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助力「一箭九星」海上發射

2021-01-20 央廣網

央廣網哈爾濱9月19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李世壯)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將九顆衛星同時發射升空,圓滿完成海上發射任務,並首次開展發射平臺的測量工作。哈爾濱工程大學助力此次「一箭九星」海上發射,該校船舶工程學院龐福振教授團隊參與完成了此次開展的海上發射平臺振動、衝擊噪聲、應力等基礎數據測量任務,獲得了發射平臺海上發射全過程的動力響應數據,有力地保障了海上發射安全。

海上發射具有經濟、高效、適應性強等特點,2019年6月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七星」取得圓滿成功。發射平臺系統設計是海上發射的關鍵,其不僅要保障火箭的海上運輸安全,還需提高平臺的抗衝擊性能,降低火箭發射造成的平臺及設備損毀風險。2019年以來,哈爾濱工程大學科研團隊依託煙臺研究(生)院,協同魯東大學海上航天技術創新中心、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煙臺鋯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開展科研攻關,將學校船海特色優勢技術向航天技術領域拓展,團隊7名師生潛心開展海上發射瞬態衝擊響應、發射架動力學優化、基礎數據測試等研究工作,與某院技術人員深度協同創新,找出了火箭發射架薄弱環節,提出了優化建議,並全方位測量此次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運輸、火箭起豎、點火發射全過程平臺動力響應數據,為發射平臺設計及海上發射提供重要基礎數據支撐。

該科研成果是基礎研究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校企協同創新的典範,得到山東省重大創新專項「海洋平臺振動噪聲虛擬仿真快速建模技術動力響應分析」、工信部高技術船舶重大創新專項「第七代超深水鑽井平臺創新專項測試技術」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

作為一所行業特色型「雙一流」建設高校,哈工程多年來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不斷加強與行業大院、大所、大企協同合作,積極進行產、學、研、用全鏈條攻關。據悉,哈工程將以此次海上發射測試為契機,深入開展海上發射關鍵技術攻關,助力山東省「東方航天港」建設,為我國火箭海上發射提供智力及人才支撐。

相關焦點

  • 這兩艘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
  • SpaceX破紀錄發射:一箭三飛,一箭64星!
    第101發:北京時間12月4日02:31——獵鷹9號首枚復用火箭第三飛,突破美國一箭64星發射紀錄。 火箭回收、復用,作為SpaceX最大標籤之一,這次發射迎來歷史性突破:首次實現復用火箭第三飛的創舉!即一箭三飛,更確切來說,同一枚火箭(第一級助推器)三次發射。 來看看一箭三飛,同一火箭三次發射、三次回收的精彩視頻集錦!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中國航天首次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一箭七星
    中國航天首次海上發射 長徵十一號一箭七星
  • 西安航天力量助力長徵六號遙三火箭發射一箭13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航天力量助力長徵六號遙三火箭發射一箭   11月6日11時19分,在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五周年之際,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
  • 長徵六號一箭發射20星 解讀「天女散花」背後
    傳統火箭一般採用增加單獨艙段、向高度方向發展、多次分離艙段的模式,如此一來火箭不但增加了大量的結構重量,分離程序設計也很複雜,不適宜一箭20星發射。然而,長六火箭創造性地採用了支承艙+多星分配器的布局方式,在一個整流罩的空間內完成了所有的衛星布置,確保衛星分離速度、方向各不相同,保證分離的安全性。這些成果為日後火箭進一步提升多星發射能力奠定了基礎。
  • 開啟海上「問天」新徵程 中國第5個火箭發射地落戶山東
    煙臺海陽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既有生產製造又具備發射條件的發射基地,生產完畢可直接執行海上發射任務,實現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落地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固體運載火箭生產保障能力有了新的著力點,建成後將實現海上發射的高頻化、常態化、系統化。
  • 一箭雙星 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2顆行雲工程首發衛星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郭超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北京時間5月12日9時16分,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和「行雲二號」02星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一箭13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成功發射!
    一箭13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成功發射!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新華社報導新華社太原11月6日電(李國利、朱霄雄)一箭13星!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全聚德收購波司登,一箭九星成功發射,雷軍手機...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首次執行一箭九星發射任務獲成功12月20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巴地球資源04A星等9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了解到,這是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實現一箭九星發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是由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衛星、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及多星發射能力。
  • 一箭雙星!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一箭雙星!郭文彬 攝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工程任務由中科院負責組織實施,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和地面支撐系統的研製建設,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研製,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為任務科學目標提出單位,並負責衛星有效載荷、科學應用系統研製建設,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科學數據的地面接收。
  • 一箭雙星發射成功!長十一,十一連勝!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胡藍月 攝)▲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
  • 嫦五歸來長八待發 歷數我國航天發射的新一代「頂梁柱」[組圖...
    中國載人空間站各艙段、火星探測器、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探測器及其大型高軌衛星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實施發射。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 中國要在海上發射火箭!地點或在赤道附近的海域
    而在今年的發射任務中比較特殊的一次是我國將進行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執行這次海上發射任務的是長徵家族中唯一的固體火箭——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它是距離赤道最近的航天發射場,同時也是地球上唯一的一個海上發射場。全世界僅有兩座建在赤道附近的發射場,一個是法屬地庫魯發射場,另一個就是聖馬科發射場了。聖馬科發射場於1966年投入使用,最初只是用於美國運載火箭發射。在1995年的時候,美國波音公司、烏克蘭南方公司、俄羅斯能源生產研發公司以及挪威科威爾娜公司共同組建了一個海上發射公司。
  • 嫦五歸來長八待發 歷數我國航天發射的新一代「頂梁柱」[組圖]
    中國載人空間站各艙段、火星探測器、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探測器及其大型高軌衛星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實施發射。    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創造十一連勝佳績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報這9個航空航天類本科專業,你也可以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值得普天同慶!祝願祖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好。也希望更多的學子們把目光多聚集在這類專業上,所以麥麥今天就寫一篇關於航空航天類本科專業開設院校的稿子,希望可以幫到那些有意向從事航天事業的學子!記得麥麥小學的時候也有有一個航天夢!當太空人,遨遊太空!
  • 長徵十一號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GECAM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此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 長徵6號首秀一箭20星:暴露恐怖的東風41-長徵,六號,一箭20星,天文...
    2013年4月26日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多星」髮式,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首顆衛星「高分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同時還成功搭載發射了兩個荷蘭衛星分配器和三顆分別由厄瓜多、阿根廷和土耳其研製的小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