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的武夷山,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除了讓人流連忘返的丹霞生態地貌這裡也是茶葉的重要產區,盛產的茶葉馳名中外。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感受閩北烏龍茶的採摘、制茶、品茶、購茶等一系列的休閒體驗,還可以徜徉於陝西鄉黨張藝謀執導的《印象大紅袍》大型山水情景劇中,一路走來那是收穫滿滿。
歷史也許就是這樣眷戀每一位陝西人,聊到的茶業發展,自然迴避不了西商的故事。他叫牛延寧,一位30多歲的陝北後生,既有軍人的魁梧,又有學者的儒雅。
十多年前,牛延寧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毅然加入了房地產經紀創業的隊伍之中,和很多創業者一樣,他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和創業的辛酸,然而政法人的嚴謹務實的做事風格讓他逐漸在行業內樹立良好的口碑。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陝北人骨子裡淳厚而富於改革創新的氣質,在牛延寧的身上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2015年,他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由於平時熱衷傳統文化,喜歡喝茶,經過縝密考察,他開始了人生的茶業之旅。他堅信,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剛性需求,有著有廣闊市場前景。
初入茶行業,他並不懂茶,於是就滿城的茶城去跑,向前輩、同行等虛心請教,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交流日益深入,慢慢掌握了一些知識。為了突出經營特色,他縱觀六大茶類,十大名茶等,反覆論證,終於選定高端武夷山巖茶,一起步就是高標準。
為了探索武夷巖茶真諦,他不惜放緩(經營)腳步親臨武夷山,遍訪武夷山巖茶高人,365天把自己與武夷山緊緊綁在一起。
牛延寧(左)與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武夷山市巖上茶科所所長,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國英(右)交流合影。
在武夷山他結識了大紅袍之父陳德華前輩,天心巖茶村大佬陳墩水,首批武夷巖茶傳人劉寶順和劉國英老師,高級農藝師陳永霖教授,青年一代佼佼者天心村陳植寅等,這些人均是武夷巖茶的領袖人物,更是武夷巖茶的「風向標」。
在他們的指導幫助下,牛延寧修正並重建了厚重的武夷巖茶知識體系,從茶樹品種、生態環境、製作工藝、茶葉儲存到衝泡方法等都有了深刻的認識,這也更堅定了他武夷巖茶的高端經營之路。
如果說經營武夷巖茶是獨闢蹊徑的話,那麼開闢「武夷巖茶之旅」則是他的創新。為了讓陝西茶人深入武夷山茶產區,體驗武夷巖茶的魅力,牛延寧調動資源精心組織了草屋間探秘武夷茶之旅,讓體驗與銷售緊密結合。
活動形式新穎,參與性強,一時引起諸多茶業領袖的觀摩——西安古道茶城總經理潘春陽、陝西茶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奚斌鋒、資深茶人李連源、資深攝影家寧海波等親臨武夷山實地考察,讓探秘武夷山茶之旅的社會價值更為凸顯。事實證明,經營和體驗結合能開拓茶友的視野,讓大家在原產地了解茶葉生長、採摘、製作過程,從而進一步接受和認知。
2017年,牛延寧的茶業事業有了歷史性的拐點,他正式加盟茶人的大朋友圈——古道茶城。短短幾個月時間,他經營的武夷山「三坑兩澗」原產巖茶,以純正的巖骨花香徵服了古城茶友,銷售持續增長,春節前更是訂單不斷。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18年再開三家店應該不成問題。」牛延寧平和地說。從他的眼裡,我們可以真切的看到傳統茶產業在移動互聯時代融合創新結出的碩果。
他就是這樣靜好如茶,勤奮、沉穩、淳厚……
文/李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