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吃貨」的願望
2015年2月8日,水門巷餐廳開張營業。誰也不知道,打造這家復古餐廳的,是來自金華的三個從未涉足過餐飲行業的「菜鳥」,這家餐廳,還承載著他們的一個願望:記錄屬於金華本地味道的美食,將它傳遞給更多的人。
周先生是水門巷的投資人之一,他告訴記者,由於比較愛吃,開這家店之前,他們三人經常結伴去大街小巷搜羅美食。吃得多了,他們發現,金華像外婆家、川菜、粵菜、泰國菜這種外幫菜的餐廳很多,在它們的衝擊下,金華本地菜反而輸掉了市場,甚至在現代化的購物中心仍是空白。要想品嘗到金華的本土風味,食客只能到遠離鬧市區的農家樂一尋蹤跡。
「開這家店的初衷,就是想以後帶朋友在市區最繁華的地段能品嘗到最地道的金華味道。」周先生說。
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後,三個朋友很快達成了共識,最後決定共同投資開設一家這樣的餐廳。可是想法雖好,真正實施起來卻頗有難度。他們三人之前都毫無經營餐飲行業的經驗,加之這是自創品牌,根本看不到經濟效益。很多人都對他們的「創業夢」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周先生說:「最先開始去找大商場談合作,他們對我們的態度都很冷漠。後來恰逢帝壹城在招商,談了幾次,終於把鋪位租下來了,但他們卻不看好我們,因為我們沒有任何餐飲行業的經驗。」
頂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去年底,水門巷餐廳開始了店內裝修。為了迎合復古的主題,餐廳選擇走傳統中式的裝修風格,周先生和朋友還請了專業的設計公司進行室內設計,但一番折騰下來,周先生對設計公司出具的設計方案都不甚滿意,最後他決定親自上陣,邊改邊裝修。
手工製作的燈籠、木質的桌椅、蓑衣一般的隔擋配上傳統雕花的大門和隨處可見的磚瓦結構……從店內裝修到鍋碗瓢盆,水門巷餐廳都處處彰顯著設計者的別具匠心。周先生指著包廂外的木門驕傲地說:「這些木門都是我從鄉下淘回來的。當時買來的時候又髒又破,門衛都說我是撿垃圾的,拿回來洗洗裝起來竟然別有一番風味,為了追求古樸的感覺,我連油漆都沒上。」
因為心裡藏著一份懷舊的情懷,水門巷的裝修也被烙上了情懷的印記。
水門巷是一個城市的味道
「為什麼會選金華的老地名作為一家餐飲店的名稱?」聽到記者的這個問題時,周先生莞爾一笑,答道:「『水門』是金華三江匯流之地,是金華龍脈上的龍頭風水寶地,也是金華歷史文化積澱所在。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老地名不僅代表一個地方,還承載著與之息息相關的歷史故事、人文傳奇。」
周先生說,作為金華人,尤其是金華的「60後」「70後」,想必都會對水門巷有著特別的感情,這個昔日金華城的南門碼頭,曾經的繁華地,記憶中的源順飯店、陳日興飯店、吳德泰飯店、生記飯店、豐收飯店等餐飲大家齊聚一堂,每日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食客。兒時,周先生的奶奶家就在毗鄰水門巷的鐵嶺頭。那時,能供孩子玩耍的地方少,周先生就時常跑去奶奶家去玩,也因此,周先生對水門巷也有著自己的記憶,「上世紀80年代,水門巷已經不似從前繁華了。但從奶奶口中,我還能模糊拼湊出水門巷昔日的模樣」。
當要給自己的店取名字時,「水門巷」這三個字一下子就從周先生的記憶中蹦了出來。既然要做金華本地味道,那具有金華地標特色的「水門巷」不正是最好的詮釋嗎?周先生說,因為這個名字,開業不久,他們還遇上了一對六七十歲的老夫妻,他們告訴周先生,以前他們就住在水門巷,看到水門巷開業後,夫妻倆感慨萬千:「衝著這個店的名字,我們都要進來嘗嘗。」結果,夫妻倆一來就來了三天,可見對水門巷的感情非常深厚。
當然,作為一個餐飲店,光靠裝修和情懷是無法留住客人的,為了做出地道的金華味,周先生和朋友們也沒少費心思。「餐廳招廚師的時候,來應聘的人不少,為了選擇最適合的人,我們要求每位廚師做出自己印象中屬於金華本地味道的拿手菜,再從中選擇最優者錄取。原料方面,店裡所有的生鮮都是每日由專人去採購,很多菜都是售完即止,保證新鮮」。
翻開水門巷的菜單,香炸響鈴、金華肉圓、湯溪蔥花肉、桂花糖年糕等金華本地美食一應俱全,細數下來,店裡的菜品有七八十個種類。但開店之初,由於菜品不多,周先生還被顧客吐槽過,說吃了快兩個月都膩了,什麼時候可以換菜單?
「後來,我們就聽從顧客的意見,不斷改進我們的菜單,有時我們也會出去找靈感,將日常生活中吃到過的好的菜品都搬回到店裡,像我媽,之前會在家裡做蠶豆飯,我覺得不錯,就拉著她到店裡給廚師們上課,現在,蠶豆飯也算我們店裡的特色了,每天能賣出去好幾十份。」周先生說,金華本地味道的範圍其實很廣,不單是要繼承傳統,更要發展延續,「金華出產什麼,金華人現在吃什麼,就是金華味道」。
如今,不管是不是周末,每到飯點,水門巷外都會排起長龍。對於現在的「成就」,周先生笑說自己是「亂拳打敗老師傅」,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也算揚眉吐氣了一把。
對於未來的發展,他也透露,金華菜是浙菜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華的風味小吃以金華煲最為著名,此外還有金華酥餅、東陽沃面、金華湯包、蘭溪雞子餜、浦江麥餅、磐安拉麵、金絲蜜棗、楊梅燒酒等。雖然不能把所有的金華本地美食都搬上水門巷的菜單,但他們會挑選最具本地特色的風味小吃作為店內主打。
「上個月開始,我們已經在一樓新增了早餐,有包子、面、饅頭、豆漿。下一步,我們還會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水門、小碼頭一帶可以吃到的,如程旺炳的福建羹、範小奶的油條、江西餛飩等,都儘可能的請老師傅還原出來。」周先生說。
責任編輯: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