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誰給風陵渡黃河大橋治超開了「口子」?

2020-12-15 中原新聞網

芮城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如火如荼進行,全縣幹部群眾均投身到這場攻堅戰之中,積極為創衛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衛生環境。而風陵渡作為山西省的南大門,二青會聖火採集地,卻因黃河大橋入口處一條神秘的「綠色通道」超載車輛大量出入,致使這裡黃沙漫道,黃土飛揚,更讓山西的形象在三省交界的風陵渡蒙上了一層灰塵。

(圖為緊挨黃河大橋的小路)

接群眾舉報稱 :風陵渡黃河大橋每天都有眾多的超載車輛避開超限檢測站從(芮城段)橋頭西口的小路上駛入大橋,沿途拋灑很多砂石,超載不但給黃河大橋造成安全隱患,拋灑的砂石極易打滑,容易給經過的車輛和行人造成交通事故。

記者在大橋邊滿是黃沙的小路上跟著拉沙車揚起的灰塵行走,大約500米的地方,看到兩三家沙場正在如火如荼的往外運沙。這些拉沙車輛有的簡單覆蓋,拋灑和揚塵還是不少,有的車輛未做任何防護,裝滿即走。道路兩旁的楊樹樹葉上滿是粉塵。在沙場周圍的果樹、桃樹上的樹葉都被厚厚的一層黃沙粉塵覆蓋,快要成熟的麥田看過去也是灰濛濛的。沙場遇風,揚塵四起,漫天粉塵迷的人眼睛都睜不開。

近幾年,因風陵渡黃河河道的沙質較好,加之河南、陝西因環保等多種原因沙場停產,致使這裡沙子的價格翻了數倍,生意異常火爆,出現了拿著高價買沙錢也買不到沙的現象。

(靠近黃河大橋的限高杆2.7米)

沿路拋灑的黃沙也給在黃河大橋執勤的民警帶來了新壓力,據民警介紹,這裡是他們的衛生責任區,一天幾十輛甚至上百輛拉沙貨車從這裡通過,遺落的黃沙和黃土總也打掃不乾淨,黃沙容易打滑,打掃不及時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往回走,沙場往西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是風陵渡黃河大橋,車輛由此右拐上一個45度的坡就可以拐入黃河大橋,在上坡的入口,有一個限高杆,經測量限高度為2.7米。

經知情人透露:這條小路本來是方便黃河沿岸農作生產的百姓和小型農作機具通過的。此限高杆隸屬於山西交控集團運城南公司永濟路政中隊管理。剛設立的時候限高3米,大型運輸車輛也在此通過,後因芮城縣政府創衛工作和道路治超等工作的檢查很多,2019年年初變成了2.5米,這個高度致使那些大型運輸車輛不能通行,3月份左右又變成了2.7米,而2.7米的高度這些中型運輸車輛也可以順利通過,限高杆下堆積了大量的因超高而拋灑下的黃沙。

(限高杆下堆積了大量黃沙)

(超限檢測站離橋頭150米左右)

設置限高杆的本意是為了阻止載貨車輛逃避治超檢查,現在卻變成了超載車輛的「綠色通道」。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接著一輛的拉沙貨車揚起灰塵轟鳴著通過限高杆,直接拐入黃河大橋向南駛入河南、陝西等地而去,針對黃河大橋設立的道路治超站距「綠色通道」目測大約150米左右。

風陵渡黃河大橋位於山西省最南端,是國家「八五」重點工程,它對於連接華北、西北、中原及西南地區的交通網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樣重要的大橋,近年來國家花費大量資金維護大橋,橋上卻跑著從限高杆下駛來的一輛輛超限超載車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四條:機動車載物不得超過機動車行駛證上核定的載質量,並應當遵守其他載貨的機動車載物(統稱藍牌車),高度從地面不得超過2.5米。而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輛大運奧普力130馬力4×2 3.85米平板自卸車,總質量4.29噸,核載質量1.495噸,實際上一車沙的重量均在10噸以上,屬於嚴重超載。

對於拉沙的超載車輛,相關執法檢查單位不是在源頭治理,反而用如此任性的限高杆來控制,更讓附近老百姓費解的是,限高杆幾乎就是擺設杆,剛建限高杆的時候,高度設置的是3米,2019年年初變成了2.5米,3月份左右又成了2.7米。為什麼山西交控集團運城南公司永濟路政中隊在風陵渡黃河大橋要設置這樣一個如此任性的限高杆?這樣可以上下活動的限高杆到底是「活動」什麼呢?將對此事進行跟蹤報導。

相關焦點

  • 風陵渡黃河鐵路大橋將全面恢復運行
    永濟市廣播電視臺 官方發布平臺強力推進「五大戰略」 加快建設「四基地一名城」歷經8個月的緊張施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風陵渡黃河鐵路大橋改造工程於近日全面完工,這座服役近50年的大橋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並將於12月30
  • 這裡是山西之關隘津渡丨風陵渡,黃河東去第一渡
    在歷史的分分合合中,山西曆來就是群雄逐鹿的支點,連綿的太行山、呂梁山,是中原腹地進退可據的天然屏障,誰擁有了表裡山河,誰就掌控了問鼎天下的先機。北魏酈道元在 《水經注》裡說:「潼關直北隔河, 有層阜巍然獨秀,孤峙河陽,堯謂之風陵渡。」這說明風陵渡是由風后陵而謂之。相傳此地為黃帝大臣風后與蚩尤作戰被殺而埋葬於此的。風陵渡是黃河大曲處一個非常重要的渡口,春秋時期著名的泛舟之役, 秦國運糧船隊經渭河即由此入黃河而北上晉都, 歷史上又稱秦輸晉粟。從漢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 歷代都在此設立了航運管理機構來維護和管理兩岸的交通事宜。
  • 長河落日風陵渡
    臘月一個傍晚,從山西的芮城到陝西的潼關,必經之橋就是連接山西和陝西的黃河風陵渡大橋。進入引橋,正是落日進入黃河懷抱的時候。一條黃河東去,此時一半是河冰,一半是河水。冰白河黃,天地蒼茫。更有一輪落日,沿著黃河的來路落下去,深厚的霞火,讓黃河水越發的渾黃,讓河冰越發的淨白。渾黃的河水穿過淨白的河冰,黃河的層次感,就被落日劃分出來,順著平緩的黃河水推及到遠方。
  • 魯順民:風陵渡
    山西這邊,呂梁山在內蒙古將東流河水相牽南向,出龍門向南行進168公裡,山西南部一座大山由東北向西南伸過來,這就是中條山。中條山東北接太行、太嶽山,在風陵渡停下腳步。陝西那邊,秦嶺山系由西向東而來,與中條山在河邊打了個招呼擦身而過,繼續向東邊延伸一段距離。兩山相會,把黃河向南的路途阻斷,只能折頭而東,進入蒼蒼莽莽的晉豫峽谷。
  • 魯順民:風陵渡
    黃河北幹流結束於風陵渡,或者說,黃河由風陵渡折頭向東,這是晉省與秦地兩座大山脈的「共謀」產物。 山西這邊,呂梁山在內蒙古將東流河水相牽南向,出龍門向南行進168公裡,山西南部一座大山由東北向西南伸過來,這就是中條山。中條山東北接太行、太嶽山,在風陵渡停下腳步。陝西那邊,秦嶺山系由西向東而來,與中條山在河邊打了個招呼擦身而過,繼續向東邊延伸一段距離。
  • 金庸筆下「風陵渡」,如何改變中國?
    ▲山西芮城,黃河風陵渡拐彎。誰能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焦點指向了今山西、陝西、河南交界地帶。 三省交匯的風陵渡,恰似一枚紐扣,由她引出的線串聯了傳說中堯舜禹所在的汾河谷地,周秦漢唐建都地關中盆地及洛陽所在的伊洛河盆地。
  • 坐著火車去旅行:綠皮慢車的終點站風陵渡老鎮半日遊
    風陵渡老鎮,位於風陵渡火車站的南側,緊挨著風陵渡火車站,於是我當時決定坐火車前往。上午時段運城方向唯一一趟往風陵渡的火車,是臨汾往返風陵渡的8165/6次綠皮火車,本次列車臨汾站6點多開車,侯馬站7點多開,運城站9點多開車,到達風陵渡的時候,已經是上午11點多了
  • 金庸筆下「風陵渡」,如何改變中國?_鳳凰網
    誰能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焦點指向了今山西、陝西、河南交界地帶。三省交匯的風陵渡,恰似一枚紐扣,由她引出的線串聯了傳說中堯舜禹所在的汾河谷地,周秦漢唐建都地關中盆地及洛陽所在的伊洛河盆地。攝影/張永鋒僅靠這樣的地理格局,還不足以成就風陵渡。黃河從晉陝峽谷俯衝到龍門時,河床由400米驟然擴大至幾公裡甚至十數公裡寬,流經山西一側,為 運城 所轄河津、萬榮、臨猗、永濟、芮城5縣市。河床變寬後,主河道搖擺不定,所以這一帶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奇觀。
  • 山西人文拾零之「風陵渡老街印象」
    風陵渡,地處山西省域版圖最南端,晉陝豫三省交界點,屬運城市芮城縣境,距縣城約30公裡。黃河自禹門口奔湧出峽後,進入晉南與渭北之間的夾槽地帶,衝積了這一片沙壤河洲,源耕農產豐饒。而後受阻於南端秦嶺餘脈之逶迤,便在風陵渡轉角東拐,成為其晉豫屏障。
  • 芮城縣精心打造 風陵渡黃河文明遺址公園
    運城日報訊 連日來,芮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晉南市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奮力建設風陵渡黃河文明遺址公園,打造特色鄉鎮,為建設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當好排頭兵。
  • 芮城縣精心打造 風陵渡黃河文明遺址公園
    運城日報訊 連日來,芮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市委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晉南市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奮力建設風陵渡黃河文明遺址公園,打造特色鄉鎮,為建設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當好排頭兵。
  • 民間文學‖山西·運城
    神話傳說方面,有蚩尤村,風陵渡傳說,鹽池傳說及牛郎織女傳說,民間故事方面,河東羊肉泡饃的由來,稷山麻花的由來以及張生與鶯鶯悽美的愛情故事也在這廣為流傳,至今仍得到大眾喜愛,還有運城特色之一的萬榮笑話,它被稱為「運城的十大名片之一」,十分詼諧幽默,生動有趣。民間戲曲方面,蒲劇也是運城的一大特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 Discovery in small town:風陵渡
    風陵渡,這個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地名,在現實世界中是真實存在的。「雞鳴一聲聽三省」,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在黃河「幾」字拐彎處,這個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被記載,實乃兵家必爭之地。風陵渡,位於山西芮城西南,與潼關隔河相望。應該說它不是一個景點,而是一個地理坐標。
  • 南同蒲鐵路黃河大橋飛架南北,帶你走進有故事的風陵渡、港口站
    1958年1月,在山西省風陵渡與陝西省潼關間建成黃河便橋與1970年10月,重建黃河鐵路大橋,南同蒲線延伸經港口站(潼關舊城)、公莊站至孟塬車站(即現在的華山站)與隴海鐵路相接,是溝通晉陝兩省的交通大動脈。黃河在這兒拐了個灣,由北拐向東去,這兒沒有修便橋和公路大橋前,秦晉兩地群眾就通過這兒渡口擺渡來往。因此,北岸風陵渡、南岸為港口,兩地名也源自這個概念吧。
  • 金庸筆下的「風陵渡」是怎樣的?
    其實,金庸先生《神鵰俠侶》中讓女俠郭襄「初相遇」,乃至「誤終身」的風陵渡並非虛構之地。這是一個位居山西省芮城縣西南角的古老渡口,地方不大,卻守著山西、陝西、河南三個省的大門。不同於武俠世界的浪漫,金人趙子貞的《題風陵渡》更加明了:「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 金庸筆下的「風陵渡」是怎樣的?
    其實,金庸先生《神鵰俠侶》中讓女俠郭襄「初相遇」,乃至「誤終身」的風陵渡並非虛構之地。這是一個位居山西省芮城縣西南角的古老渡口,地方不大,卻守著山西、陝西、河南三個省的大門。不同於武俠世界的浪漫,金人趙子貞的《題風陵渡》更加明了:「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 山西運城這個鎮位於黃河大拐彎,具有縣城的規模,你不一定知道
    在晉陝豫三省交界,著名的壺口瀑布下遊,&34;字形的黃河接受渭河的注入,畫出了她最瀟灑的一道彎,奔流方向從向南折而向東,最終匯入黃海。從鯉魚跳龍門的禹門口開始,黃河寬度從200米陡升至2公裡,大寫地展現了她的壯闊。在這段拐彎處,被黃河兩面包圍的土地古稱河東,以平地為主,但中條山像一條利劍一樣插入她的南部,使得這裡山河匯聚,關原交織,景色壯闊無比。
  • 遊山西運城 讀華夏歷史|金庸為運城規劃了一條旅遊線路
    楊過再次出現時,就到了金庸給運城規劃的旅遊線路的起點——風陵渡。不一般的風陵渡 十五年後的冬末早春,乍寒乍暖,來自山西、湖北、四川、廣東、河南以及南宋京都臨安的客人,都在晉陝豫交界處的山西風陵渡等著渡黃河。
  • 山西運城這個鎮位於黃河大拐彎,具有縣城的規模,你不一定知道!
    在晉陝豫三省交界,著名的壺口瀑布下遊,「幾」字形的黃河接受渭河的注入,畫出了她最瀟灑的一道彎,奔流方向從向南折而向東,最終匯入黃海。從鯉魚跳龍門的禹門口開始,黃河寬度從200米陡升至2公裡,大寫地展現了她的壯闊。
  • 山西運城這個鎮位於黃河大拐彎,具有縣城的規模,你不一定知道!
    在晉陝豫三省交界,著名的壺口瀑布下遊,「幾」字形的黃河接受渭河的注入,畫出了她最瀟灑的一道彎,奔流方向從向南折而向東,最終匯入黃海。從鯉魚跳龍門的禹門口開始,黃河寬度從200米陡升至2公裡,大寫地展現了她的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