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你可以稱其為網頁小遊戲、但是製作者也很樂意把它叫做「互動性思想實驗」的項目,它的靈感來自哲學家維根斯坦,表現形式非常日常——讓你判斷某樣食物是不是湯。因此遊戲名字也非常貼切地叫做《Something Something Soup Something》。
在幾個簡單的場景裡,旁白告訴你人類發展出了遠程傳送技術,於是僱傭偏遠星球的廉價勞動力為地球人類做湯。但是外星人不了解人類的消化系統,因此做出的東西可能不是湯,你需要判斷這些食物是不是符合「湯」的標準。
……這番描述似乎顯得很蠢。
判斷流程開始後,出現在玩家面前的有 20 道「湯」,變量包括內容物、盛具、餐具、物態等等,在排列組合中,你一定會看到你所認為的湯,以及你覺得絕對不能算作是湯的東西。
如果碗裡有蒼蠅,搭配餐具是冰淇淋勺,它算不算湯?
如果液體是凍住的,讓你用叉子吃,算不算湯?
茶杯盛著,加了一把雞尾酒小傘,算湯嗎?
如果是用帽子盛的呢?
在結束後,就像任何心理測試一樣,遊戲會給你一個判定,它幫你總結了你頭腦中對湯的定義。
我所選的唯一一項被判定為「不可食用」的內容物是蒼蠅,但是按照這個遊戲的邏輯……誰說蒼蠅必須要被定義為「不可食用」?
最多五分鐘的 「gameplay」 後,你可能會想,這個「遊戲」有什麼意義?
實際上網站花了三個頁面解釋為什麼要設計這個項目,它們分別為「但這是為什麼呢?」、「怎麼做的?」以及「結果」。
它的主要設計師叫 Stefano Gualeini,是一位義大利遊戲設計師兼哲學家——這似乎讓玩家理解了遊戲的怪異之處,團隊其他成員來自於馬爾他大學的電子遊戲專業。這個遊戲擁有一個哲學和語言學上的目的,即讓「玩家」感到困惑和好奇,讓他們對語言描述的種種可能性,以及用分析歸類法思考問題的局限性產生懷疑,並讓他們意識到,即便是像「湯」這麼普通的概念,都可以如此模糊、多變、無法確切定義。
衍生開來,它同樣是在刺激人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如何分析性地定義「遊戲是什麼」。
一個有教養人的標誌在於,他能在問題性質的許可範圍內追尋每一類事物的精確含義——亞里斯多德
這個簡單的「遊戲」其實五臟俱全——有一點敘事,有不同場景的探索,有一點需要動手的操作(利用上下鍵調整光標),即「基於一個設定好的目標對玩家表現進行量化」。不過這些遊戲學(ludology)領域的元素這般組合,真的能保證它符合電子遊戲的定義嗎?
製作者們進一步自問:對「湯」和「遊戲」這些概念進行完全理論層面的理解,真的是明智而富有收穫的做法嗎?向玩家解釋這個互動體驗的一切有意義嗎?難道一個優秀的「電子遊戲」不該是存在本身就解釋一切的嗎?居然要靠文字來說明內涵是不是證明設計師們很失敗?
所以玩家想吐槽的東西,基本上設計師們已經自我吐槽完了,且並不為此感到尷尬。他們在意的是,任何一個擁有電腦和網絡的人可以任意解讀這次體驗,「反正我們不知道電子遊戲指代什麼,你呢?」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結果」那欄看看焦點小組的反饋。你的思想可能會從起初的「湯是什麼還說不清嗎」轉變為「什麼,居然有人這麼想?」 也許我們都需要擁有更開明的思想,接受不同人類對同一事物千差萬別的定義,從湯開始。
題圖來自 weknowyour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