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的好後生牛延寧用「武夷巖茶」助力西商茶業品牌發展

2020-12-18 陝西青年網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的武夷山,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除了讓人流連忘返的丹霞生態地貌這裡也是茶葉的重要產區,盛產的茶葉馳名中外。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閩北烏龍茶的採摘、制茶、品茶、購茶等一系列的休閒體驗,還可以徜徉於陝西鄉黨張藝謀執導的《印象大紅袍》大型山水情景劇中,一路走來那是收穫滿滿。

歷史也許就是這樣眷戀每一位陝西人,聊到的茶業發展,自然迴避不了西商的故事。他叫牛延寧,一位30多歲的陝北後生,既有軍人的魁梧,又有學者的儒雅。

十多年前,牛延寧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毅然加入了房地產經紀創業的隊伍之中,和很多創業者一樣,他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和創業的辛酸,然而政法人的嚴謹務實的做事風格讓他逐漸在行業內樹立良好的口碑。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陝北人骨子裡淳厚而富於改革創新的氣質,在牛延寧的身上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2015年,他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由於平時熱衷傳統文化,喜歡喝茶,經過縝密考察,他開始了人生的茶業之旅。他堅信,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剛性需求,有著有廣闊市場前景。

初入茶行業,他並不懂茶,於是就滿城的茶城去跑,向前輩、同行等虛心請教,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交流日益深入,慢慢掌握了一些知識。為了突出經營特色,他縱觀六大茶類,十大名茶等,反覆論證,終於選定高端武夷山巖茶,一起步就是高標準。

為了探索武夷巖茶真諦,他不惜放緩(經營)腳步親臨武夷山,遍訪武夷山巖茶高人,365天把自己與武夷山緊緊綁在一起。

牛延寧(左)與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武夷山市巖上茶科所所長,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國英(右)交流合影。

在武夷山他結識了大紅袍之父陳德華前輩,天心巖茶村大佬陳墩水,首批武夷巖茶傳人劉寶順和劉國英老師,高級農藝師陳永霖教授,青年一代佼佼者天心村陳植寅等,這些人均是武夷巖茶的領袖人物,更是武夷巖茶的「風向標」。

在他們的指導幫助下,牛延寧修正並重建了厚重的武夷巖茶知識體系,從茶樹品種、生態環境、製作工藝、茶葉儲存到衝泡方法等都有了深刻的認識,這也更堅定了他武夷巖茶的高端經營之路。

如果說經營武夷巖茶是獨闢蹊徑的話,那麼開闢「武夷巖茶之旅」則是他的創新。為了讓陝西茶人深入武夷山茶產區,體驗武夷巖茶的魅力,牛延寧調動資源精心組織了草屋間探秘武夷茶之旅,讓體驗與銷售緊密結合。

活動形式新穎,參與性強,一時引起諸多茶業領袖的觀摩——西安古道茶城總經理潘春陽、陝西茶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奚斌鋒、資深茶人李連源、資深攝影家寧海波等親臨武夷山實地考察,讓探秘武夷山茶之旅的社會價值更為凸顯。事實證明,經營和體驗結合能開拓茶友的視野,讓大家在原產地了解茶葉生長、採摘、製作過程,從而進一步接受和認知。

2017年,牛延寧的茶業事業有了歷史性的拐點,他正式加盟茶人的大朋友圈——古道茶城。短短幾個月時間,他經營的武夷山「三坑兩澗」原產巖茶,以純正的巖骨花香徵服了古城茶友,銷售持續增長,春節前更是訂單不斷。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18年再開三家店應該不成問題。」牛延寧平和地說。從他的眼裡,我們可以真切的看到傳統茶產業在移動互聯時代融合創新結出的碩果。

他就是這樣靜好如茶,勤奮、沉穩、淳厚……

文/李連源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排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首位
    原標題:武夷巖茶排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首位 近日,2019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暨2019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活動中,2019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發布,「武夷巖茶」以指數93.81首次居排行榜第一位,「正山小種」居第八位。
  • 武夷巖茶
    清代是武夷巖茶全面發展時期,武夷茶區不僅有生產武夷巖茶、紅茶、綠茶,而且還有許多的名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農民,以戶進行個體生產。爾後成立互助組,農戶聯戶生產,擴大了加工規模,巖茶產量達3000擔。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農民茶山歸集體所有,以生產隊為核算,進行生產、分配。17世紀,武夷茶開始外銷。
  • ...地理標誌與品牌建設」中國茶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大會在琶洲舉辦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調研員梁小平提到,海珠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保護智慧財產權,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積極有效的進展。當前會展業日益成為海珠區創新發展的一大驅動力,後疫情時代會展產業的快速恢復與發展,離不開有力的政策扶持和營商環境的支撐。中國茶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大會的舉辦,對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大力發展品牌經濟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十大閩茶之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獨具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是中國青茶中之極品。品中王小編今天來介紹咱們的福建茶武夷巖茶。什麼是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產自武夷山市風景區範圍,由當地傳統樹種,經過武夷巖茶加工工藝製作而成。
  •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前世今生
    武夷茶也由此進入一段短暫的發展期,後來由於武夷茶制茶成本昂貴,罷團之後技術也未能改進(蒸青綠茶苦味濃重),在1391—1557年期間武夷茶葉生產一度處於低迷狀態。明代雖然罷黜了建州的貢茶,但明代貿易發達,經濟繁榮,茶葉貿易更是空前繁盛。武夷茶業這一時期的衰落,原因完全是因為武夷茶區多山,採制困難,成本較其他茶區昂貴,再加上蒸青技術已無法滿足當時的發展需求。
  • 武夷巖茶領導品牌——武夷星亮相央視晚會
    (原標題:武夷巖茶領導品牌——武夷星亮相央視晚會)
  • 巖上課堂 | 如何品鑑武夷巖茶
    此外,由於武夷巖茶區別於其他茶類,其品鑑的參考標準也有所不同。為了讓茶友們正確地認識和品鑑武夷巖茶,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牽頭,聯合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武夷學院、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於2015年12月28日發布了《武夷巖茶的衝泡與品鑑方法》(DB35/T 1545-2015)地方標準,其中便有關於武夷巖茶的品鑑學問。
  • 武夷巖茶的價格為什麼差異大?
    一泡好的武夷巖茶就猶如一件好的工藝品,它都能給你帶來精神愉悅和美的享受。今天品中王小編來揭秘為什麼武夷巖茶的價格差異可以那麼大!如果你想了解就接著往下看吧。武夷巖茶也一樣。要出一泡好茶,就必須是天時,地利,人和,品種四者和一,得到發展最好的發揮。天時在於制茶前一年與這一年的氣候,氣候對於茶樹生長、茶葉的質量影響非常大。地利在於茶樹種植的地點,咱們都知道武夷巖茶的種植地主要在「三坑、兩澗、一洞」而這不同的種植地點就影響了這個茶的品質。
  • 航拍武夷山「武夷巖茶第一鎮」:星村鎮
    茶人們更是喜歡在一起比茶品茶,看誰家的茶葉香氣好,滋味濃厚,湯色清亮……歷史悠久的星村茶賽星村鎮茶業歷史悠久。一千五百年來,星村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勞,譜寫了一篇又一篇光彩奪目的武夷巖茶發展史,贏得了「茶不到星村不香」的美譽。早在宋朝時期,星村茶業就已興盛。至明清,星村街茶園所出專茶達全國專茶的四分之一。
  • 專注核心好巖茶 「和星巖」驚豔武夷山茶博會
    作為一場致力於加強兩岸茶業交流,弘揚中華茶文化,彰顯武夷茶道精髓的文化經貿盛會,活動吸引到海內外700餘家優秀茶企參與,17日下午由和星巖品牌主辦的「什麼是巖茶的核心」主題沙龍論壇召開,邀請到眾多行業大咖對未來武夷巖茶制茶理念、銷售方式進行探討交流。
  • 武夷巖茶的綠葉紅鑲邊
    做青到位的葉子,明顯的「綠葉紅鑲邊」  武夷巖茶出現之前,武夷山主要生產綠茶。綠茶的歷史最悠久,早在宋元時就以龍鳳團茶出名。那時的團茶,用的是蒸青工藝。然而,當時江南各地炒青綠茶發展水平極高,名優茶極多。武夷綠茶顯不出優勢,舉步維艱。為了尋找新的出路,武夷茶人又發明了烏龍茶(巖茶)製法。     最早的武夷巖茶製法,也許出於無意。     據武夷山民間傳說。有個叫楊太白的人,有一天上山採茶,當他採滿了一竹筐茶青,打算下山時,走到半路,突覺睏倦,情不自禁靠在樹邊睡著了。
  • 武夷巖茶:輝煌如何重續
    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採購武夷茶經爪哇島轉銷歐洲各地,一些歐洲人便把武夷茶稱為「中國茶」。幾十年後,武夷茶已發展為一些歐洲人的日常必需飲料。   眾望所歸,1959年評出的全國「十大名茶」中,武夷巖茶與其它九大名茶並列其間。但時至今日,市場上的武夷巖茶並不多見,或是有價無市。   是什麼原因讓這一昔日風迷歐州的古代貢茶淪落如此?其原因眾說紛紜。
  • 中國名山茶品牌龍敘堂《尋茶之旅》十大名茶產地武夷巖茶篇
    武夷大地、天地靈氣,武夷山作為世界雙遺地,擁有獨樹一幟的碧水丹山、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還有大名鼎鼎的茶中狀元「武夷大紅袍」。今日,中國名山茶品牌龍敘堂茶業《尋茶之旅》帶您了解十大名茶產地武夷巖茶篇的俠骨柔情。
  • 中茶海堤巖茶文化節暨中茶海堤華南區營銷發展戰略推進會隆重舉辦
    緊接著,中茶廈門公司負責人、常務副總經理陳志雄先生為本次活動致開場辭,向到場的領導嘉賓、中茶海堤品牌的合作夥伴以及茶葉經營者們表達了誠摯的感謝與由衷的祝福。陳總表示:「『海堤』有義務為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讓更多愛茶的朋友都能夠喝上優質、安全、放心的武夷巖茶。
  • 武夷茶與武夷巖茶的不同內涵
    他們『連茶文化是飲茶或由飲茶衍生,發展起來的文化』這一基本道理都不承認,說什麼『中國有人就有茶文化,把茶文化起始推前到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或『茶圖騰』等等,把人類原始採食的可能推測認定為茶文化」。近年來,武夷巖茶也在『競古比早『的影響下,說什麼武夷巖茶有三千年的歷史,漢代就有巖茶。首先是混淆武夷茶與武夷巖茶的兩種不同概念。
  • 同座奉茶:武夷巖茶十二位非遺傳承人
    2006年,武夷巖茶 (大紅袍)製作技藝被評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陳德華、葉啟桐、王順明、劉寶順、劉峰、王國興、吳宗燕、遊玉瓊、劉國英、黃聖亮、陳孝文、蘇炳溪成為首批國家級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此後,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在國內市場發展迅猛。
  • 武夷山茶屆大咖解讀武夷巖茶品牌價值獲評627.13億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葉啟桐:「對武夷巖茶價值進行評估,讓『無形資產』有形化,這種價值的認識很重要。武夷巖茶具有不可替代性,原產地的不可替代性、山場環境的不可替代性、製作技藝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深厚的武夷茶文化底蘊不可替代性,這些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可以說是無價之寶。用現行的標準來進行有價的衡量,既可以進一步認清武夷巖茶的優勢,又可看到未來的提升空間,我覺得意義重大。
  • 緣聚武夷,茶和天下|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即將起航!
    本屆茶博會宣傳口號為「緣聚武夷,茶和天下」,展覽主題為「茶民宿」「茶文化」「茶養生」「茶器具」「茶食品」 「茶設備」等內容。展館面積達4.3萬平方米,共設標準展位1360個,比去年增加82個標準展位。其中太偉風景會展中心面積2.3萬平萬米,設標準展位841個;凱捷巖茶城面積2萬平方米,設標準展位519個。
  • 武夷巖茶品牌強度 位居全國茶類第一名
    本報訊 (賴奇峰 記者江 東)日前,2016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論壇在北京舉行,共發布了全國600多個品牌的價值評價。「武夷巖茶」品牌價值獲評627.13億元,位居全國茶類第二位,品牌強度位居全國茶類第一。  據了解,「武夷巖茶」2002年就獲批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福建省第一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最好的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唯一兩代非遺傳承人茶企:大坑口亮相11.1煙臺茶博會
    蘇德發,自17歲起跟隨父親蘇炳溪從事茶業,時年1973年。1983年,「大坑口巖茶廠」成立,隨之,「大坑口」品牌誕生。當時整個天心村辦廠的不到五家,註冊商標的更是寥寥無幾。大坑口,武夷巖茶核心產區「三坑兩澗」之一(一說為「倒水坑」),是通往天心巖的一條深長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