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有一天,鹿sama對我說,她心情很不好,想要去西湖邊上散散心。於是我訂了高鐵票,帶上她,周末去了西湖邊。
坐在高鐵上,她一路興奮地對我說:「我曾經有一年在西湖邊上,看到大片大片的荷花盛開在湖面上,寬闊的湖面,寬闊的荷葉,那一瞬間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接天蓮葉無窮碧』,大枝大葉大花朵,映著夕陽的樣子,絕美,看得人心情都開闊起來。」
我說:「所以咱們這次去,也找到那片荷葉和那片荷花吧!」
她說:「好!然後我要把荷花拍下來,發到朋友圈,文案就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哈哈,是不是很俗套。」然後我倆就興高採烈地一路向前了。
但是尋找荷花的旅途並不順利,又是堵車,又是迷路,又是下雨。等我們到達目的地,天已經完全黑了。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哪裡有大片的荷花。而且天色已晚,就算找到,也拍不出什麼來了。
回去的路上,她在默默地流眼淚。我問她:「為什麼找到那片荷花,或者說拍到那片荷花,對你來說那麼重要呢?」
她說:「我們花錢買票,坐了這麼久的車,走了這麼遠的路,不就是為了拍它嗎?現在拍不到了,我也發不了朋友圈了,這一趟白來了。」
我說:「怎麼會白來呢?我們欣賞了沿途街景,一路看到了數不清的似錦繁花,吃了好多當地特色小吃,漫步了西湖,走了那麼多路鍛鍊了身體,我今天微信步數排名都提前了。你抬頭四周看一下,好好感受一下,我們可是在杭州啊!杭州美景蓋世無雙~西湖岸奇花異草四季的清香~」
她說:「可這些都不是此行的目的啊,我本來就是為了來散心,希望開闊的荷塘風景能讓我心情好起來。現在完了,我的心情再也好不起來了,我永遠也不會好了。」
我說:「你看,你把『心情好起來』這件事的希望,建立在了『拍到荷花的照片』上。但這其實是你主觀臆測出來的聯繫,客觀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必然聯繫。
你只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你覺得生活沒有能夠如你所願,你覺得此刻的人生正在經歷低潮。所以,你只是想,通過拍到心目中的那片象徵著『美好』和『開闊』的荷葉美景,再發到朋友圈這樣一個行為,來增加自己的確定感,降低焦慮感,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過得很愉快,我已經好起來了,我不再萎靡了,我拍到了這麼美的荷花,我滌蕩了靈魂,我找到了inner peace……
可其實你心情不好,本來也不是因為荷花不開啊~
你還記不記得你對我說過,你閨蜜和前任在一起的時候,會非常在意生日、情人節這樣的事情,會提前好久就開始早早地準備起來,鄭重其事、精益求精,然後對每一個環節的執行都非常在意,稍有不順利,或一點點細節沒有按照預期的計劃進行,就會十分崩潰,覺得這個紀念日沒有過好,說明日子過得不好,然後就會糾結、失落,會生氣、憤怒,會黯然神傷,獨自垂淚……
你那會兒不是也想得很明白,說她那哪兒是情人節沒過好的事兒,那就是人不對啊。」
她說:「是的。可你不是說過,生活裡有點兒儀式感也很好嗎。」
我說:「有儀式感是好,但是對儀式感太過有執念,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問你,如果你精心準備了我們的情人節晚餐,可是我卻突然接到電話要加班——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你可曾因此崩潰大哭過嗎?」
她說:「我沒有,也不會。因為等你回來再過,也是一樣的。今天不回來,明天補過,也很好。」
我說:「為什麼呢?日子都不對了,儀式感不就被破壞了嗎?紀念日不就不完美了嗎?」
她說:「因為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我說:「還是的了。因為你知道,我人就在那兒,家就在那兒,晚餐每天都要吃,今天不行就明天,反正跑不了。你對這段關係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就不會把『確定感』和『希望』太過寄托在『今晚』的『儀式』上。
你還記得我倆結婚的時候嗎?你的婚紗都是到婚禮當天才定的。你志高氣揚地走進一間婚紗店裡,直接指著進門第一件婚紗說『就它了!』我問你『都不挑一挑嗎?』你說,『我都找到你了,還在乎穿什麼婚紗嗎?』」
她說:「本來就是啊,老娘有你,試問穿什麼不美?」
我說:「當然了,這也是因為你身材標準、穿什麼都好看的緣故。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你對自己的感情狀態很滿意,所以看待什麼都順眼,經歷什麼樣的過程都是快樂的回憶。
感情上如此,工作、生活、人際交往等等其他的事情上也是如此。追本溯源,源頭上的問題解決了,還用得著在意那些身外之物嗎?
所以你現在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心情不好,就該從什麼事上入手,去把問題解決了。等問題解決了,『沒拍到理想中的荷花』這點小挫折也就都不叫事兒了。西湖就在這兒,跑不了;荷花每年都會開,我們明年再來拍也一樣。」
人生總是有起起落落的,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還是友情,還是其他的人生際遇,總是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儀式感只是生活中的調味品,沒有人能把調味品當飯吃的。」
我曾講過,大腦處理難題的方式通常分為情緒導向型和問題導向型兩種,前者主要側重於緩解不良情緒,後者側重於解決引起不良情緒的問題。緩解負面情緒,是一種比較輕鬆、簡單、可獲得的方式,能讓人獲得短暫的控制感,但是,如果問題一直在那裡,那麼緩解情緒的方式,反而會成為讓你越陷越深的陷阱。
所以,問題解決,應該優先於情緒調節。沉湎於追求情緒的完美,忽視了源頭的問題,反而會讓情緒越發鑽進牛角尖。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因為某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而糾結苦惱,那不妨跳出此山中認真地想一想,自己的煩惱究竟是因為某件小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還是背後有什麼更深層的根源。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