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海南萬泉河:一條大河訴傳奇

2020-10-26 南海網

海南島第三大河,自五指山經瓊海東流入海

萬泉河,一條大河訴傳奇

瓊海市萬泉河嘉積鎮段,兩岸秀美的自然風光。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見習記者 劉樂蒙

發源於五指山的萬泉河,猶如一條五彩繽紛的綢帶,自五指山脈飄然而下,滾滾東流至瓊海市博鰲鎮,投入大海的懷抱。

萬泉河全長163公裡,是海南的第三大河,流域面積3693平方公裡。沿河兩岸典型的熱帶雨林景觀和鬼斧神工的地貌,令人嘆為觀止。它是中國未受汙染、生態環境優美的熱帶河流,甚至被譽為中國的「亞馬孫河」。

圍繞著萬泉河,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以及動人心魄的革命故事。

萬泉河的自然瑰麗

水量充沛,兩岸風光多姿多彩

萬泉河原名「多河」,因元朝文宗皇帝與萬泉河的一段因緣際會而改名。

相傳,元朝中葉武宗皇帝的第二個太子圖帖睦爾,因宮廷內鬥被流放到海南。圖貼睦爾在海南,不僅與一位名叫青梅的美麗女子完婚,還對多河河畔純樸善良的百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後來,圖帖睦爾被召回京即帝位。臨行前村民夾岸歡送圖帖睦爾,並握拳齊呼,「王子萬全,一路萬全!」

圖貼睦爾感動至極,帶著青梅娘揮手淚別,從多河乘船出海,一路「萬全」到京都,當上了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即文宗。後來,元文宗便將「多河」命名為「萬泉河」,以此報答萬泉河兩岸的百姓送他「萬全」的款款深情。

萬泉河上遊兩岸,山巒起伏,峰連壁立,喬木參天,奇偉險峻。有莽莽蒼蒼的熱帶天然森林保護區,有瓊僑何麟書1906年在原樂會縣崇文鄉合灣創辦的「瓊安橡膠園」和瓊崖龍江革命舊址、石虎山摩崖石刻等自然歷史人文景觀。

萬泉河的中下遊,從石壁至椰子寨一帶,河水溫順平緩。再下文曲、溫泉、沙美,河面更是段段開闊,漫江碧透,水清見底,沙礁可辨,卵石可數。

清晨,晨曦噴灑,椰林村莊拔紗露面,黃昏來臨,殘陽撒金,河面倒影沉璧,薄霧織紗,晚風習習,讓人陶醉。

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玉帶灘,集三河(萬泉河、龍滾河、九曲江)、三島(東嶼島、沙坡島、鴛鴦島)、兩港(博鰲港、潭門港)、一石(砥柱中流的聖公石)等景觀於一地,既有海水、沙灘、紅礁、林帶,又有明媚陽光、新鮮空氣,清柔流泉,是目前世界河流出海口自然風光保護最好的地區之一。

在省水務廳陳寒松編輯的《水潤瓊島》一書中,就提及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地區,多姿多彩的丘陵山體、濱海沙壩、島嶼、河流、潟湖等構成獨特的優美景觀。2000年底,這裡被確定為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縱貫全景,萬泉河邊處處皆綠,植被保護較為完好。從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河流發源地到瓊海市入海口,一路上鬱鬱蔥蔥,綠樹成蔭。而萬泉河因水量豐沛,地勢起伏有致,一年四季都可以開展漂流活動。在萬泉河上漂流,既有驚時穿激流越險灘的激情澎湃,又有緩時兩岸風光盡收眼底的詩情畫意。遊人可以從遊樂碼頭搭乘遊船或竹排,沿河觀賞兩岸景色。偶有漁夫撒網,農婦浣衣,水牛哞叫,一派水鄉風光。

遊客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東部的萬泉河峽谷漂流。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古渡口孕育生機

曾是海南水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

「過去的萬泉河,是海南水上航運最為繁忙的一條河。」提起萬泉河,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記憶深刻——河畔的渡口既是泊船的碼頭,又是集市貿易的商埠。

萬泉河穿流瓊海境82公裡,從博鰲開始逆流而上,先後出現了樂城、嘉積、文曲、椰子寨、文堂、石壁、船埠等8個商埠。經考證,博鰲成埠於宋,樂城成埠於元末,嘉積成埠於明初,石壁成埠於明末,船埠成埠於清初。以船埠跟嘉積比,時間相差近300年。

瓊海市博鰲鎮樂城村位於萬泉河環抱的小島上,四面環水,過去人們出行與貨運都靠擺渡。對於這個小島而言,渡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瓊海市文化廣電體育局副局長的王章燦介紹,樂城歷史上有五個渡口:北門渡口、南門渡口、西門渡口、東園渡口、下東坡渡口。此外,樂城還有兩個河灣碼頭:南門灣碼頭和上東坡灣碼頭。河水的衝刷、風雨的洗禮、商人的漸漸四散,侵蝕了這些渡口與碼頭的原貌,帶走了它們昔日的榮光,大多數已尋不著蹤跡。

舊時的碼頭多是天然形成,一條由岸邊伸入水中的堤,加上一塊木板,就成了一個可以上下乘客、裝卸貨物、停靠船舶的碼頭了。洪水一來,河岸坍塌,碼頭上的土木建築不久便不復存在。如今的樂城大橋下便是曾經的北門渡口,已經被掩在荒草之中。

另一個頗有名氣的碼頭,則是石壁碼頭——它是萬泉河中遊重要的交通樞紐與貨物集散地。「在這裡集散的山區特產非常多,數量大,萬泉河上任何河灣碼頭都比不上。」瓊海市文聯原主席王錫鈞的故鄉在石壁鎮,對石壁灣與石壁碼頭有著深厚感情。歷史上出名的乘坡木材、船埠白米、合口灣橡膠等山貨,順流而下,到石壁灣起卸上岸,再換船運往嘉積、博鰲。

世易時移。20世紀80年代末,從石壁下至嘉積、上至山區,都建起了公路。21世紀初,萬泉河進入了橋梁建設突飛猛進的時期,先後建起了培蘭大橋、大樂大橋、朝烈大橋、南港大橋、石龍大橋與萬泉河大橋,並重建了嘉積大橋。陸路汽運取代了水運,作為貨物集散地的石壁灣及其他碼頭漸漸成為歷史。

在許多老瓊海人的記憶裡,碼頭孕育著生機,渡口承載著希望。如今,想要再見萬泉河畔古渡口,可到博鰲鎮留客村。在美麗鄉村建造的過程中,留客村再現了古渡口的模樣,成為村中一景。

環島高鐵列車駛過萬泉河瓊海段。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岸邊誕生紅色故事

紅色娘子軍寫下瓊崖革命獨特一筆

萬泉河畔,也是一個誕生紅色革命故事的地方。

椰子寨,以椰樹眾多而得名,坐落在萬泉河中遊南岸,白石嶺北麓,依山傍水,地勢險要。如今,椰樹依舊婆娑,騎樓風格的老街上,新建起多座「橡膠樓」「胡椒樓」,訴說著這裡的富足安樂。

「椰子寨戰鬥揭開了瓊崖武裝總暴動的序幕,是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發端。」在椰子寨戰鬥紀念館裡,講解員才源將椰子寨戰鬥的故事講給來參觀的遊客聽。正是1927年9月23日凌晨5時,椰子寨戰鬥的打響,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瓊崖人民軍隊的誕生日。

而就在萬泉河畔,還有一支傳奇隊伍,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敬佩不已,這就是紅色娘子軍。1931年5月1日,在風起雲湧的瓊崖大地上,在革命浪潮雲湧的萬泉河畔,100位女性開啟了紅色娘子軍的光榮歷史。

儘管89年的時間過去,但人們再提起紅色娘子軍的故事,也無不感嘆於這批在瓊崖革命中最早覺醒、為革命流血犧牲的英雄婦女,她們為瓊崖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勳。「短短一年多,紅色娘子軍的戰鬥足跡遍及瓊崖5個市縣,參加大大小小50多場戰鬥。為瓊崖革命鬥爭史畫下了獨特的一筆。」陳錦愛說。

「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鬥笠送紅軍。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而今,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萬泉河水清又清》,有著極高的傳唱度。作為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插曲,《萬泉河水清又清》婉轉悠揚的曲調,猶如流動的萬泉河水,敘述著在這一片土地上柔中有剛的傳奇故事。

相關焦點

  • 海南瓊海萬泉河是世界上罕見的集江、海、河於一身的旅遊景點
    瓊海萬泉河是海南第三大河,它發源於五指山,蜿蜒而下長達160多公裡,瓊海萬泉河不僅上遊的山、樹、林水交迭、景色迷人,而且下遊的河流也很開闊,水流緩慢而令人覺得舒展,椰帆、檳榔香氣四溢,這些河水緩緩地從博鰲流向遠方的大海,萬泉河在途中與九曲江和龍滾江三江交匯於一處,氣勢雄偉,把周邊的自然景觀共同融為一幅迷人的熱帶畫卷。
  • 海南瓊海:霞光輝映萬泉河
    2019年8月13日,海南省瓊海市漫天彩霞將萬泉河點綴得分外美麗。入秋以來,海南局部地區高溫雷雨輪番登場。當天傍晚,夕陽下的瓊海萬泉河猶如舞臺上的彩燈不時變幻出五顏六色的光彩,將萬泉河點綴得分外美麗壯觀。
  • 海南周刊 | 讀懂海南島主要河流的「前世今生」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發源於崇山峻岭崇山峻岭中,一條河流沿著山脈蜿蜒盤旋,肆意奔騰,為成為海南第一大河蓄積能量。這條河流,叫南開河,是南渡江上遊的主要支流之一。治理措施接二連三,如今,昌化江河流生態治理工作穩步推進,沿線群眾生態文明建設意識不斷增強,讓這條與海南中西部人民休戚與共的「母親河」,正重現昔日光彩。●海南島第三大河,自五指山經瓊海東流入海——萬泉河,一條大河訴傳奇瓊海市萬泉河嘉積鎮段,兩岸秀美的自然風光。
  • 海南周刊 | 舞動海南新傳奇!來聽聽瓊海這位老師的舞林故事
    他曾是一個高考落榜生,卻讓無數的孩子走進名校,有家長說,顏業岸老師是瓊海教育界的一個傳奇。  跨界追夢,打開命運之門  1991年,18歲的顏業岸以美術藝術生的身份參加高考,美術專業考試過關,但因為文化課差了4分,無奈成為落榜生。
  • 海南周刊丨海南「三龍」河:一路歡騰 一路繁華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在萬寧,乘坐小舟沿龍滾河溯流而上,沿河兩岸是青龍竹、白銀樹以及枝繁葉茂的百年古榕樹,翠綠的樹木倒映在清澈的河面,枝條舞動間風姿綽約。自萬寧流出至瓊海博鰲與九曲江、萬泉河相聚入海的龍滾河清澈見底,行舟河上,甚至能見到水底魚兒的調皮姿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遊覽海南美麗的玉帶灘、萬泉河漂流,品嘗熱帶水果
    玉帶灘是萬泉河、九曲江、龍滾河三河流入博鰲交匯入海處。它是世界河流入海口中生態保護最完美的地方。 到了玉帶灘,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的沙灘宛如一條玉帶,它的外側是煙波浩渺,浩瀚的南海,內側是清澈的萬泉河,湖光水色。
  • 海南瓊海:萬泉河夏日生態美
    萬泉河是海南島第三大河,位於海南島東部,發源於海南島中部的五指山,全長163公裡,流域面積3693平方公裡。盛夏時節,萬泉河兩岸植被更加蔥翠,美好的生態環境吸引眾多遊客來此觀光。↑2020年7月12日在海南省瓊海市拍攝的萬泉河。
  • 海南周刊十年·關注丨黃照安:黎族器樂 薪火相傳
    11月26日出版的海南周刊T24版面圖↑  黃照安:黎族器樂薪火相傳  據海南日報報導丨記者蘇慶明  從竹木器樂到情歌民謠,從幽然獨奏到共鳴交響↑  海南日報記者到來時,年近花甲的黃照安攤開一張收藏多年的《海南日報》。那是《海南日報》2007年一期「海之南」副刊版面,整版報導了身兼黎族樂器的收藏者、製作者、傳承者和演奏者黃照安的故事,展現以媒體力量推動「非遺」文化傳承的決心。
  • 海南周刊十年·關注丨周刊中品讀風情海口
    11月26日出版的海南周刊T28/29版面圖↑周刊中品讀風情海口  《海南周刊》創刊十年共469期,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稿件是與海口相關的題材。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海口傳承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又容納著西洋、南洋的八面來風。
  • 海南周刊丨海南昌化江:一曲悠長澤瓊西
    海南島第二大河,鑲嵌於濃密熱帶雨林中昌化江,一曲悠長澤瓊西由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口進,循著一條木棧道往前,漸聞水聲潺潺,從林子裡悠悠蕩出來。林色漸深而水聲愈近,待看到一簾飛瀑掛山間,便到了昌化江的主要源頭。盛水期的昌化江源頭,水霧瀰漫、響聲震谷,倒還頗有排山倒海之姿。等到枯水期,崖壁上只見涓涓細流,讓人不禁心生好奇:如此孱弱的水流,究竟是如何奔湧出海南第二大河的氣勢?單靠這一支源流顯然不夠。
  • 海南周刊 | 黃燈籠辣椒:非「海南生」的海南特產
    黃燈籠辣椒:非「海南生」的海南特產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我小時候,黃燈籠辣椒就生長在我家房前屋後。」6月20日,陵水黎安鎮外埠嶺仔村村支書李成武指著自家院子裡的幾株辣椒說,如今他將辣椒當作盆栽種在了自家的院子裡,來體現當地景觀特色。
  • 盤點海南瓊海最受歡迎的三大景點
    瓊海,海南省縣級市,位於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遊,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瓊海最受歡迎的三大景點。玉帶灘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地形狹長的沙灘半島,位於海南博鰲,外側南海煙波浩渺一望無際,內側萬泉河。玉帶灘全長8.5公裡,地形地貌酷似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和墨西哥的坎昆。
  • 海南簡介
    海南之最:海南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也是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省會:海口市。方言:海南居民語言種類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種,其中海南話使用最廣泛、使用人數最多,全省有500多萬居民通用。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裡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6℃,最冷的一、二月份溫度仍達16℃-21℃。
  • 《萬泉河流域瓊海段》獲海南「綠水行動」河湖宣傳片二等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11月28日,海南省河長制辦公室對外公布海南省「綠水行動」河湖宣傳片(包括微電影)有獎徵集活動最終獲獎名單,10件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其中,宣傳片《萬泉河流域瓊海段》榮獲二等獎。
  • 「奔跑海南」瓊海開跑 21日嘉積鎮萬泉河路實行交通管制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記者從瓊海市公安局了解到,瓊海市將於11月21日上午在嘉積城區舉辦「奔跑海南」2020環島全民健跑(瓊海站)活動,為確保活動期間交通安全、有序、暢通,根據該活動服務保障方案的要求,該局發布交通管制通告,決定11月21日
  • 「奔跑海南」環島全民健跑萬泉河畔激情開跑
    人民網瓊海11月21日電(枉源、符武平) 11月21日,伴隨著清脆的發令槍聲,由海南省總工會、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瓊海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的「奔跑海南」2020環島全民健跑(瓊海站)活動在瓊海市萬泉河廣場激情開跑。
  • 【探秘萬泉河】文宗與青梅之戀
    相傳公元1325年,因宮廷權變,元朝太子圖帖睦爾被流放海南。王官帶著這位流放的太子,遊覽於萬泉河的山水之間。然而那時的萬泉河,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多河。然而,有學者在查閱大量史志書籍後,並沒有發現圖帖睦爾與萬泉河名字的聯繫,在不同朝代的地方志記載中,萬泉河的命名均來自於她是一條有著深遂情感的河,她廣納眾派,有容乃大,這個名字的來歷更顯深意。
  • 中央媒體看海南 |《瞭望》新聞周刊:「海南購」能否代替海外購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柳昌林 陳子薇 夏天10月5日,遊客在三亞國際免稅城購物 郭程攝 / 本刊◇國慶中秋雙節8天,海口海關監管的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旅客人次、件數,同比分別增長148.7%、43.9%、97.2%◇受疫情影響,出境遊客大規模轉向選擇國內旅遊度假,預計三亞旅遊還將持續火爆◇「海南購」要成為自貿港新名片,還需扎紮實實練好內功國慶期間,一條「海南離島免稅
  • 海南周刊 | 海南陵水河:山川形勝 風物靈美
    海南島第四大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沿河人民陵水河,山川形勝 風物靈美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見習記者 李夢楠連續多日的風雨後,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廣闊田洋仿若被雨水浸潤的綠色海綿。而眾多田洋之間,一條大河直穿而過,如田邊一位老農所言:「多虧了這條河,雨下得再急它也能把水帶走。」
  • 海南萬泉河邊「媽祖」廟,為何起名不叫媽祖,而是本土海洋女神呢
    「瓊海萬泉河嘉積水電站旁有座奇特的媽祖廟,那兒景色很美。」這天,我忙完博鰲項目,正準備回海口的時候,瓊海朋友跟我說道。他真是十分了解熱衷海南傳統文化的我,一句話就把我帶到了這座萬泉河畔的「媽祖廟」。根據朋友發來的導航,到景色優美的萬泉河畔後,我發現了一座紅磚外牆、金色屋簷的新式神廟。雖尚未到早上9點,但前來上香祈福的人們絡繹不絕,有老人,有年輕人,也有父母帶著孩子。然而,讓我大感意外的是廟前牌匾刻的竟然是「南天聖娘廟」,而非朋友說的「媽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