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省份的「雙子星」城市 對區域經濟有哪些好處? - 中國青年網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中國多個省份擁有2個或更多經濟體量接近的中心城市——

「雙子星」城市激活區域經濟

本報記者 徐佩玉

在中國,多個省份有經濟強市與省會城市平起平坐的情況。一個是省會城市,一個是國家計劃單列市或區域中心城市;一個政經資源集中,一個經濟基礎好……這些城市,常被稱作「雙子星」城市。

同一省份的「雙子星」城市,是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雙子星」對於區域經濟的帶動有哪些好處?記者進行了採訪。

你追我趕

「雙子星」城市活力足

陳海鵬和陳海濤兄弟倆出生於山東東營,長大後,一個去了濟南工作,一個在青島生活。

問起青島和濟南哪個更好,兄弟倆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濟南跟青島比,我覺得最大的優勢是省會的優勢。作為省政府駐地,濟南在山東人心目中的地位還是比較重的,各方面的人才、資源還是最先集聚到這裡來。另外,濟南的交通優勢也比較明顯,鐵路公路最為突出,飛機稍弱,但也在持續改進。」陳海鵬說。

陳海鵬如今是一名大學老師,結婚生子紮根濟南。在他眼裡,現在的濟南正是各方面發展最好的時候。「去年以來好消息不斷,例如合併了原來的地級市萊蕪市,體量更大了;成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3個重點區之一,也是山東自由貿易區3個重點地市之一;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計劃著進一步擴大朋友圈,促進同泰安、濱州、德州等地市的一體化進程。現在濟南人的心氣兒比較足,覺得濟南在省內有底氣了。」

日常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了。「我2004年剛來濟南的時候,甚至找不到小劇場看話劇,這在北京是很平常的事情,那時候在濟南卻很罕見。現在,濟南有了好幾處大型演出劇院,雖然演出劇目的數量、頻次與廣州、武漢、南京、杭州等省會城市相比還有差距,但好在不斷進步。」

而在陳海濤眼裡,青島有的吃有的玩,就業機會也多,是個宜居又宜業的城市。「我更喜歡青島,有山又有海。夏天可以去海水浴場遊遊泳,爬爬嶗山,再來一頓海鮮大排檔,別提多舒服了!到了冬天,不去海邊玩,可以去逛逛臺東、中山路。」陳海濤認為,除了好玩,青島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城市發展前景也好。

濟南和青島,一直是山東省的「雙子星」,一個是省會城市,另一個經濟總量更大、區域經濟影響力更突出。

在中國多數省份,省會城市往往「一枝獨秀」,不僅政治文化資源集中,經濟總量也遙遙領先於省內其他城市。不過,也有部分省份擁有2個或更多經濟體量接近的城市,比如遼寧省的瀋陽和大連,浙江省的杭州和寧波,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江蘇省的南京和蘇州。一些省份不僅是「齊頭並進」,甚至是「三強爭進」,比如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這些「雙子星」城市在經濟增長、投資項目、城市建設、吸引人才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競爭。值得關注的是,擁有「雙子星」城市的省份,經濟相對也更具活力。

優勢獨特

更易與省會形成「雙子星」

在擁有「雙子星」城市的省份,人們習慣於對這些城市的方方面面做比較,而城市之間也事實上形成一定的競爭之勢。

2019年的地方經濟數據出爐後,蘇州市地方GDP穩居全國前十,位居第六,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而前五名的城市有3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一個計劃單列市。這讓蘇州格外引人注目,也讓蘇州市民很自豪。

宋梓天大學畢業來到蘇州從事金融工作,5年前買了房結了婚,如今孩子已經3歲了。「說起蘇州,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城市。但作為市民,我更看到了蘇州的經濟總量大、企業活力足、就業空間廣、產業層級高,交通發達,生活便利。」

但在江蘇省內,省會南京的地位和影響力,誰也不能否認。從事新聞文化工作的寧曦說:「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各類資源都比較多。作為六朝古都,歷史底蘊豐厚,旅遊資源也豐富。我感覺南京發展空間很大,省會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南京和蘇州這對「雙子星」其實各有千秋。看經濟總量,2019年全年,蘇州市19235.8億元,高於南京市14030.15億元,可謂領先不少;但看增速,南京增速約8%,高於蘇州約6%的增速,南京的勢頭的確很猛。

為何有些省份會出現這樣一對引人注目的「雙子星」?通常具備哪些條件?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現『雙子星』城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歷史發展的基礎條件、區位條件,城市發展的綜合要素,新時期國家區域政策、產業政策等,都高度關聯,因省而異,因地區而異。

首先,中國各個省份的人口規模都非常大。例如,2018年,廣東省常住人口約1.1億人,江蘇省約8000萬人,遼寧省約4400萬人,福建省約3900萬人。「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不止一個大城市,出現多中心的狀況。」張建平分析。

其次,省會城市往往選址在全省地理位置比較居中的地方,既是行政中心,也慢慢會發展成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同時,在傳統的經濟大省內,省內通常還會有一些城市過去經濟基礎就比較好,經濟總量比較大,甚至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區位經濟優勢和產業集聚優勢更為顯著。比如深圳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寧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寧波港的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前三名;蘇州靠近上海,區域優勢獨特,長期是中國利用外資的領先城市;青島也是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島港同時是排世界前十名的大港。

此外,與行政管理體制也有關係。省會城市往往有更多更好的資源聚集。同樣,計劃單列市作為副省級城市,在公共資源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也獲得了很多資源,得以更快更好地發展。

競爭合作

把握平衡共同發展

「雙子星」城市的存在,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哪些好處?

「從高質量發展方面來看,出現『雙子星』城市好處多多。」張建平分析。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間競爭,在吸引人才、吸引產業、吸引資金等方面進行比拼,塑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從而使得彼此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著眼於中長期發展,預計中國城鎮化水平還要繼續提升,未來將有大量居民從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繼續向一二線城市轉移。在這個過程中,「雙子星」城市也給居民提供了更多生活和就業選擇。

很多人注意到,「雙子星」城市不僅自身發展勢頭好,對人才和投資的吸引力足,而且各自帶動周邊中小城市,最終在省內形成活力旺盛的「城市群」,彼此間合作深入,要素流動暢通,對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總體來講,省會城市和經濟主導的城市或者計劃單列市錯位發展,對本省和整個區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張建平說。

不過,近年來鄰近城市爭奪項目及資源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陳海鵬談到:「『雙子星』城市如果良性競爭,肯定是好事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但城市之間得協調好、定好位,如果惡性搶奪、相互扯皮就不好。」

專家認為,未來「雙子星」城市如何把握競爭與合作的平衡,是能否實現「1+1>2」的關鍵。

張建平表示:「一般來講,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單純的經濟上你追我趕。在很多項目的運作以及全省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協調和溝通,應當做好頂層設計。」他舉例,現在很多省份已經擁有了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平臺,「雙子星」城市分別有相應的片區。新的改革開放舉措,同一區域內的大城市要注意優勢互補,合作互動,既良性競爭,更良好協作配合,以改善營商環境為主要抓手,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近年來,中國多次出臺政策,明確將大力推進城市群建設,優化發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專家分析,「雙子星」城市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未來中國可能有更多的優勢城市崛起,而不是湧向少數幾個大城市。「齊頭並進」「星光同耀」將更有利於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培育多個中心城市,中西部七省哪些地方可以勝出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梁秀峰近期,《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份,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至於其他的一些省會城市,比如西寧、蘭州、哈爾濱、海口,也都超過了30%。東部沿海省份:「雙子星」或多中心相比中西部一些省份「一市獨大」,東部沿海省份城市格局,多是「雙子星」或者多中心。
  • 人口數據透露:中國經濟區域格局正在發生三大變化!新一輪賺錢機會...
    儘管人口是影響宏觀經濟的中長期變量,且人口流動相當緩慢,但短期觀測人口流動的痕跡,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經濟區域格局的細微變動。從2017年人口數據來觀察,中國區域格局三大變化值得關注。在這樣劃分的背後,其實存在若干原則,例如各個省份與東部海岸線的遠近距離,二是經濟發展的水平,三是完整的行政區劃。例如東部地區主要是包含東部海岸線的省份,類似遼寧省,在出現「東北」區域劃分之前,是歸入東部區域的。再如中部六省,則是與東部海岸線中等距離的內陸省份。
  • 濟南、青島這對CP,在雙子星城市中的地位如何?
    由於特定的歷史和地理原因,在中國沿海省份形成了一對對的CP城市,從北往南依次是瀋陽-大連,石家莊-唐山,濟南-青島,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福州-廈門,廣州-深圳。但隨著國際關係的轉變以及中國經濟的崛起,外貿已然式微,這時原來「甘於奉獻」的省會開始不再「安分」,運用省會優勢,發揮政治、交通、醫療、教育特長,開始親自「下海」與沿海城市經濟PK。沿海城市雖然有經濟先發優勢,但往往只在經濟這一方面領先,教科文衛不如省會厚實,而經濟又是最容易超越的一項。
  • 誰是最強「雙子星」城市?
    文|凱風中國有多個「雙子星」城市。>雙子星城市的存在,意味著所在省份經濟實力非同尋常,輻射力和引領力一流。雙子星城市究竟要錯位發展還是互相競爭?面向十四五,不同省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01廣州、深圳廣州、深圳是中國乃至全球最負盛名的「雙子星」城市。
  • 我國著名「雙子星」城市,城市形態好像復刻,現實發展卻此起彼伏
    我們周圍最近幾十年的發展和國家層面改革開放的大背景緊緊相連,如果沒有這一影響未來中國的國策實行,那麼我們至今還處於落後的社會條件之中。現在各個省份和地區都比幾十年前有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在這一轟轟烈烈的轉變進程之中也誕生了不少的「明星城市」,它們一般都是所在省份的中心,比如杭州之於浙江、武漢之於湖北。
  • 濟南和青島,這對雙子星城市急了
    文丨西部菌山東雙子星城市青島和濟南,最近可謂動作不斷。先是在6月月初,濟南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取消多項落戶限制。濟南出手後,青島也行動起來,推出了「兩區」新政,囊括19項措施,高達100萬元的經費補助。
  • 前三季度中國區域經濟實力「榜單」揭曉:22個省份經濟增速跑贏全國
    &nbsp&nbsp&nbsp&nbsp央視網消息: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由負轉正」同樣成為前三季度中國區域經濟的關鍵詞。截至目前,31個省份陸續公布了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有25個省份實現經濟正增長。
  • 中國經濟「最強」的省份,坐擁兩個一線城市,GDP常年全國第一
    總是可以聽到中國速度這名詞來形容祖國的變化,如今看到車水馬龍,體驗到了各個地區的連接終於明白中國速度,這不僅是數字的表現,也是祖國強大的表現。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各城市之間的發展也不斷創新,當然,各省之間也在相互競爭、協調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不斷創造新的篇章,經濟最強的省份。
  • 哪些省份經濟最強的地級市,卻比不上江蘇蘇北的城市?
    提起江蘇蘇北的城市,很多人都感覺其經濟落後,跟蘇南的發達城市無法相比,但其實你錯了,蘇北的城市經濟實力同樣強大,如果我們跟其他城市相比的話,仍然是經濟強市。我們所說的城市是蘇北,而不是江北。因為有蘇中城市的說法,蘇中城市指泰州、揚州和南通,這些傳統的蘇北城市經濟發展較好,自稱為蘇中城市,不願意稱自己為蘇北城市。
  • 中國這個省份:除了省會是二線城市,其他城市都是五線
    中國這個省份:除了省會是二線城市,其他城市都是五線,網友直呼太慘了,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很好,城市整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城市和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還是很大的。,每年有大量的國內外遊客來這裡參觀。
  • 2020年城市經濟排名出爐 省會城市優勢明顯
    ]  [ 從各省份經濟總量第二名城市與第一名城市的比值來看,有2個省份超過了90%,分別是福建和遼寧。 ]  [ 2019年福州的GDP達到了9392億元,相當於領頭羊泉州的94.4%,而在2016年,這一比值僅為86%。 ]
  • 我國GDP超萬億的城市只有18個,擁有2個以上的省份有幾個
    當然,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更不一樣,那麼,2019年這些城市中GDP超過萬億人民幣的城市有幾個呢? 北京市是我國GDP排在第二的城市,2019年GDP總量為3.54萬億人民幣,北京市是我國首都和最重要的綜合中心城市,是國家政治、科技、文化、教育、醫療、信息和對外交往中心,科技實力雄厚,金融發達,GDP一直緊跟上海之後,是我國GDP的雙子星城市。
  • 中國最特別省份,經濟實力堪比廣東省,卻還被調侃是「散裝省份」
    中國有著34個省級行政區,因為地理位置,資源等等的不同,所以每一個省級行政區的發展和經濟實力也是不同的,既然省份有這麼多,彼此之間的比較自然是少不了的。不過中國大部分的省份都是與其他省份比較,可是在中國有一個省份卻不喜歡跟外省比較,但是省份的鬥爭卻是非常激烈的,那這個省份就是-江蘇省。對於這個省份人們是非常熟悉的,畢竟這是中國的經濟大省,經濟實力是堪比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可是這個經濟大省卻常常被人們嘲笑是"散裝省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有哪些城市的名字被外國城市「借用」過?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國外城市的名稱是借用中國的吧!日本平安京——中國洛陽平安京是日本京都的古稱,是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期間日本的實際首都地區。越南太原——中國太原越南和日本一樣,長期以來都是古中國的藩屬國,奉行的傳承文化也是儒家漢文化,因此越南在城市起名上也是想直接借用中國的城市名稱。
  • 雙子星城市廣場火爆開盤 創棗莊銷售神話
    大眾網棗莊5月18日訊(記者 劉林)2014年5月17日晚,雙子星城市廣場售樓處外上演了一幕淡市搶房狂歡,接到5月18日開盤的通知,雙子星城市廣場的「粉絲」們從四面八方趕來,17日晚上就在營銷中心門口排隊等候第二天的開盤,初夏夜晚稍有點涼意,但絲毫沒有阻擋置業者對雙子星城市廣場品質生活的嚮往和熱情。
  • 全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三的山東,為何成為人口淨流出最多的省份
    山東省是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僅次於廣東省和江蘇省排名全國前三,但是2017年山東卻成為了人口淨流出省份,41.97萬的人口淨流出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一。雖然2019年淨流出人口收窄為19.93萬人,依舊是排名全國第一。
  • 湖北、湖南和安徽,3大出自中部的省份相角逐,誰將優先脫穎而出
    中部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東接沿海、西接內陸,自西向東排序包括了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這六個省份,現如今也已然成為了國內的人口大區、交通樞紐、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湖北,簡稱「鄂」,國家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科學研究水平全國領先,且作為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省會武漢境內的高鐵網足足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且又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市,全省擁有常住人口5927萬,19年生產總值共實現了45828.31億元。
  • 中國唯一擁有兩個超一線城市的省份,它還是中國的經濟大省!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40年後的今天,中國重新崛起,成為名副其實的強國,同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都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中國也依靠這些省份的經濟,走向世界。其中就有我國的經濟大國廣東省,是之前的流行歌曲,歌中天機的「人在廣東漂流十年了」,這也充分說明廣東省經濟發展的好,不要說不好的十年,一年應該不想再漂流了。廣東省自1989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首屈一指,經濟總量佔全國的八分之一,從現在廣東的發展水平來看,已經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 山東這對城市CP,正從競爭走向競合!
    1 耀眼的「雙子星」 在我國眾多沿海省份中,「雙子星」的城市格局並不鮮見。從北到南,遼寧有瀋陽和大連,山東有濟南和青島,江蘇有南京和蘇州,浙江有杭州和寧波,福建有廈門和福州,廣東有廣州和深圳。
  • 它是山東「雙子星之」一,知名度比省會還高,如今成為準一線城市
    青島在國際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大家都熟悉的啤酒,它是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帆船之都, 亞洲最佳航海城,世界啤酒之城、聯合國「電影之都」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有著「東方瑞士」的美譽。作為山東的「雙子星」之一,濟南和青島一直被很多人拿來比較,相比起濟南,青島似乎更青春、更有活力,這是青島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青島是山東經濟的領頭羊,就連省會濟南,都要落在後面,雖然山東幾乎沒有什麼比較窮的城市,但青島的繁華與喧囂足以證明這座城市的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