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曲木工藝品」傳統工藝介紹㊻

2021-01-14 傳統的工藝品

日本最初的「便當盒」,只是竹葉,熊竹的葉子等葉片綑紮而成,雖然當時的日本人認為它們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是畢竟是繩子綑紮,衛生難以保證。

之後開始用柳枝,柳木來做飯盒,但是都是用完就丟的一次性飯盒。

貴族使用的昂貴漆器,又不符合普通民眾的消費。

後來,大館曲木飯盒就應運而生,不僅價格親民,因其使用了幾百年的老杉木製作,使用得當的話即使是沒有上漆的木飯盒,也不會發黴腐壞。盛飯時,杉木能夠吸收熱飯的一部分水分,哪怕飯涼了也不會失去風味。

打開飯盒的一瞬間,飯香夾雜著杉木的清香湧出,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不僅能夠讓他們回憶起母親的料理,更能想到櫻花盛開的美景。


大館曲げわっぱ(おおたてまげわっぱ)


提到日本傳統木工藝文化的代表技術,有分為「指物」、「挽物」、「曲物」、「刳物」、「結物」等五大類,其中「曲物」是指使用檜木、杉木等切片至薄板,浸泡高溫熱水待其變軟後,便能將木板彎曲,任意塑型成各種大小不一的圓形或圓角四方形容器,此技術又稱作「彎木」或「曲木」。

曲木常見生產於多層木盒、飯桶、飯盒、飯勺、盤碟、碗具、杯具、酒具、茶葉罐、蒸籠或花器等,商品種類豐富,足以可見曲木技術的廣泛應用。

把杉樹或者柏樹的薄木板用熱水泡軟後捲成圓筒形做出來的木製品,一般會用於製作便當盒。

這種曲物在日本各地都有生產,但是最有名的還是秋田縣的「大館曲木工藝品」。秋田縣開始製造「大館曲木工藝品」最早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奈良時代,正式作為產業發展是在江戶時代。

天然的杉木帶有一種天然的清香,紋路美觀而且富有彈性,非常適合製作工藝品。而且杉木具有天然的防腐功能,因此使用杉木製作的便當盒內存放的食品不易腐壞。

大館曲木工藝品因其全天然的材料和超強的實用性,在1980年被日本經濟產業省指定為日本傳統工藝品。

秋田衫樹被譽為日本三大美杉之一,是國內少見的上等木頭素材,用其製作而成的木作家具因木紋細膩優美、觸感溫和飽滿,備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是身為日本傳統木工藝文化代表中,外銷量位居日本第一位的;選用秋田衫木的器具,更為日本國內許多高檔餐廳的首選。

近年來,為了保護森林,當地已經明令禁止砍伐天然的秋田杉,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館曲木工藝品使用的材料,除了是之前庫存的樹齡在200年以上的天然秋田杉,還有就是當地長期植樹造林培育的樹齡100年左右的秋田杉。

作為日本傳統工藝技術代表城市,秋田縣大館市內可見許多木作店鋪和木工技藝師出沒,曲木工藝品的製作過程,從秋田衫原木初步切割、年輪辨別、薄片切割、高溫浸水、彎曲塑型、磨平摩滑、一直到大館婦女手工一個個親手套用餐具模塊,製作出木作器具等,層層程序傳遞手工工匠的細緻精神,很難不讓人對秋田杉木的木作器具感到喜愛。

用一年以上的時間讓木頭乾燥,然後才將木材切割成所需的木片,厚度大概在5毫米左右。這一步現在是用機器切割,但這也是這門手藝發展了400多年,為數不多改為了機器操作的步驟之一。

切好木片後,匠人需要憑藉直覺,將木片的兩頭削薄,使得木片兩頭重疊拼接之後,仍然保持一塊木片的厚度。沒有模具,也不會有匠人用遊標卡尺去量度,此時木片扔無法彎曲,不能邊做邊把兩頭接起來看是否達到了要求,到底要削多少,完全憑感覺。

沒有5年的修行,都無法準確地達到這個目標。只有做了幾十年曲木飯盒的老匠人,才能三下五除二地把木片削到所需厚度,毫不猶豫,似乎木片已在他們心中成形。

木片放在水中泡上一夜,然後煮沸幾個小時,就是最挑戰耐力的一個步驟——彎曲。徒手把木片從開水裡取出,包裹在有著飯盒弧形的模具外,用手壓出弧度,直到木片冷卻。

這是和熱度的戰鬥,再燙手也不能鬆開,否則木片無法形成弧度。如果硬是掰出弧度,做出來的飯盒耐用性也會下降。

緊接著要將剛有了弧度的木片,在連接處用曲木飯盒手藝專用的夾子夾緊。做曲木飯盒的匠人,身邊往往有堆成小山一般的夾子。

接下來便是至少10天的乾燥過程。這樣才能固定住木片的弧度,便於下一步加工。完成乾燥後的木片已經有了飯盒的形狀,用手掰也不會變回平板。

用白乳膠將木片重疊處以及底部粘牢後,便是大館曲木飯盒最獨一無二的工藝步驟——櫻縫。把櫻花樹皮做成紙片一樣的厚度,切成細條。用專用的小刀在木片重疊處開出條形的口子,把櫻花樹皮像穿針引線一般在這些口子裡穿過。

不僅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櫻花樹皮本身的顏色也十分美觀,是曲木飯盒專屬的點綴。

一圈圈的秋田杉木薄片,樹皮色澤溫和,年輪細膩,帶有一股淡淡的天然清香,實際摸起來質地稍有突起,木紋卻很飽實,儘是沾滿山林間的清新氣息,讓人很是期待秋田杉木盛滿米飯或食材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日本箱根地區傳統工藝——寄木細工
    寄木細工(Yosegi)是日本的一門傳統工藝,相傳自17到19世紀的江戶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日本神奈川縣箱根地區是其主要根據地,當地的作品以工藝精湛細緻、造型美觀大方而享譽世界。 而寄木細工就是要充分運用木材的天然色澤,將不同顏色的木料拼制在一起,組成精緻的幾何圖案,最終做成各種木製工藝品。
  • 「荷瓣銀匙」——2019年東京Big Sight國際展臺灣頂級工藝品
    2019年的東京Big Sight國際展,臺灣選派8個優質工藝品牌前往參展,讓世界見證臺灣的無限創意及優質工藝。參展的作品個個都是傑作,工藝不凡,如獲得2018年工藝品牌認證yii品牌的「天心月圓」;以純錫與紅銅融合傳統而成的現代造型之「海棠圓檽壺承」;表達天苒食材與金屬材質對應轉換的「好滋妙味系列」;充滿童趣的療愈木質小物「阿河」。這些參展作品融傳統技藝及現代美學於生活器物中,為家居生活添加風採與美學魅力。
  • 「常滑燒」傳統工藝介紹㊳
    宜興紫砂輸入日本,始於江戶時代(1600-1867)末期,被稱為「東洋裝」,或稱「朱泥器」。善於模仿學習的大和民族,當然也曾對宜興紫砂壺進行臨制。萬延、文久年間,日本常滑醫師平野忠司酷愛宜興紫砂陶,鼓勵、指導陶工片岡二光試製紫泥,希望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含鐵量高的常滑山泥仿製紫砂陶,制出接近宜興紫砂的茶壺。這樣製作出的陶器,取名為「朱泥燒」,製成的茶壺被稱為「常滑朱泥茶壺」。
  • 傳統手藝寄木細工來襲 南京手造節即將閃亮登場
    中國江蘇網訊 今天跟大家介紹日本箱根特有的工藝──「寄木細工」(よせぎざいく)。箱根位於神奈川縣西南部,距東京90千米,是日本的溫泉之鄉、療養勝地。  其實,「寄木細工」還有一樣最有特色的工藝品,就是「秘密盒」,秘密盒沒有鎖,但因為充滿機關設計,所以必須按照既定的步驟,才能打開箱子。
  • 日本本土傳統工藝品集散地,難波skyo迎來周年慶
    5樓「ほんまもん」集結當地的日本傳統工藝店家,如1900年創業,在大阪的堺市從事菜刀的生產和銷售達100年以上的堺市「實光刃物」,據說大阪90%以上的廚師會選擇專程去這家買刀;1850年,創建於日本著名的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出生地堺市的日本人自身引以為傲的老店
  • 日本六大國寶級手作品牌「製作工藝」
    日本手制任務就是將這些傳統的設計品通過設計與商業手段推向國際市場。--------------------------------------------------------------「公長齋小營」成立於1898年。
  • 帶你深度遊覽日本北海道的「北狐牧場」及其周邊景點
    與棕熊同為代表北海道的動物──北狐,大範圍的生存在北海道各地,在森林裡挖掘洞窟當巢穴,有時也會為了尋找食物,出現在人類居住的地區和住宅區。對於北海道的人而言是非常熟悉的動物。大大的耳朵和毛茸茸的毛皮,牠們可愛的模樣俘虜了來探訪北海道的人們。位於北見市留邊蘂町的「北狐牧場」約飼養了50隻北狐,一整年都能遇到它們。
  • 「香港旅遊」遊中環大館,復古體驗19世紀鐵窗牢獄生涯
    誰能想到這小清新風、極具藝術感的大館前者竟是一所監獄?難怪前不久上映的《反貪風暴》裡會說「坐牢,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這所監獄是藏在中環鬧市裡,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這裡的每一面牆、每一所舊房,甚至連最普通紅磚、圓拱門、深色木柵欄,都能讓你的照片都拍出獨特的復古味。
  • 「氣象博物館」和「木文化博物館」兩大主題任選,讓孩子真正讀懂博物館!
    最近,變色龍推出了新的博物館硏學課程,包括「氣象科學」和「木文化」兩大主題,讓孩子們與多領域的知識產生碰撞,擴展孩子們的科學視野,收穫成就感,長久保持學習的熱情。你喜歡什麼樣的天氣?是風和日麗的晴天?還是淅淅瀝瀝的雨天?抑或是雪虐風饕的大雪天?
  • 令這項傳統手工藝「淪為」小眾圈子
    那得先和大家介紹一下文章題目提到「淪為」小眾圈子的究竟是哪種傳統手工藝了。明人不說暗話,Uli 說的正是燈工玻璃工藝。提及玻璃,在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的可能是日用品,例如玻璃杯、玻璃窗、花瓶等,Uli 我也不例外。
  • 臺灣展商借山西文博會推廣傳統工藝
    中新社太原12月9日電 題:臺灣展商借山西文博會推廣傳統工藝作者 高雨晴飛鵬展翅的雄鷹、前蹄騰空的駿馬、憨態可掬的熊貓……在第四屆山西文博會眾多展位中,有這樣一個展位吸引著觀眾。「我們的青銅雕塑工藝品,是運用老的工藝技法製作而成,在此基礎上加入新的藝術概念,每一件都有它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本屆文博會臺灣展商吳佳雯介紹著自己帶來的展品。臺灣展商吳佳雯正忙碌著介紹自己帶來的產品。高雨晴 攝作為文博會的常客,吳佳雯常年輾轉於大陸各個城市,這次是她第二次參加山西文博會。「在臺灣,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大陸文化平臺並不多。」
  • 日本「奈良町」自由行,來一場穿越時空隧道的散步
    喜歡散步的人,「奈良町」非常值得您花3小時(或者更長時間)慢活散步,遇見散步才有的歷史風華與老街樸質景致。走進如迷宮般的「奈良町」,或許眼前是一種前世今生的錯覺,或許是一種熟悉的歸屬感。夾著巷弄的百年木造老房子(町屋),有些居民用自己的步調過著町屋生活,有些維持老房子原樣經營町屋咖啡廳、料理亭或雜貨小鋪。
  • 暖心茶器盡在臺灣頂級工藝
    9號館臺灣頂級工藝(T939)感受臺灣原創工藝精品。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句道盡生活所需,其中「柴米油鹽醬醋」皆為日常生活主食及調味必備,而現代人物質生活豐富之餘,「茶」儼然已躍升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因此,臺灣頂級工藝以茶為出發點,匯集臺灣茶器各領域翹楚,展出富含手感溫度與韻味的茶器,一壺好茶以美器相襯,器為茶之父,茶與器互為表裡,茶因器而香,器因茶而美,生活也因此多了番韻味。
  • 「香港活動」中環百年歷史古蹟「大館」對外開幕
    雖然大館旨在為訪客提供最好的環境,讓他們體驗歷史古蹟和藝術活動,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謹慎管理訪客人數,以儘量減少對場地和鄰近社區的影響。進入大館毋須入場費用,但我們鼓勵訪客領取大館入場證,以確保能於指定日期及時間進入大館,尤其於人潮高峰的日子。而於非繁忙時間,大館將因應場內情況,有限量地容許沒有大館入場證的訪客進入。
  • 日本人家必備的杯子,竟然是「吹」出來的
    // 熱加工——「吹」硝子所謂熱加工,是將原料加熱半小時,攪拌混合後投入窯爐進行燒制。等到這些原料熔成無氣泡雜質的乾淨硝子之後,這些硝子柔軟而容易變形,匠人們就可以開始「吹」出硝子了。除了「吹」硝子之外,也有一些硝子是在模具中吹制的,這些模具由金屬、木質或石膏製成,等冷卻之後就能形成固有的造型。前幾年熱門的富士山杯就是用模具吹制的。
  • 寄木細工 · 源自日本的精湛工藝
    寄木細工(よせぎざいく)也稱作木片兒拼花工藝。是日本箱根地區(神奈川縣)特產的一種傳統工藝品。已有200年的歷史。箱根地區的山坡上長滿了櫻桃木、胡桃木、蓮香木等各種不同顏色的木材。「寄木細工」充分運用木材的天然色澤,將不同顏色的木料拼制在一起,組成精緻的幾何圖案,最終做成各種木製工藝品。
  • 豐臣秀吉的出世之城「長濱城」
    ,並將地名改為「長濱」。黑壁square (壁スクエア)在長濱車站附近,有一區傳統建築稱為「黑壁square」,據說當地一間古老的銀行原本面臨被拆除的危機,但是透過地方企業的努力決定以傳統建築「黑壁」作為象徵,整建了黑壁1號館~30號館共30間文化設施,包含有玻璃工藝品店、美術館藝廊、餐廳、咖啡館等店家,形成富有江戶風情的傳統街道商圈,進而達到保存傳統建築與活化當地經濟的雙重效益,現今已成為當地知名的觀光景點
  • 日本九州大分懷古自由行:「城下町」以及「昭和之町」巡禮
    ▋九州的小京都:城下町「杵築城」自西元1394年由木付賴直所建,建城當時原名「木付城」,後來因幕府誤植,在1712年時改名為「杵築城」。武家屋敷「磯矢邸」。杵築城外在南北兩側的高臺上各有武家屋敷,南臺和北臺的中間是谷町商店街,是日本僅存的「三明治型」城下町。因為地形的關係,杵築城下町共有15條坡道,每一條都獨具特色,在南北臺還可參觀大原邸、能見邸、磯矢邸等武家屋敷,中間的商店街仍留有江戶時代的氛圍。酢屋之坂。
  • 「食光旅行」陶芸山鄉,森之笠間
    神社境內有兩株400年樹齡的紫藤,五月上旬,「八重紫藤」和「大藤」相繼盛放,夢幻的紫藤低垂,在微風中搖曳,與神內的朱紅樓廊絕美同框。門臉非常老舊的「中屋總本店」是一間經營傳統日子菓子的老鋪。門口的蒸籠一直不斷冒著熱氣,一籠籠的黑糖饅頭燙手上市。剛出爐的黑糖饅頭,色澤誘人。中屋家的饅頭比其他家個頭大不少,性價比非常高。
  • 最老炮的「藍染」工藝之一,「KATAZOME」的魅力你不能不懂
    「東方之美」目前作為藍染主要原料之一的「蓼藍」盛產於亞洲地區,最早是在約 7 世紀從我國南部流傳到日本德島縣(北魏《齊民要術·種藍》一書中有記載了從藍草中提取藍靛的方法)。在日本明治時代,外國人前往這島國造訪,卻被街上一片藍染的景象所震撼,及後便把這們藍染技術稱作「Japan 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