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公、寧遠候、永昌伯屬於什麼級別的官?宋朝僅有30位國公!
近期的一個熱播劇想必大家都在看,這個劇就是《知否》,劇中的一情節確實令人非常的眼前一亮,就連小編每天都在追劇。這些人物的性格塑造的非常好,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齊國公、寧遠候、永昌伯屬於什麼級別的官?宋朝僅有30位國公!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西周時期的時候,我國已經有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到了春秋時期的時候,這5個爵位才慢慢地穩定了下來。春秋時期的各國,宋朝是公爵的人,身份都比較高貴,就像是齊國的親恆公,晉國的晉文公雖然也是公,但是他只是一個侯爵,鄭國的都是屬於伯爵。南方自稱為楚王的國軍,其實他就是一個子爵,像是許國這樣的小國家,國軍也是被稱為是「許某公」,這人也是最低一級的男爵位。
那個時期,爵位不僅是權勢的象徵,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男爵的楚國在崛起了之後,對於周天子賜予的爵位也是非常的不滿意,就這樣一直記恨在心裡,還僭越稱王。到了戰國時期的時候,周天子就直接把當時封的一些爵位給摒棄掉了。這時候,有實力的諸侯國就直接稱王了,不同的國家裡面對於一些卿大夫也是加功進爵。再到秦漢時期的時候,周朝的爵位制度就這樣延續了下來,並沒有過多的改動。
到了北宋時期的時候,就沿襲了隋唐五代的爵位制度,還在全國進行了大範圍的封賞,對於皇族的成員,以及功勳不較大的大臣們也是進行了封爵。這時候爵位就多了很多的名字,就被分為十二個等級。其中就有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在西漢時期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就和大臣們共同定下了「非劉不王」誓言。宋朝雖然沒有這樣的誓言,但是也是有一定的規定,就是只有皇子以及皇室兄弟才能夠被稱為王。到了宋代的時候,親王已經不再屬於是世襲制,而親王諸子就算是嫡子也不能稱王,整個宋朝裡面,「嗣王」只加封給過死個人,宋神宗第一個被加封為嗣王的人。
其中郡王,都是封給了一些宗親近親這些成員,也有的功臣家庭被封為是郡王,南宋大建軍韓世忠還曾經被封為是郡王。嗣王本身即是一種虛設的位置,因此到了宋朝時期,齊王的長子就會被封是國公,還有一些功臣也會被封為是國公。宋朝建立四百年的時間,僅有30位國公!從這點看得出,秦國公在宋朝的時候,也是非常顯赫的家庭。顧廷燁家中屬於是侯爵,吳大娘子的夫家屬於是伯爵,來過年個爵位相差的微分不大,但是比起齊國公府,那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公爵當中的食邑是有兩千戶,而侯爵只有一千多戶,伯爵家僅有七百戶。國公在朝廷裡面屬於是一品,屬於是朝廷裡面的大圓。侯爵屬於是從三品,伯爵屬於是正四品。從這方面看的話,顧廷燁家裡面這些和齊衡家裡面相比較差距比較大。盛明蘭的父親盛紘,只是屬於五品京官。在《知否》中顧廷燁的大哥承襲侯爵,盛家的姑娘說是齊衡屬於是齊國公家裡面的獨自,就算是沒有功名,也是能夠承襲公爵。其實,真實的宋朝時期他們是沒有任何承襲爵位的人,宋朝十二級爵位是不能世襲。雖然說是不能夠襲爵,但是能夠得到蔭封,能夠得到一個官職。
齊國公、寧遠候、永昌伯都是什麼級別的官?宋朝僅有30位國公!看完了這些,大家應該知道這些官職的級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