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新弟:帶著夢想的柴油機醫生。視頻剪輯:樊東林
「也許在別人看來,機器是死的,總是發出刺耳的噪音。但是我認為,它是活的,是有靈性的,那些所謂的『噪音』是最動聽的音樂。」
鹿新弟在檢查機器設備。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對待機器就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要摸透它的『脾氣』。」
堅守一線工作29年來,鹿新弟對他的「孩子」總是溫柔以待,靠著耐性、執著與勤奮,他逐漸摸透了「孩子」們的脾性。他像一位資深的醫生,診斷技術爐火純青,「孩子」們哪裡有個「頭疼腦熱」,他總能輕而易舉得察覺出來,並因此被親切地稱為「柴油機醫生」。
陰錯陽差,陷入「柴油機」的「音樂」陷阱
1984年,鹿新弟來到道依茨一汽(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技工學校學習鉗工。3年後,他以專業第一名的好成績順利畢業,並被分配到公司研發部,「我本身是學鉗工的,對柴油機和搞研發實在不懂,當時特別鬱悶。」
鹿新弟(右)與同事探討機器設備。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但是,因為成績太突出,公司不想錯失人才,要求他必須去研發部試驗室。
鹿新弟決定先去研發部試驗室試試,然而,僅僅一周後,鹿新弟的想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輩子就是這兒(研發部)了!」鹿新弟興奮又堅定地說。
誰曾想,導致他做出這一重大決定的東西不是別的,而是不怎麼討人喜歡的柴油機「噪音」。
「發動機的聲音真是太動聽了!它是活的!而且既能燒機油,又燒柴油。」就這樣,鹿新弟與柴油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能儘快摸透發動機的「脾氣」,鹿新弟絞盡腦汁地琢磨、研究發動機的方方面面,曾寫了十年的工作日記,「參加工作後的前十年,我每天回家都會寫工作日記,總結白天遇到的問題及學到的新知識。」而此後,鹿新弟也會每周在家裡的小黑板上記錄一周的工作總結。
工作初期,鹿新弟還非常幸運地被委派到大連油泵油嘴廠研發部,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系統化、理論化學習。可是當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崗位工作時,卻發現什麼都不會,憑著一種不服輸的「鑽」勁兒,他每天晚上等同事們都下班回家了,就回到車間不斷嘗試調試機器,認真琢磨了整整一年後,他對各種操作了如指掌。
在長達29年的工作中,憑藉對機器聲音的敏感與狂熱,鹿新弟可以做到僅通過聲音就可診斷出故障原因。「聽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來哪個零部件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而一旦聽到聲音跟平時不一樣了,就說明出問題了。」鹿新弟說。
為了使故障排查更加精準,他還獨家創造了「看、聽、摸、聞、問、測量」六步維修法,準確率高達99%,被當之無愧得稱為「柴油機醫生」。
目前,鹿新弟共完成技術創新成果501項,創造經濟效益10742萬元,其中87個項目榮獲國家、省、市技術創新優秀成果獎,擁有10項國家專利(其中2項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及「鹿新弟技能大師工作室」「鹿新弟勞模創新工作室」「鹿新弟專家培訓工作室」三個工作室,並曾連續5次獲得「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十佳創新方案獎」。
師徒情深,將師之所傳授之予徒
「鹿新弟不算聰明,但絕對是勤勤奮奮做實事的老實人。」道依茨一汽(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李盛開說。鹿新弟性格內向,剛入行時跟人交流不多,在帶他的師父退休後的一段時間,沒有別的師父帶他,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刻苦努力地工作、學習。
談起恩師宋成金,鹿新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1988年,公司技術權威宋成金讓鹿新弟給師父們和師兄弟們做燃油系統的培訓。鹿新弟雖然專業知識比較紮實,但是第一次給那麼多同事講課,他心中也是萬般忐忑,擔心自己講不好或因出錯誤而鬧笑話。
為此,他花了足足半個月時間,手寫了20頁教案,「1個小時的講課,幾乎耗盡了我所有的力氣。」等同事們聽完課都走了後,宋成金把他叫在一旁問:「這是你自己寫的麼?」
鹿新弟告訴宋成金,材料都是自己跑動跑西買的,圖是自己一筆一划畫的,教案也是自己一字一句手寫的。宋成金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表示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並決定收他為徒。
然而,宋成金技術雖然數一數二,但也是出了名的「難伺候」,動不動就發火。不過,能有師父帶,鹿新弟已是萬般高興,更不會去挑三揀四,心想:「師父罵徒弟,就像老子罵兒子一樣,都是為了自己好,罵就罵吧,只要能學到東西就行。」
「剛開始時的那段日子確實不好過,師父不僅當眾發火,還經常把工具扔在遠處的地上,那會臉一陣紅一陣白。」後來,鹿新弟才琢磨出來,師父之所以會那麼對他,是因為自己溜號了。
此後,鹿新弟也變「聰明」了,學會揣摩師父的心理,腦子轉得比師父還快,「師父一伸手,我就知道他需要什麼工具,我們的配合就跟手術室裡的主刀醫生與護士那樣完美無缺。」漸漸地,宋成金對他的工作無可挑剔,也沒機會罵他了。
「宋師父年紀和我父親差不多大,我們一起工作了15年,他是我的引路人,真的非常感謝他的知遇之恩。」回想起來師父宋成金,鹿新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20多年來,每到逢年過節,他都會去探望恩師宋成金。
1989年,鹿新弟開始帶徒弟,將自己的所知所學毫無保留得傳授給年輕人。「師父為人親和,沒有領導架子。但是當我工作做得不到位時,他也會批評我,每次我都心服口服。」在製造部調試線班長崔陽心中,鹿新弟是他的良師益友。
如今,通過「名師帶徒」、「一幫一」等活動,鹿新弟先後培訓員工3000多課時,為公司培養出100名高技能人才。
技術過硬,敢於向領導和外國人叫板
「工匠精神是對設計的獨具匠心,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技藝的盡善盡美。在工作中做到精細,耐得住長期寂寞,不浮躁、不放棄。」鹿新弟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
29年,鹿新弟堅守崗位如一日。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在同事們眼中,鹿新弟是一個追求完美、特別較真的人,只要他認為是對的,就會堅持到底。
2006年,公司生產的第一批產品--24臺發動機送到鹿新弟所在試驗線檢驗。不一會兒功夫,一個「噩耗」便從鹿新弟口中說出:「下排氣大,不合格,這批機器不能走。」
眼看第二天就要交付給客戶,如果耽誤了,公司將有很大損失。「憑什麼說這批機器有問題?」領導要求必須按時交貨。
「憑技術。」鹿新弟擲地有聲地說道。
領導還是不願意相信鹿新弟的說法,而他堅信質量比生產更重要,並堅持扣下這批機器。
雙方僵持許久,誰也不讓誰。後來,鹿新弟提出再檢驗一臺機器,結果發現出現同樣的問題,第三臺機器亦是如此。領導最終被鹿新弟的技術所說服。更換缸套後,這批產品才交到客戶手中。
除了跟領導叫板,鹿新弟也敢於向外國人叫板。
有一次,一個義大利在國內的獨資企業以機器冒白煙、排放不達標為由,要求退貨,公司便派鹿新弟趕往現場查看。見到意方老總,鹿新弟主動上前與其握手,結果老總手插褲兜,對他的友好毫無反應。
「我憑技術來解決問題,你不尊重我,那我就舉著,什麼時候回應我了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鹿新弟的手就一直舉著,兩人對視了20多秒,意方老總才肯伸手回應。
觀摩了他們的工作過程後,鹿新弟懷疑油品有問題,但對方不承認,一口咬定是機器的問題,鹿新弟也很堅持:把油換了做個試驗就知道我說的對不對了,如果不對再退貨也不遲。「
果然像鹿新弟所說的那樣,換油後問題就得到了解決,義大利老總連連稱讚鹿新弟技術高超,並主動與他握手告別。
雖然敢於向無理外國人客戶叫板,但是鹿新弟給客戶的服務卻是盡心盡力、實心實意的。
今年5月份,鹿新弟歷時19天,行程四千公裡,三次穿越西藏阿里地區無人區為用戶服務。期間,他經歷了汽車軲轆被塵土埋沒等待救援;也經歷了一天開車20個小時,克服高原反應,一邊吸氧一邊工作;更經歷了手機無信號、GPS導航失靈,三天處在失聯驚魂的狀態……但是,就算再苦、再累、再危險他也堅持完成了任務,並成為公司進入西藏阿里地區第一人。
此外,鹿新弟還依託自己的創新能力,歷經2年,率先在內燃機行業建立《道依茨柴油機標準化試驗方法和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他致力於將電動柴油機的故障模式變成一個標準,並試圖將其應用到發動機的設計階段。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