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手繪地圖,以簡筆畫的形式標註出了潘家園的60多個熱門地點,如眼鏡城和舊貨市場,生動形象,一目了然。過去一年,潘家園指路隊的20多名退休老人就是憑著這張手繪地圖,為3000多人次義務指路。
寒風呼嘯,62歲的賈會清裹上羽絨服來到潘家園地鐵站。她手臂上掛著紅袖標,胸前還佩戴者寫有「潘家園指路隊」字樣的工作牌。
一位志願者正在為路人指路
「請問舊貨市場怎麼走?」上午9時,她迎來了第一位問路的市民。「您來看這張地圖,」賈會清指著一張手繪地圖耐心解釋:「您過了馬路往南直走,不多遠就能看到舊貨市場的招牌。」
華威北裡社區毗鄰地鐵潘家園站,周邊分布著眼鏡城、舊貨市場以及多家商場和醫院,過往群眾問路需求較大。去年12月,社區第四黨支部的20餘名退休老人,自發成立義務指路隊,平均年齡達到68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當好指路隊員,首先自個兒得對附近的交通情況了如指掌。」賈會清介紹說,73歲的鄧師傅騎著自行車一站一站「掃馬路」,還畫了線路草圖。後經過隊員羅惠萍的細化,最終形成了一張手繪地圖。
潘家園指路隊的手繪地圖
記者看到,在這張手繪地圖上,學校、醫院、商場、電影院等共計64個熱門地點均以形象的簡筆畫表現出來,標紅十字的地方代表醫院;畫著小床的是旅館;有瓶瓶罐罐的是潘家園舊貨市場。「這地圖全北京獨一份兒!有了它,給人家指路就方便多了,還有人專門過來拍了地圖,上傳朋友圈呢!」羅惠萍驕傲地說。
地區企業也行動了起來。利用潘家園地區黨建工作平臺,多家社會單位出資,為志願者製作了袖標、工作證,更換因頻繁使用而破損的手繪地圖。
每逢周末,志願者們都要排班去潘家園地鐵站義務指路
漸漸的,周末義務指路成了這些老人的雷打不動的約定。「有一個周末,一位隊員要去參加親戚的婚禮,她的愛人便代替她指路;還有位老隊員,生病期間還惦記著隊裡的工作,讓我等他病好了一定給他排班。」賈會清說著,眼淚不禁掉了下來。
日復一日,每為一名市民指路,隊員們就在隨身標本子上劃一筆「正」字。一年間,志願者們已經為3546人次義務指路,手繪地圖也被翻閱了589次,繁忙的潘家園也因此多了一份溫情。
潘家園街道辦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