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老師不提問我?」
「你起一個刁鑽的名字,連老師都不認識。」
又到開學季,隨著一大批新生踏入校門,老師們也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看名單挑戰」。在一份網上熱傳的小學新生名單中,16個學生名字裡就有8個生僻字。此外,名單裡還有很多讓人過目不忘的名字,比如「劉小靈童」「張二鳴」等。
新聞一出,網友紛紛開始調侃,」這些名字認真的嗎」,「家長真是人才」,「我只認識姓,真不好意思」;還有網友開始心疼老師,「要記這麼多名字,老師也不容易啊」,「快去備字典吧,不然點名時尷尬了」!
隨後,杭州一學校的老師,也曬出一張學生名單,還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她說,跟新生見面前,自己會在家裡查字典,生僻字要查,有些多音字也要查。比如「邱灝忱」,這裡面的「忱」一不小心,就會看成「沈」。
確實,現如今,隨著社會觀念日益多元包容,人們給孩子取名更強調個性。這些「難倒老師」的名字想必也是學生家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的。對於它們,老師們即便「齜牙咧嘴」,也不得不將其稱作「甜蜜的煩惱」了,畢竟可以認識那麼多可愛的新學生。
但名字真得越標新立異越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杭州90後小夥鍾「韋華」就在2017年與自己使用了20多年的名字告別。他之所以換掉那個寓意著「光明和美好」的「韋華」字,就是因其過於生僻,無法通過各種行動支付所需的實名認證,導致生活中處處不便。
對此,公安部特別提醒,由於冷僻字不屬於國家通用規範漢字,即使公安機關通過專門手段實現了戶籍信息的錄入等問題,並不表示在其他部門和行業領域能夠通行,建議公民在取名時儘量使用通用規範漢字,「避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總而言之,沸騰君覺得,想給孩子取個獨一無二的好名字是人之常情,也是一門學問。父母們的取名特色從隨大溜到重個性更體現了社會進步。但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滑向極端,將怪異當成個性,將冷僻當成創意,甚至讓孩子因此為「名」所累,受「名」所困,就捨本逐末,得不償失了。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