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鳳烏雞助農增收致富
冬桃樹下的白鳳烏雞。符皓 攝
「開業半個月來生意不錯,白鳳烏雞營養價值高、口感細嫩,具有藥用和食療作用,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十多隻,養殖銷售白鳳烏雞這條路是選對了!」位於雲南省楚雄市城區慄子園農貿市場內的吉樂白鳳烏雞銷售點,店主劉自平夫妻倆正忙著招呼顧客。送走顧客後,劉自平的妻子牟興美熱情邀請筆者一行一起和她回老家吉樂村看看所養的白鳳烏雞。
近年來,吉樂村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幫助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走「林下生『金』生態富民」之路,廣大村民科學養殖「名貴食療珍禽」白鳳烏雞,讓白鳳烏雞滿山跑,村民紛紛脫貧致富。
村委會打造一村一品「試驗田」
吉樂村是楚雄市鹿城鎮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四面環山、綠樹成蔭、生態良好。雖屬鹿城鎮,但離楚雄城區足有30公裡。離城區不遠不近的距離,是橫在「儘快讓村裡45戶貧困戶脫貧」的一道屏障。2019年,村委會多次考察後,結合村裡生態優勢,確定發展白鳳烏雞養殖。但當地氣候條件是否適應?飼養能不能賺錢?能賺多少錢……大家心裡都沒底。
「村委會先行先試」。村委會幹部集體商議後確定下來。於是開始選場地、建雞舍、引雞苗,半年之後,首批引進的500隻白鳳烏雞出欄後淨賺2萬元。村集體經濟有了錢好辦事,村委會幹部吃下了「定心丸」,村民們也紛紛上門「討方子」。
村委會首先發動21戶農戶、投放2100隻雞苗進行示範養殖,第一批全部出欄後收入24萬元。在村委會試養成功和示範農戶的帶動下,今年5月,19戶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加入養殖行列,待2600隻白鳳烏雞出欄後,預計收入可達28萬元。
許光能在自家山林地飼養的白鳳烏雞。符皓 攝
貧困戶勇當帶頭致富「領頭雁」
吉樂村委會石頭田村民小組許光能家的山林地裡,一群白鳳烏雞在樹叢中悠閒覓食,健壯的體態和四周綠色的環境,都被安裝在高處的攝像頭實時傳送到消費者手機裡。
這個50出頭的農家漢子,一個人照顧著精神殘疾的妻子,又要供兒子讀書,一度為頭上的貧困帽子犯過愁。在鎮、村兩級的幫助下,他積極學習各種種植、養殖技術。在村委會開始養殖白鳳烏雞後,他第一個前去購回30隻雞苗試養,幾批發展下來,現在已增加到200多隻。
除了養殖白鳳烏雞外,許光能還發展冬桃種植20畝和種植烤菸10畝,現在年收入達6萬餘元。這名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熱心公益事業,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在補選村民小組長中高票當選為村民小組長,並於2019年底被評為州級「光榮脫貧戶」。
許光能在自家山林地餵養白鳳烏雞。符皓 攝
打工夫妻家門口繪就「小康夢」
「咱吉樂啥都好,就是離城遠了點。」劉自平的一句話,道出了吉樂大部分村民的心聲。
曾經的距離,是發展的藩籬;現在的距離,悄然成為發展的優勢。高達83%的森林覆蓋率,為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提供了良好條件。外出務工的劉自平夫妻倆看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從務工地江蘇返回家鄉吉樂發展養殖。
除了在家裡養殖200隻白鳳烏雞,劉自平還大膽嘗試進城做起了銷售。在開店過程中,鎮政府和結對幫扶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幫助協調減免半年房租,還在店門口裝上了實時顯示白鳳烏雞活動情況的電子顯示屏。「不僅賣自己家養的,也賣村委會和鄉鄰們養的,收購來的每公斤可以賺七八塊錢,養雞、賣雞加一起收入就更可觀了。」劉自平嘗到了發展養殖的甜頭,在自己賺錢的同時,也為本村的白鳳烏雞打開了銷路。
家裡蓋起了兩層磚房,房前白鳳烏雞成群,屋後冬桃環繞,小女兒享受到中職學生補助政策,正在上海一家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習。日子越過越紅火,告別貧困的劉自平一家,正在一步步逐夢小康。
「現在我們正不斷拓寬銷售市場,計劃在近兩年發展白鳳烏雞散養戶上百戶,年出欄上萬隻,產值上百萬元,讓白鳳烏雞真正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產業。」吉樂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朝文說。
家鄉美,家鄉富。吉樂村白鳳烏雞滿山跑,吉樂人的日子越過越樂,吉樂村的小康路越走越寬。(武愛萍、楊瑢、徐琪雯、李紹波)
(責編:高麗、楊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