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是日前記者航拍的海口灣,目前海口灣一期改造完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2日消息(記者 孫春麗 黨朝峰 實習生 邢露文/文 汪承賢/圖)去年完工的海口灣暢通工程項目一期,使世紀公園及沿海一帶,成為海口本地人和外來遊客必去的休閒遊玩網紅打卡點。每天晚上,地處城市濱水區核心區域的海口灣人氣十足、熱鬧非凡,來健身休閒的人絡繹不絕。一邊跑步,一邊欣賞美麗海景,讓人的心情格外愉悅。
記者從海口灣暢通工程項目代建單位海口旅遊文化投資控股集團(簡稱「海旅集團」)了解到,二期工程計劃於今年年底全面貫通,目前海甸溪兩岸項目工地,處處可見忙碌的施工景象。同時,三期已於7月底在麗景路沿海邊開工。
海旅集團工程部副經理符致鋒表示,海口灣暢通工程正加速推進,岸線全長約19.6公裡,建成後將成為還景於民、還岸於民、還海於民的惠民工程。屆時,海口市民及遊客可從海口灣暢通無阻騎行至新埠島、海甸島,欣賞沿岸景觀。
圖是日前記者航拍的海口灣,目前海口灣一期改造完成
A.三期建設情況
1、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已啟動建設 將打通萬綠園民俗風情街部分堵點
「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一個是圍島的封閉工作,另一個是對原來停放的車輛、園區內破舊的一些道路,包括後期要改造的一些破舊設施進行清理及配合代建單位做改造、拆除工作。」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施工單位中建八局項目部經理馬峰告訴記者。
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西起麗晶路,東至龍珠橋,總長度約為7.5公裡,規劃面積451317平方米。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海口灣段A區,酒吧街、漁人碼頭B區,龍珠灣——萬綠園C區。
圖是日前記者航拍的海口灣,目前海口灣一期改造完成
工程一邊開工,堵點一邊疏通;堵點疏通一處,工程推進一步。 在海口灣暢通工程建設中,打通「堵點」幾乎一直伴隨著項目,暢通點、連成線、拓成面,才能有效實現還海於民、還岸於民,讓群眾共享優質濱水空間。
據海口市龍華區住建局副主任科員鄭友超介紹,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三道貫通施工目前的堵點主要為萬綠園內的民俗風情街、世貿北路某一段的歸屬問題。
鄭友超告訴記者,施工方已經於8月9日與承租方開會交談,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商戶不撤出,將啟用依法拆除程序。
2、三期將建800米活力沙灘還岸於民 打造沉浸其中的景觀意象
「雖然原來也有駁岸的形式,但因為景觀比較單一,現在的駁岸形式缺少變化和親水性,所以我們主要還是進行一個重新規劃,打造使人沉浸其中的景觀意象」參與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設計的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景觀設計師陸大鵬說,未來三期將增設多種功能活動空間。
海口灣段綠帶較寬,因此設置了大量的藝術展示空間、藝術構架、藝術景牆等構築物小品,是主要的文娛活動區域。此外,海口灣段除了設有可以承載舉辦活動功能的市民舞臺、多功能草坪;還將建造集中的兒童活動區域。
8月11日上午,記者航拍的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長堤路段
而在酒吧街、漁人碼頭的規劃中,主要是對酒吧街段與酒吧街進行一個連通,為高標準驛站預留位置。由於漁人碼頭面向海口灣處腹地較窄,因此主要以通透的臺階方式讓市民遊客參與濱水活動。
在臺階上,還設置有遮陽亭,休閒座椅;背後以綠帶作為背景。目前有大部分區域是待開發地塊。其中一部分待開發地塊,將作為臨時綠地考慮,以植物覆蓋大部分,少部分預留草坪的方式,增加綠量。
與一期、二期不同的是,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在酒吧街、漁人碼頭段建造了一個大型的人工沙灘——活力沙灘,全長約為800米。
「三期最大亮點就在於人造沙灘的建設,沙灘建好後市民朋友不用特地跑到假日海灘,可以直接就近在這邊娛樂。」主導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設計的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王嫻說。
3、打造生態綠地景觀空間 規劃6處停車場解決停車難
景觀設計師陸大鵬介紹,在龍珠灣萬綠園段,主要規劃為三道的貫通。由於此段較狹窄,因此部分路段將合併兩道或三道,兩道合併一般為騎行道跑步道合併。此外,三期工程建設中將在跑步道的適當位置增設一些休閒娛樂的設施。
「在萬綠園段我們會設計生態性的,現狀的景觀空間比較單調。」 陸大鵬說,現狀廣場面層將進行重新設計,更具整體性,接下來是一個生態性的綠地,穿過一個現狀泵站,通過植物造景,使得在綠帶中的人、市政道路上的人有不同的景觀體驗。
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計劃對觀海路(杜鵑路紅棉東路)進行2.56公裡的改造,屆時將在杜鵑路——民生東路規劃一條7米寬車行道,這將有助於市民遊客觀光打卡海口灣美景。此外,本次工程規劃有6處停車場,可以幫助解決此前部分市民遊客反映的停車難問題。
靠近觀海路是狹長的綠帶,作為三道的綠化屏障。在適當的地方設置有景觀廊架,有設計感的構築物,可用於市民遊客休息。
B.二期建設情況
1、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有序推進 預計年底可貫通
正在建設的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起點世紀大橋,終點新埠橋南岸,總長度約為7.2公裡。據悉,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將採取分段交付的手段。目前世紀大橋示範段西溪裡片區已經完成並移交,和平橋以東至商業街階段計劃於8月15日移交。
海口市美蘭區住建局工作人員吳鍾鮮介紹,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建設過程原有8個堵點,目前只剩兩個未打通。原先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鹽務局處堵點已於7月份打通,將計劃在8月20日移交。而曾存在土地置換問題的加油站處堵點也於8月份打通,可以施工了。
據了解,由於項目工期緊,施工任務重,作為屬地政府,海口市美蘭區成立專門的徵拆工作組,堅持以服務項目建設為中心,早早地重啟徵拆工作,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問題,加快項目紅線內的徵收拆遷工作。
記者現場走訪發現,部分工人目前正在進行上部結構梁板混凝土施工工作。「整個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計劃於年底全線貫通。」景觀設計師劉運介紹,北岸一共有5公裡,8月預計交付2.3公裡。
「目前大的工程基本集中在南岸。」劉運說,整個南岸施工現場約有65名工人,全長約2.2公裡,現已完成335米。
8月11日上午,記者航拍的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杜鵑路路附近
2、高標準驛站「雲洞圖書館」明年建成 將成海口灣新地標
隨著一期完工、二期加速建設,越來越多的岸線堵點被打通,整個岸線加快互聯互通,統籌實施淨化、綠化、彩化、美化、亮化工程,三道貫通成市民休閒長廊。
「為高標準打造精品驛站,海口發出設計徵集令,邀請國內外建築大師和新銳設計師參與設計,建立建築設計方案比稿制度,優中選優,通過規劃設計引領,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驛站建設。」符致鋒介紹,3號高標準驛站「雲洞圖書館」,地處海口灣畔的世紀公園,是海口沿海公共空間啟動計劃的重要節點。
日前,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築事務所發布了海口"雲洞圖書館"設計。一體成型的白色建築像是多維的時空隧道,連接了城市與海岸、現實與想像。這是一個複合圖書館和濱海步道驛站功能的公共空間,人們可在其中休憩、閱讀、放空、看海,周邊還可以舉行中型的戶外演出和音樂會。目前建築已經進入施工階段,預計2021年建成。
8月11日上午,記者航拍的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長堤路段,工人正忙著施工
建築由白色混凝土一體澆築成形,內外合一,形成多個半室外空間和平臺。捲曲的混凝土牆體,既是有機形態的建築結構,也是連接不同空間的紐帶,牆,地,天花融成一體。大大小小的孔洞是有機的呼吸口,也將自然光線引入空間的深處。
「雲洞圖書館」內部由兩部分組成,多樣的空間功能充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中閱讀空間690平方米,可存放萬本圖書,包含咖啡廳、閱讀區和屋頂露臺;作為公共休息區的驛站約300平方米,包含自然採光通風的公共衛生間和淋浴間、飲水區、自行車停靠區。
「雲洞圖書館」落成後將有助於海口灣人文景觀建設的新發展。屆時不僅為海口市增加一處新地標,也為市民遊客的休閒生活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
8月11日上午,記者航拍的海口灣暢通工程二期長堤路段
C.一期車輛騎到慢行道 三期如何避免?
三期秉持 「三道貫通」設計 強化標誌引導理清「三道理念」
與海口灣暢通工程一期、二期一樣,海口灣暢通工程三期同樣秉持 「三道貫通」的設計理念,以人的角度為出發點,在客觀的空間分析基礎上,創造使人觸景生情的城市景觀意象整個過程可以概括為——感知、了解、互動。
海口灣暢通工程一期雖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已經明確劃分了慢行道、跑步道與騎行道,但由於很多市民遊客不知道、不了解「三道理念」,因此騎行道的車騎上了跑步道或者慢行道的情況時有發生。
海口灣暢通工程一期進展順利,實現了慢行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貫通,市民周先生家住世紀大橋一帶,每天早晚都習慣在沿線散散步,鍛鍊身體。「走著走著,突然有輛自行車朝我騎過來挺嚇人的,不僅影響其他人的遊玩,也有安全的擔憂。」他發現漫步道總是存在有騎行的現象,有時很開心地溜達,特別是帶著孩子想放開玩,但突然有個自行車或者電動車衝過來讓人不放心。
景觀設計師陸大鵬介紹,雖然在總體設計尚未提出大的改進方案,但是他們將在三道建設中設置標誌引導,主要通過展示臺引導的方式幫助市民遊客更好、更明確地釐理清「三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