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利?武漢封城晚了嗎?吳尊友回應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今天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

他回溯了武漢當時的情況:在僅有40多個病例時,做出元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的決定,只用了幾個小時;從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到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有幾天;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多,而當時武漢報告的病例僅有500多例。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復盤1:

武漢從發現疫情到封城僅3周

論壇上,吳尊友以「新冠疫情形勢與防控策略」為主題,系統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在疫情最早的幾周,疫情是怎麼發現、怎麼發生的,中國做了哪些響應?他展示了多個關鍵時間節點:

2019年12月27日,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張繼先大夫最早發現了不明原因肺炎,這幾個病例很像她在2003年治療的非典病例,她很快就把這樣一個疫情向當地的疾控部門作了報告,當地部門也進行了覆核。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關於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緊急救治工作的通知》,主要是相關醫院要求主動搜索病例。

2019年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了工作組、專家組到武漢協助工作。當時,武漢市只報告了40幾例病例,專家組迅速決定,2020年1月1日,關閉華南海鮮市場。

1月3日,中國就把新冠肺炎疫情報告給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有關國家,當時還是叫不明原因肺炎。

1月7日,中國分離了新冠疫情的毒株,叫新型冠狀病毒。

1月9日,診斷試劑運往武漢,作為診斷使用。

1月12號,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分享了新冠病毒毒株的基因序列。

1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入到國家法定報告傳染病。

1月23日,武漢市封城。

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有哪些重要的發現?

吳尊友分析,從發現疫情到分離出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這麼短的時間,應該說創造了人類社會認識一種新的傳染病的最短的時間記錄;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用了幾天,這也是創造了人類歷史最短的時間記錄;另外,利用三周左右的時間,我們確定了主要的傳播方式,這種不明原因肺炎的主要傳播方式和平均潛伏期。

他認為,這四大發現,包括分離病毒、確定基因序列、確定平均潛伏期、確定主要傳播方式,「奠定了我們國家制定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基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對人類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復盤2:

關閉華南海鮮市場曾有嚴重分歧

有很多人質疑,在武漢前期應對疫情反應不夠快。吳尊友並不認同,當時反應速度如何,有數字為證:

從去年12月31日到到今年1月1日,華南海鮮市場關閉,這樣一個決策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當時武漢市只有四十幾個病例,且只有27個病人報告曾經去過華南海鮮市場。「專家組在作決定的時候,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僅僅40個病人,還不清楚主要的傳播方式,值得不值得關閉華南海鮮市場?」他回憶,當時國家派的專家組和湖北當地的專家意見存在嚴重的分歧。就湖北來說,當地的專家也是全國乃至世界有名的呼吸疾病的專家,他們認為,40幾個病人關閉華南海鮮市場,小題大作,不值得。「專家的分析會一直延續到凌晨4點鐘。」吳尊友說,「最後國家專家組認為,我們應該以底線思維的方式,即使關閉錯了,還有機會重開,如果現在不關閉,錯失了機會,那就沒有抓住機會,那武漢的疫情就不是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這樣一個局面。」

1月23日,武漢封城,也是另外一個重大決策。他提到,1月22日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武漢報告的病例只有500多人,「因為500多人的病例,要使一千多萬人的一個大城市全部封城,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決定。」在2月,參加世界衛生組織考察團時,他分享了一個觀點——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吳尊友總結,這兩個決定就能看出,即使在信息還不全面的情況下,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方面當機立斷,作出了科學的、英明的、果斷的決策,「這樣兩個決策,既決定了武漢疫情的規模,也決定了全國疫情的規模,也延緩了病毒在全球的蔓延。」

值得一提的還有,1月12號,中國向世界分享基因序列。分享基因序列有什麼含義?吳尊友解釋,知道這個,就可以序列生產診斷試劑,研製預防疫苗,這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第一個免費的公共產品。

復盤3:

中國四大關鍵措施應對7波疫情

在武漢為源頭的疫情得到控制以後,中國又相繼發生了幾波疫情。他說,概括起來,包括武漢,總共有7波疫情。

第二波,4月、5月,東北出現了有輸入病例引發的當地的傳播,主要是來自境外人員感染以後,在國內由於病人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當地的傳播。

第三波,6月發生在北京,新發地出現聚集性疫情。

第四波,7月、8月疫情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

第五波,也是相同的時間,比烏魯木齊要晚一點,結束得又早一點,發生在大連。

第六波,國慶節前後,發生在青島,很小規模的,只有十幾例。

第七波,也就是在新疆喀什地區發生的聚集性疫情。

回顧中國出現疫情這一系列的策略,他認為,概括起來有幾點:

第一,「四早」,所謂的「四早」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是對應對傳染病,特別是急性傳染病非常重要的策略措施。

第二,中國在處理疫情的時候,狠抓病人為中心,以報告的病例為源頭,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只有把這個傳播鏈弄清楚了,才可以斬斷傳播鏈。中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所以能夠及時地把疫情控制住。

第三,核酸檢測。一開始,中國核酸檢測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武漢疫情的早期,不能夠勝任臨床診斷的需求,隨後改進技術,核酸檢測能力大幅度地提高,當北京發生第二次疫情的時候,檢測能力已大幅度上升,北京很快就確定了疫情的規模,且能夠及時發現早期感染的病人。

第四,及時隔離治療病人,而且免費治療病人,這樣就能夠把傳染的源頭控制在醫院,減少社區的擴散。

他說,「這四項措施,是中國取得控制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措施。」

點讚:

北京應對疫情又快又準

吳尊友還系統梳理了北京應對疫情的響應過程:

6月11日,經歷了56天沒有本地報告病例的情況下,北京突然出現了一個確診病例。對此,北京非常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病例在過去14天,總共去過23個場所,北京立即對23個場所進行環境採樣,發現其中一個環境,也就是新發地,出現了核酸陽性。北京疾控中心迅速把注意點轉到新發地,對新發地環境再次採樣,對新發地的工作人員進行採樣,又發現了更多的核酸陽性。在6月12日中午,北京關閉新發地地下交易大廳,所有的工作人員,包括購買物品的客人都立即實行了隔離觀察。「這樣快速的措施,一下就把主要的傳播方式給切斷了。」

隨後,北京市又進行了高、中、低風險等級的劃分,對密切接觸者,對到過高風險地區的人員限制離京。他還以自己為例,「我住在西城區,與豐臺區只有一個護城河之隔,雖然豐臺區的花鄉屬於高風險區,像我們在西城的生活基本上都沒有受到影響,這就體現出北京市施行的是精準防控、科學施策。」

此後,北京很快又進行了核酸篩查,以新發地為中心,向外周輻射,當檢測人群發現沒有核酸陽性時就停止了核酸檢測,北京的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他說,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使得中國積累了一套發現疫情、及時控制疫情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在隨後的幾起疫情當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包括在大連、新疆、青島等幾起疫情當中,都很好地成功地運用了這些經驗,也使得這幾起疫情在較短的時間就得到了控制。

展望:

希望疫苗助全球控制疫情

他說,當前,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3月下旬每日報告5萬人,進入11月以後,全球每日報告數已增加到60萬。

「全球的形勢非常嚴峻,尤其是進入冬季以後,像歐洲的多數國家出現了疫情的反彈。」他擔憂地指出,進入嚴冬以後,疫情會變得更加複雜,「雖然中國成功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實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只有同世界各國一起聯起手來,把全球的疫情控制好,我們才能夠擁有一個比較安全的社會環境。」

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如何把各個國家的疫情控制住。他建議,從防控策略來看,公共衛生措施,像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常通風,這些措施非常有效,但必須在全國上下統一行動的情況下,才能夠取得有效的效果。在歐洲、在世界的其他很多國家,要採取像中國這樣步調一致的行動,還有很多政策、文化等障礙。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全球有一個更加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協調,同時,還需要依靠生物技術。」他談到,我們也希望新冠疫苗能為全球儘快控制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能夠讓全球人民共享生物技術的成果,也讓全球儘快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工作次序。

本屆北京論壇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崔鍾賢學術院聯合主辦,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疫情下全球化的新挑戰與新機遇」為主題,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赴約,聚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力?武漢封城晚了嗎?吳尊友回應
    北京日報客戶端12月5日消息,今天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 中國早期抗疫不力嗎?吳尊友復盤國內7波疫情始末,有4個關鍵舉措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 今天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 吳尊友揭秘背後故事
    12月5日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 吳尊友回應
    5日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吳尊友回應
    吳尊友回應進入12月份以來,我國已有新疆吐魯番市、內蒙古滿洲裡市、黑龍江省東寧市、綏芬河市、四川省成都市、山東省膠州市6地,先後出現本土確診和無症狀感染者。隨著寒冬的到來,本土疫情是否出現了小幅反彈?接下來面對疫情防控,需要注意什麼?
  • 吳尊友復盤新冠疫情防控早期工作 揭秘關鍵時點和事件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題:吳尊友復盤新冠疫情防控早期工作揭秘關鍵時點和事件  中新社記者夏賓
  • 吳尊友解答:疫情在秋冬會捲土重來嗎?新冠疫苗有效期多長?
    吳尊友解答:疫情在秋冬會捲土重來嗎?新冠疫苗有效期多長?關於國內外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的境外輸入風險是否會加大?北京新發地疫情溯源進展如何?新冠肺炎愈後復陽患者是否有傳染性?秋冬季節疫情會捲土重來嗎?新冠疫苗對控制疫情是否真的有用?《新聞1+1》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詳解新冠肺炎疫情風險。
  • 武漢「蹦迪」現場刷屏,卻被批「擺拍」?吳尊友的新判斷來了
    武漢為何能「燥起來」? 回應來了! 據中國日報消息,外媒刷屏的武漢一幕是「8月15日武漢瑪雅海灘水公園夜場電音節」的場景。兩個月前,湖北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市民在室外等空曠場所可以不戴口罩。 武漢瑪雅海灘水公園園方稱,現場的防疫措施其實非常嚴格:限流、檢測、消毒、及時調理水質......
  • 「十一」假期可以放心出遊嗎?吳尊友最新回應
    但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還在國外肆意蔓延,境外輸入病例還時有出現,國內整體疫情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不少人還是有疑問,面對即將來臨的國慶假期,「十一」可放心出遊嗎?對此,央視《新聞1+1》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應:臨近「十一」,很多網友關心假期出遊是否安全?需要警惕什麼?對此,吳尊友表示,從新冠肺炎防控角度來看,國慶節到各地去旅遊應該沒有什麼特別限制和需要警惕的。
  • 吳尊友:當初關閉華南海鮮市場,專家組爭論很激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25日會議上表示:「 在疫情流行的時候,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作用非常有限, 在沒有疫情的時候,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就會引爆新的疫情。」1月23號武漢封城,24號-27號湖北15個城市相繼封城。這個時間是中國政府的《抗疫白皮書》上的。我想強調幾點。第一,從疫情發生到分離病原體一周的時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認識一種新的傳染病的最短的時間記錄。當病原體分離出來以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認為中國的速度不可思議,沒有國家可以做到。我們回顧一下愛滋病流行的時候,1981年發現愛滋病,病毒的分離是三年後的1983年。
  • 白巖松對話吳尊友
    行業復甦、消費提升,而更讓人高興的,是這個假期至今,沒有出現與疫情相關的緊急情況,也沒有出現本土確診病例。十一長假,疫情防控我們能打幾分?假期後的常態化防控該如何繼續?在10月9日的節目中,《新聞1+1》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應公眾關切。
  • 今年春節會不會由於疫情像去年一樣,封村、封路、封城!
    今年冬天疫情形勢如何?春節假期會不會採取嚴格防疫措施?會不會跟去年一樣,封路,封村,封城?官方已經回應了。今天(11月25日)下午3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進入冬季以後,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全球面臨著大考,中國也面臨著大考。但是中國在過去11個月總結了一整套防控措施,能及時發現疫情,並能夠在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以內」。
  • 雙節假期防疫「大考」過關了嗎?吳尊友回應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接下來該做些什麼?《新聞1+1》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解讀。要把防疫經驗轉換為防疫措施吳尊友表示,從年初到現在,9個多月的防控中,「我們不斷吸取了防控經驗,並把這些經驗轉化成新的防控措施」,從而及時發現疫情,及時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 2021年春節還會封城嗎?疫情還會二次爆發嗎?疫情專家這樣說!
    特別是元旦春節假期將至,屆時人員流動會增加,民眾最關心的話題就是:2021年春節還會封城嗎?疫情還會二次爆發嗎?為大家整理疫情專家有關2021春節疫情如下:一、2021年春節還會封城嗎?全國大範圍封城概率比較低,但如果有地方出現確診病例,就會封閉當地社區。
  • 2021元旦春節個人如何防控疫情?吳尊友回應
    2021年元旦春節個人如何防控疫情?  吳尊友回應:  建議個人減少流動,規劃好行程,減少不必要的出行,錯峰返鄉返崗。慢性病老年人、孕產婦不建議出行。  12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 如何看待12月份以來6地出現疫情?曾經的疫情地冬季再發概率大?春節...
    隨著寒冬的到來,本土疫情是否出現了小幅反彈?發生疫情地為何會再次發生疫情?元旦、春節將至,要做好哪些疫情防控準備?個人防護又需要注意什麼?12月14日晚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進行了最新解答。
  • 吳尊友:回顧年初武漢早期疫情,華南海鮮市場裡病人也主要集中在...
    11月1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專訪中國疾控中心吳尊友 疫情防控冷鏈不可掉鏈》一文,文章顯示,吳尊友在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採訪時指出,冷鏈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首先是北京新發地疫情。通過分析新發地新冠疫情發現,病例主要集中在水產品經營區域,而且這一區域環境受到新冠病毒汙染最嚴重。這些發現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海產品有關。同時也發現,在活魚等常溫水產品區域,疫情並不嚴重。吳尊友表示,再回顧年初武漢早期疫情,在華南海鮮市場,病人也主要集中在冷凍海產品區域。這些線索都指向冷鏈運輸進口的海產品,可能就是疫情源頭。
  • 吳尊友:國慶長假證明,在國內旅行是安全的
    10月8日,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籤署協議,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這是中國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履行自身承諾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一個重要舉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請他為公眾解答相關疑問。
  • 這些地方再發生疫情概率更大!元旦春節將至,吳尊友重要提醒
    14日晚,央視《新聞1+1》關注了12月以來的疫情情況。據央視新聞如何看待12月份以來6地出現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進入冬季以後,呼吸道傳染病屬於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呼吸道傳染病出現小幅度的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特徵。
  • 但是能放心出遊嗎?吳尊友回應……
    但是又擔心今年國內遊人數會很多擔心各種安全問題不妨看看專家吳尊友的回應……↓↓↓9月8日,央視《新聞1+1》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應人們關切的問題。對此,吳尊友表示,從新冠肺炎防控角度來看,國慶節到各地去旅遊應該沒有什麼特別限制和需要警惕的。在中國的環境當中現在是沒有新冠病毒的,所以旅行方面沒有什麼特別的疫情風險提示。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國慶節人多,旅行安全還是要給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