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貢鹽井最後的天車輥工:血盆抓飯 後繼恐無人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自貢最後的5名輥工。

輥工作業四件套:布鞋、帽子、安全繩、長斧頭。

  「天車高、天車長,我家住在天車旁……」因鹽而興的自貢市,曾經在鹽業生產最鼎盛時期,有數以萬計的鹽井天車。隨著時間推移,傳統的採汲滷工藝已退出歷史舞臺,有自貢城市名片之稱的「鹽井天車」也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目前,自貢僅存天車 19座,而被譽為天車「保護神」的輥工,全市僅剩5人。這些最後的輥工,在維護天車之路上堅守了數十年,隨著他們的即將退休,沒有新的手藝人加入輥工行列,自貢「天車」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在20多米的天車頂端作業。

  天車消失

  自貢的記憶漸漸稀少

  天車被譽為自貢鹽場奇觀之一,是將若干杉木連結,以竹篾繩綑紮成巨大的支架,豎於井口,用於採滷、淘井、治井。天車井架十分壯觀,是鹽都自貢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堪稱自貢城市名片。

  今年53歲的龍樹田是土生土長的自貢人,他是一名輥工。從十六七歲的小夥到如今頭髮花白,他將青春獻給了天車。

  龍樹田怎麼也沒想到,孩提時代就接觸的天車到如今會成為「稀罕物」,「那個時候天車真是多如麻篩,自貢就是一座遍地鹽井的城市。」

  時代的進步,鹽業的衰退,工藝的革新……如今,自貢僅存19座天車,分布於自流井區6座,貢井區7座,大安區6座,多地處郊野,長期經受風雨侵蝕。

  據了解,幾年前,自貢曾對全市範圍內的天車進行摸底調查,明確了天車的建造年代、高度、現狀、管理使用單位等。市政府還曾下發過《關於加強我市天車保護的意見》,明確規定自貢市現有天車按照「分級管理,屬地管理」,「誰使用,誰維修」的原則,由產權或使用單位負責維護、保養,明確規定天車不論屬於哪個單位或個人,一律不得拆除。

  金雁是四川久大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低壓天然氣分公司輥工組的安全管理負責人,12年的輥工管理經歷讓他深感無力,「天車保護意見幾乎沒起作用,維護需要政府關注和投入,否則太難了,再過些年,自貢人的記憶恐怕也要消失了。」

  高危職業

  全市上下僅有5輥工

  「輥工」與「天車」相生相伴,天車架設、維修都是輥工一手一腳捆出來的。作為天車的保護神,輥工無可厚非地成了自貢的「活化石」。

  從12年前接手輥工組的安全管理,金雁眼看著全市的輥工從14人減少到現在的5人,最年輕的已40多歲,老齡化趨勢嚴重,「自貢最多時輥工都有上千個,還不包括地面上的許多雜工。」

  龍樹田是「輥工5人組」的組長,這份常人看來是高危特殊的職業,在5人組心裡有不可替代的重量——「天車是鹽之母、輥工是鹽之父」。

  龍樹田上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時,自貢的輥工還超過100人。「工作危險待遇低,根本就沒得人願意幹。我們離不了,也是因為幹了30多年,守著天車早就習慣了。」

  曹志光雖已53歲,周正的臉型輪廓仍能看出當年的帥氣,「年輕時長得帥著呢,但別人聽說我是爬天車的,討老婆都不好討,最後是八方託媒人才落實了婚事。」

  2014年底,「輥工5人組」加入了兩個新人,讓大家高興了好一陣。龍樹田和陳文權分別帶了大半年後,沒想到意外出現了。一人因為一次安裝楔子把手砍傷了,再不適合做輥工;另一人因為覺得這份工作實在太危險而選擇了離開。

  於是,去年下半年,他們又繼續變回「輥工5人組」。

維修工作需要天車上和地面上密切配合。

  維護之險

  天車上丟掉性命者有

  回到現實,「從血盆裡抓飯吃」才是輥工工作的真實寫照。

  10月13日一早,金雁、輥工5人組、4名民工,在自貢鹽都植物園山頂的「雙成井」集結完畢。早上8點,開過安全會議後,他們便開始活動起來。

  一周以前,他們就在對這座20多米的天車進行大修。目前,已經完成了抽換箍絲、加換木楔子、穿剪加固、更換封密絲的步驟,剩下的關鍵步驟是安裝箍頭和天輥子。以大修這座「雙成井」為例,所需鋼繩就有5000多米、10多噸重,木質楔子2000多個。

  上下天車是個技術活:在沒任何保險措施的情況下,輥工要沿「箍道」先用手抓住鋼絲箍預留下的木楔空隙,腳蹬空隙處,像猴子攀爬懸崖般沿著「箍道」才能爬到天車頂部。

  現場維修講述著一項古老的技藝,幾乎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影子,全部靠輥工們手工作業。

  穿上輥工千層底布鞋,戴上竹篾帽,套上布手套,捆上安全繩,佩上長斧子,52歲的姚少文就和林崗、陳文權慢慢向「天車」高處爬去。

  整個上午,這3人都在天車頂端,和地面上的龍樹田、曹志光以及民工,依靠多年來的默契,嚴謹地完成著每一個步驟。幾年前,因為患病,曹志光已不能再爬天車了,「地面上的工作也不能馬虎,必須和天車上的人密切配合,每一個步驟都性命攸關。」

  「年輕時候,自貢最高的天車103米,我們爬起來都遊刃有餘,七八十米的天車也是數不勝數。」曹志光說,「但現在整個自貢,就他們4個能爬天車了。」

  在天車上堅持了近3小時後,3人小心地爬了下來,他們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金雁說,「由於腿部和腰部大量用力,輥工們在天車上持續作業時間不能超過一上午。同時,只有天氣連續晴朗才能作業,否則非常危險。」

  「過去,在天車上丟掉性命的輥工不是沒有。直到現在,但凡遇上我出門維修天車,家裡人就擔心得很,一直要到這一天進了門他們懸著的心才落下來。」姚少文說。

  傳承尷尬

  無新人加入維護行列

  天車的維修是個技術活,離開了輥工,天車保護便無從談起。

  金雁說,從最簡單的設備說起,輥工們作業必須穿的布鞋市面上已經再難買到,他曾跑遍自貢,卻再也尋不到專門製作輥工布鞋的匠人。龍樹田說,「為了爬天車安全,就只有將就前些年的用,還有些是到以前退休的輥工屋頭去要來的。」

  更讓「輥工5人組」憂心的是,眼看著大多數人即將退休,卻苦於沒有新人加入維護行列,天車維修的手藝無人繼承。

  5年前,金雁曾組織過一次對外招聘,當時還設置了展覽室讓大家了解輥工,「哎,危險大加待遇低,竟然沒得一個人來報名。」

  40多歲的林崗和陳文權是「輥工5人組」裡相對年輕的,「趁我們還有好幾年才退休,現在還帶得動徒弟,只想把手藝傳下去,讓輥工不至於絕跡,天車也不得自生自滅。」

  想到還有2年即將退休,曹志光說:「老龍,說不定等以後我們泡著蓋碗茶、抽著葉子煙,在自貢溜達的時候,也許已經看不到天車的影子了。」

  一旁的組長龍樹田沒有接話,蹲著使勁抽完最後一支煙,「走,今天的活路幹完。我們明天再來。」(華西城市讀本記者鄧丹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深度鑽探,眼前這座鹽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千米的深井
    2017年四川自貢燊海井 門票27元自貢享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食之府」之美譽。是世界井鹽之都,有近2000年的井鹽史。自貢地處四川南部,2億年前自貢地區正處於由海而陸的轉換時期,大量的鹽滷、巖鹽、天然氣被理藏於此。2000年前,生活於此的先民偶然發現了2億年前「埋藏」於此的鹽滷,便開始了對這種稀缺物質孜孜以求。
  • 自貢鹽井:傳承千年的採鹽術
    與它們交流新知、分享創意、暢談古今、描繪未來,跟隨它們的腳步,在科技館觸摸科技吧~ 話不多說,趕緊進入今天的主題~ 本期主角:自貢鹽井 所在地:四川科技館
  • 自貢鹽井:傳承千年的採鹽術|在科技館觸摸科技
    傳承千年的採鹽術自貢鹽井:傳承千年的採鹽術 | 在科技館觸摸科技聯合出品中國科學技術館 四川科技館一定要看到最後與它們交流新知、分享創意、暢談古今、描繪未來,跟隨它們的腳步,在科技館觸摸科技吧~話不多說,趕緊進入今天的主題~本期主角:自貢鹽井所在地:四川科技館眼前這座自貢鹽場微縮景觀模型被存放於四川科技館。
  • 千年鹽都,南國燈城,五彩斑斕的自貢
    在封建時期,鹽由國家嚴格控制,在清朝更是壟斷了鹽業,嚴禁私鹽,那時自貢的鹽主要提供給西南地區。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一直靠食淮鹽的荊楚之地因此斷了鹽的來源,這是件關係民生問題的大事情。於是清政府發出了「川鹽濟楚的詔令,自貢是四川的產鹽大戶,於是從那時起,自貢的鹽業有了很大發展。
  • 四川有個城市以鹽井命名,而且還是恐龍之鄉!你知道是哪裡嗎?
    自貢市 自貢位於四川盆地南部,「因鹽設市」,「自、貢」兩個字就是由「自流井」和「貢井」兩個鹽井名字合稱而來 自貢舊時的鹽井 自貢被稱為「千年鹽都」,從東漢章帝時期開始,已有近兩千年的井鹽開採生產歷史
  • 自貢除了美食和鹽井,還有一片千畝玫瑰花海,四川省內獨一無二
    位於四川南部的自貢市,算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城市。從城市地位來說,它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作為四川第三城的身份存在,直到今天依舊用的是「川C」牌; 從旅遊的角度來講,自貢美食眾多,被大家稱為「川菜系中的領頭羊」,而且這座城市值得打卡的景點也不少,特別【古鹽井】更是稱得上是「全世界獨一份」,吸引了很多旅客前來~
  • 探訪自貢古鹽井 將再現古代傳統製鹽風貌
    從自貢城區出發,沿著省道305線,大約五六公裡,就來到貢井城西邊大塘山,這裡坐落著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源井古鹽場。  已有上百年歷史的東源井古鹽場,如今仍在源源不斷生產,現已啟動維修保護與建設工程,不久的將來,這口罕見的古氣井將持續釋放旺盛的生命力,還將展示古代自貢傳統的製鹽風貌,並融入更多互動體驗元素。
  • [網絡媒體自貢行]182歲的千米鹽井 訴說鹽業輝煌
    記者們走進博物館了解了自貢鹽業發展歷史。 高高聳立的是天車,即鹽井取滷水的井架子。   紅網自貢4月25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李慧芳)歷史上,自貢以盛產井鹽著稱,自貢開採井鹽已有2000年歷史。鹽業經濟,是自貢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自貢這座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千年的鹽業生產造就了自貢獨特的鹽文化。4月25日,參加「2017全國網絡媒體自貢行」的中央和省級網絡媒體參觀了自貢燊海井和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細心去感受這座城市的靈魂。
  • 四川是如何成為「天府之國」的?都江堰是其一,其二則是鹽井
    是啊,我最初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是真正細讀歷史後,對鹽的看法也就從最初的不屑到最後的震撼。四川之所以能成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是其一,其二就是這鹽井。李冰開創川鹽的歷史江郎:嘿,大佬,你知道李冰開創川鹽的歷史嗎?歷史學者:略有耳聞,怎麼了?
  • 自貢5口廢棄鹽井被封堵 附近有毒害氣體基本消失
    自貢5口廢棄鹽井被封堵 附近有毒害氣體基本消失 2016年08月25日 14時42分
  • 蜀人鍾子丨蜀鹽錄02·劉碩甫《四川之鹽井》
    劉碩甫《四川之鹽井》  作者簡介:上海  整理者說明: 本文系劉碩甫作為上海《申報》川邊旅行記者,對四川鹽井進行報導的文章,並有多幅攝影配圖,文中提及四川鹽區主要富順自流井、樂山牛華溪,其所拍攝地點未有註明,因其在川邊考察,故推斷可能是樂山鹽場照片。
  • 四川三寶知多少?鮮榨菜,自貢鹽,天府花生粒粒滿
    四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國,文化燦爛,物產豐富。長久以來,四川就有「三寶」是說法。哪三寶?鮮榨菜,自貢鹽,天府花生粒粒滿。首先來看鮮榨菜。再來看自貢鹽。自貢是位於四川省南部的一個地級市,盛產井鹽,開採井鹽已有 2000年的歷史。事實上,連自貢的名字,都是由「自流井」和「貢井」兩個鹽井的名字合稱而來。自貢境內蘊含著豐富的巖鹽資源,目前已經探明的儲量有79.3億噸。
  • 它是以兩口鹽井命名的城市,號稱千年鹽都恐龍之鄉,還是美食天堂
    美哉四川回憶錄連載十一2006年10月5日,昨晚開始一直下雨。早9;00,我登上了開往自貢的大巴車。車上的女乘務員一身制服,不僅普通話說得好,還能兼用啞語(乘務員使用啞語還是頭一次遇見)。仔細一看,人長得也很漂亮。都說四川出美女,果然不假。
  • 尋味四川,自貢10大名菜,最後一道牛佛烘肘,你吃過?
    四川天府之國,不僅有優美的風景,還有特色小吃。今天最愛廣元帶你走進自貢,說起自貢你都知道些什麼?你知道自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有哪些好玩的的景點?到了自貢該吃什麼?自貢「因鹽設市」, 總面積4381平方公裡,「自、貢」兩個字就是由「自流井」和「貢井」兩個鹽井名字合稱而來。自貢是中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被稱為「恐龍之鄉」。自貢擁有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而聞名於海內外。
  • 自貢雜技歌舞華彩亮相省鄉村文化旅遊節
    自貢網記者 周姝10月22日,在「安逸四川·秋約鹽都」四川省第十一屆(秋季)鄉村文化旅遊節的開幕式上,一個個精彩的歌舞、雜技表演,收穫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和驚嘆聲。為了此次開幕式演出,市歌舞曲藝演藝公司準備了3個月時間,幾易方案,最終確定用篇章式的方案全景呈現自貢的厚重文化。
  • 井鹽文化牆——自貢東北部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上周痛快旅遊開啟了疫情後的首次內自邊界行,在206省道大安段(萬家橋-大梨樹)沿線兩側建築物牆面「大變臉」,一幅幅以井鹽文化為主題的手繪牆成為自貢東北部地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既將鄉村環境美化與文化建設相結合,更能有效地宣傳自貢的井鹽文化。
  • 四川自貢城區老街道,昔日繁華富商雲集,如今蕭條無人知曉
    別看自貢僅僅是四川的一座地級市,今天經濟地位稍有下降,2019年全年生產總值只有1400多億元,遠遠落後宜賓、綿陽這些發達城市,但在過去曾是很富裕的地方,遠的不說,就是上世紀末,其經濟總量敢與成都、重慶媲美,排列第三。
  • 四川美食圈的王者,自貢人獨孤求敗
    而對於吃貨來說,光是自貢&34;的名號就足以成為出行的理由。全銀河系的人都知道,四川人愛吃、會吃,但是位於四川美食鏈頂端的卻不是遊客津津樂道的樂山或者成都,而是——自貢!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自貢美食,那必然是,鮮到叫、辣到跳!為什麼食在四川味在自貢&34;,自貢菜在變得鮮辣之前首先得鹹!
  • 四川的自貢和眉山,你認為哪裡更好玩?來看看吧
    ,眉山市,自然和恐龍博物館自貢市自貢,看這兩個城市的旅遊,誰更有意思?它可以和峨眉山,武當山的同時,雛瓦屋山,傳說的怪異,經常消失了迷魂凼讀(優),至今仍未的謎,我們當然是這個瓦屋山,眉山是最著名的是瓦屋山和峨眉山更著名的烹飪,沒錯,我們的眉山市還瞪區,是紀念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烹調,為我們眉山人,是很多人都知道,蘇軾是江南,寫了許多著名的詩詞做出一直不知道他是我們的四川眉山人,不來試運行後,知道了三蘇祠是我們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蘇東坡,另外我們的柳江古鎮也漂亮,人文於一體
  • 自貢——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自貢,鹽都,燈城,又名恐龍之鄉。我的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這個城市因鹽而生,是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自貢轄四區兩縣,貢井、自流井、大安、沿灘、榮縣、富順,建市時間為1938年。自貢兩字的由來就是取自流井、貢井兩口鹽井的第一個字。鹽成就了自貢,自貢也將鹽業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