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6月3日電 (李姝徵)上海世博會期間,遠大館採用裝配式建築方式,僅僅24小時建成6層樓,創下「世博速度之最」。
在工廠生產出房屋的「零配件」,再像搭積木一樣拼裝出樓房,這種方式被稱為裝配式建築。
「裝配式建築是中國建築行業一塊巨大的蛋糕,」中民築友科技集團副總裁楊宏偉3日表示,2015年中國建築業產值超1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可以進行工業化的大約佔10萬億。
作業粗放、難以管理是中國傳統建築業的弊病;不僅建築質量、成本、進度無法有效控制,更造易成資源的巨大消耗與浪費。
與之相對的裝配式建築具有施工周期短、低能耗、少汙染、質量可控等優點。同時,傳統建築方式造成的漏水、不保溫等弊端也被一掃而除。
建築工業化正推動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的變革與轉型。
今年2月,國務院頒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10年內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率達30%。
「如果按照10年30%的目標測算,裝配式建築的市場可達3萬億。」楊宏偉說。
從「建造」房屋到「製造」房屋,這塊大蛋糕「誘惑」著許多企業。
而伴隨從中央到地方的多重利、社會對建築工業化認知度的提高,處於整條產業鏈上下遊的公司都在積極向工業化靠攏和轉型。一時,裝配式建築的「戰場」上硝煙味漸濃。
楊宏偉向記者透露,2016年底前,中民築友將完成中部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布局,建成8-10個綠色建築科技園。再以這些科技園為藍本,面向全球共享中民築友的技術;通過加盟、技術合作等模式實現全球的規模化布局。
傳統建築企業三一重工也設立「崑山三一住工有限公司」,以探索自身建築業務轉型。就在今年5月,三一重工方面表示:業績符合預期,將重點布局建築工業化。
遠大住工董事長張劍曾對媒體稱,目前裝配式建築的市場佔有率不到1%,10年達到30%就意味著市場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機遇。「爆發點或就在不遠處。」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