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大修!它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2020-12-20 央廣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 應妮)3日下午,「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儀式」在養心門前舉行。自此,在經過兩年多的文物記錄、撤陳,文物殘損病害的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後,養心殿正式啟動大修。

對此,中新網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現在這所宮殿到底是啥樣?它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沿革?

養心殿曾見證清代多次重大歷史事件

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六月,萬曆二十二年曾進行修葺。清初沿用明代養心殿,順治朝曾作為皇帝的寢宮之一。它比鄰乾清宮,處在內廷的最南端,去乾清門、西華門等都非常方便。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順治皇帝因患天花崩於養心殿。康熙朝以後,養心殿的功能有了變化,康熙初年於此設養心殿造辦處。據《康熙時期的養心殿》一文,養心殿還曾作為皇帝日常學習、接見臣工的場所,御膳房曾設於此處。

到了雍正元年,養心殿成為了皇帝的寢宮和日常理政的中心,更取代內廷乾清宮的地位,成為清代宮廷政治活動的中心,見證了清代歷次內政外交、帝王崩逝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養心殿也是故宮古建築群中最具典範意義的代表。它的主體建築是明代官式建築的遺存,殿內裝修則引入了滿族文化,並利用自西方傳入的繪畫,開創清廷獨有的藝術形式「通景畫」。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亦指出,養心殿的空間特點集中體現了清代帝王的治世理想與人文修養, 「通過養心殿可以透射出整個清代的宮廷歷史甚至清代歷史」。

養心殿區域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不過,養心殿區域目前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區域內的古建築保存現狀較差,大木構件出現不同程度的殘損,特別是養心殿西配殿前簷簷柱下沉已達9釐米;全區的椽飛、連簷瓦口、望板等普遍存在糟朽現象等等。

2016年,故宮啟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據故宮介紹,本次修繕範圍佔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根據養心殿區域現狀和保護計劃,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

現在來到養心殿外,隔著圍牆便能看到搭起的腳手架和防護網。在開工儀式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宣布項目正式開工,隨後取出養心殿正脊內的寶匣。

據了解,這個寶匣是錫制、扁方形,其上可見青龍彩繪,標註年款顯示「嘉慶六年」。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表示,有彩繪的寶匣較罕見。

據悉,目前已在至少在故宮的太和殿、保和殿、武英殿等近30處宮殿建築中發現了鎮物寶匣。其內的一般鎮物包括五金、五穀、五色線等物品。此次請出的寶匣處於封閉狀態,接下來會送至故宮的文保科技處進一步處理。

「養心殿歷史很長,各方面的功能又複雜,一直到清朝末年一直在使用。」單霽翔對記者解釋道,一直使用就會一直在維修,「不但有非常『有故事』的過去,還有『有尊嚴』的現在,能夠『可持續』地走向未來,這是我們這次修養心殿所期盼的」。

兩年多前項目啟動 為啥才正式「大修」?

早在2016年,故宮博物院便啟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但一直到今天才正式開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解釋,為了展現養心殿歷史風貌,兩年多來故宮各部門全面介入,事先開展了33項研究課題。

而且,故宮古建築修繕有獨特的工藝方法和體系。培養符合故宮官式營造技藝要求的匠人,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傳統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畫、裱糊」等八大作,其下還細分了上百項傳統工藝,從材料到做法都嚴格遵循營造則例。

此前,歷時2年,故宮完成了一批「瓦、木、石、油飾、彩畫、裱糊」六作官式營造工匠培訓,經過考試後,最終116人合格。

在本次修繕過程中,所有工人均經過嚴格培訓後上崗,並擇優聘用經過故宮培訓的優秀工匠參與修繕工作和技藝傳承,以保證修繕工作的質量。

修繕工程具體如何進行?

此次修繕,故宮博物院將始終堅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築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築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傳承」的三大原則。

比如,在修繕過程中,將對養心殿各類古建築(包括文物建築、影壁、牆、門、院落地面與排水系統)的空間特徵、材料、結構、構造、歷史文獻、營造技藝進行完整記錄、系統研究和科學修復。

另一方面,還將通過專業的古建築修繕管理人員對項目進行精細化管理,使修繕工作科學、合理、有序地進行;利用多學科研究方法,科學真實地揭示古建築歷史信息,並嚴格以歷史信息為修繕依據,對建築進行病害去除和結構加固。

從技藝傳承的角度考慮,還會建立優秀工匠檔案,彌補古建築修繕、管理人才的缺失和傳承斷檔問題。同時,對修繕過程進行全方位、科學的記錄,為後續研究和今後的古建築保護工作提供真實、詳細的歷史資料。

單霽翔解釋,故宮博物院力求通過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嘗試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管理與技藝傳承之路,為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提供典型範例。(完)

相關焦點

  • 五問故宮養心殿大修
    9月3日,故宮博物院養心殿大修正式開工。記者還清晰地記得,2015年12月18日,「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此後養心殿進入「閉門謝客」的狀態。為什麼時隔兩年才開工?這兩年時間故宮都在幹什麼?此次修繕與之前的古建築大修有什麼不同?
  • 故宮養心殿大修正式開工 2020年重新對公眾開放
    故宮養心殿大修正式開工 2020年重新對公眾開放 原標題:   養心殿抱廈的屋頂,皇家獨享的黃琉璃瓦已斑駁得看不到幾片完整的黃色。本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9月3日,故宮博物院養心殿大修正式開工。
  • 故宮養心殿首次啟動大修 修復後的明間效果圖曝光
    故宮養心殿明間現狀。   修復後的故宮養心殿明間(效果圖)。本報記者李韻攝   12月18日下午兩點半,記者走進故宮博物院。即日起,養心殿閉門謝客,進行大修。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養心殿是觀眾參觀的集中區域,每天約有1/3的觀眾會進入這裡參觀,該區域可供觀眾參觀的面積僅1000平方米,最大瞬時承載量為541人,但在參觀旺季的10:30至15:30的時段,這裡滯留人數經常超過800人。養心殿目前的狀況,使參觀安全難以保證,參觀體驗質量嚴重降低。
  • 故宮養心殿啟動百年首次大修 北院區2020年開放
    昨天,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北院區項目啟動、數字故宮在線項目發布、端門數字館開館試運行」系列項目活動在端門數字館舉行。  其中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養心殿,啟動了上百年來首次大修。據介紹,距離養心殿上一次局部維修已過去了35年。
  • 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修繕 2020年6月有望迎客進殿
    原標題: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修繕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藍天白雲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寶匣從正脊中央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顧不上摘下白手套,單霽翔就興奮地宣布:「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有彩繪的寶匣。」   取寶匣,意味著這處住過8位清代皇帝的宮殿正式開啟百年大修。預計2020年6月30日前,養心殿將重煥昔日風採,迎客進殿。
  • 故宮養心殿「百年大修」開工
    「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匣身有彩繪的『寶匣』!」昨天下午,高遠的秋雲掠過養心殿明豔的琉璃瓦屋頂,碧空之下,故宮博物院現任院長單霽翔和老院長鄭欣淼共同取出養心殿正脊上的「寶匣」,宣布這座曾居住過清代8位帝王的宮殿正式開啟古建築修繕保護工程。
  • 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修繕 首次發現的彩繪寶匣正脊現身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藍天白雲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老院長鄭欣淼相攜,攀上養心殿屋頂,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寶匣從正脊中央取出,交給故宮古建部副研究館員徐超英。顧不上摘下白手套,單霽翔就興奮地宣布:「這是故宮發現的第一個有彩繪的寶匣。」  取寶匣,意味著這處住過8位清代皇帝的宮殿正式開啟百年大修。
  • 北京故宮養心殿正式開工修繕
    當日,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築維修保護正式開工,本次修繕範圍佔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修繕項目將於2020年完工。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9月3日下午,故宮養心殿正式啟動古建修繕工程,預計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時重新開放。
  • 故宮養心殿大修「比武」選油匠畫匠
    這是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房地集團聯合舉辦的首屆古建工匠技能大賽,也是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工匠培訓選拔活動。4月11日上午,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房地集團聯合舉辦的首屆古建工匠技能大賽在房地集團古建工作室上演,這也是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工匠培訓選拔活動。圖為油作工匠培訓選拔活動比賽現場。
  • 故宮養心殿維修還開放嗎 要到2020年才會修繕完成
    這幾天宮廷劇大火也帶火了故宮裡的一些景點,比如延禧宮,不過在宮廷劇裡出境最多的養心殿卻不開放,其實已經關閉兩年多了,而最近正式開始動工。   歷經文物搬家、古建築測繪、建材準備後,已「閉關」休養兩年零8個月的養心殿,將下周正式動工修繕,土木工程預計持續一年多的時間。
  • 1901年的故宮照片:養心殿、儲秀宮、太監居住處
    養心門。養心殿前有門,曰「養心門」。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也是中國官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在故宮古建築群中舉足輕重。 圖為養心殿中門。
  • 故宮養心殿陪伴數位皇帝的一生,它的故事值得我們聆聽
    在中國這個極具傳奇色彩的古老國家中,經歷了數個朝代,而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都城。其中以清朝的都城最具藝術色彩。北京的故宮是一座傳奇色彩最濃的宮殿,而其中最為神秘的宮殿這個桂冠就非養心殿莫屬了。故宮這麼大的地方已經建成了近六百年,而裡面肯定也還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 故宮養心殿將啟動修繕!「故宮十老」要發揮怎樣的作用?
    今天,故宮博物院召開「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工匠基礎培訓考核總結會」。故宮官式古建修繕需要大量專門人才,而養心殿的修繕準備工作從2016年便已啟動。最終,經過層層選拔,116名工匠取得基礎培訓結業證書,獲得了進入養心殿修繕的資格。
  • 1980年,那場「無法可依」的養心殿大修
    因為大修的關係,養心殿已經封閉兩年有餘了,很多到故宮還原宮鬥劇場景的朋友都想早日一睹養心殿的真面目。時光穿越回上世紀80年代,如果當時你參觀故宮養心殿,耳邊縈繞的就是喇叭廣播出的這樣一段解說詞。這裡依舊是他居住的地方,過著沒有皇位的帝王生活,直到1924年才被迫離開故宮,到1925年這裡才正式對外開放。現在這裡保持了清朝皇帝居住時的原狀。東西室的炕床是皇帝的臥室,殿內的匾聯及陳設的工藝品、懸掛的宮燈等都是清朝的文物。  東邊小院是皇后居住的地方,西院是妃子們的住處,現在都是原狀陳列。
  • 故宮養心殿罕見彩繪寶匣現世 是密詔還是藏寶圖?
    (秘密建儲匣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故宮養心殿罕見彩繪寶匣現世,密詔還是藏寶圖?哈哈!你可能想多了……在熱播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中,作為帝王寢宮的養心殿頻頻亮相。而這座宮殿已經百餘年沒有大修過了,上一次保養也已經是35年前。
  • 紀錄片《故宮新事》上新啦!看看養心殿如何「祛病延年」
    《故宮新事》,這部由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真實反映「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進展的紀錄片,終於迎來了第四度更新。9月10日,《故宮新事》第四集正式上線對外發布。前三集的陸續上線讓大家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豆瓣評分高達9.0,播放量超過3600萬。經過又一年的翹首以盼,新的一集中,養心殿又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故事呢?2015年底,隨著「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故宮博物院開始對養心殿進行全面的修繕和保護,這一區域也隨之關閉。
  • 故宮裡的養心殿,《如懿傳》裡的養心殿,你更喜歡哪一個
    故宮自拍養心殿是清朝權力的中心,有八位皇帝曾經在這裡治國理政,這裡文物眾多,都是極品,有雍正和乾隆皇帝的御筆匾額,有晉代書法大家王氏的三張書帖,還有大量的精美器物。電視劇《甄嬛傳》《步步驚心》《宮鎖珠簾》等電視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這裡常年有劇組入住。從《如懿傳》裡我們看到皇上龍案上的擺設,有奏摺、玉璽、筆筒、鐘錶、香爐等物品,是不是很精緻呀,小編看著還是很專業的。從電視劇裡看的養心殿都是比較豪華的,但是北京故宮裡的養心殿看著一般,為什麼呢,小編認為,還是年久失修的原因,如果在古代,養心殿一定也是富麗堂皇的,不過,等待大修後,相信養心殿一定會重現往日的輝煌的。
  • 故宮的養心殿裡,隱藏著這麼一個誰都沒想到的秘密!
    要問誰是傳奇色彩最濃的宮殿,我想這個桂冠非養心殿莫屬了。故宮中這麼大的地方,即便是已經建成近六百年,裡面肯定仍隱藏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養心殿,還是一座上演悲劇的「舞臺」,我算了一下,清朝在北京的皇帝有十位,有七位皇帝都死在了紫禁城以外的地方,另外三位死在紫禁城的,恰巧都在養心殿。光緒皇帝,在這裡上演著他這個傀儡皇帝的一生。慈禧則在這裡上演著,她對權力的渴望,「垂簾聽政」掌控中國命運長達48年。
  • 養心殿即將開工修繕 2020年故宮整體開放面積將擴大到80%
    2016年,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工程啟動。而至今,故宮的施工隊伍卻遲遲沒有「進駐」養心殿。那麼,這兩年8個月的時間裡,故宮人在做什麼呢?讓我們來聽聽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怎麼說。    33項養心殿研究課題全院展開  在8月27日上午召開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工匠基礎培訓考核總結會上,單霽翔介紹,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工程啟動至今,共有養心殿相關的33項研究課題在全院展開。
  • 故宮養心殿擺駕南!360°無死角看乾隆慈禧日常
    故宮文物「擺駕」南京,正是抓住了養心殿大修的契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南京是此次「走進養心殿」全國巡迴特展的第三站。單霽翔院長說,此前因條件所限,養心殿只開放了30%的面積,遊客想看清它的樣貌,都得趴在窗戶上拼命往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