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孫桂東
「請大家幫我砍一下!」,在微信群或朋友圈裡,這樣的「砍價」連結隨處可見,
相信很多人也都幫過忙,覺得不過是舉手之勞。可大家知道嗎?這種玩法已經被不法分子盯上了!通過「砍價連結」實施詐騙,不少人因此幫親友「砍價」不成,還誤傷了自己!
砍價最初確實是商家優惠促銷、答謝客戶的一種方式。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的參與,砍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向愛蹭熱點的不法分子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他們開始利用砍價的方式來套取用戶信息實施詐騙。
典型案例
1、8月10日,常州市民何女士報警稱,在微信群內有一個陌生人加她為好友,並把她拉進一個砍價群,稱可以有空幫助互相砍價。10日當天中午,何女士收到一個幫忙砍價的連結,便隨手點進去輸入支付寶帳號和密碼,然後連結就跳轉消失了,到了下午才發現支付寶扣款8次共計21000元,且都是在拼多多上消費的。
2、7月31日,無錫市民翟先生在微信群「拼多多,砍價群」看到有人發送連結請大家幫砍價,並稱有幫忙砍價者有返利。隨後翟先生添加暱稱為「菲菲」的人為好友,對方推薦其下載閒聊、聊唄APP等手機軟體,後讓翟先生通過微信掃碼、微信轉帳、網銀轉帳分別向另外三位支付訂單,至8月1日17時30分許,發現被騙,損失總計人民幣59456元。
作案手段
不法分子假借幫砍價名義給用戶發送釣魚連結,為了規避微信內的安全審核機制,不法分子還會誘導受害者離開微信軟體,從瀏覽器中打開連結,要求其填寫姓名、手機號碼、銀行卡等信息。更有不法分子以驗證手機號為藉口,要求受害者提供驗證碼。
砍價詐騙的套路有哪些?
1砍價免費領可能只是為了騙轉發
我們經常能網上看的這樣的商品宣傳,稱只要含多少人參與砍價就能免費得到這樣商品。對方打著「免費」的旗號誘惑我們為其分享轉發,給他們帶來流量。殊不知當你求爺爺告奶奶消耗朋友圈友情,讓人砍價完成後,這個所謂免費的商品卻很可能只是莫須有的幌子,或者本身就是個偽劣產品,根本不值得你這樣一番大費周章。
2套取個人信息
很多時候,我們轉發了砍價的連結,價格也被砍到0元,但接著頁面跳出一個填寫收貨人信息的表格,姓名、電話、收貨地址、身份證號。然而,填寫完並未收到商品,個人信息卻洩露了。
3騙取密碼
很多時候我們達不到要求的砍價人數,無法免費拿到商品,這個時候頁面就會提示砍到多少元就能以多少元購買。儘管不是免費,但一看還是便宜不少也就買了,隨即訂單跳轉到微信支付,填寫密碼成交。沒想到沒等到購買的商品,微信綁定的銀行卡上的錢卻沒了。
4砍價連結植入病毒
不法分子會在砍價連結中植入病毒,受害人一旦點擊後,手機就會中毒,從而盜取受害者的錢財。
就砍價信息真實性和安全性而言,有部分用戶並不能很好地辨識,也就使得真假信息混亂傳播、用戶個人信息無法得到保障。一旦點開詐騙活動頁面,用戶一系列相關的個人信息將會洩露出去,電子銀行帳戶安全堪憂,各種廣告騷擾也將接踵而至。更嚴重的是,如果此類小活動的開發公司將後臺收集到的用戶信息賣給廣告商、中介或一些詐騙集團,無疑會給用戶的個人隱私及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警方提醒
市民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類似微信群、朋友圈發布的砍價活動應當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易填寫個人信息,特別是敏感信息千萬要謹慎填寫。對於要求轉帳匯款的,一定要核實好對方具體身份後才匯款。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