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資料圖 |
搜狐娛樂訊 日前,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芝加哥》將在1月27日至2月1日在北京「過年」的消息不脛而走,這讓北京戲劇圈、音樂圈,乃至時尚圈都開始為之炸鍋,這部在世界範圍內被稱為「票房靈藥」的音樂劇是什麼魔力保持如此高的票房紀錄?是什麼打動劉歡、三寶、金兆鈞在其2004年首次在北京演出時為它站臺呢?
百老匯經典歌舞 + 爵士樂 = 票房靈藥?
提起百老匯音樂劇,浮現眼前的是動感歌舞,相信沒有比《芝加哥》更加能體現原汁原味的百老匯經典歌舞了。最早版本的《芝加哥》是百老匯音樂劇史上的「巨匠」鮑伯·福斯編創,福斯何許人也?歌舞廳出身的福斯有種能力,他能讓美女俊男在腿部和臀部的動律變換中「翻雲覆雨」。就是這樣,音樂劇《芝加哥》有最具性感的「搔首弄姿」。時至今日,《All That Jazz》戴著禮帽,穿著性感短裙的表演都深入人心。
除了火熱豔麗的歌舞,爵士樂的運用是《芝加哥》的亮點。1998年,《芝加哥》獲得過葛萊美獎最佳音樂劇唱片獎;2003年,《芝加哥》電影原聲帶發行首周,空降Billboard流行專輯榜TOP 4,第二周攀登亞軍。閉上眼睛去聽《芝加哥》的音樂,總讓人浮想聯翩,開場曲《Overture/And All That Jazz》有種想扭動大腿的極致觸感,監獄裡監獄長「媽媽」的《When You're Good To Mama》有種奢靡的風趣,監獄裡眾家姐妹大吐殺夫內幕的探戈歌舞秀《Cell Block Tango》將探戈、說唱、對白等融為一體,荒誕律師一副公子哥兒調調的戲謔大作《Razzle Dazzle》滑稽無限。
總體來說,全體演員使出渾身解數表現那種冷嘲、揶揄、嬌腆的戲味,堪稱百老匯音樂圈最精採的視聽饗宴。但是,你如果以為它只是靠性感的歌舞和音樂成為世界範圍內演出商人的「票房靈藥」,那你就錯了。
藝術與商業的集合體:優秀的劇本奠基
任何戲劇,劇本乃一劇之本。有這樣一個故事,被美國人三次搬上電影大熒幕,二度創排成舞臺劇登上百老匯舞臺。這樣的故事,到底是何等的故事?
它的故事源自20年代一起轟動一時的真人真事,一樁離奇的殺人案,由《芝加哥論壇報》一名女記者採訪改編而成。故事講述了兩位女舞蹈演員分別因為被情夫欺騙、丈夫與妹妹偷情而殺人入獄後,在荒誕律師的編排下,他們在獄中編派故事搶作名人的真實荒誕故事。
《芝加哥》擁有一個優秀的劇本。在混亂的世界中,人們在生活艱難營生的狀況下,不放棄尋找真愛,它揭露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讓人深思,這也使得《芝加哥》的故事兼具藝術性和商業性。可以說,他的劇情涉及的現代題材,對於當下,對於世界各地,不論種族和國界,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比如,名人利用傳媒來獲取名利的新聞,傳媒濫用言論,以及司法制度的不健全,讓人覺得尋找真相和爭取正義是兩碼事,這些都讓人產生共鳴。
正是因為《芝加哥》集合了這樣的好故事,外加歌舞音樂的視聽饕餮,才讓它成為演出商的票房良藥,也讓它保持了世界連續巡演次數最多的音樂劇記錄。
《芝加哥》的中國行:憑什麼打動劉歡?
這位西方的「票房靈藥」,在中國是否會水土服不服呢?
2001年4月22日,音樂劇《芝加哥》首次搬到香港舞臺。此次演出獲得極大成功,不僅票房滿滿,還榮登香港千禧年「十大樂聞」榜單。到香港演出的主角人選全是來自澳洲的最佳演員,全部演員班底都是導演及監製親自去澳洲挑選的,也都是他們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保證演出時絕對原裝。
2004年12月,音樂劇《芝加哥》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前,中國音樂界眾多大腕聚集在一起,討論《芝加哥》在中國的首次演出,這些名字,至今在音樂圈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劉歡、三寶、李海鷹、金兆鈞、張樹榮等。
當年,可能很多中國的觀眾還不知道音樂劇為何物?《芝加哥》的中國首演就讓北京觀眾真真切切地嘗了嘗鮮。那年,對於音樂劇,中國人都處在認知的初級階段,劉歡在賞析會上普及說「中國觀眾對音樂劇還有誤區」,劉歡還為其站臺,大力解釋音樂劇的概念和爵士音樂;現在被譽為「中國音樂劇教父」的三寶也才剛開始鄭重的向大家介紹自己將創作首部音樂劇《金沙》。
十年過去了,劉歡已經成為了中國音樂領域的教父級人物,三寶的音樂劇《金沙》、《蝶》、《鋼的琴》、《王二的長徵》都已成功創排演出。十年,中國社會城市化進程又更高了,中國都市人的節奏更快了,都市人的壓力也更大了。十年之後,百老匯音樂劇《芝加哥》又來中國,它要在北京「過年」。《芝加哥》這位「洋女郎」能否在北京過好這個「中國年」? 這位「票房靈藥」在北京返鄉高潮的春節,到底靈不靈?這也將讓北京的觀眾拭目以待。(劉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