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起源
歐洲人群很可能含有三股或者更多的在不同時期湧入歐洲的遺傳成分。第一個現代人在43,000年前就出現在歐洲。這些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歐洲人,很可能對今天的歐洲人沒有任何遺傳貢獻,因為證據顯示歐洲人的遺傳組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約2.65至1.9~2萬年)之前有過翻覆,而這很可能和氣候振蕩有關。
11,000年前左右,末次盛冰期過去以後,一種全新的基於畜牧和農業的新生活方式——也被稱為新石器時代生活方式,出現在了新月沃地的多個區域。古DNA分析顯示:這些地區的農民從安納託利亞(Anatolia)中部地區擴張到了歐洲,但是新月沃地其他區域對早期歐洲農民遺傳物質貢獻有限。這些農民人群大致在七千年前到達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並在大約六千年前到達大不列顛和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
新石器時代人遺存的基因組數據分析表明,農業文明自新月沃地向歐洲傳播,由農民人群的大規模遷徙所驅動的,並對本地的採集狩獵人群進行同化吸收,這證明了新石器時代生活方式的傳播是通過人群的遷徙實現的,而不僅僅是思想或者文化的傳播。根據從基因組數據估計出有效群體的大小推測,新石器時代的生活方式幫助增加了區域人群的規模。但考古學的數據顯示,這些農民的健康狀況有時很不好,因為(他們的遺骨)有著大量營養不良和骨潰瘍的痕跡。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早期,另外一波進入歐洲的遷徙為歐洲引入了第三股遺傳成分。4,500年前,來自顏那亞文明(Yamnaya Culture)東歐大草原的牧人參與了進入中歐的遷徙。這些牧人自己又是俄羅斯和高加索地區多個狩獵採集人群的後代。這次遷徙很可能與徵服以及技術創新有關,比如騎馬;遷徙可能把印歐語傳播到了歐洲,雖然有一些語言學研究者認為新石器時代的歐洲農民已經說印歐語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無疑是一個動蕩的時期,其間,來自大草原的牧人將其遺傳物質擴散到整個西歐和北歐。
當代歐洲人群的三股遺傳成分反映了:
(1)末次盛冰期結束後,採集狩獵人群在歐洲的擴散繁衍;
(2)安納託利亞農民向歐洲遷移;
(3)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來自東方的人群遷移。
這些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當代歐洲的遺傳多樣性。例如,新石器時代的遺傳成分似乎在南歐人群,如撒丁島人中最多。當代歐洲人中的遺傳變異和地理有著強烈的相關性,並且越向北,多態性越低。儘管歐洲主要的遺傳成分由幾波獨立的遷徙引入,但是後續受地理限制的基因流動塑造了現在的歐洲人遺傳變異。因此,在史前歐洲,相較於地理因素,文化和生活方式是決定基因組異同更為重要的因素。
6、亞洲人的起源
目前研究的大多證據顯示,亞洲至少有著兩波早期的遷徙事件。第一波包含澳大利亞和巴布亞人的祖先,另外一波包含東亞人的其他祖先,這兩波遷移之間存在基因交流。還有一些證據暗示亞洲只有一次遷移事件。然而,亞洲人祖先最早具體是如何遷移擴散開來的,基本上還是未知。
目前只有兩個早期東亞人的基因組被測序。一個基因組來自於西伯利亞中南部馬爾他-布裡特(Mal’ta-Buret』)文化、生活在24,000年前的一個個體(MA1)。這一個體與西歐人以及美洲原住民有著很強的遺傳親緣性,但與東亞以及西伯利亞人親緣關係較弱,這意味著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傳信號的地理分布和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另外一個基因組來自西伯利亞烏斯季伊希姆(Ust』-Ishim)地區一個45,000年前的個體。當把丹尼索瓦人遺傳滲入考慮在內時,這一個體顯示出與西歐、東亞及澳大利亞原住民人群相同的遺傳親緣性。連同一個來自於歐陸俄羅斯36,000-38,000年前的個體(Kostenki 14, K14)基因組證據,分析表明,K14 與當代西歐人親緣關係很近,但與東亞人並不近,據此推測,西歐和東亞人的分化發生在36,000-45,000年前左右。
一份包含青銅時代歐亞大陸101個古人的低深度測序基因組研究顯示,後來有兩次從西亞和歐洲向中亞的人群擴張導致了亞洲人群的遺傳混合,或者局部替代了和MA1相關的採集狩獵者。第一次擴張是顏那亞牧人在大約5,000年前進入亞洲,這與顏那亞人群擴張進入歐洲發生在同一時代。隨後,在2,500-3,500年前,中亞的顏那亞人(形成了阿凡納羨沃文化,Afanasievo Culture)被來自於辛塔什塔文化(Sintashta Culture)的人群所替代了;這些辛塔什塔人由烏拉爾和歐洲遷入,並且和東亞人發生了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