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雨是什麼
酸雨正式的名稱是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於5.6的雨、雪、霧、 雹等大氣降水。它可分為"溼沉降"與"幹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汙染物或粒狀汙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後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灰塵所帶的一些酸性物質。下面湘藍科學儀器小編來為大家再具體講解一下酸雨。
二、酸雨的形成
酸雨主要是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為硝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我國酸雨分布圖
三、酸雨的危害
1.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瘠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酸雨還能誘發植物病蟲害,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
2.酸雨可對森林植物產生很大危害。葉片與酸雨接觸的時間越長,受到的損害越嚴重。在降水PH 值小於 4.5 的地區,馬尾松林、華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現大量黃葉並脫落,森林成片地衰亡。
酸雨腐蝕後的森林
3.酸雨能使非金屬建築材料(混凝土、砂漿和灰砂磚)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空洞和裂縫,導致強度降低,從而損壞建築物。
四、酸雨的防治措施
1使用.原煤脫硫技術,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
【試題連結】
下圖是沿我國境內某一經線的氣候統計表。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圖中①區域地形區的名稱是
A. 太行山 B. 四川盆地 C. 雲貴高原 D. 秦嶺
(2) 圖中②區域的區域特徵是
A. 河流谷地泥沙沉積,形成「黃土地」
B. 地勢低平,多數地區海拔在100m以下
C.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小麥不能越冬
D. 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節較乾旱
(3) 當前,①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最迫切的問題是
A. 鹽鹼地的治理 B.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C. 酸雨的防治 D.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下圖示意某特大城市2002~2008年降水pH平均值和酸雨頻率,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該市在圖示時段內酸雨的變化特徵,並分析其主要原因。
(2)簡述防治酸雨可採取的措施。
【答案與解析】
【答案】
【小題1】D 【小題2】A 【小題3】B
【解析】
1.仔細讀圖,該地緯度為34°N,區域地形導致溫度下降,為山地分布區,是秦嶺。答案選D。
2.圖中②區域位於秦嶺北部,為黃土高原上的渭河谷地,河流谷地泥沙沉積,形成「黃土地」,A對;地勢較平坦,位於地勢第二階梯,多數地區海拔在1000m以上,B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小麥可以越冬,C錯;年降水量在 800mm 以下,D錯。答案選A。
3.①區域為秦嶺山區,生態環境保護最迫切的問題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答案選B。
(1)特徵:酸雨頻率上升;降水pH平均值下降(酸性增強)。
原因:工業發展 、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如汽車擁有量上升)造成酸性氣體排放量增加 。
(2)措施:①加強環境立法、執法和監測的力度;
②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企業、公眾的參與意識;
③調整能源結構,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
④減少高耗能產業的比重;
⑤積極發展清潔煤燃燒技術和煤炭脫硫技術。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評分,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得滿分,共4分)
【解析】
(1)、通過讀圖分析,該市在圖示階段內酸雨的變化特徵是:酸雨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降水PH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工業生產、居民生活、汽車尾氣等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氣體逐年增多所致。
(2)、防治酸雨的措施主要有:技術措施(積極發展煤炭清潔燃燒技術和煤炭脫硫技術)、法制措施(加強環境立法和執法力度)、教育措施(宣傳教育,提高企業和民眾的環保意識)等等。
考點:讀圖分析能力;酸雨變化特徵及其主要原因;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歡迎關注地理視頻號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591921299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QQ群:45557625
如果你也認同,請花1秒鐘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
看完文章,請點「在看」支持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