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疫」中,人們不論身份、不分年齡,都在盡己所能,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成為戰「疫」防線中緊密相扣的一環。
央廣閱讀之聲、文藝之聲同步推出
他們是逆行而上的醫生、護士,是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是默默奉獻的志願者??????節目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既呈現故事人物的真實原聲,又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音員主持人和演播藝術家的溫暖講述,同時還融入了《堅信愛會贏》《武漢伢》《等風雨經過》等十首最新創作的抗疫歌曲,以文藝的方式,為您帶來全民戰「疫」的聲音故事。
張定宇,武漢金銀潭傳染病專科醫院的院長。在這場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的戰役中,他一直堅守一線。而他自己,也在同「漸凍症」進行著頑強鬥爭。
李立斌,浙大二院外科重症醫學科主任。他臨危受命,馳援武漢,面對一個個逝去的生命,他的心被數次撕扯。在一次電視直播中,他幾度哽咽、流淚,直至泣不成聲。
蔡毅,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他用一條2000多字的微博,記錄了武漢市中心醫院門口小賣部一位叫林君(音譯)的小老闆的離去。蔡毅在微博中寫道:「從逆境裡,看到希望;從悲傷裡,找到勇氣;從疫情裡,找到情,找到愛,找到為人的意義。」
汪勇,武漢人,一名80後快遞小哥。疫情發生後,他憑一己之力逆行組局,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交通、餐飲等生活幫扶,被譽為「最美快遞員」、「生命擺渡人」。
田亞珍,90後,武漢Wakanda咖啡館老闆。疫情發生後,她和她的6位小夥伴留守在咖啡館,每天為附近醫院的醫護人員免費送咖啡。
老萬,70後,武漢人。他是新冠肺炎患者,作為第一批入住火神山醫院的重症患者,他第一時間發布的病房視頻,讓他一夜之間成為了患者中的網紅。老萬說:「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告訴大家,什麼都可以輸,信心不能輸。」
高佑思,北京大學以色列籍留學生。這位90後以色列小夥子,通過個人努力,在特拉維夫奮戰384小時,為湖北黃岡成功籌集到229箱醫用物資。
孫婉清,一名14歲的中學生。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她的處境與同齡人有些不同,因為父母都是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她不得不獨自「留守」。在除夕前她給爸爸寫了一封拜年帖,帖中那句「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被廣為流傳。
面對疫情,我們不會退縮,逆行而上!
面對疫情,我們同心協力,共克時艱!正是這些凡人善舉的微光匯聚,給人們帶來溫暖,帶來希望。他們猶如夜空中閃亮的星,照亮前行的路。
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特別邀請了趙嶺、黎春、周健、馮洋、彭堯、駱駝、林強、大寶、熊小小、李哎、曾紫月等十一位演播人傾情講述。其中,作為武漢人的林強,用自己的方式,為家鄉的同胞加油。他說,這次過年沒回家,響應號召留在了北京,心裡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家鄉的親朋好友,每日都會與家人溝通共勉。在節目中他播講的是患者老萬的故事,演播結束後,他最想說的就是,「悲歡離合真的就近在眼前,要更珍惜平淡的生活,更好地學會去愛。」
幕後暖心故事
武漢小學生們雲錄製《夜空中最亮的星》
這些演唱者都是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志願者播音員華雨辰的學生,他們是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合唱團的成員。當孩子們得知老師想錄製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獻給抗疫一線的人員後,紛紛報名,還有一些已經畢業的老團員也發來信息,要求參與錄製。
志願者華雨辰就用雲錄音的方式,收集了三十幾份錄音,打算把每個人的聲音收集齊了,壓混在一起製作成歌曲。她希望這首歌可以給學生們做一輩子的紀念,也希望他們更懂得感恩,感恩這麼多幫助他們的人。
可是華雨辰這段時間的志願者工作太忙了,根本顧不上。於是節目組通過中國之聲記者周益帆聯繫上了華雨辰,表示想要幫助她完成歌曲的後期製作。錄音師秦梓元得知此事後,立即表示他一定要幫師生們完成這個心願。如今,這首特別的歌曲製作完成,也算是《我的戰「疫」》節目組向在前線奔忙的「華雨辰」們、向愛唱歌的武漢的孩子們表達的一點心意吧。
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
3月9日起在央廣閱讀之聲、文藝之聲同步播出。
閱讀之聲(AM747)《紀實春秋》首播:7:00-8:00;重播:14:00-15:00、21:00-22:00;
文藝之聲(FM106.6)《文藝大家談》12:00;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 雲聽APP 搜索《我的戰「疫」》點擊收聽。
3月9日起,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也將在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廣播站,面向患者和醫護工作人員廣播。
第一集 《當生命進入倒計時》演播:馮洋
第二集 《我只是一個組局的人》演播:彭堯
第三集 《從疫情裡找到愛》演播:趙嶺
第四集 《抗疫大戰裡的一顆小小螺絲釘》演播:大寶
第五集 《給父親的家書》 演播:曾紫月
第六集 《和時間賽跑的ICU戰士》演播:周健、黎春
第七集 《從特拉維夫到黃岡的384小時》演播:駱駝
第八集 《什麼都可以輸,信心不能輸》演播:林強
第九集 《夜空中閃亮的星》演播:李哎
第十集 《最暖雲咖啡》演播:熊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