雙鳳,龍袍正面繡有龍頭與雙龍、蓮花。兩邊衣袖各一條龍,裙邊繡海浪與海生物。背面繡有雙鳳與壽字。全部採用潮繡手工製成,歷時1個多月才完成,衣袍繡工華麗,製作費用近一萬元。屆時,莊嚴的媽祖聖像將與廣大市民見面。
工作人員為媽祖聖像更換全新衣服「媽祖袍」。
工作人員為媽祖聖像更換全新衣服「媽祖袍」。
據介紹,為了換上該套新衣服,天后宮方面按照傳統的程序上香「問杯」選定吉時,並專門挑選5名少女信眾為媽祖換袍,男性不能參與。而在為媽祖換袍前也有著一定的講究,首先要自己沐浴淨身,然後用香茅柚子葉水幫媽祖淨身,隨後為媽祖一件一件就穿上去,一共是九件。活動期間,廣大市民遊客不妨到現場實地去欣賞下該套華麗的服飾吧。
投入資金 升級改造
為了迎接本屆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到來,讓廣大市民遊客看到一個環境更優美的南沙天后宮,工人師傅們正對園區的多處地方進行緊張的施工改造,以便在開幕式前完工,迎接廣大市民遊客的到來。
據介紹,南沙今年投入了資金約600多萬元,對景區進行了共六大項的升級改造,全面提高景區整體接待和服務水平。重點對天后北路(紅綠燈路口)到景區服務中心總長度約0.8公裡的路面進行重新的規劃的升級改造,重新鋪砌了人行路面,增設專用人行道,做到人車分道,確保廣大遊客人身安全;對景區主通道兩側大榕樹周圍的地面進行升級改造,鋪設花崗巖石樹基圍;對景區主通道兩側建築物進行美化升級改造;投入約20萬元對景區園林綠化景觀進行升級改造,鋪設草坪近5000平方米,種植特色樹木、各類鮮花數萬株,綠化改造面積約10000平方米;拆除共八間臨時商鋪,拆除共八間臨時建築物及兒童樂園項目,擴寬面積約8000平方米,並新增近100張椅子,方便遊客休息;對海邊石牌坊周邊進行升級改造,專門從福建採購優質的花崗巖石,重新鋪設位於天后宮海邊正門前上百平方米的廣場,並將牌坊下的門更換成傳統的仿古閘門。
工人師傅們正對牌匾及兩側對聯進行重新上金油。
4月16日上午,來自中山(臺灣)勝母宮、東莞(臺灣)朝安宮,將組織千名臺商拜祭團前來南沙天后宮向天上聖母媽祖「暖壽」,提前預祝南沙天后宮向天上聖母媽祖聖誕千秋生日快樂。並臺灣以傳統儀式朝拜祭祀,體現兩岸四地媽祖文化精髓傳承。朝拜祭祀陣隊:廣東獅、太子陣、舞龍、官將首(增、損將軍)、神轎、小法團等組成。
福地洞天 聖景尋趣
今年,南沙天后宮還有一個多年來未被廣大市民和遊客發現的一神秘聖景。這個聖景名字叫做「福地洞天」。
據了解,由於南沙天后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個風水寶地。2009年,南沙天后宮購置近萬棵金黃色的金葉連橋花木規劃種植了「天后聖景 福地洞天」字樣景點。景點位於景區中軸線石牌坊後兩側,目前花木生長茂盛。但由於周邊樹木歷經多年生長,現已綠樹成蔭較難發現,若能從高空望下仍可清晰可見且壯觀,若去天后宮拜奠媽祖的話,就不妨去看一下這個深藏多的的聖景吧。
福頭洞天聖景。
八卦花圖 山上遠眺
位於天后宮中軸線的八卦花圖景點,是建設天后宮時一併建造,主要使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花木種植組合而成,從天后宮景區最高點可盡收眼底。
八卦介紹: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證認為所謂太極即宇宙,兩儀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春是少陽,夏季稱太陽,秋是少陰,冬季稱太陰,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節氣。表面上「太極八卦圖」明顯是指地球自轉一周年而復始。
而此時,天后宮內的近千棵宮粉紫荊花也盛開燦爛,成為本屆媽祖文化節的又一旅遊景點,成為廣大發燒友「長槍短炮」的火力點。
據主辦單位介紹,活動期間,每天前30名購票進入景區的遊客免費贈送平安米或媽祖面1份,送完即止。
工作人員為媽祖聖像更換全新衣服「媽祖袍」。
南沙天后宮
天后林默,(公元960-987年)民間稱之為媽祖,是沿海百姓祭祀的海神。傳說她自幼聰慧,熟諳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險船工和漁民;她還洞察風雲變化。預測天氣,告訴船戶可否出航,保護漁舟及商船的安全,被人們尊稱為神女。林默死後被奉為神祗,立祠供奉,尊稱媽祖。
明代,南沙鹿頸村曾建有天妃廟一座,清乾隆年間重修並定名為「元君古廟」,後被日軍炸毀,僅存留石構件若干。一九九四年,時任國家政協副主席,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南沙天后宮,於一九九六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重建的南沙天后宮坐落於南沙大角山南麓珠江口岸,面對煙波浩瀚的伶仃洋,依山臨海、氣勢恢宏,宮殿建築群按清代官方法式營造,風格典雅莊重,布局錯落有致,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
(來源e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