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如何感受到時間流逝的?

2020-12-21 騰訊網

人類非常善於記錄時間的流逝。我們除了在生活中需要優秀的時間管理,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所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需要精確的時鐘,甚至精確到毫秒。

時間感是我們行為和感知世界的基礎。如果沒有敏銳的時間感,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一團亂麻,無法移動和交談,更沒有辦法記憶或學習。

或許我們平時不會意識到,但即使是走在街上這樣簡單的行為,都需要身體精密的計時控制。肌肉發力,關節穩定,它們必須在一個精確編排的時間序列中發生,只不過這些事情都「偽裝」成了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部分。

時間幫助我們感知世界,那我們又是如何感知時間的?這類問題非常困難,它可能有成千上萬種複雜的答案,完全取決於科學家提出的具體問題究竟是什麼。

嚴格說來,時間與事件不同,我們並不像感知外界的事件那樣感知時間。1978年,神經科學家波佩爾(Ernst P ppel)提出了「基本時間體驗」(elementary time experiences)的許多方面。我們的時間體驗包括時長、非同時性、順序、過去與現在、時間流逝的變化等等。可以說,時間的概念幾乎滲透到了大腦進行的每一件事情當中

許多科學家認為,大腦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都有能力以某種方式感知和響應時間。大腦可能包含許多不同種類的時鐘,它們以不同的速率運行。某些部分處理毫秒的信息,其他部分則記錄數十年的信息。一些神經時鐘負責身體運動,另一些則監控從感官傳入的信息。大腦的一些部位可以對未來進行時間預測,而記憶的時間則在其他地方處理。

大腦中的一些「計時器」。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被要求估計一段時間時,部分大腦區域(左)會負責處理一些外顯計時的方面。其他區域(右)則涉及內隱計時,也就是在沒有直接要求的情況下,對事件的時長進行計時預測。部分大腦區域有重疊。| 圖片來源:F. PIRAS ET AL/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14

隨著神經科學的飛速發展,有關時間感知的神經實驗也豐富多彩。科學正在逐步揭示出一個令人驚訝的複雜的神經計時系統,它比任何人造鐘表都要精密。這些「神經時鐘」互相影響,它們拼湊在一起,準確地反映出了外部世界中與時間有關的各個方面

從實驗的角度來說,研究人員可以利用不同手段窺探大腦和神經的工作——對人腦進行直接研究,派出大鼠作為「代表」參與實驗,甚至可以分離出單個的神經細胞,直接在培養皿中觀察。

對人腦的研究是最直接的,因為神經細胞並不是孤立的,它們處於大腦複雜多樣的網絡中。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人腦的研究又是最麻煩的,因為我們不能真的「打開」人腦去研究。神經成像技術的發展幫助研究人員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fMRI的原理可以簡單理解成,當神經細胞活躍時,它們需要更多血液和氧氣,這種變化能被「掃描」出來。人腦的掃描成像揭示了大腦如何處理時間各個方面的線索,暗示了皮質、基底節與小腦的作用。

神經科學家奧弗拉特(Tobias Overath)和同事設計了「聲音被子」的實驗,他們將30到960毫秒的極短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長串的語音。大腦掃描顯示,隨著「聲音被子」的長度變長,顳上溝變得越發活躍。這項發現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說明大腦在將不同的聲音片段合併成有意義的單詞時,是如何使用精確的計時信息的。雖然這個結果並不是直接關於時間或者計時本身,但卻是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時間如何在一些基本而重要如語言等事物上發揮作用的。

通過仔細拼湊語言片段,研究發現顳上溝對較長的聲音片段反應更強烈。| 圖片來源:ScienceNews

奧弗拉特介紹,目前還不清楚顳上溝的單個神經元是如何追蹤延長的聲音的。大腦掃描目前還達不到檢測單個神經細胞行為所需的解析度。但對動物的研究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

大鼠是神經科學家經常「合作」的對象之一。在大鼠身上的一項研究清楚地解釋了一些細胞是如何標記秒的。實驗中,大鼠被訓練學會按下槓桿喝水,但水只在一定時間後才會出現。這些大鼠很快學會了不要太早地浪費體力推動槓桿,這種行為顯示了它們的計時能力。

在大鼠計時的過程中,神經科學家梅洛(Gustavo Mello)用電極「竊聽」了老鼠紋狀體的神經元,這是一個被認為對時間感知很重要的腦區。研究發現了能夠按順序發出電信號的細胞,這一過程跨越了整個等待期。這些細胞一直在追蹤那些流逝的秒數。

更重要的是,許多細胞會改變它們的行為,即使時間間隔變長,它們仍然能保持在序列中的正確位置

圖中4行代表著大鼠大腦紋狀體區域的4個神經元,它們通過按順序發出信息來標記時間(上)。當它們需要計算更長一段時間時,它們的活動會延長(下),填補更大的時間間隔,但發出信號的順序依舊保持不變。| 圖片來源:H. MOTANIS AND D. BUONOMANO/CURRENT BIOLOGY 2015

梅洛把這些細胞比作橡皮筋,橡皮筋可以伸長和縮短,這些細胞也可以「伸縮」,來填滿必要的時間。這一結果表明,神經元編碼的是相對時間,而不是絕對時間

在另一項實驗中,參與實驗的仍然是大鼠。神經科學家範東恩(Antonius VanDongen)和同事將大鼠大腦皮質的神經元移到培養皿中。這些細胞通過基因工程被設計成對能藍光做出反應。隨後,研究小組用「音樂」來款待這些細胞——他們根據歌曲的節奏和音符精心安排了光的模式變化。當「聽到」歌曲時,神經元可以分辨出它們是在聽古典音樂還是拉格泰姆音樂(一種節奏很有特點的音樂形式),部分是因為不同計時信號的作用。

科學家將舒伯特即興曲組(上)轉換成不同的定時光脈衝模式(中)。當細胞「傾聽」時,他們的活動能夠探測到古典音樂在播放,而不是拉格泰姆音樂(下)。| 圖片來源:H. JU ET AL/J. NEUROSCI. 2015

範東恩認為,這些結果表明,時間處理是大腦的基礎,這是一件非常基本的事情。一小群神經元可能是一塊積木,它們共同搭建起更複雜的時間處理

對大腦計時器工作原理的更深入理解,也可能揭示出更深刻的東西,例如大腦是如何構建現實的。

我們知道,一些大腦時鐘可以在不同的尺度上計時。大腦能夠將頻率各異的信息聯繫在一起,形成一種有意義的體驗。有時,大腦也需要將存在微小時間差的信號編織成統一的體驗,帶我們認識「現在」。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在努力理解所有線索。研究人員試圖模擬更貼近現實世界的情景,實驗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比如,在現實世界中,我們不會一次只對一件事情計時,而忽略其他事情。一些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大腦如何跟蹤多個同時發生的事件。操縱神經元的新技術也將使科學家有機會推進這一領域的研究。

所有這些都為我們接近時間這個宏大的概念,提供了多個可能的途徑。

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how-brain-perceives-time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time-experience/

封面圖來源:Pixabay

原標題:我們如何感知時間?

來源:原理

編輯:小林綠子

相關焦點

  • 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我也知道靠感情來把握時間不真實:這不是分割時間,只是分割對時間的感覺。夢的時間當然也純屬錯誤:我們在夢中滔滔流逝的時光,一會兒光陰似箭,一會兒度日如年,而我們現實體驗的時間既不快也不慢,它僅僅取決於時光流逝的特定方式,取決於我不能理解的時間本性。」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被震撼住了,無法描述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佩索阿在向我們提出一個挑戰: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 《信條》沒問的問題:時間流逝是錯覺嗎?
    然而,這種「塊體宇宙/時間流逝」悖論,意義非常深刻。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說:在我看來,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意識感受,以及我們用來斷言物理世界現實的理論(這一理論無比準確)之間存在嚴重的分歧。
  • 關於時間流逝的優美句子
    8、滄桑歲月,祝福依舊;時間流逝,思念依然;空間轉換,問候綿綿;世事變遷,情誼永遠。白雲守護藍天,風和葉的纏綿,願友人一生平安,好運連連。9、正因為時間的流逝,才讓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義;正因為時間流逝,才讓你我懂得時間至於生命的重要;正因為時間的流逝,才讓你我懂得珍惜。
  • 關於時間流逝的優美句子 時間之快的優美句子
    要有任憑時間流逝,不會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為在象牙塔中,才說出我愛世界這樣的話。是知道外面的黑,髒,醜陋之後,還要說出這樣的話。4、時間溜走的時候,都去哪裡了?腳步留在了沙灘,留在了海岸,穿越了風景線。時間流逝之後,留下了什麼?雁過的聲音,動人的詩篇,流芳的名言。時間握在手裡的時候,珍惜便是最利劍!5、工作堆積如山,山不倒;時間流逝如水,水不斷。
  • 時間轉瞬即逝,看白居易張若虛等詩人如何描寫時間的流逝
    元旦昨日已至,時間轉瞬即逝,又告別了自己生命裡的一年。面對時間的無情流逝,我們都是無力的,古人亦是如此,只是他們是如何感慨的呢?花開日葉落時白居易在其<<長恨歌>>中,敘寫唐玄宗經歷安史之亂後回宮,一切都是物是人非,最愛的楊貴妃已亡在馬嵬坡,時光的流逝也是如此之快。
  • 宇宙正加速膨脹,時間流逝也加快了?
    因此有部分喜歡思考的網友就發出了一個靈魂提問:現在感覺時間越過越快是不是就是因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所致的呢?宇宙正加速膨脹,時間流逝也加快了?  其實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時間。其實對於宇宙而言是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時間僅僅代表了事物演變計算方式的標註,只是因為人類的壽命過於短暫故而發明了時間這個東西用來作為對於事物流逝的標註,對於宇宙而言時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時間正在加速?看似荒唐,背後隱藏細思極恐的可能性。
  • 時光的痕跡,一組時間流逝的照片
    時間就像流水。你永遠無法觸摸同樣的流水兩次,因為已經流逝的流水不會再來,享受生命的每個當下!二,被大樹吞噬的鐵質路牌,時間會讓一切湮滅後再重生。世界上唯一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變越美好的東西,只有回憶。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 , 我也不知道我還能堅信多久 。四,葡萄的一生。在時間無可抗拒的流逝中,那百分百的心跳之感,也漸漸變得模糊不清。五,那時候上學路上的我們是這樣的。
  • 如何開發孩子的大腦?北大教授魏坤琳的回答出人意料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在慶典上作了題為「教育就是改變大腦的過程」的主題演講。在他看來,教育是縱貫一生的過程,是人們不斷認識自己的大腦、改變自己的大腦的過程。上了某「大腦」電視節目以後,魏坤琳經常被人問到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教我開發一下我孩子的大腦,讓他變得更聰明一點?」
  • 為何2012年後,感覺時間流逝越來越快?難道時間流速被篡改了?
    文/仗劍走天涯為何2012年後,感覺時間流逝越來越快?難道時間流速被篡改了?時間貫穿著人類的從生到死,人類一輩子都無法脫離時間的掌控,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時間的流速其實是在不斷地加快的呢?當然如果僅僅只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待時間,那麼時間只是對等的一種相對的衡量尺度。所以也並不存在時間或快或慢,因為世界上的時間都是統一的,並不太多的差別!
  • 時間究竟是什麼?我們如何知曉時間的存在?
    遠古時代的人們從自然星象的更迭變化領悟時間的奧秘,於是他們得以計算節氣時令,春耕秋收;也從自己和身邊人身體的成熟衰老中感知時間的流逝。於是他們學會與時間賽跑,趕在生命盡頭之前創造更多的個人價值。人們留下圖騰崇拜,建立宗教信仰,試圖衝破時間築就的囚籠,超越生死追尋來世;人們發明語言文字,迎著時間的洪流,記錄和傳承人類文明的史詩。
  • 李商隱描寫時間流逝,無一字提及時間,卻句句耳目一新
    時間的流逝,使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朱熹惆悵,「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陳子昂也感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晏殊傷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蘇軾贈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朱自清嘆息時光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 記錄流逝的時間 EOS 5D3延時攝影技法
    延時攝影的英文為「Time Lapse」,從意思上理解就是「時間流逝」。 那麼,通過這篇文章,相信你能夠對如何拍攝和製作延時攝影作品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延時攝影的器材選擇    在拍攝上面那個延時攝影作品時用到的器材:佳能EOS 5D Mark III數碼單眼相機,定時快門線,三腳架等。
  • 感慨時間流逝的說說,選句喜歡的發朋友圈吧!
    3.不是時間過得很慢,是因為你過得很糟糕。不是時間過得快,是因為時間對你越來越重要。4.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憂愁和悲傷,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 古詩詞中寫時光流逝的千古絕唱,背下來能用上!
    如何寫時間?我記得小時候寫作文時,常常用「時光匆匆流逝」「光陰似箭」「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為「又是一年春來到」做鋪墊。然而,話雖這麼寫,但內心卻覺得度日如年,渴望快快長大,擺脫學業的負擔。等到長大後,忙於生活、工作無暇顧及時,時間就真的悄無聲息溜走了。一年又一年,看身邊的人漸漸老去,看他們一個個的離去。當感受到失去的痛楚,才會真切感受到時間的珍貴。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語出近代王國維《蝶戀花》。
  • 越南水草造景師的作品—《時間的流逝》
    作品名稱:《時間的流逝》 我們來看看這位,來自越南的水草造景師Hoai Nam Vu,給我們帶來的開缸全過程吧。
  • 最強大腦2020全集在哪裡看 最強大腦2020在線觀看選手名單
    作為本季《最強大腦》的最大看點,就是首次上線的「圈層淘汰制」與「壓力戰場」。首期節目中,這些充滿未知的神秘賽制終於上線,讓現場選手措手不及的同時,飆升的緊張刺激感也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激烈的競爭感令人窒息。
  • 什麼是第二大腦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第二大腦」?三點幫助你
    比如上班的時候突然被老闆交代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你沒有記下這件事,導致工作漫不經心,然後要花很多時間去回想,一來一往就浪費了時間,所以培養第二大腦的思維就是別用大腦記憶。搜尋電腦裡的資料也是,你可以用關鍵字找到答案,因為有了這樣的搜尋功能,我的電腦就變成了我的第二大腦,在手機上也同樣。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好像只是方便快速搜尋資料對不對?但其實它蘊藏一個高效生產力的思維,儘可能地減少切換大腦注意力的時間。
  • 天穗之咲稻姬怎麼加速時間流逝 快速消磨時間得方法介紹
    天穗之咲稻姬怎麼加速時間流逝 快速消磨時間得方法介紹 有時候需要玩家等待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又閒的沒事幹可以怎麼加速度過呢
  • 棋類競技如何影響了人類的大腦認知?
    當我看著貝斯如痴如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她想像中的西洋棋棋盤上,模擬其他走棋的可能性時,我想到的是,這一切塑造了她的大腦,尤其是負責計劃和決策的部分——前額葉皮質。與其他區域相比,它具有獨特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史丹福大學行為內分泌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稱其為「大腦可塑性的熱點」。當然,我們的大腦在不斷變化,形成新的神經連接,並在不斷切斷其他一些連接。
  • 人的大腦有多神奇?一切行為盡在掌握,危難之際發布指令
    就好比美國懷俄明州的一場森林大火,有人告知消防員風向有所改變,正朝他們所在的地方撲來,大腦是如何做出反應的呢?在大腦的深處,有兩個控制中樞掌握著人類的逃避反應。平日裡我們所接收到的一幹信息,會被它們與死牢中樞分析的極為透徹。如若情況緊急,控制中樞會當即改變工作方式,思考中樞會按下暫停鍵。災難中樞會收到警告信息,趕緊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