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意消散、天氣轉涼,秋季越來越向世人展現她迷人的色彩——原本翠綠的樹木紛紛披上了彩色的外衣就是最直接的體現,這也吸引了人們在晴朗的秋日外出去尋覓、去欣賞這份季節的饋贈。
祖國幅員遼闊,能看到紅葉彩林的地方很多。奈何假期有限,剛過完十一長假的絕大部分人恐怕很難再安排外出長途旅行。城市郊區短途遊比較實際,但是堵車、交通不便、住宿緊張、人潮洶湧恐怕又是個頭疼的問題。今天給朋友們推薦的賞秋地很簡單也沒煩惱,既滿足本地居住的,也適合出差抽個半天時間順道遊玩。
漫山遍野的彩林對視覺而言具有衝擊性的美,在我看來卻不免有些單調。若能與中國古建築結合起來,更能平添人文氣息和歷史感。要說這二者的結合,自然非兩大古都——北平/北京與金陵/南京莫屬啦。
北京能賞秋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市郊,既有香山這樣的老牌景區,又有房山的坡峰嶺、順義的舞彩淺山這樣的新秀,相信很多公眾號都已經推薦過了。但是郊區賞秋的不便之處一開始已經說過,所以不如換個思路,市區也有非常贊的賞秋去處。
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地壇公園,地處北京二環內,地鐵公交輕鬆到達,門票只要2塊錢。尤其是對於10月末11月初這個時候來北京出差的朋友,下午辦完事後順道去逛逛放鬆一下,看看夕陽下的大紅門與銀杏,體會體會老北京的生活與韻味。
很多人只知道北京有天壇,但其實是有天地日月四個壇。除了天壇現在是知名旅遊景點外,其餘三個壇都是北京市民日常活動的公園。而地壇尤以銀杏出名,是北京市民賞秋的好去處。
地壇離故宮不遠,位於故宮的北邊。所以如果是出於今年故宮600年大展而來參觀旅遊的朋友,也可以在遊玩故宮之後到地壇公園順道賞秋。這裡不像故宮那樣人潮洶湧,更可以輕鬆拍出與故宮一樣紅牆黃葉的大片。
北京前幾年有一個超火的銀杏大道,在釣魚臺附近,吸引了很多人過去打卡。但其實在地壇公園的西門,同樣有一條不輸於此的銀杏大道,卻少為外人所知。所以想拍銀杏大道的,完全沒有必要去釣魚臺擠,這裡也有你想要的金黃滿地的效果。
北京市區第二個值得推薦的賞秋去處就是西邊的圓明園。很多人只知道在這裡只有昔日輝煌留下的斷壁殘垣,或者只是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地方。但其實秋天的圓明園裡,卻有一條在我看來是最長最美的銀杏大道,絕對讓你拍個夠看個爽!
很多人去圓明園都是直接衝著上圖的大水法遺址去的,所以在買票的時候都買了全票。但其實是分開售票的,如果你已經去過了大水法遺址,那麼只要花10塊錢就可以入園了。入園後你只要看著標誌牌或者百度地圖搜「銀杏大道」,或者詢問裡面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你的目的地了。
這裡的銀杏大道長達1公裡,而釣魚臺和地壇公園的長度都只有三五百米。大家都知道圓明園是以往的皇家園林,因此這裡的銀杏歷史悠久、長得也更為高大,體現出來遮天蔽日的效果也就更震撼。
相較於釣魚臺,這邊懂的人其實也不多,尤其是非周末的時候更適宜。在皇家園林既能欣賞如此秋景,又能緬懷歷史,還有比這更佳的去處麼?
南京的秋天同樣不逞多讓,這裡是江浙滬的朋友或周末短途,或公司團建的秋季最佳選擇。這裡推薦兩個秋景最美的地方,第一個是鐘山風景區的明孝陵,有著「最美600米」的稱號。很多人來南京鐘山旅遊,只會去名氣最大的中山陵,但對埋葬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明孝陵,卻了解甚少。
這裡有一條名為「石象路」、長600米的神道,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每到秋天,神道兩旁的樹葉開始變紅變黃,石象路也就成為了南京的「最美600米」。
石象路的賣點就在於歷史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想像一下,走在600年歷史、600米長的皇家神道上,走在漫天金黃嫣紅的秋天中,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南京的秋天要比北京稍晚一些,最佳景致一般在11月中下旬,但持續時間非常短,所以一定要把握機會,不然錯過又等一年!
南京另一個值得推薦的賞秋處就是棲霞山,這裡的看點是佛寺與楓葉的結合,這與日本的京都是一樣的。棲霞寺的棲霞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中國當時的佛教中心。
經過了前山的棲霞寺後,棲霞後山就是大片的楓樹林,越往深處走越清幽,專屬你的楓景就更迷人。所以南方尤其江浙滬的朋友,沒有必要捨近求遠,南京棲霞山可是中國四大賞楓地之一呢。
這樣簡單又輕鬆的賞秋行程,送給想出去玩又擔心時間不夠的你。行動起來,赴一場秋天的約會吧!
所有的路線規劃和景點評價都是本人親身實測後的原創內容,分享給各位有需要的朋友,後續還有更多更精彩的國內外路線攻略放送。讀萬卷書,然後行萬裡路,喜歡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