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滬籍大學畢業生尚無去向 薪酬與期望差距大[圖]

2020-12-25 東方網

  製圖 俞霞

  東方網6月24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昨天,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公布了2014年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理工類畢業生在就業行情中繼續保持就業優勢;本科生就業形勢不及專科生,遭遇尷尬;滬籍生源學生已有去向的不到一半,約低於非滬籍生源學生30個百分點。

   文科生籤約率不如理工科生

  此次調查涉及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等11所高校。調查顯示,理工類畢業生繼續保持就業優勢,截至5月初,理工類受訪畢業生中已有去向者(包括已錄取、已籤約和畢業後作其他打算等)佔68.8%,而文科類受訪畢業生中有去向者僅54.0%。

  理工類受訪畢業生中,工學類有去向的佔74.6%,理學類為65%。文科類受訪畢業生中,經濟學、法學和文學類就業情況相對較好,分別有63.4%、62.3%和60.4%的受訪畢業生已有去向;藝術和管理學類情況較差,分別僅有44.4%和48.1%的受訪畢業生已有去向。從近年調查結果看,理工類專業受訪畢業生中有去向的比重始終高於文科類受訪畢業生。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就業形勢最好,專科生次之,本科生較差。受訪畢業生中研究生有去向的比重達到89%,專科生為60.7%,本科生為55%。據介紹,高職大專院校通過專業規劃、校企結合等方式,將教學目標聚焦於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同時專科生工資待遇、崗位職務等要求也更為現實。本科生中,重點大學情況相對較好,62.5%的重點大學本科生已有去向,一般大學為51.8%。

  而按生源地看,滬籍生源學生就業吃緊。調查顯示,滬籍生源畢業生已有去向的不到一半,約低於非滬籍生源學生30個百分點。儘管滬籍畢業生期望薪資低於非滬籍畢業生,但就業形勢卻仍有較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就業準備較晚,滬籍畢業生中68.4%臨畢業前1年才開始準備;二是擇業單位性質傾向較為集中,38.1%的滬籍畢業生傾向於政府機關和行政事業單位,25.4%傾向於國有企業,擇業目標較為狹窄;三是地域選擇單一,97.3%的滬籍畢業生傾向於留在上海工作,高於非滬籍畢業生42.2個百分點。

  此外,在性別方面,男性就業形勢仍明顯好於女性。有62.4%的男性受訪畢業生已有工作去向,高出女性受訪畢業生7.8個百分點。有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反映,用人單位偏好錄用男生的現象依然存在。

  「公務員熱」略有降溫

  調查顯示,政府機關和行政事業單位收入和就業穩定,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仍是擇業首選。有34%的受訪畢業生擇業首選政府機關或行政事業單位,其他依次為「外資企業」(30.7%)、「國有企業」(24.5%)和「民營或私營企業」(7.5%)。

  與2013年相比,擇業方向已出現變化,「公務員熱」略有降溫,比2013年下降2.5個百分點;外企熱度回暖,比2013年上升4.2個百分點。此外,高校畢業生對民營私營企業依舊缺乏熱情,但比重較2013年略有提高。自身發展前景、用工權益保障和收入穩定性,仍是阻礙大學生走進民企私企的三大顧慮。調查顯示,研究生更偏愛外資企業;女生青睞政府機關或行政事業單位,男生對國有企業有所期待;重點大學學生偏好外資企業。

  對於就業時考慮的各項因素的重要程度,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決戶籍」、「工作地點」、「發展前景」、「與興趣、性格相符」、「企業(單位)文化和工作氛圍」6項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終是受訪畢業生擇業最看重的「硬條件」,有77.1%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此項因素最重要。同時,發展前景成為畢業生們最看重的「軟條件」,有69.3%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此因素最重要。相比之下,僅有9.8%的受訪畢業生將解決戶籍作為擇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比例為近三年來最低。

  [薪酬與期望差距大]

  據已籤約畢業生薪酬數據計算,稅前月薪平均約為4400元,與去年調查結果基本持平。而據計算,今年應屆畢業生期望的稅前月薪平均約為5300元,畢業生期望薪酬與實際獲得水平相差近1000元。

相關焦點

  • 上紐大首屆畢業生去向:過半中國學生出國,11外籍學生留滬
    2018年2月9日,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介紹首屆畢業生去向情況。上海紐約大學 供圖過半中國畢業生選擇出國(境)深造,其中近七成被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前50位的大學錄取,不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頂尖大學。
  • 南華大學畢業生薪酬統計
    大家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對於「學校畢業生以後的就業收入如何」這個問題還是很關心的,從學生自己求職的角度來看,薪酬水平是影響自己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下圖所示,影響畢業生求職關注的主要因素分布中,薪酬水平佔比89.15%,遠超過其他的影響因素。
  • 閃電指數|山東2020屆畢業生薪酬揭曉:本專科生僅差94元,理工類畢業...
    受經濟大形勢影響,今年的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多少有點難,進而出現「自貶身價」的情況。就上圖畢業生期望薪酬數據來看,畢業生普遍對自身缺乏自信,具體表現為期望薪酬大幅低於實際崗位薪酬。而通過分析近五年數據發現,2020年山東畢業生期望薪酬首次出現下降,2020屆同比2019屆下降7元,當前畢業生期望薪酬僅為4024元。
  • 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年畢業生去向如何?
    北京外國語大學雖然只是211大學,但是在2018年中國大學生薪酬網發布的《2018年大學生就業薪酬排行榜》中,北外的就業薪酬僅次於清華、北大,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在全國語言類大學中,高居榜首。那麼北外的畢業生就業都去了哪裡?
  • 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生薪酬統計
    西南交通大學是「雙一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擁有交通運輸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西南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一,獲評為A+。
  • 上市公司員工薪酬大排行畢業生入行比比看
    對於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雖然此說法有些誇張,但數據表明,不同地區薪酬差距較大,南方的平均薪酬普遍高於北方,經濟發達地區普遍高於落後地區。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31個地區中僅4個地區的員工人均薪酬超過15萬元。上海是唯一超過20萬元的地區,比如從事地產和環保業務的城投控股2017年員工人均薪酬有69.38萬元,海通證券平均薪酬63.03萬元。
  • 上紐大發布首屆本科畢業生去向
    上海紐約大學的首屆本科畢業生中,有不少學生從事商務服務業、教育、資本市場服務等工作,初入職場畢業生平均年薪近12萬元。不少外國留學生也選擇留在中國,在這片土地上實現自己的理想。 昨天,上海紐約大學發布2017年畢業生去向情況:首屆本科畢業生共261名,其中有141名中國學生和120名國際學生。
  • 重慶郵電大學本科畢業生薪酬統計:最低不足2500,最高超1萬元
    讀大學是為了求學,同時也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以後有個穩定的收入養活自己,所以大家在報考學校之前都會關注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薪酬待遇如何?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重慶郵電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薪酬數據,重慶郵電大學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重慶市共建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國家布點設立並重點建設的四所郵電高校之一。
  • 2018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30
    2018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30  張為 • 2019-02-25 13:47:09
  • 2020重慶工商大學7000畢業生,就業率僅76%,六成月薪低於4500元
    重慶工商大學校園風景圖重慶工商大學是財經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坐落於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總計7000多人。會計學畢業生人數有569人,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學等專業畢業生人數超過200人。
  • 高校薪酬大比拼:已公布薪酬數據的高校中南大一騎絕塵
    對於高校來說,每年的一月份,都是備受關注的月份,因為各大高校都會在這個時間段公布上一年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情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已經公布的高校數據吧。首先,來看南京大學,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中,南京大學的畢業生平均薪酬為17.83萬元/年,和2019年的年薪均值相比,上漲了3.21萬元。
  • 南大等多所高校公布碩博畢業生薪酬標準!博士年薪超17萬!
    圖源:四川大學官微武漢大學 2020屆本科畢業生月均收入為7272.09元,碩士研究生生的月均收入為8998.91元,博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為10565.22元。南京大學 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中,平均薪酬為17.83萬元/年。
  • 18/19年德國大學畢業生就業薪酬統計,你覺得夠花嗎?
    德國的求職平臺 Stepstone 不僅是德國最大的求職招聘平臺之一,每年還會根據其統計的數據,總結出本年度德國的工作情況和薪酬情況。最近 Steptone 給出了2018~2019年度德國畢業生就業情況薪酬的統計報告,我們具體來看一看吧。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生薪酬:本科生年薪超12萬,碩士接近20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一所在航空航天方面很有實力的學校,教育部學科排名中,學校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等4個學科評估為A+,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三個學科評估為A,還有信息與通信工程等7個學科評估為A-。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平均年收入怎麼樣?
  • 期望薪金與實際落差大 臺大畢業生開拉麵店年入千萬
    原標題:期望薪金與實際落差大 臺大畢業生開拉麵店年入千萬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根據臺灣人力銀行最新統計顯示,準研究所畢業生期望第1份工作的起薪為36222元(新臺幣,下同),但企業主只願意給2.6萬至2.7萬元,兩者差距達1萬元,難怪人才出走有年輕化的趨勢。
  • 薪酬研究機構談畢業生薪資統計:單純依靠問卷調查存在局限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後發現,與南京大學自主統計畢業生平均薪資的做法不同,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多所高校在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公布的平均薪資數據均引用自第三方薪酬研究機構中國薪酬網所發布的《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1月5日,中國薪酬網市場總監潘新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單純依靠問卷調查存在局限,對於企業人力資源工作的參考和決策意義也不大。
  • 珠海2018屆畢業生去哪了?北理珠逾九成就業 UIC近七成出境
    珠海大學生畢業後去向如何?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簡稱「北理珠」)兩所院校發布了2018年畢業生報告,UIC2018屆參加就業的畢業生總計1194人,已就業的有1083人,最終就業率為90 .70%。該學校深造比例再創新高,近七成學生出境深造。
  • 金融、IT行業月薪高居榜首 創業成上海高校畢業生潮流
    新年伊始,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滬上高校於近日陸續發布2016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曬出各自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特色。《薪酬報告》顯示,2016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為4990元,較2015屆同期水平的4672元增長6.8%。此外,近五年上海高校畢業生薪酬增幅明顯,以上海財經大學為例,從2012年的5774元上漲到2016年7733元,五年增幅達33.9%。
  • 華東師範大學2017屆畢業生去向報告:師範大學中畢業生工資最高
    與北京的大學相比,上海的學校具有濃鬱的海派文化特色。上海高校畢業生工資都挺高,華師也不例外。日前,華東師範發布2017屆畢業生去向報告,小編一一解讀。下面是本科生情況,研究生暫不分析①概 況——本科畢業人數為3345人;就業3179人。
  • 香港人內地就業住房福利受捧兩地薪酬差距縮小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看準內地勝在機遇多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近日在深圳舉行,現場不少港籍畢業生專程前往面試,認為內地就業選擇多,有更多外派工作機會,發展機會更大。同時,內地能提供高薪的崗位越來越多,月租僅千餘元的人才公寓更受香港人追捧。有企業指出,願意到內地工作的港人比去年上升近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