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烏雞助農增收致富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白鳳烏雞助農增收致富

  冬桃樹下的白鳳烏雞。符皓 攝

  「開業半個月來生意不錯,白鳳烏雞營養價值高、口感細嫩,具有藥用和食療作用,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十多隻,養殖銷售白鳳烏雞這條路是選對了!」位於雲南省楚雄市城區慄子園農貿市場內的吉樂白鳳烏雞銷售點,店主劉自平夫妻倆正忙著招呼顧客。送走顧客後,劉自平的妻子牟興美熱情邀請筆者一行一起和她回老家吉樂村看看所養的白鳳烏雞。

  近年來,吉樂村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幫助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走「林下生『金』生態富民」之路,廣大村民科學養殖「名貴食療珍禽」白鳳烏雞,讓白鳳烏雞滿山跑,村民紛紛脫貧致富。

  村委會打造一村一品「試驗田」

  吉樂村是楚雄市鹿城鎮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四面環山、綠樹成蔭、生態良好。雖屬鹿城鎮,但離楚雄城區足有30公裡。離城區不遠不近的距離,是橫在「儘快讓村裡45戶貧困戶脫貧」的一道屏障。2019年,村委會多次考察後,結合村裡生態優勢,確定發展白鳳烏雞養殖。但當地氣候條件是否適應?飼養能不能賺錢?能賺多少錢……大家心裡都沒底。

  「村委會先行先試」。村委會幹部集體商議後確定下來。於是開始選場地、建雞舍、引雞苗,半年之後,首批引進的500隻白鳳烏雞出欄後淨賺2萬元。村集體經濟有了錢好辦事,村委會幹部吃下了「定心丸」,村民們也紛紛上門「討方子」。

  村委會首先發動21戶農戶、投放2100隻雞苗進行示範養殖,第一批全部出欄後收入24萬元。在村委會試養成功和示範農戶的帶動下,今年5月,19戶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加入養殖行列,待2600隻白鳳烏雞出欄後,預計收入可達28萬元。

  許光能在自家山林地飼養的白鳳烏雞。符皓 攝

  貧困戶勇當帶頭致富「領頭雁」

  吉樂村委會石頭田村民小組許光能家的山林地裡,一群白鳳烏雞在樹叢中悠閒覓食,健壯的體態和四周綠色的環境,都被安裝在高處的攝像頭實時傳送到消費者手機裡。

  這個50出頭的農家漢子,一個人照顧著精神殘疾的妻子,又要供兒子讀書,一度為頭上的貧困帽子犯過愁。在鎮、村兩級的幫助下,他積極學習各種種植、養殖技術。在村委會開始養殖白鳳烏雞後,他第一個前去購回30隻雞苗試養,幾批發展下來,現在已增加到200多隻。

  除了養殖白鳳烏雞外,許光能還發展冬桃種植20畝和種植烤菸10畝,現在年收入達6萬餘元。這名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熱心公益事業,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在補選村民小組長中高票當選為村民小組長,並於2019年底被評為州級「光榮脫貧戶」。

  許光能在自家山林地餵養白鳳烏雞。符皓 攝

  打工夫妻家門口繪就「小康夢」

  「咱吉樂啥都好,就是離城遠了點。」劉自平的一句話,道出了吉樂大部分村民的心聲。

  曾經的距離,是發展的藩籬;現在的距離,悄然成為發展的優勢。高達83%的森林覆蓋率,為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提供了良好條件。外出務工的劉自平夫妻倆看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從務工地江蘇返回家鄉吉樂發展養殖。

  除了在家裡養殖200隻白鳳烏雞,劉自平還大膽嘗試進城做起了銷售。在開店過程中,鎮政府和結對幫扶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幫助協調減免半年房租,還在店門口裝上了實時顯示白鳳烏雞活動情況的電子顯示屏。「不僅賣自己家養的,也賣村委會和鄉鄰們養的,收購來的每公斤可以賺七八塊錢,養雞、賣雞加一起收入就更可觀了。」劉自平嘗到了發展養殖的甜頭,在自己賺錢的同時,也為本村的白鳳烏雞打開了銷路。

  家裡蓋起了兩層磚房,房前白鳳烏雞成群,屋後冬桃環繞,小女兒享受到中職學生補助政策,正在上海一家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習。日子越過越紅火,告別貧困的劉自平一家,正在一步步逐夢小康。

  「現在我們正不斷拓寬銷售市場,計劃在近兩年發展白鳳烏雞散養戶上百戶,年出欄上萬隻,產值上百萬元,讓白鳳烏雞真正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產業。」吉樂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朝文說。

  家鄉美,家鄉富。吉樂村白鳳烏雞滿山跑,吉樂人的日子越過越樂,吉樂村的小康路越走越寬。(武愛萍、楊瑢、徐琪雯、李紹波)

(責編:高麗、楊高宇)

相關焦點

  • 雲南景谷: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近年來,雲南景谷縣依託景谷興邁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委+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模式,產業化發展魔芋,魔芋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可見。
  • 寧強發展中藥材15萬畝助農增收致富
    寧強發展中藥材15萬畝助農增收致富時間:2016-11-25 17:27:27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吳天文 吳梓麗編輯:    截至目前,該縣共發展中藥材達15萬畝,其中規範化種植面積7.5萬畝,建成50畝以上連片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園35個,中藥材種植戶戶均增收1600餘元。進入論壇 字體設置 大 中 小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編輯:肖昌希
  • 東營區黃河路街道景屋村大棚蔬菜助農增收
    東營區黃河路街道景屋村大棚蔬菜助農增收 2014-05-07 17:01:00    作者:李欣 康瑞祥   來源:大眾網東營頻道  我要評論 關鍵詞: 東營區
  • 【網絡公益項目】遵化「板慄直播基地」助農增收
    【網絡公益項目】遵化「板慄直播基地」助農增收 2020-12-03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組圖|福建漳平:花木產業助農增收
    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新華網福州9月23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西山村,花木產業與觀光農業有機結合,成為當地花農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在西山村,成立於2013年的十裡花街花木合作社苗木基地達2100畝。近年來,合作社不斷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擴寬新銷路,提高了花木種植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 新疆博湖「辣椒經濟」助農致富(圖)
    新疆博湖「辣椒經濟」助農致富(圖)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2015年09月11日12:41 眼下,當地政府引導農民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市場」模式進行訂單種植,成品幹辣椒每畝年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辣椒種植已成為新疆博湖縣農民的重要增收產業。圖為新疆博湖縣一位農民正在晾曬辣椒。(通訊員:年磊 噶爾瑪) (責編:韓婷、沈劍)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運作,讓更多的村民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並參與到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中,進一步拓寬了村民增收的路子。目前,合作社共建有18座果蔬大棚,種植面積達130餘畝。合作社成立以來,抱著「勞動群眾共同致富」的理念,以「家庭貧困者、因年齡大及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者優先使用」為原則,帶動了東呈村40餘戶農民就業。
  •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新華社照片,唐山(河北) ,2020年12月18日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12月18日,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水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大棚內採收香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新華社照片,唐山(河北) ,2020年12月18日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12月18日,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水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大棚內採收香菇。
  • 以產業為引領 助群眾增收致富
    原標題:以產業為引領 助群眾增收致富   12月22日,副市長周正英到遠安縣洋坪鎮百井村調研脫貧攻堅
  • 黑龍江富錦:「扶貧牛」助農增收
    近年來,為保障貧困群體持續穩定增收,黑龍江省富錦市長安鎮探索「合作社+貧困戶」增收路子,通過發展代養扶貧牛項目來促農增收,動員32戶貧困戶入股成裕養牛專業合作社,通過抱團養牛助農增收。
  • 雲南省江城縣夯實產業助農增收
    江城縣緊緊圍繞精準脫貧,夯實產業基礎助農增收。堅持產業進村、覆蓋到戶,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58億元,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脫貧產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120餘萬畝,實現農村人口人均12畝以上,實現扶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一批龍頭企業帶動貧困群眾走上了致富路。中澳農科公司帶動16205戶農戶種植堅果,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2812戶11613人,全縣堅果種植面積達24萬畝。
  • 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海水養「葡萄」錢景廣闊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本報石碌11月13日電 (記者黃能 通訊員張秋易)「海葡萄是我們縣跟海南大學開展縣校合作後引進的新品種,經濟效益很可觀,可以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
  • 【新春走基層】舉目千山綠 大地茶飄香——巴南茶產業助農增收
    新華網重慶1月11日電(歐陽虹雲)「今年不僅分了紅,還評了獎,我變成了『致富帶頭人』。」巴南區二聖鎮中坪村大灣社社幹部朱德勝笑得合不攏嘴,久久捨不得合上榮譽證書。    巴南二聖鎮是重慶的「茶葉之鄉」,全鎮茶園面積上萬畝。近年來,巴南實施「公司+基地+茶葉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發展模式,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助農增收。
  • 南充「體彩+公益」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
    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莊林致辭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網際網路聯合會、南充市運動協會和南充市戶外公益協會攜手開展了南充「體彩+公益」 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以購代捐助農活動。
  • 含山:「花經濟」助農增收
    深冬季節,也是農閒時節,但在含山縣銅閘鎮太湖村,鑫玫沅鮮花合作社的花農卻十分忙碌,合作社帶頭人馬金龍身上的電話不時響起,他笑著說:「都是訂購玫瑰花的。僅元旦三天假期,玫瑰花的銷量就達到15000多支。在合作社的花卉大棚裡,花農俞成麗帶領10多人正在打理剛剛採摘下的玫瑰花。玫瑰花好看,但卻不好打理,儘管戴著厚厚的手套,但是手上、腿上還是經常被花刺扎得流血。這些天,鑫玫沅鮮花合作社20個大棚裡種植的卡羅拉、傳奇、粉荔枝等10多個品種的玫瑰花競相開放,全部銷往南京、合肥、蕪湖、滁州等長三角大中城市,搶佔新年市場。看著這紅紅火火的忙碌場景,太湖村扶貧工作隊幹部楊世木、周少鋒等人非常高興。
  • 吳堡縣精準發展艾草產業助農增收
    小小一株艾草經歷種植、採收、加工的「神奇之旅」後,正在成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點草成金現任吳堡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薛利民10多年前患上老寒腿,久治不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嘗試用艾草治療,結果收到奇效,從此與艾草結下了不解之緣。
  • 黔西縣金碧鎮:林下養雞 助農增收
    黔西縣金碧鎮:林下養雞 助農增收 發布時間:2020-10-13 12:04:30      來源:畢節日報
  •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新華社】牡丹江林口:大鵝養殖助農脫貧增收 2020-08-13 2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公益助農專場來了,優質農產品買買買!
    此次龍湖聯手重慶市商務委,將酉陽、彭水、城口等地扶貧農產品「請」出大山,在龍湖時代天街開設「公益助農專場」,讓更多市民直觀感受到這些來自大山的優質農產品,也為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提供了一次大規模展示和銷售機會,讓這些原產地農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 正安縣白花村:高山反季節蔬菜助農增收致富
    在龍忠福的帶領下,村民通過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路。「蔬菜種植是一項長期堅持的事業,土壤、水質、空氣是三個重要因素,這些白花村都具備,我主要藉助高山生態優勢,打造綠色、健康蔬菜基地,我相信不久我們白花村滿山遍野種的都是蔬菜......」對於白花村蔬菜種植的發展前景,龍忠福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