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思旅,帶著思想去旅行,很高興與您分享遇見的美。
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的愛」,這話用在旅遊活動中人們對旅遊資源類型的偏愛也同樣適用,我就對地質地貌類的旅遊景觀特別鍾愛。這類景觀不僅塑造出豐富的酷似造型,給人以極強視覺衝擊的形態美,更蘊涵著地球演化、地質變遷的科學奧秘,令人沉醉於無盡的思索與遐想。
其實地質地貌類景觀是豐富得很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黑龍江五大連池的火山地貌、張家界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我國西北大漠中「魔鬼城」的風蝕地貌,海南三亞「天涯海角」這種海蝕地貌……
「喀斯特地貌」也是大家所常見的一種地貌,就形成的環境條件不同,其地貌形態也是千差萬別、豐富多彩的。同樣是溼熱氣候,但云南石林在高原環境下發育成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在丘陵低地生成的圓錐狀峰叢峰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喀斯特則是深切峽谷型的,它是一種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今天與朋友們分享的就是重慶武隆的「天生三橋」。
天生三橋的形成
天生三橋是在巨厚石灰巖層地區地下伏流流水溶蝕與地殼抬升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於烏江支流的羊水河在天生三橋上遊潛入地下變成伏流(地下暗河),經歷漫長的地質年代,流水不斷對深厚的石灰巖山體進行掏蝕,又隨著地殼抬升,地下水位逐漸下降, 潛流洞穴不斷向下、向兩側擴大,便形成了深切的峽谷狀洞穴通道。而洞穴的頂部不斷坍塌,貫穿地表的部分便形成了峽谷和天坑,殘留的洞穴頂板則成為天生橋的橋面。
天生三橋呈縱向排列,平行橫跨在羊水河峽谷上,將河谷兩岸山體連在一起, 形成了「三橋夾兩坑」的奇特景觀,使這裡的喀斯特地貌具有了雄、奇、險、峻的特點。即便是從全世界範圍來看, 在距離幾百米之內就有如此宏大的三座天生石拱橋和兩個巨型的由塌陷形成的天坑也是罕見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天生橋群之最"。三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三橋彼此之間景色各異,互不雷同。就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吧。
天龍橋
乘坐電梯下到谷底最先見到的即是天龍橋。它是羊水河峽谷上的第一座天生橋,又名頭道橋,素以高大厚重和磅礴的氣勢著稱於世,仰視它雄跨兩山之間恰似「飛龍在天」,也許人們就因此命名的吧。我們可以看到兩側洞壁上有大量的破痕、窩穴及溶孔等水流活動的痕跡。
天龍橋橋下發育有兩個穿洞,左(南)側的穿洞彎曲複雜,稱為迷魂洞,洞底高出右(北)側穿洞120米之多。聽導遊說,這裡的地下暗河水流曾經先是從左穿洞流過的,後來隨著水位下跌,又戳彎取直改道才衝蝕出右側的穿洞。這不由讓人想起「滴水穿石」的功夫來,這流水不輟日月的衝蝕力量真的是太厲害了啊。
天龍橋和下遊方向緊挨著的青龍橋及周圍的山壁合圍形成天龍天坑,口部直徑五百米左右,底部寬敞處建有仿漢唐風格的古建築群,規模不大,但十分精緻,這就是天福官驛。天福官驛始建於唐朝,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站,後毀於戰火,2005年重建, 是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唯一外景拍攝地,這個是必須要看的。開始我還以為要另行收費呢,結果一問才知道,已包含在天生三橋景區內,通用於天生三橋景區門票。
橋的下邊古老的自然地質奇觀與古老的人文景觀在這裡相配,一點都不違和,反而還覺得在這深邃的峽谷裡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建築引起了我的懷古之幽情呢。如果說,大景區是個地質歷史博物館的話,那這個古建築也就是一個小型人文歷史專業博物館。驛館裡陣列有驛馬銅雕塑、驛馬車、官員臨時辦公的桌椅、關於古代郵驛的歷史介紹等,正殿有「黃金甲陳列館」保留著當時作為劇中道具的馬車、盔甲、刀劍、服裝等等。
青龍橋
青龍橋是羊水河峽谷上的第二座天生橋,因其位置居中,又名中龍橋。關於它的得名歷來說法不一,導遊給我們介紹了其中最流行的一種說法,「 因雨後飛瀑自橋面傾瀉成霧,日照形成彩虹,似青龍扶搖直上」所以取此名。
如果從高度上來說,在三橋中青龍橋是最高的一座,橋面高度竟然達到了281米,據說是世界喀斯特天生橋高度之最。從橋下仰視,拱孔高曠,壁立千仞;洞頂逐次崩塌,斷面呈弧形平行分布,極其完整地展示了天坑、天生橋的形成和演化過程,是一頁極具經典意義的寶貴的地質歷史教科書啊!
沿著小溪穿過青龍橋,就進入了神鷹天坑。仰頭張望,你會發現天坑頂部的巖壁酷似一隻收攏翅膀踞於懸崖之上的老鷹。三角的頭,尖尖的喙,虎視眈眈的盯著谷底的遊人,實在是令人不寒而慄。
黑龍橋
走過神鷹天坑,迎面而來的就是天生三橋中的最後一道橋——黑龍橋。 黑龍橋高223米,拱孔跨度16~49米。與其他兩橋明顯不同的是,它幽深曲折,橋下的橋洞長達193米,遠遠超過了橋拱的高度和橋拱孔的跨度,這就使得黑龍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洞穴。洞內光線昏暗,頂部嶙峋的巖石就像一條黑龍盤旋在洞頂,故名黑龍橋。
在黑龍橋的洞壁和頂部,窩穴、溶孔、天鍋、流痕等溶蝕形態十分普遍,非常鮮明地反映出古地下暗河水流的時間變化及作用方式,以及地殼抬升過程的系列特徵。洞壁還發育有霧泉、珍珠泉、一線泉、三疊泉等懸掛泉,水花隨風飄散,流水時而急促時而舒緩,時而奔放時而溫柔,極富變化,小孩子們喜歡得都不願朝前走了。
從幽深昏暗的峽谷和洞穴中穿出,眼前忽然變得豁然開朗,陽光一下子灑在身上,似乎也照進了心裡,那種在狹窄、黑暗空間中形成的緊張心理一下子徹底放鬆下來。
在這裡,短短數百米就集中了一大批天生橋群和天坑群,無論是天生橋還是天坑都是一部部研究巖溶地貌形成的地質歷史的活的教科書。難怪,地質專家稱重慶武隆天生三橋是地球上無與倫比的巖溶天生橋的天然博物館。
朋友,這樣的地貌奇觀,您喜歡嗎?