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墨
01
不要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別人的生活
拜網友所賜,繼楊麗萍之後,「不婚不育、人生失敗」名單上,又添新成員——前「央視一哥」張宏民。
事情發酵於一段視頻。
視頻是由幾張照片組成的,其中一張,是已退居幕後的央視主播張宏民,獨自坐在長椅上吃雪糕。
照片配文:「他是昔日『央視一哥』,60歲無兒無女,叼著冰棍坐在街頭。」
原本這也沒什麼,但「無兒無女」這4個字,讓廣大網友腦補了一出「流落街頭、孤獨終老」的人間慘劇,然後迅速以55.9萬的點讚、近4萬的評論,攻陷了評論區。
有的指責他「糊塗」,有的惋惜他浪費了好基因,有的化身「裁判」,判定他「不結婚,不戀愛,肯定有問題」。
更有甚者,直接出言羞辱:「活著有什麼含義(意義)?一個不完整的人生歷程!」
誠然,談戀愛、結婚、生孩子延續血脈,是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也是大多數人幸福的源泉。
但,「大多數」≠「每一個」。
網友遵循的條條框框,是自己的人生信條,它的作用是提醒自己,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這種人生也許符合社會共識,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擔任央視主播30餘年,張宏民交出的成績單非常漂亮,既有播音「0失誤」的輝煌,還摘得了播音員主持人最高榮譽——金話筒獎。
這樣的行業精英,他人生價值的實現,當然不會、也不必局限於「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確幸中。
他自有為之添磚加瓦的天地。一支話筒、一紙新聞稿、一臺攝像機,就是他的「戰場」。
魯迅曾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我想說,幸福的標尺並不統一。
也許有人認為風花雪月、柴米油鹽、生兒育女是完整,但到了張宏民這裡,可能覺得活出自己才算精彩。
一切,都只是因為選擇、追求不同罷了。
收起尺子吧,別再拿它丈量別人的生活了。
說到底,大家都是在人生的河流中各自泅渡、各自經營,那些你定義的幸福、你標榜的圓滿,都是你自己的,和別人毫無關係。
02
未曾親歷他人的人生,不要妄下評議
前幾天,一則關於女性衛生用品的討論,登上了微博熱搜。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某電商平臺上,發現「散裝衛生巾」的售價為22元/100片,平均下來兩毛錢一片。
TA認為價格太過低廉,在產品諮詢區表達不解:「這麼便宜也敢用?」還提出建議:「大家還是買有牌子的吧!」
而購買者的回答是:「生活難,我有難處。」
這又是一個「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的道理,誰不懂呢?關鍵是,有些人連飯都吃不上,你讓TA怎麼關注健康和衛生問題?
有數據顯示,有6億人,月收入維持在1000元。
即便是某些價格非常親民的品牌,均價也在1元左右一片,如果女生按每次用30片算,一個月下來,也得開銷30元。
這30元,對於月入千元的群體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天的生活費。
《銀魂》中有句臺詞說:「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少爺不同,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是拼盡全力了。」
你吃著營養健康的佳餚,住著寬敞明亮的房子,穿著彰顯個性的服裝,就以為人人如此舒適富足,殊不知,在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人在掙扎著過日子。
他們上不起學,吃不飽飯,一件衣服代代傳,更別談發展自己的愛好,追尋心中的理想了;
條件稍微好一點點的,那也是傾幾代人之力所得,可那也不過是,在縣城有一套帶衛生間的房子,偶爾能吃吃帶包間的餐廳。
看過這樣一段話:
「請你不要冒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聽聞我做了什麼,卻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
是的,沒有親歷,就不要妄加議論。
與你比,有的人沒有蔭蔽、不被注視,所以註定了只能活得更加「用力」。
當他們深夜加班時,希望你不要說「太能裝了」;
當他們刻意進取時,希望你不要說「太功利了」;
當他們精打細算時,希望你不要說「太無趣了」。
每一個冒雨奔跑的人,最渴望的也許不是傘,而是旁觀者發自內心的「平視」。
所以,閉上你的嘴,收起你的有色眼鏡吧。
03
理解別人是涵養,尊重不同是境界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尊重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世界是多元的,我們對世界的評判,也應該是多維度的,那些囿於固有認知,抱著刻板印象不放的,難免顯得狹隘。
而那些懂得「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道理的人,能在欣賞自己的同時,還包容欣賞別人的人,就彰顯出了一種境界和一份涵養。
作家林清玄,在書中寫過一個小故事。
他到某個國家的小島上旅遊,碰上了一群動作慢,反應也慢的侍者。
動作慢的地方在於,客人叫一杯椰子水,他們一個小時才送到;
反應慢的地方在於,5個人一同進餐廳,得一個一個地點餐,不能七嘴八舌同時來,因為他記不住太多的菜名;而且,只有當他做好一份端上來一份,再接受下一個點餐任務時,製作的菜品才不會出錯。
換了一般人,肯定會在對比高級餐廳服務生的業務水平後,批評這群侍者「又懶又笨」,還會得出他們「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的結論。
但林清玄卻不是這樣,他把侍者的「懶散、動作慢」,說成是「從容」;把侍者的「蠢笨」,評價為「生性單純」。
他還贊這個小島裡的人「不需要欲求,也沒什麼渴望,只是如實地單純地生活著。」
真是難得。這需要強大的同理心,還需要有不俗的品味與審美。
摩西奶奶曾說:「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合適的路,正確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人生在世,不止一種生活態度,也不止一種行事方式。
只要遵守了規則和底線,那就是對生活的最大敬意。
只要沒有給別人造成困擾,那就值得我們尊重和理解。
04
王蒙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說來有趣,你所喜愛的,你以為旁人也喜愛;你所恐懼的,你以為旁人也恐懼;你最厭惡的,你以為對旁人也十分有害。其實,往往並非完全如此。」
深表贊同。
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各人的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就連上帝,也無法苛求「千人一面、萬人一腔」。所以:
別用你的尺子,批判他人的生活方式;
別用你的尺子,評價他人的人生追求;
別用你的尺子,定義他人的生命質量。
要知道,你每一次的「丈量」,暴露的都是你的個人底色。
與其自曝其醜,不如閱人萬千,取其精華,豐富自己。
共勉。
作者:琳墨,碧讀籤約作者,愛書,也愛文字,但更想做一個在窗邊看雲繡花的女子。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提供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部分圖/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