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吳宇森執導的影片《太平輪·彼岸》正式上映。趕在這一艘載著形形色色人類的輪船抵達彼岸之前,我們連飯也沒吃,決定搭車趕去拜訪撰寫影片主題曲、不願做「教父」的羅大佑。這一次,我們不去討論《童年》、不翻《之乎者也》的舊帳、不追問縱貫線「在路上」的各種,而是用電影與音樂穿線,從《閃亮的日子》說起,延展到追逐彼岸的《太平輪》。對話間,劉文正、音樂工廠、黃霑、林夕、《皇后大道東》、杜琪峯、吳宇森……各種關鍵詞依傍著時間軸跳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隨著羅大佑的情緒起伏被道出。雖然這位樂壇前輩在長達一個小時的訪問過程中謙虛措辭,然而在梳理他與電影發生連接的線索過程中,我們可以一目了然認識到他的成就,得出「羅大佑不可被複製」的結論。
初出茅廬
臺北學醫
1977年 《閃亮的日子》 導演:劉維斌
主題曲《閃亮的日子》 演唱:劉文正
那時我大學五年級,曾經一起做學生樂隊的鼓手王振華是《閃亮的日子》的副導演,因為導演需要一個懂合唱團音樂的人來參與,所以他介紹導演給我這個機會。(第一次創作是否覺得新鮮,有緊張感?)當然會,也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他在電話裡跟我講,導演不一定用,你試試吧。那我就試試看。我給導演聽的時候,他看起來也算滿意,就這樣成功了。(所以這件事是得到父親認同的轉折點嗎?)我父親那時候完全不覺得做音樂可以生存,我出完唱片後,他依然那麼想。直到1987年,我到了香港給父親寫了封信,告訴他我決定要做音樂。我父親說好吧,既然你要做,那就做。《閃亮的日子》是1977年的事情,所以我做音樂做了大概十年後才發生這樣的事情。(您父親當時有回信嗎?)沒有,他就是默認,這是我單方面的表達。
1979年 《情奔》 導演:秦漢 主題曲《旅程》
蠻多故事的,譬如說插曲,叫《風兒輕輕吹》,是林青霞演唱的。(您覺得最有記憶點的是什麼?)《旅程》我自己唱過,劉文正也唱過。至於電影裡面的版本,是好幾部的合音,就好像一邊坐火車一邊看書,人被火車帶動的過程,會想到很多事情,文藝青年就是這樣子。
1980年 《走不完的路》 導演:宋存壽
1980年 《搭錯車》 導演:虞戡平
主題曲《搭錯車》、插曲《一樣的月光》 詞:吳念真/羅大佑 曲:李壽全
1981年 《熱血》 導演:邱銘誠
1982年 《野鵲高飛》 導演:張毅 主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 演唱:潘越雲
1982年 《人肉戰車》 導演:王明燦
1983年 《臺上臺下》 導演:林清介
我一直很怕這個名字,不太喜歡。「教父」就是你坐在那邊,有什麼事情來請教我。我不是這種人。流行音樂你不要看它簡單,其實很多事情要學的,比如新的潮流是什麼。正是因為不斷有新的事情發生,才叫流行音樂。如果有很多東西是不懂的,又怎能去當教父呢?教父是什麼?不知道。上網查,網絡也不知道。這個是很緊張的事情。不好意思當,壓力很大。我現在比較傾向把聲音壓低來唱,像《太平輪》,而且和聲都比較多,我會大量使用兒童合音。其實這一代跟下一代的溝通蠻重要的,唱歌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是這一代跟下一代的溝通模式。我們都不斷地在學習,在新陳代謝。
高密詞 教父
發生轉折
1987年定居香港
1986年 《海上花》 導演:楊凡
主題曲《海上花》 演唱:甄妮
▲1986年,我到香港去參加第一屆創作歌曲比賽,做特別來賓,那個時候,楊凡就邀請我去幫《海上花》寫主題曲。因為《海上花》是張愛玲小說的名字,我是從臺北來的,但臺北是沒有海景的,所以記憶力是沒有海上的印象的。但是在寫的時候,我自己已經開始有一些感覺了。我把曲子交給楊凡那天,跟他說你能不能幫我找一個港景,他說好。他就借了一個朋友的家裡,那天他朋友不在,只有菲傭在。先出的前奏,其實就是在模仿海浪,因為窗前面就是海,正好配合導演的意象結合。
1987年 《意亂情迷》 導演:楊凡 插曲《思念》 演唱:張學友
1987年 《衛斯理傳奇》 導演:泰迪·羅賓
1988年 《城市特警》 導演:杜琪峯
1989年 《神行太保》 導演:趙良駿 主題曲《暗戀》
1989年 《阿郎的故事》 導演:杜琪峯
主題曲《你的樣子》、插曲《戀曲1990》
1989年 《衣錦還鄉》(《八兩金》) 導演:張婉婷
主題曲《船歌》 演唱:齊豫
1989年 《我在黑社會的日子》 導演:黃泰來
插曲《飛沙風中轉》 詞:林振強 演唱:周潤發
1989年 《愛人同志》 導演:黃泰來
片尾曲《情深義更深》 詞:潘源良 曲:羅大佑
遭遇高峰
香港創立音樂工廠
1990年 《國中女生》 導演:陳國富
1990年 《吉星拱照》 導演:杜琪峯
主題曲:《皇后大道東》 詞:林夕
(一般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不一定,有可能會先有一句話,再出來一首歌。也有可能先有主題,再有副歌,最後是主歌、歌詞。譬如《皇后大道東》,最初旋律完成後,歌詞還沒有來得及找林夕寫,只有「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中」,我就放到《吉星拱照》裡了,電影裡是Beyond樂隊的車離開周潤發時用到的。
1990年 《勇闖天下》 導演:李惠民
1990年 《天若有情》 導演:陳木勝
主題曲《天若有情》粵語/《追夢人》國語 詞曲:羅大佑 演唱:袁鳳瑛
1991年 《滾滾紅塵》 導演:嚴浩 主題曲《滾滾紅塵》 演唱:陳淑樺
(合作過程中是否有過不順暢?)哎呀,多了。《滾滾紅塵》時和嚴浩合作就不開心,很不開心吶。(笑)依我來講,這個歌名叫《紅塵》就行,嚴浩說「不不不,《滾滾紅塵》」,我就說「《滾滾紅塵》也沒問題」。後來他自己就還改歌詞,到副歌的時候他就說,最後一句「分易分,聚難聚(唱)」後面要接「滾滾紅塵千古愁」,非要把「滾滾紅塵」加進去。我說這樣不好吧,這個地方不對,你若是要放就放到結尾。陳淑樺在唱這首歌的時候,他拼命來騷擾,一直叫陳淑樺這樣唱,我就火大了。有一次錄音的時候,他非要來,我就說,「你給我等著,我現在就過去,嚴浩你給我等著」。(笑)他就是混蛋嘛,不知道放手,交給專業人來弄就OK了。導演自己非要打燈,不可能的。(那合作比較順暢的是?)杜琪峯。我們是從《城市特警》開始的,他人比較外放,跟嚴浩完全是兩回事情。
1991年 《棋王》 導演:嚴浩/徐克
片頭曲《愛人同志》、插曲《不變的結局》
1991年 《雙鐲》 導演:黃玉珊
主題曲《似是故人來》,詞:林夕詞 演唱:梅豔芳
與林夕合作,通常都是先有旋律的。他先把歌詞寫下來,我再來譜曲,也試過,也不錯,但是他寫詞就比較有格式在裡面。在娃娃的那張《四季》裡有首歌叫《沒有季節的愛情》,我和林夕就用的這種模式。兩個人第一次合作,是《似是故人來》那首歌。我算是他前輩,他是黃霑介紹給我的,說有一個很厲害的年輕人,我們就說試試看。那時候《雙鐲》還沒有出現,我第一次交給他的歌其實是《皇后大道東》和《出走》,廣東話版本。《雙鐲》的那首《似是故人來》應該是兩個月以後的事情。(最初印象?)斯斯文文,白白淨淨的。(見面的場景?)是在黃霑的辦公室裡,告士打道,因為我的Office也在香港告士打道。
1991年 《藍色霹靂火》 導演:李惠民
《赤子》 詞:林夕 演唱:葉德嫻(粵語)/娃娃(國語)
友情幫襯
與臺灣導演合作
1992年 《少年吔,安啦》 導演:徐小明
插曲《大家免著驚》
1992年 《逃學威龍2》 導演:陳嘉上
插曲《皇后大道東》 詞:林夕
1992年 《夢醒時分》 導演:張艾嘉
1993年 《東方三俠》 導演:杜琪峯
插曲《你的女人》 詞:林夕
1993年 《在那遙遠的地方》
導演:滕文驥
1993年 《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
導演:潘文杰 插曲《時光》
1993年 《異域》 導演:朱延平
片尾曲《亞細亞的孤兒》
1994年 《異域II》 導演:朱延平
插曲《大地的孩子》
重心平衡
為老友執筆
2000年 《轉運手之戀》
導演:張華坤/陳以文
2001年 《北京樂與路》 導演:張婉婷
插曲《不用數的日子》
2005年 《黑社會》 導演:杜琪峯
片尾曲《對天歌》 詞:林夕
2009年 《復仇》 導演:杜琪峯
2010年 《飛沙風中轉》 導演:莊文強
2010年 《龍鳳店》 導演:鍾澍佳
2012年 《女朋友·男朋友》
導演:楊雅喆 插曲《家》
2012年 《高海拔之戀II》 導演:杜琪峯
主題曲《DO RE MI》
2014年 《黃金時代》 導演:許鞍華
宣傳曲《只得一生》 演唱:羅大佑
2015年
《太平輪·彼岸》
導演:吳宇森
主題曲《穿越漩渦》
演唱:羅大佑與臺北愛樂合唱團
《太平輪》背景是一個逃難的時代,船上的人五花八門。有章子怡演的那個被逼良為娼的女人,靠一大堆租客生存的章子怡的房東,從商人到偷渡客,你只要搞得到一張船票,就可以上船。(所以是看過電影才創作的歌曲?)對,我是先看過上集,下集快拍完的時候,才與導演討論,去看他怎麼樣詮釋整個電影。他希望通過《太平輪》詮釋人性層面的東西,講希望、講和平、講決心,我再以此為起點去研究歌曲應該怎麼詮釋。簡單一點,在歌裡面我們用了很大量的合音。合音就是你聽到我唱完以後,有男低音的唱腔,有兒童合音,有女生的和聲,它代表各階層的人。
寫這首歌之前,我們有過很多溝通,導演跟所有人都要溝通的,他是靈魂人物。歌曲就是要把電影裡看不到的東西表達出來,在三四分鐘裡全部傳遞,是導演要講的話。John(吳宇森)是個話不多的人,他是一個標籤暴力美學的導演,來自一個宗教家庭,家裡小時候沒有錢,經歷事情蠻多的。我們其實是在臺北相識的,那時他比較不得意,被家裡流放到臺北。我覺得他看透很多人生,一個好的藝術家必須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拍出來的東西才會寬。
2015年 《華麗上班族》 導演:杜琪峯
採寫/新京報記者 古珺姝 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